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的看法认为,编辑是没有什么专业的,尽管看来他们什么都懂一点,什么都了解一点,但终究与“专家”、“学者”相去甚远。即使在有时不得不为他们排定名分的情况下,也只能凑合着冠以:“杂家”之称。因此,编辑是学无专长的“杂家”,这似乎已成了一般世人的定论。近年来,在出版界有关于“杂家”抑或是“专家”的讨论,并且,很自然地波及高校学报界并引起共鸣。学报编辑应不应该学者化?能不能学者化?如何学者化?论者见仁见智,各抒已见。我们认为,这种讨论,关乎学报编辑自身素质学养的提高充实,关乎学报质量的高低优劣,关乎今后高校学报事业的发展繁荣,实有进一步深入探讨之必要,因此,本文就“学报编辑学者化”的问题试谈个人的粗浅看法。学报是否应该学者化?回答是肯定的。“从提高学报的学术性和  相似文献   

2.
如果说编辑是“杂家”的话,那么,高校校报编辑便是“杂家”中的“杂家”了.因为校报编辑部一般只有几个人,许多编辑既是记者,又是编辑,还要兼作资料、编务、发行等工作,身份的多重性和工作的繁杂性是任何报社、杂志社、出版社编辑所不可比拟的.因此,校报编辑需要涉猎多门知识,掌握多种技能,而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的基础便是学会做资料工作.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所谓编辑有两种含义:首先,是指一种文化活动,即对资料或现成的作品进行整理、加工。其次,指的是做编辑工作的人,通常人们称之为编辑。本文所说的编辑,指从事编辑活动的人。编辑应是杂家,主要从两个方面谈起。一就编辑个人的知识而言。杂,博也,即编辑须一专多能。有人认为,编辑应是学者。诚然,如果从要求编辑人员,不能满足于现有知识,不学无术,坐吃山空,要积极学习不断进取方面说,有一定意义。二就编辑个人的智能方面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现代编辑,也必须博学多能,成为杂家。既主业当…  相似文献   

4.
学报编辑主体结构的必备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从编辑应具备的能力角度 ,阐述了编辑智能评价结构的新框架。“新”是一切稿件的价值所在 ,学术观点上的“新”应按照“双百”方针来评价 ;编辑应当有计划、有目的地更新知识 ,成为“专家”和“杂家” ;同时 ,对学术理论较深的稿件 ,具有研究能力才能对稿件做出正确评价 ;编辑的稿件表达能力 ,是指采用删、改、增、移的方法来改善和优化稿件 ,也是实现编辑主体智能结构调节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常言道,编辑工作是“为人作嫁”,说明编辑这一行当的服务性质,既为作者服务也为读者服务.又说是报刊编辑为“杂家”,所编审的文章涉及天文地理、方方面面,都要知悉.而师专学报的编辑,工作更杂,除了需要猎涉广杂的知识外,由于人员编制所限,编辑部仅寥寥几人,有的还是兼职,故而专职编辑的工作,自然更杂,从选题、组稿、送审到校对、排版、发行、交流样样都干.为求教于同行,使编辑工作规范化,编辑质量不断提高,兹不揣冒昧,就编辑工作的职责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6.
业务素质是学报编辑素质中的重要一条,较高的学术水平是称职编辑的一个基本条件,过去学术界在研究学报编辑业务素质时,往往强调编辑要做“杂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编辑更应该做“专家”。科研活动是一项全面的思维活动,要成为“专家”,就离不开科学研究。本文旨在对学报编辑的科研活动提出些看法,以引同仁之玉。  相似文献   

7.
这些年,我每次来福建,都有老师请我写几句话,谈谈对语文教师的期待。我先后写了三句话:语文教师应该是“思想者”,是“可爱的人”,是“杂家”。这次来,又加了一句:应该是“语文学家”。后面两点,“杂家”是讲语文教师的知识结构,“语文学家”讲的是语文教师的专业修养,这里就不多说了。前面两点所涉及的精神品格、人格魅力问题,大概不限于语文老师,因此,可以在这里说一说。  相似文献   

8.
编辑“学者化”是对编辑的素养要求,而不是一种身份和名誉;编辑“学者化”对编辑的要求,既可以是编辑学家,也可以是其他专门学者,更应该是编辑家(杂家);编辑学研究在于提高编辑主体素质和刊物编辑出版的质量等,它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相似文献   

9.
在如何认识编辑工作的功效方面,存在一种认识和实践上的悖反现象,值得引起注意。 多年来,人们对编辑这一职业是赞赏的、尊重的:“一心为人作嫁衣”、“埋头苦干的杂家”、“甘当无名英雄”,等等。这些赞誉和美称,至今仍为人所乐道。但是在衡量一个出版物的效果和水平时,由于习惯上的编辑“不署名”,往往把“好的效果都算在作者名下”,相反,一旦出版物出现错误,“就指责编辑不负责、水平低,发现不了问题”,“把不了关”,等等(见1987年12月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文学是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传统学科。它在中文专业乃至整个人文科学领域中都占有重要地位,这是不容否认的。但近十多年来,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却陷入了两难境地,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吴小如先生就曾称之为“欲罢不能,而食之乏味的一门必修课”。造成目前这种状况,原因固然很多,诸如这门课的内容和我们时代的距离似乎太遥远了,同当代文化建设似乎也  相似文献   

11.
编辑学者化的提法在编辑界颇为流行,一般是指编辑人员在编辑学之外某一学科领域成为专家学者,这种学者化我们称之为“外化”。本文论述了这种“外化”现象的背景及成困,以及“外化”观点的缺陷,进而指出,解决当前编辑界存在的种种问题及困惑,应提倡从“外化”到“内化”,提高编辑的职业素质和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一说:“业精于勤,荒于嬉。”……韩愈《进学解》(注解:学业) 临近毕业,面对实习,才发现自己好多东西都不会。我学的是大众与新闻传播专业,仅凭一点专业知识已是远远不够的。搞传媒至少应该是个“杂家”或者说“三脚猫”。我学历不高,  相似文献   

13.
所谓“风格”,用之于人,即风度品格;用之于艺术作品,即作品整体呈现出来的有代表性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本文所论之风格,指高等学校文科学报(以下简称学报)作为一份刊物,其整体所表现出来的独有特性。这层含义同大家更为熟悉的“编辑方针”、“刊物特色”等概念相近似,但似乎又难以划等号。一、编辑风格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西方现代主义音乐及其特征冯志平以欧洲为主的西方音乐发展到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出现了一种新的、似乎是离经叛道的现象,人们称之为“现代主义音乐”。“现代主义音乐”和“现代音乐”,笔者认为是两个概念,不可混同。“现代音乐”主要以历史发展的时间上阈限于“...  相似文献   

15.
论学报编辑的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报编辑应当成为编辑家,即杂家与编辑学家的有机统一体。学报编辑研究编辑学是义务也是责任,也最有条件研究编辑学。学报编辑应成为杂家是工作的需要,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编辑个人成长的需要,是提高编辑自身素质的需要。只要将劣势变为优势,利用一切有利条件,扬长避短,勤于思考,善于钻研,学报编辑要成为编辑家是完全可能的  相似文献   

16.
“编辑非学者”意识的蔓延及其对学术编辑环境的危害张苌“编辑学者化”似乎是一个很古老的话题了,但好像一直也未能形成一致的意见。近年来,杨焕章先生多次提出并强调了学报编辑学者化问题,使“编辑学者化”的讨论再次升温,并在学报编辑界成为热点。“编辑学者化”的...  相似文献   

17.
卷首絮语     
前些年,当代著名作家王蒙大声疾呼:作家要学者化。于是,文坛5!发一阵论争。结果如何,不得而知。近年,高校学报界也呼声骤起,提出“编辑学者化”问题。从这个命题的倡导本意看,应该说,是件好事。它对学报编辑提出了高水准要求,它有益于稳定提高学报的质量。但细思付,又感到“编辑学者化”的内涵不甚明确,理解起来容易产生歧义。编辑同志应该勤奋努力,争当学者,成为某方面的专家;但某方面的专家学者,并不一定意味着他是懂得编辑业务的“好编家”。而实际上能具备“专家”与“编家”双重身份的人太难也太少。主观因素是一方面…  相似文献   

18.
于丹 《社区》2013,(2):4-4
每个中国人.都是在诗歌里不知不觉中完成了自己生命的成长。 小的时候,谁没有跟着李白看过“床前明月光”?虽然不懂得什么叫思乡,但孩子的眼睛却像月光一样清清亮亮。谁没有跟着孟浩然背过“春眠不觉晓”?背诗的声音起起落落,一如初春的纷纷啼鸟。  相似文献   

19.
学术论文编辑内功修炼管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事学术期刊载文的选择、编辑、校对工作,编辑必须是行家,还要成为其他专业学科的杂家,熟悉行话、摸清门道、沟通思维,才能"慧眼识珠",才能使编辑行为合道、合度,并与作者合目的、合对象、合身手,为他人做"好嫁衣",为社会做"好贡献"。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刘雪立和何明星所持的关于“编辑学者化”内涵的观点提出商榷。编辑工作与作为学者的研究工作是相辅相成的 ;编辑匠的上一境界应该是编辑家而不是编辑学家。编辑学研究与专业科学研究并不矛盾。“编辑是一门科学”、“编辑学的研究起步不久 ,需要大力提倡”并不能成为要求编辑都成为编辑学家的理由。将编辑学者化的内涵界定为编辑学者是偏颇的。编辑学者化的内涵应为专业学者和编辑学者的有机结合 ;如果选择其一的话 ,就首选专业学者 ,其次选编辑学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