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刑法中犯罪的分类以及犯罪章节的设置都是以犯罪客体为标准,这样既方便了法院、检察院以及法学工作者的查询和使用,也为我国刑法的进一步修改和补充奠定了基础。但是,其关于金融诈骗犯罪的规定颇受争议,学者以及法律工作者认为金融诈骗犯罪和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各成一节的规定是值得商榷的。本文对我国关于金融犯罪的分类以及分类的意义进行了了解j并针对我国关于金融犯罪的现行规定进行了理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及国际化金融趋势的进一步确立,严重危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金融诈骗犯罪亦将呈增多趋势。预防和打击金融诈骗犯罪活动、切实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保卫国家、集体和公民的财产安全,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我们要坚持“以防为主,打防结合”的基本原则,坚决打击日益猖獗的金融诈骗。  相似文献   

3.
为了维护金融秩序,并和打击金融领域出现的犯罪活动的需要相适应,我国对金融活动中的各类行为进行了刑法规制,其条款分布在我国现行刑法的第三章的第四节和第五节中。本文研究的是金融犯罪刑事立法分类的依据问题,提出了理论界和一些学者认为的金融犯罪分类中对金融诈骗犯罪单独设节的立法模式的不同看法,并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4.
李晔 《决策与信息》2010,(12):29-30
诈骗财产性利益的行为时有发生,最典型的就是偷逃高速公路的过路费。诈骗财产性利益的行为在行为结构上与传统的诈骗财物的犯罪有所不同,这种行为究竟是否归入诈骗罪范畴存在疑点。从法益理论来看,诈骗财产性利益的行为同样侵害了权利人的刑法法益,即由于诈骗行为的发生,权利人无法依据民法对较大数额的财产进行救济。我国需要将诈骗罪的犯罪对象改为“财产”,使其包含“财物”和“财产性利益”的内涵。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福州各高校大学生开展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群体遭遇电信诈骗的通常特点是:大学生人群集中,经常成为广撒网式诈骗的对象;由于大学生多数离家住校,不法分子利用父母与子女的关系进行诈骗的案例也多发;大学生对于求职和网络购物的需求大于普通市民,所以电信诈骗集中在这些活动中。具有突出特点的犯罪在预控研究中尤其适合采用惯常行为理论,因此该文有针对性地从潜在被害人的角度提出高校电信诈骗预控方案。  相似文献   

6.
近两年,我国网络诈骗呈高发趋势,网络诈骗旧瓶装新酒让普通大众防不胜防。2013年8月2日,《法制日报》记者从浙江省公安厅刑侦总队获悉,今年上半年,浙江各地有13000余人遭到电信网络诈骗蒙受损失。公安机关根据网络诈骗的变化,从网络诈骗的薄弱环节制定对策,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网络诈骗犯罪份子的嚣张气焰,但和网络技术发展一样,网络诈骗又出现了新变化,笔者将从对现状的分析,提出预防网络诈骗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金融诈骗的七种最具体案例中,除去(刑法193条)的贷款诈骗罪与(刑法192条)的集资诈骗罪)条规中明确指定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之外,其它的五种犯罪(刑法194至198条)的条规中均无此规定。本文以金融案件中的"票据诈骗罪"为主体,展开否定、肯定与折衷解释三方面的论点以及全方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正> 利用经济合同诈骗,就是通过签订虚假、无效的经济合同,骗取他人巨额财物的行为。这类犯罪行为主观上没有履行合同的诚意,客观上没有履行合同的能力,更没有履行合同的行为。他们一旦把对方的财物占为已有,便任意处置和挥霍。利用经济合同诈骗犯罪同其他侵犯财产犯罪比较,其社会危害性更大,后果更加严重。它不仅侵犯了公私财产的所有权,还破坏了国家的经济秩序,造成生产流通领域的混乱。  相似文献   

9.
金融业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经济部门,近年来,我国银行业在运行过程中,由于体制交替、机制的不健全,客观上给金融职务犯罪带来滋生和蔓延的土壤,导致金融业贪污、挪用、受贿、诈骗、操纵证券价格等职务犯罪等大案要案时有发生,严重危及金融和经济的安全。平稳的金融秩序、良好的金融环境是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一个主要条件,而近年来出现在金融系统内的职务犯罪案件不断增多,涉案数额不断增长,且影响恶劣,损失巨大。本文拟通过对金融系统职务犯罪原因的分析,来寻求惩治与防范金融犯罪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正> 为了遏止金融诈骗案件的发生,最近.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人民建  相似文献   

11.
对利用手机短信骚扰、诈骗,国家有关部门曾多次予以打击,2004年6~7月,公安部在全国开展了“打击治理利用手机短信和网络诈骗犯罪专项行动”;近日在上海,运营商和公安机关联合打击有害短信,并采取了强行停机和冻结账户等措施。我们在为这些措施拍手称快的同时不禁疑问,短信诈骗为什么屡禁不止?一是短信发送成本低、收益高。手机是一种投资低、风险小的诈骗工具。诈骗活动在移动短信平台和移动网络内进行,不法分子不需要和被骗者面对面。此外,无需申请经营许可证,只需花费数千元购买SIM卡、手机、手机短信群发器等简单设备,即可通过发送短…  相似文献   

12.
<正> 市场经济的灵魂是金融市场。金融欺诈在金融市场十分猖獗。据统计,金融欺诈占我国诈骗案件的比例已上升到20%至30%,有的地方已达到50%,给国家造成的经济损失和后果令人震惊。 金融欺诈巧施技法 金融欺诈是在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严重危害金融秩序的一种违法犯罪行为,其形式种类繁多。  相似文献   

13.
<正> 我国社会保障体制的改革和营销方式的革命,给世纪之交的商业保险业带来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然而,在保险业迅猛发展的同时,也潜藏着一股不容忽视的暗流——保险欺诈。在80年代末期,诈骗犯罪中涉及保险诈骗的仅占2%左右,但到1998年末,此类案件上升至10%,造成国有资产流失达12亿元之巨。保险业务规模的膨胀使其危害性、严重性日益凸现出来。有效遏制保险欺诈浊流已成为各家保险公司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内  相似文献   

14.
开展全民金融素质教育工作,宣传普及金融知识,提高全民金融素质,对于促进金融安全运行,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对银行卡使用及防诈骗知识普及情况的社会调查,阐述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银行承兑汇票是企业传统的融资方式,2003年前三个季度,企业利用票据融资就达1万亿元之多。随着这种融资方式的日益广泛,不法分子利用其诈骗也呈上升趋势,据不完全统计,近3年内全国金融系统共发生票据诈骗案450余起,涉及金额约为20亿元,票据诈骗已严重危害着银行和企业的资金安全。 当前利用银行承兑汇票诈骗的主要特点:一是诈骗范围呈扩 大趋势。近几年来,从媒体和有关资料显示,无论是经济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均有承兑汇票诈骗行为存在,越是经济发达地区,伪造、变造假银行承兑汇票发生的案件就越多;二是诈骗金额越来越大。承兑汇票诈…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我国的金融诈骗案呈不断上升的趋势,突出的特点是:集团作案,内外勾结,手段隐蔽,诈骗金额巨大,给企业、银行造成巨大损失,给社会带来了极大危害.其中,以支票作为诈骗工具的占绝大多数.  相似文献   

17.
集资诈骗罪作为一种严重的金融类犯罪,对其处罚也是相当严厉的。正因如此,集资诈骗罪的入罪标准应当严格把握,不能武断地把一切类似的行为都归为集资诈骗罪的规制行列,当然也不能放任任何真正的集资诈骗的犯罪行为。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制度的改革进一步深化,民间金融以它特殊性的优势,利用社会成员间这种私人之间的自发激励、相互信任、资金互助、辅助融资等等功能,以及灵活便捷的融资机制、低廉的交易费用、充足的资金供给、与众多的市场特征,为民营的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然而,随着"吴英案"等许多集资诈骗案件的发生,使得民间金融资本,特别是民间融资活动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对于吴英案件是集资诈骗罪还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判决争议成为了研究集资诈骗罪主要的切入点。一段时间以来,针对现行法律制度的不完善,特别是对于体现国家强制力的刑法是否需要介入以及如何介入产生了许多激烈的争论。  相似文献   

18.
新三板市场在大扩容后,面临发展瓶颈,表现在优质企业不断流失、融资日益困难、金融诈骗与犯罪与日俱增、定价功能受限等方面。各种制度设计导致的新三板与A股市场估值的巨大差异,是当前局面的形成基础性原因;信息披露的真实性难以保证打击了投资者信心;政府监管和制度建设跟不上新三板的新形势制约了市场发展;过高的投资者门槛直接影响到资金的供需平衡。建议新三板在现有分层基础上划分出精选层,通过适当降低投资者门槛、改善交易方式、建设对接A股的转板通道等举措,适当提高估值水平;加强政府监管,尽快出台针对挂牌企业和中介机构的各项约束与惩罚机制,提升信息披露质量;在交易方式等方面,有针对性地进行改革,满足市场发展的急切需要。  相似文献   

19.
陈刚 《决策与信息》2011,(10):108-109
我国刑法大致将金融犯罪划分为两大类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和金融诈骗罪,并以金融诈骗罪侵犯复杂罪客体为由,将其单独归纳在一节里。这种分列两节的做法虽有一定的好处,但却与我国刑法整体所遵循的分类方法不符,实践中也产生了一些问题。因此可考虑对其予以修正。  相似文献   

20.
<正>研究报告连续五年案例显示,媒体曝光的企业家犯罪越来越集中在民营企业家身上,从最初的与国营企业家基本持平(2009年,35∶49),到目前数倍于后者(2013年,87∶270),显示出这五年他们的日子并不好过。对国企高管来说,受贿、贪污、挪用公款成为排名前三的国有企业家的主要罪名。而在民企涉案企业家中,引发犯罪的主要是融资、财务管理两大领域,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涉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