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唱的第一首抗日歌曲 今年5月,我找到了裴金声老人,对这位老抗日战士进行了采访.92岁高龄的裴金声,卧病在床,听说我要采访他,他非常高兴,并且详细讲述了他的抗日故事: "我是1923年生人,到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我正在上小学.  相似文献   

2.
对面坐着的这位老人衣着整洁,神态从容,面对采访不慌不忙地侃侃而谈。他就是前不久在山西大学通过自学考试法律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答辩的八旬老人申毓敏。从他在接受采访中思维敏捷、表达清晰的谈吐,可以想象得出他在毕业答辩中的出色表现。  相似文献   

3.
海燕 《老友》2006,(10)
夏天的一个早晨,我有幸采访了家住南昌市青山湖附近的四川籍老红军向子龙。叩响向老家的门,随着一声洪亮的回应刚落下,门一开,一位身材魁梧的老者赫然立于我们面前。看上去,老人精神旺盛,不像88岁高龄。他热情地笑着迎我们进屋,落座之后,我们的采访进入正题。在谈到长征感想时,老人有些激动:"长征,对我们是一次考  相似文献   

4.
萧吉州 《老友》2009,(1):61-61
肖正钱是我爷爷,今年84岁。2007年10月他荣获江西省健康标兵殊荣,出席省"百万老人万里健步行标兵"表彰大会。记者采访他的健康之道时,他说了四点:  相似文献   

5.
孔力 《新天地》2012,(5):20-21
2011年2月1日,刘嘉老人度过了他的百岁寿诞。刘嘉一生充满传奇色彩。1949年,他率七百多名国民党警察起义。1952年,享受正团职待遇的他谢绝了组织上为他安排的工作,回到河南省平顶山农村老家务农。  相似文献   

6.
某青年4年前用50元假币在"文化城"附近,向摆摊的王奶奶买了2元烤山芋。日前他特地找到王奶奶,很愧疚地向她说明了原委,给了老人100元钱。当老人要找给他50元时,青年连连摆手说"对不起",头也不回地离去了。这是发生在笔者身边一个真实故事,让人很是感奋。  相似文献   

7.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首国人所熟悉的题为《有的人》的著名诗篇,一直是中学语文课本的“保留篇目”。它的作者———中国新诗的奠基者之一,99岁的臧克家老人,不幸于2004年2月5日月圆之夜在北京悄然离去。作为一位有很多诗作被广泛传诵的著名诗人,作为中国当代诗坛最长寿的长者,作为一位走过世纪的文坛巨擘,臧克家老人的辞世,引起了人们对他的无限怀念。臧克家老人走了,他家桌子上的两座奖杯———中国当代诗魂金奖、首届“厦新杯”中国诗人终身成就奖,虽然不能概括老人一生的成就,但还是能让人们感受到老人…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在上海市虹口区凉城新村街道各居民区,一直在静悄悄地开展着"四门行动",它如同早春的和风细雨,滋润着居民区每一位居民的心。"敲门行动"让独居老人不再无助"咚咚咚!"文苑一居民区内一位独居老人的房门被敲响,老人打开房门,笑容漾上了脸颊。原来,这是和他结对的一位党员志愿者又来探望他了。老人的子女长期在外地工作,这位党员志愿者定  相似文献   

9.
陈联生 《老友》2013,(8):30-30
10年来,他居住的小区里无论谁家的电器出了故障,他都是随叫随到,免费帮忙维修。他热心小区公益事业,义务为业主解决各种困难。他的热心助人行为,感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他就是江西省抚州市供电公司3个小区的业主委员会主任,76岁的老人常关生。近日,笔者采访了这位被人们称赞的"活雷锋"。1993年,已退休的常关生突患肝癌。医生给他做了  相似文献   

10.
使用生命     
贾易 《老友》2009,(3):1-1
法国有一位老人名叫密特朗,他一辈子没有上过大学,而上大学却是他多年的梦想。退休以后,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他从60岁开始重新学习。经过多年努力,这位老人80岁时上了大学,90岁时成了博士。在一篇文章中,老人深有感触地写道:"我觉得,生命的意义不  相似文献   

11.
魏纪中,在中国体坛家喻户晓。这位年逾古稀的体育老人,如今是国际排联第一掌门人,2008年6月从墨西哥人阿科斯塔手中接过了主席帅印。不久前,我又一次采访了这位传奇式的体育老人。  相似文献   

12.
胡绳晚年关于近代史上的中国国民党的再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以来,胡绳先生对近代史上的中国国民党进行了再评述,提出了不少使人耳目一新的观点。其要点有:国民党是个复杂的集团,不能笼统地讲是资产阶级政党;蒋介石不敢真正反帝,但在利用矛盾,保持半独立上比以往的统治者高明;国民党的"黄金时代"应是与中共的两次合作时期;国民党在大陆失败的两大原因是没有真正发展资本主义和在农村无所作为;国民党能存在上百年的历史原因是在某些关键时刻能与时俱进,它体现于国民党在近代史上的三次转变。  相似文献   

13.
叩响国家语委宿舍楼的一户门铃,在家政服务员的引导下,记者只见一位清癯和蔼的老人正从书桌旁的椅子上站起来迎候。他就是记者所要采访的久闻大名的"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先生。我们面对面坐在有年头的、略显斑驳的小书桌前开始交流。难以想象,这位唯一健在的《汉语拼音方案》设计者那么大的学问竟是在这小小的书桌上做的。尽管老人有些耳背,采访中偶尔还得借助纸笔,但记者自始至终都能感觉老先生思路的清晰、思维的敏锐和精神的豁达。  相似文献   

14.
金秋十月,我怀着十分敬慕的心情在九江居所采访了副省级离休老红军杜宏鉴。他家的小院子里两棵柿树挂满了红透的柿子,几棵桔树上的果子也渐渐变得金黄。杜老脚步敏捷地迎上前来,双目炯炯有神,87岁的老人了,给人的印象还十分健康。杜老了解来意后,利索地从桌上一堆书籍中找出了一个笔记本,这是他作长征演讲提纲的记事本。翻开本本,他的思绪仿佛回到了烽烟滚滚的岁月。  相似文献   

15.
听说雷震一老人要把20多年来印制的20多本小册子汇成一本厚书,记者专门去采访了他。初次与雷震一老人接触,便让记者对他平添了几分敬意。一是这位85岁的老人是放牛娃出身,没有上过学,二是他一年有三四万字的出版成果,这样累计下来,他的作品可就有百万字左右。真是让人折服。  相似文献   

16.
刘军 《源流》2011,(15):66
2011年是瑞士驻华记者阿鹤腾先生的"本命年",他第一次来华工作是1986年,照他的说法,他在中国横跨了五个"五年计划",他用"夜与昼"来形容中国这些年来的巨变。阿鹤腾喜欢骑着一辆老旧的"永久"自行车去采访。他认为骑车采访  相似文献   

17.
正2012年3月初,北京市北太平庄街道学院南路社区一七旬独居老人突然病重,邻居们得知消息后将他送到医院,并接力为他熬粥、陪护等,直至老人病愈。"我看到他坐在床头,脸色煞白,不断地呕吐……"北太平庄街道学院南路社区居民姜志仁说,3月3日晚7点多,他得知邻居七旬独居老人王作忠病重,赶紧上门看望。见到王老呕吐不止,他赶忙联系邻居聂兆银,两人开车将老人送到第二炮兵总医院。在医院,姜志仁等邻居陪护老人做CT、化验、输液等。"经医生诊断,王作忠老人是由于感冒和脑供血不足,引起  相似文献   

18.
原北京卫戍区政治部副主任杜泽州同志,在长征时期曾任张思德的班长。近日,笔者在北京西城区慕名采访了现已86岁高龄的杜泽洲老人,他动情地讲述了与张思德相识的那段往事。  相似文献   

19.
2012年10月21日,一代武术大师吕紫剑老人在重庆南岸区上新街的家中安详辞世,享年118岁。吕紫剑生于光绪19年(公元1893年),年轻时曾与“津门大侠”霍元甲、“关东大侠”杜心五齐名,号称清末民初武林“三大侠客”,而他则被称为“长江大侠”。他不但是一代武术大师,还曾被联合国誉为“健康长寿老人”。据估计,他的徒子徒孙已逾6000人,遍及海内外。最近,记者采访了吕紫剑的家人、徒弟、徒孙,追寻老人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  相似文献   

20.
《北方人》2006,(3)
2005年9月23日早晨,93岁的他静静地走了。无数活着的人记住了他——蹬三轮的老人白芳礼。这不是神话:这位老人在74岁以后的生命中,靠着一脚一脚地蹬三轮,挣下35万元人民币,捐给了天津的多所大学、中学和小学,资助了300多名贫困学生。而每一个走近他的人都惊异地发现,他的个人生活几近乞丐,他的私有财产账单上是一个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