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把企业推向市场,必须打破“三铁”。在本文中,笔者将就此作一些理论分析,以期引起人们的进一步思索。由于“三铁”的核心是“铁饭碗”,为了简化分析,本文的命题将围绕“铁饭碗”展开。  相似文献   

2.
人是构成生产力三要素中最重要、最活跃的要素,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都是“物”的要素,而劳动者才是唯一“活”的因素,改革是为了解放生产力,首先就应重视解放人的思想,最有效的措施就是改革企业的劳动、人事、和内部分配制度,破除“一大三铁”。南昌日用化工总厂对此进行了一些有效的探索。 一、改革劳动制度,砸烂“铁饭碗” 多年来,企业内部的劳动用工制度基本上是“铁饭碗”形式。在这种制度上,人们可以高枕无忧,不思进取,也不思流动,大错误不犯,小错误可以不断,只要不杀人放火,你就奈何我不了。这些都严重窒息了企业的活力,压抑了人们潜能的发挥,制约着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1984年改革潮流推至城市,继放权让利之后相续有两步利改税、租赁承包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出台。近几年又有股份制、“破三铁”等新的方案接连实施。在新的政策环境和改革方案的推动下,部分国营大中型企业已开始表现出新的生机与活力,组织效能与经济效益在明显提高。但是就绝大多数国营企业来看,在企业外部,与三资企业和乡镇企业组织效能与经济效益的差距在进一步拉大,企业的技术优势、规模优势并未真正发挥;在企业内部,职工个体心理行为的冷漠,组织心理与行为的“经济人”倾向,领导心理与行为的短期功利化等不仅依然存在而且在继续发展。这表明,业已出台的改革还未能从更深层次上触及和解决影响国营大中型企业经济效益的根源问题。  相似文献   

4.
深化企业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改革内部经营机制,是每一个企业都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就大型油田企业经营机制改革问题做如下的探讨。 一、油田企业内部经营机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 1、立足现实,着眼未来。 设计大型企业内部经营机制,必须立足现实,着眼未来。党的十一届三中会全以来,特别是1981年国家对石油工业实行的全行业亿吨原油包干,给石油工业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原油产量不仅确保了年产亿吨的目标,而且年年都略有上升;各石油企业眼睛向内,深化内部改革,对由于成本  相似文献   

5.
当前,国家为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企业的外部环境大大改善。如何利用好外部条件,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切实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已经摆到了企业领导者的面前。 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既需要企业外部有一个良好环境,又需要企业内部深化改革。虽然企业改革的目的都是要使自己走上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轨道,但转换机制的方式方法却不一定相同。因为,不同行业、不同企业都有自己的特殊性,都有自己的长处、短处,只有抓住自身的特点,才能做好转换企业经营机制这篇文章,使企业焕发出活力。 我厂是福利企业,资金、技术有机构成较低,属劳动密集型产业。因此,要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应当着重解决好利益分配关系,硬化企业管理的问题。 分配关系既同微观运行直接相联,又是宏观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必须解决的深层矛盾。这种关系处理得好坏,直接关系到能否调动劳动者的生产  相似文献   

6.
以转换国营商业企业内部经营机制为主攻方向,以经营、价格、分配、用工四放开为内容的流通体制改革已在我省1300多个试点企业实行,并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企业经营环境得到部分改善,经营结构得到初步调整,经营机制开始转换,干部职工的积极性普遍提高,“四放开”促进企业经营机制转换的改革“小气候”已经形成。 一、试点工作进展迅速,成效比较明显 全省国营商业企业“四开放”改革受到地方各级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和政府有关部门的大力  相似文献   

7.
在煤炭行业中,“四位一体”经营机制,是这几年研究的热门话题。所谓“四位一体”经营机制,就是把企业的承包经营责任制体系内部经济核算体系、内部银行体系和经营调度体系在经营管理工作中实现有机结合、配套和统一,是企业在经营上涉及各个部门、各个业务系统的有关工作的总合。焦作方庄煤矿自推行“四位一体”经营机制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一、深化企业改革,完善承包经营。 内部承包经营是“四位一体”机制的龙头和前提,没有承包,经营管理就缺乏内在动力,企业就缺乏活力。方庄矿在原有基础上,按责、权、利、效紧密结合,统筹兼顾的原则,进一步补充完善了内部承包经营责任制体系:  相似文献   

8.
企业经营机制是整个社会经济运行机制的主要组成部分,改革企业经营机制的每一步骤,都将影响着整个社会经济运行机制的改革.因此,我们有必要认真研究转变企业经营机制过程中,需要掌握的目标、原则与对策.一、改革企业经营机制的目标改革企业经营机制的目标,与整个企业改革的目标是一致的,即通过改革"要使企业真正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具有自我改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成为具有一定权利和义务的法人".具体说来.这一目标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一)企业真正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企业作为经济实济,享有充分的生产经营自主  相似文献   

9.
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经过前些年的努力,特别是《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的贯彻,国有企业的改革取得了明显进展。但从总体上看,要实现“两权”分离、政企分开,使企业的经营机制转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轨道上来,真正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距离还相当大。当前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须触及理顺产权关系这个根本问题,尤其需要立足现实,研究探讨企业国有资产所有权的实现形式,找出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突破口和实际操作措施。对此,我们有以下几点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是深化企业改革的核心问题。企业经营机制的涵义是指企业为了实现有效经营,企业内部各机能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制约关系。企业经营机制的基本内容,也就是自负盈亏机制、动力机制(激励机制)、自我调节机制、自我约束机制、技术进步机制等经营机制基本要素。我国国有企业现在还不是真正的企业,企业经营机制的形成,要在经济体制改革中解决。企业经营机制是企业具有生命力的基础。企业具有生命力的最基本最一般的现象就是自我更新。只有自我更新,企业才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11.
关于企业经营机制转换与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几个问题洪亮,潘晓丽企业经营机制转换的问题由来已久。早在80年代中期,理论界就提出了“改革微观机制”、“完善企业内部机制”等概念。1987年3月六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则首次正式提出了“完善企业经...  相似文献   

12.
转换企业的内部经营机制,就是要改革企业内部的三项制度,即改革企业中原有用工、人事、分配三项制度,赋予职工自由择业权,赋予企业自主选择职工的用工权、人事安排权,以及在宏观控制下的自主收入分配权。从而在企业中建立起“干部能上能下,工人能进能出,工资能高能低的”新经营机制。在我国传统体制下,企业的用工制度实行国家统包统配的能进不能出的终身就业制;人事制度是能官不能民、能上不能下的终身制;分配制度则搞平均主义。从实践来  相似文献   

13.
以破除“铁饭碗”、“铁工资”、“铁交椅”为突破口,实现企业经营机制转换的徐州市企业改革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为了对徐州市企业改革作理论上的进一步探讨,《江苏社会科学》、《社科信息》、《淮海论坛》编辑部于1992年3月14日、15日在徐州联合举行理论研讨会。徐州市委副书记张连珍、市体改委主任任昌耀向与会者详细介绍了徐州市破“三铁”的情况,徐州糖果冷食厂厂长孔祥超、徐州第二毛纺厂党委书记缪常青介绍了本企业在深化改革中的经验和体会。省社科院研究员沈立人、南京大学教授洪银兴、中国矿业大学经贸学院副教授朱士侠、省委党校副教授李炳炎、省体改委办公室主任叶瑞云、徐州市委宣传部副部  相似文献   

14.
企业承包后,如何深化内部改革?如何改善经营机制,真正搞活企业?就此,笔者结合万县市日用化学厂的改革实践,谈谈看法。《四川日报》曾报道:“去年六月,万县市人民政府决定对亏损大户日化厂实行招标承包。……承包经营责任制,使该厂经济效益大幅度上升,在上半年亏损20万元的情况下,年底实现税利112万元。”此成绩的取得,正是深化企业内部改革的结果。我们在实践中体会到:  相似文献   

15.
当前,为了增强商业企业的活力,提高经济效益,全国批发、零售企业和饮食服务企业正在推广重庆市“四放开”的改革经验,即经营放开、价格放开、分配放开、用工放开,对完善企业机制,包括企业内部的经营机制、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和发展机制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承认社会主义劳动力是商品,一方面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的要求,因为它关系到商品经济的范围和性质;另一方面又是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打破“铁饭碗”,需要对劳动工资制度进行改革,但是  相似文献   

17.
大庆石油管理局是名列国家500家大型企业榜首的特大型企业。今年初,大庆石油管理局贯彻国务院颁发的《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件》(简称《条例》),加快改革步伐,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提出改革总体框架是:以保证油田稳产和加快经济发展为目标,从转换经营机制入手,理顺内部经济关系,改革管理方式,把二级单位逐步推向市场,使管理局成为以“油公司”为核心层,以钻  相似文献   

18.
1993年6月,新疆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改革开放中的民族关系及其对策研究”课题组对新疆和田棉纺织厂三项制度的改革进行了调查。和田棉纺织厂是座落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缘的棉纺织中型企业,职工总数3400余人,由维、汉、回等12个民族组成,少数民族占67.34%。生产规模五万纱锭,是自治区一级企业,获得自治区文明单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一、和四棉纺织厂深化三项制度改革的具体做法 改革开放以来和田棉纺织厂对劳动人事、工资分配、社会保险三项制度进行了深入改革,这一改革是在完善企业经营机制的基础上,为适应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企业自主走向市场,参与激烈竞争的客观要求而进行的。三项制度改革相辅相成、有机统一,互为因果,有其内在的、必然的、紧密的联系,重点是打破“铁交椅、铁饭碗、铁工资”。核心是工资分配制度改革,从而形成“干部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工资能升能降”的激励机制。实现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经营机制。 和田棉纺织厂自1985年实行厂长负责制以来,在由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变的过程中,在企业内部实行了包括不断改革和完善经营方式,实行领导体制、劳动用工、  相似文献   

19.
<正>一、关于国有企业改革与“改制”的问题 当今世界,几乎所有国家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国有企业,其经营机制也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矛盾,而且这些矛盾又都基本相似。因此,国有企业改革并非只有中国孤军奋战,事实上国有企业改革是世界性的课题,各国都在探索搞好国有企业的途径。 目前,世界各国国有企业的主要矛盾,一是产权关系不够明晰;二是经营责任难以落实,国有企业普遍表现只负盈不负亏的特征,企业一旦亏损都由政府资助或补贴。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世界各国的国有企业都程度不同的面临着经营机制改革的问题。国有企业改革主要有两种思路:一是企图全部改变所有制,这就是所谓“私有化”;二是原则上不改变所有制,而着眼于经营机制和经营方式的改革。改变国有企业的所有制性质,推行“私有化”,实质上是一种回避矛盾的作法,不是解决国有企业深层次矛盾的正确途径。这是因为:(1)现代国有企业作为社会化大生产的一种组织形式,在各国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特殊作用,具有特殊职能,即使拥有强大民间资本的发达国家也不可能完全消除国有企业。私有化并不能代替企业经营管理的合理化,只要国有企业存在就有改进其经营管理的任务。(2)所有制尽管与企业的经营机制有联系,但资本最终归谁所有并非现代企业经营机制的决定  相似文献   

20.
破除“三铁”,实行干部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工资能升能降的“三能”制度,是我国曾经出台的主要改革措施之一。从一些破除“三铁”的地方和企业看,成效是显著的,但其推行也不无阻力,且争议较大。如何看待破除“三铁”,需要注意哪些问题,笔者发表一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