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叔本华的意志哲学通常被视为一种悲观主义。其实,学界关于意志哲学与悲观主义之间的关系存在着争议。意志哲学是叔本华建立的一种关于世界的新的形而上学,只有将它置于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的背景下才能理解它何以是一种悲观主义。悲观主义导致了虚无主义即人的迷失。悲观主义和人的迷失是叔本华从传统形而上学“跌落”到意志形而上学的一个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2.
叔本华将康德的“自在之物”原创性地解读为他的“意志” ,发动了西方哲学史上又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 :传统意义上“意志”作为一个哲学概念一直是主体性的和隶属于现象界的 ,从未有人将其尊为终极的本体 ;叔本华大胆地向这一约定俗成的语义挑战 ,将一个主体的和现象的意志擢升为客体性的和本体性的自在意志。本文展示了叔本华的意志本体论的创建方式 ,即从“身体”出发对自在意志的追询策略 ,为理解其整个哲学体系提供了一个思路  相似文献   

3.
莱布尼茨的伦理思想在现代启蒙伦理的发展史上具有一种明显的过渡性质,他试图通过理性的形而上学重建伦理的最终基础,但是在思想中又留下许多经院哲学的痕迹;他与反亚里士多德主义的英国经验哲学不同,在伦理学上继承了亚里士多德幸福论伦理学的许多论题,但又不是从德性论而是从法则和义务的概念出发,甚至把所有伦理的东西归结到作为最高立法者的神圣意志上。他的伦理思想的大部分内容都被康德所继承,而他的旧形而上学却被康德所摧毁和改造,但无论如何,前康德哲学的最重要努力在他的思想中找到了核心。  相似文献   

4.
王国维(1877—1927),清末民初的著名美学家。王国维的境界说,主要是在他的《人间词话》中提出来的,在《宋元戏曲考》中也有论述。王国维曾致力于康德哲学研究,因读不懂康德的书,转而研究叔本华哲学,读《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服膺于权本华哲学,并回过头来,以叔本华主义的目光重读康德。1907年,在王国维思想中发生了一件值得注意的变化:他发现康德、叔本华哲学有“不可恃处”。他说:“余知其理,而余又爱其谬误。”因此认为“当今之哲学,大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权力意志主义、超人的理想模式、重新估价一切价值这三方面阐述了尼采思想的主要观点。文章认为:尼采的哲学和叔本华的哲学相似之处是从批判康德哲学开始的,但尼采改变了叔本华的“生存意志说”,提出了“权利意志说”,并强调重新估价一切价值是尼采哲学的基本出发点,是贯穿于他的全部成熟著作中的一个主题。文章对尼采哲学思想中的消极成分和糟粕进行了批判。  相似文献   

6.
为什么《人间词话》经久不衰?其“现代性”动力是什么?长期以来学界认为它主要是受了叔本华的影响,而作为书中核心的三个“境界”之论以“大事业者、大学问家”和“大词人”为对象,这与叔本华的悲观厌世的哲学格格不入。王国维自言在《红楼梦评论》中对叔本华的伦理学提出质疑,嗣后他深究康德,那么《人间词话》与康德哲学有何关系?本文在对王国维的有关康德论述的考辨基础上指出《人间词话》融汇了康德的三大批判,引进了一种以科学实证为基础的“自然”观。他主张情景之间的直观表现,贯穿于“境界说”之中,包括“隔”与“不隔”、“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的观点。《人间词话》含有以康德为代表的启蒙哲学,引进了一种新的二元世界观及认知主体,具有突破传统思想模式的意义;而“境界说”的镜子“再现”论对二十世纪中国的文艺领域中写实主义产生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自由问题历来是哲学家们关心的重大问题,也是伦理学中关乎人的道德的核心话题。叔本华对"自由"的诠释建立在他的"意志本体论"基础之上,并带有明显的非理性主义和悲观主义倾向。他的"自由"只是意志的自由,只有在"自由"的境地里才能把握意志本体。他的"自由意志"也已超出纯粹伦理学的意域,而贯穿于整个体系。其哲学的悲剧性在此凸现为他提出的"自由意志",其真正意义上是消极悲观的。叔本华最终为人生指明了一条取消意志,实现所谓"自由"的涅磐之路。本文将试图沿着叔本华自己的思路,围绕这一核心概念"自由意志",来把握其哲学的真正内涵,及其影响和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8.
康德是近代西方哲学家中具有突出贡献并且产生深远影响的一位世界级哲学家。在康德的哲学思想中,伦理道德思想占了很大的比重,康德自然也是一位著名的伦理家。康德的实践哲学其主要内容是谈道德,尤其是他的《道德形而上学原理》中,道德意识、伦理观念都有明确地表达。康德之所以致力于使哲学真理更为普通人所理解,是因为他相信哲学的真理在普通人的意识里有其根源,他认为每个人都有意志,因而他们都有能力按照道德的方法行动。道德上的义务感对于人的行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发生着重大的影响。一、必然与自由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论述了自然与自由的关  相似文献   

9.
20世纪上半叶,苏格兰学者H. J.帕通对《纯粹理性批判》与《道德形而上学的奠基》的研究对当代康德学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青年时代的帕通是不列颠理念论的代表人物,深受格林、布拉德雷与凯尔德的影响,以其“善的一贯论”反对爱德华·摩尔的直观主义元伦理学。后来,通过对康德哲学的深入研究,帕通自觉突破了原有的学派立场,转型为康德著作的释义者。他在《经验形而上学》中批评了以阿迪克斯、费英格与斯密为代表的拼凑论,为《纯粹理性批判》提出了融贯论的阐释,促进了康德哲学在英语世界的普及与接受。他在《定言命令式》中澄清了许多关于康德伦理学的传统误解,将意志立法公式视为定言命令式的最高原则,改变了传统上以普遍法则公式为核心的诠释范式,对当代康德伦理学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催生了建构主义诠释与实在论诠释。  相似文献   

10.
"直观"与"概念"在康德哲学中和黑格尔哲学中都有论述,而对于这对范畴的关系,二人观点完全不同。康德认为"直观"与"概念"是人的两种先天认识形式,具有着严格的界限划分,二者的关系是差别与对立:直观不能参杂概念,概念不能去直观。黑格尔则反对将二者进行界限性的划分,主张二者的关系应该在相互归属中达到辩证统一。由于二人对"直观"与"概念"这对范畴及其关系的规定不同,所以二人的哲学存在很大差异。康德哲学严格区分了现象界与本体界两个世界,划清了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两种理性的应用界限。黑格尔则实现了本体论与认识论、逻辑学的统一,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冯契哲学方法论的创造性运用突出表现在五个方面,即: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研究中国哲学史、以广义认识论解读中国传统哲学的特点、以辩证逻辑方法重建形而上学、以综合创新方法建构“智慧说”哲学体系和以转化再造方法传承中国哲学话语方式。在中国哲学史的研究中,冯契成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努力克服研究中“左”的和形而上学的倾向,取得了重大突破。冯契以广义认识论解读中国传统哲学,阐释其“天人交互”的总特点,深化了关于中国传统哲学的新认识,也为中国哲学研究提供了一条新进路。冯契以辩证逻辑方法对“转识成智”机制作了系统、深入、科学的说明;而能正确理解有限与无限的辩证法,是冯契能够对“转识成智”予以证成并实现其形而上学重建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启蒙时期的康德吸收了传统欧洲哲学中契约论的思想,为建立一个符合其哲学体系的国家制度、构建一套国家学说,康德根据其道德哲学和政治哲学的理论,结合先验的预设,运用实践理性和纯粹理性,以道德律令为起点,创制其社会契约论学说。  相似文献   

13.
通常对哲学境界的理解是从中国传统哲学背景出发:哲学境界之所以存在是由于哲学可以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和理想生活;然而,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出发可以看出人的独特生命活动——实践使人具有一种超越现实的"形上本性"。哲学作为一种表征人的"形上本性"的理论形式,本身具备一种超越经验常识的形上诉求,哲学境界即是这种形上诉求。因此,哲学境界并非为中国传统哲学特有之物,作为表征人类"形上本性"的形上诉求,正是哲学本身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4.
卢梭浪漫主义政治学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浪漫主义作为近代西方的一种文化思潮,由卢梭首开其端。卢梭基于以情感、正义为本原的自然法基础,阐述了社会契约、政治权利原理和国家的起源。善本自由的政治信念是他政治哲学的基本前提和价值取向;自由、平等、民主以及人的切身性等亦由此而得到了强调。这种以情感为基点、以应然为出发点而构建的政治学说体现了浪漫性。  相似文献   

15.
到维特根斯坦这里,哲学的任务已由解释世界的理性努力进展到对于这种理性努力的质疑。维特根斯坦一生致力于通过对语言的探究来澄清形而上学的谬误。哲学/形而上学在他看来是某种病态语言的结构。在他的后期哲学中,维特根斯坦通过对语言游戏论的论述实现了对于哲学病的有效诊治。  相似文献   

16.
西方近现代哲学向现代哲学的发展是由一系列先贤开辟出来的。其中重要的一支是由形而上学转向一般人类学方向,马克思是这一哲学转向的主将。他通过"人类精神的真正视野",开始了哲学的人本论开拓、实践论开拓、唯物史观的开拓,并最终实现了这一转向,使马克思哲学告别了传统的关于"整个世界"的形而上学哲学,转向了针对人类世界的人类学——哲学,也使马克思哲学超越了形而上学,走向人类世界,成为现代哲学。  相似文献   

17.
关于横渠学说为"气本论"或"气一元论"的传统观点需要重新思考.从横渠学说的整体来看,他以"气"的升降屈伸论宇宙万物之生成为始,而以"心"统摄会归天下一切万物为终.前者是形下之器的世界的无尽展开,后者则是形上之道的世界的无穷开显,而性气合一或形上与形下合一的归极之所则在于"心".因此,就横渠学说之整体结构来看,乃呈现为一个完整的"心学"构造.而以"气本论"或"气一元论"来概括横渠学说,实际上只注意到了横渠学说中"气"之形下开展的方面,是未必能得横渠学说之真际的.如必欲以某种"主义"来论定横渠之学,则恐不如称之为"性气不二论"为更能得其实情.  相似文献   

18.
西方传统政治哲学因其形而上学性的谬误,已经偏离了政治实践的要旨并丧失了对人的生存处境的关切,这种形而上学积弊深重根源于它囿限于理性主体性的方法论立场。依赖于对亚里斯多德实践范畴的深刻的海德格尔式的重新思考,阿伦特建构一种新的政治语用学方法论,企图借此摆脱传统政治“理智论”的谬误,实现政治哲学在现当代的存在论转向,并形成对马克思政治哲学批判的态势。但是,政治语用学方法论所凸现的现代形而上学性,在对抗马克思政治哲学中自身已陷入困境;并且,其形而上学的弊病最终逃脱不了来自马克思倡导的现实的历史的方法论立场的批判与祛除。  相似文献   

19.
杜威曾经激烈地反对传统的形而上学和认识论,但并不反对形而上学作为认识和描述各种存在的最普遍特性的哲学意义,更不像相对主义者或虚无主义者那样否定世界的存在。他认为,寻求确定性和静观知识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行动的分离,导致了传统哲学的困惑,因此,在改造的基础上重建形而上学是必要的。其经验自然主义就是一种结合哲学形而上学与科学的经验方法的积极立场,从而成为实现人类美好生活方式的理论工具和参与实践经验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康德作为德国古典哲学始端的构建者,其主旨是以概念的界分来构筑人之为人主体结构的形而上学基础。从外观或者延续的历史角度加以观察会发现,学界对于康德哲学本身的理解是在对其哲学不同板块的特有规定以及在板块之间的相互界限的转换问题上进行推进和梳理的。而本文试图从新的理解视域出发,进而将对康德哲学外显结构的研究沉淀为实现其哲学最终目的的意识一体性把握,以此阐释在康德哲学的内在建构存留着一个如海德格尔所说的人类学设定,在这一设定中,以对作为主体的人理性意识建构为起点,以实现其自由为最终目的,其完成过程因理性意识自由的实现而首尾衔接,而内在隐含着对于"人"本性或者本质理论的环形构筑。此理解与传统分解式或板块式地理解康德哲学对于"人性"的建构不同,作者试图从康德哲学内部的结构分析入手,对其面对的理论困难及其意义进行新的梳理,以期达到对康德哲学某种新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