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A股上市公司配股定价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配股定价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然后通过实证分析结合实证结果对我国A股上市公司配股定价机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一、我国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主要动机 1.配股动机 对于上市公司而言,配股则是其再一次圈钱筹资的一种方式,并且甚至不惜种种手段来达到这一目的.自1998年以来中国证监会先后五次颁布有关配股的决定,但是始终有会计盈余指标的要求.为了达到证监会规定的配股要求,上市公司管理当局采取了明显的"盈余操纵",形成我国股票市场独特的"1O%现象".  相似文献   

3.
配股和增发股票是上市公司再融资的重要手段,在当前上市公司机制转换尚不到位、投资匮乏严重存在的情况下,国家采取限定配股的资格,有选择地支持某些上市公司的配股,让社会资金向真正的优势企业集中,是证券市场管理的一种理性选择。中国证监会对上市公司的配股资格进行了具体的  相似文献   

4.
贾明  万迪昉  张喆 《统计与决策》2006,(12):108-110
0引言从1993-2003年,中国沪深两市采用配股方式进行再融资的公司一共有923家,其中沪市520家,深市403家。虽然配股融资已经成为中国上市公司融资的一种重要方式,但是有数据表明在中国股市中,特别是近几年,上市公司配股认购的年平均比例未达到50%。上市公司配股融资效率很低,股东  相似文献   

5.
配股行为对股价冲击的现实困境及对策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于研  檀向球 《统计研究》2005,22(1):42-4
一、我国上市公司配股行为对股价冲击的现实困境  配股和增发新股是我国上市公司外部股权融资的两种主要方式。由于配股操作比增发新股较简便 ,配股的融资成本低于公司举债 ,而配股资金几乎是无代价地使用。于是 ,配股自然就成了上市公司再融资的首选方式。但在我国股市现有配股方式下 ,上市公司配股方案一般由处于控股或相对控股非流通股股东提出 ,但在实施时非流通股股东通常会放弃配股。同时流通股股东的配股权益不能转让 ,配股价与二级市场股价的差距迫使流通股股东必须参与配股 ,否则损失更大。为减少损失 ,流通股股东最好在上市公司…  相似文献   

6.
基于在险价值VaR的相对合理配股定价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遴选了36家配股价格制定的相对合理的上市公司,通过多元回归的方法,我们发现合理的配股价格与制定配股价格时的二级市场股价呈正相关关系,与制定配股价格至股权登记日这一期间的二级市场风险VaR值呈U型的二次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7.
一、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原因(一)为了获得配股资格企业上市后,向社会募集资金的主要方式就是配发股票,而国家对配股的控制很严格。上市公司向股东配股必须符合在最近三年内净资产税后利润率每年都在10%以上的条件。上市公司为了获得配股资格,就经常使用关联交易来操纵利润,我们可以看到在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着一个怪现象,即每一年的财务报告中净资产收益率在10%  相似文献   

8.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新近颁布的《关于上市公司配股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新通知)成为近一段时间以来上市公司、券商和相关媒体讨论的热点。作为对1996年配股工作通知(证监发字[1996]17号,以下简称老通知)内容的修订和补充。新通知从多角度进...  相似文献   

9.
会计稳健性是保障会计盈余信息稳健可靠的基本原则,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首次将稳健性作为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之一明确提出.文章以2006~2008年深、沪两市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了我国新会计准则实施对其会计稳健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2006~2008年我国境内上市公司会计盈余均具有稳健性.(2)实施新会计准则后,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稳健性有所降低,但2008年与2007年比较,上市公司会计稳健性程度有所提升,但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黄品奇  杨鹤 《统计与决策》2006,(15):116-117
一、研究问题与假设的提出 募集资金沉淀是指上市公司没有将募集资金投入到募投项目中,而是将其以银行存款的方式进行闲置,或者被用于暂时补充流动资金、归还银行贷款、购买国债等.上市公司通过首次公开发行(IPO)、增发、配股等公开发行股票的方式募集到大量的资金后,应当尽可能快速投入资金,从而获得回报.  相似文献   

11.
基于期权定价理论的上市公司信用分类建模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分析研究期权定价理论框架的基础上,以中国资本市场的实际数据为样本,建立了期权定价信用分类模型,并得到了比较满意的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资本市场完全可以利用期权定价信用分类模型来及时识别上市公司的信用风险,与经典的统计方法相比,此法是一种比较理想的信用度量方法,具有广泛的适用范围和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任玎 《统计与决策》2016,(12):180-182
文章选取2006-2014年西北民族地区上市公司的数据,对其负债结构与公司投资效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西北民族地区上市企业短期负债的增加对企业的非效率投资行为具有约束作用,而长期负债却会加重企业的非效率投资.  相似文献   

13.
选取陕西省在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利用Eviews5.0对1997-2006年陕西GDP和所选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以及主营业务增长率进行了ADF单位根检验、Johansen协整检验和格兰杰(Granger)因果检验,发现陕西省经济发展数据和上市公司指标都是一阶平稳序列,且存在两个协整关系,上市公司的每股收益与GDP还具有反常的Granger因果关系.在陕西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同时,上市公司的每股收益却逐年下降,可持续发展能力匮乏.  相似文献   

14.
使用人工智能领域的遗传学习方法,对2004-2007年间获得银行贷款的上市公司的财务特征进行了归纳,透过这些特征研究中国商业银行授信决策过程中会计信息的决策相关性问题.结果发现在2004年和2007年,企业发展能力和市场前景对银行的授信决策具有显著影响,2006年颁布的会计准则对这两项指标计量所倡导的新观念,体现出了债权人保护的作用;而会计信息在2005年和2006年则没有体现出决策有用性,这一结果为促进中国金融机构提高风险意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中国资本市场一项重大的制度性调整,上市公司的股权分置改革已接近尾声,为验证股权分置改革实施后对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的影响,本文以2006年底前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进行实证分析,发现股改改善了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选取上证A股97家上市公司2005年、2006年年报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信息作为研究对象,运用自行设计的前瞻性信息披露调查表及前瞻性信息披露指数对我国上市公司前瞻性信息披露动因进行研完.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管理层主要根据公司的当前业绩和对产品市场竞争的考虑等实际状况选择一个最有利的前瞻性信息披露政策,资本市场压力并不是其披露政策的主要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7.
A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效果的实证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上市公司启动股权激励已有5年,为了客观评价A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效果,文章运用期望理论、公平理论分析并提出研究假设,通过合理筛选样本公司,构建以2006中期至2010年中期为时间跨度的面板数据,最后借助基于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静态面板和动态面板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我国上市公司2006年以来实施的股权激励计划对公司长期产出并没有显著影响,这一结论将对正确认识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效用及完善其机制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增发新股将日渐成为上市公司再融资的主流方式。本文从实证角度探讨了增发新股的三种模式 ,在运用条件、面向对象、价格确定及融资目标四个方面将其与配股方式进行比较 ,并针对增发新股过程中的风险控制提出了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9.
李庆  袁蜀 《统计与决策》2005,(24):101-103
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债券在国外已有相当长的历史,但国内直到2000年才首次出现.由于可转换债券具有权益资本和债务资本的双重特性,且属于路径依赖型金融工具,定价方法相当复杂.本文以歌华转债为例,对其中嵌入的期权进行分析,并采用蒙特卡罗模拟的方法对歌华转债的价值进行评估.另外,本文还通过样条函数修匀的方法得到关于利率期限结构的两弧三次样条函数.  相似文献   

20.
刘雪梅 《山西统计》2002,(5):42-42,45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中的财务指标很多 ,其最重要的三个指标是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和净资产收益率。这三个指标用于判断上市公司的收益状况 ,受到证券市场各方参与者的极大关注。但投资者在选择投资目标 ,寻找具有真正投资价值的公司时 ,不应单纯从指标数来进行选择。因为会计报表的粉饰在上市公司中已屡见不鲜 ,例如中农信、琼民源以及银广夏都已经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报表的虚假性及财务指标的不真实性。一、上市公司粉饰报表的动机与行为就中国目前的经济、证券法规看 ,股票的发行、配股对公司的业绩都有严格的规定。证券法明确规定 :股票的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