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胡键 《社会科学》2012,(2):4-15
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绝非单纯从文化角度来考虑文化问题,而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构想。中国是一个文化资源大国,但并不天然就是文化软实力大国。资源要成为实力,还需要有一个转化过程和国家的转化能力。长期以来,中国缺乏把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软实力的能力,这已成为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瓶颈性因素。解决这一瓶颈的关键,是要克服文化自负导致的文化保守主义和文化自卑导致的历史虚无主义倾向,这样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强。为此,当今中国仍然需要重新整理国故,然后才能传承国粹,并在此基础上对文化进行时代化的创新。文化创新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以塑造国家品格为目的。  相似文献   

2.
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是其对20世纪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最重要的贡献",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及其以后的文化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话语资源,形成了所谓"葛兰西转向".文章以文化领导权理论提出的历史背景出发,对其国家学说、有机知识分子理论、阵地战的革命战略进行了剖析,提出了对我国当今国家软实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等方面的现实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社会科学》2015,(2):3
编者按:文化是大国成长的一个关键因素。单有硬实力的增强而缺乏文化软实力支撑的国家难以有持续成长的动力。鉴于此,中国在大国成长的进程中一直强调要增强文化软实力。中国是一个文化资源大国,但不是文化软实力大国。特别是在国别比较的视野下,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为了更详细地了解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状况,本期特邀请相关专家从国别视角分析几个主要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以期抛砖引玉,推动学界对这一课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肩负着复兴中华民族文化、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责任。在探讨中国共产党文化领导权与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的深刻联系基础上,本文从党内政治文化、人民群众作用、知识分子力量、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网上舆论斗争等方面深入分析如何加强中国共产党文化领导权的创新建设。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时代的国家竞争内容与方式均有深刻改变,综合国力成为大国较量的主战场。本文基于从物质实力与文化价值观传播两个角度研究美国国家竞争战略的现状,在中国崛起的背景中对比了中美两个大国的"权势"变化,分析了美国针对中国崛起在军事、政治外交与媒体舆论方面的行动应对。从中国和平崛起战略角度出发,主张在继续强化中国物质实力的基础上,从"文化创新"与"可持续输出"两个角度实施中国文化软实力战略。  相似文献   

6.
文化软实力意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基于文化认同感而产生的文化亲和力、影响力、凝聚力和感召力,是维护和实现国家利益能力的文化价值表达。民族认同内含民族成员对所属民族的理性认知、情感依附与心理归属。文化软实力概念的提出与民族认同命题的强调,是全球化时代文化交融交锋的历史脉络和时代凸显。文化软实力与民族认同息息相关、内在契合,作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认同不仅是文化软实力生发的基础性环节和内生性力量,而且是文化软实力的根基性呈现和价值性归旨。聚焦文化软实力与民族认同的关系视域,探讨文化软实力的物质转换和现实强化,诠释民族认同特质的多维阐发与文化意蕴,既有助于软实力的现实强化,又有助于民族认同的时代固基。  相似文献   

7.
“文化软实力”具有国家发展战略性引领作用,已成为制约综合国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以“文化领导权”的角度探析如何提升国家的“软实力”,从推进和谐文化发展、提升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三个方面阐述加强文化领导权,构建中国软实力之路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在当前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重视,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更是吹响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进军号角.会议强调,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其中的“文化自信”主要涉及对自身文化以及对外来文化的态度,同样是一个近年来引起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文化软实力之于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地位,人们已经形成了共识。我国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从而建设高度民主、文明的现代政治体制,对政治文化因素在政治现代化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尤其是要重视作为政治文化范畴重要分支的选举文化的作用。当前,从政治文化的视角研究选举,深入探究我国选举文化现状,详细剖析影响我国选举文化现代化的各种因素,从理论上探讨中国特色的选举文化现代化定位问题,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国家"主权说是近代德国宪法学中与人民主权说、君主主权说相似的一种主权学说。国家有机体说、国家法律人格说和主权概念的流传是"国家"主权说产生的理论前提。"国家"主权说的哲学表达是由黑格尔完成的,在法学领域的阐述最早由布伦奇利提出,基尔克完成了该学说的经典表述。它也流行于近代日本和近代中国,并对当时的立宪活动产生了深远影响。"国家"主权说在宪法学说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其调和了人民主权说和君主主权说的相互对立关系,并且至今仍为一些国家宪法采纳。不过,这种学说因内在的矛盾必然为人民主权说所取代。  相似文献   

11.
从互文性视阈来看,葛兰西的文化霸权学说与约瑟夫.奈提出的文化软实力有着密切的互文历史关联,它们在重视文化与意识形态及其社会功能方面具有相似性。建设和提升文化软实力是中国增强综合国力、实现民族复兴的迫切要求,在文化霸权理论中,葛兰西对市民社会地位的强调、对"民族—人民的文学家"作用的重视对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具有一定的现实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文化领导权理论是葛兰西思想的一个核心内容,包含了对意识形态掌控、文化战略与政治战略的深刻思考,对我国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抗战时期,在整风运动的背景下,延安《解放日报》改版,掀起了无产阶级新闻学的大讨论,最终形成了"完全党报"范式,奠定了中国共产党新闻理论的基础,进而对夺取中国革命的"文化领导权"的政治目标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全党办报与群众办报实现了文化领导权理论的完美实践。从文化领导权的视角审视延安解放日报改版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能够对我们国家新闻事业从渊源上进行梳理,从而对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和改革提供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评述五缘文化学说提出二十年来的研究成果.从五缘文化的理论深化和学科归属、五缘学说与华侨华人研究、五缘文化与闽台研究等角度展开分析,并就新形势下五缘文化研究的生长点、五缘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关系提出建议和看法.  相似文献   

14.
文化软实力的构成及测评公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软实力概念是在文化力和软实力两个概念基础之上形成的,应该几乎相当于后面两个概念内涵和理论的相加或叠加。我们以文化软实力概念为中心,将文化力概念和软实力概念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原来各自独立的软实力或软权力理论与文化力理论融为一体,构建出一个吸纳、兼顾文化力理论和软实力(或软权力)理论的文化软实力理论。虽说对文化软实力的准确测评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建立一个能化繁为简的较为直观、方便的表达方式或公式还是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或理解文化软实力问题及其分析框架的。文化软实力是一个系统中各种因素的整体体现,取决于政治制度和价值体系、科技与教育的实力、文化遗产和文化产品、国民素质与道德水准,也包括知识、体制的创造力和决策、外交等方面的智慧与实践等因素。我们根据这些因素的影响因子,大致可以建立一个粗略的测评公式。  相似文献   

15.
霍布斯的主权学说在现代政治哲学史上之所以一直饱受批判,是因为他赋予国家或主权者一种不受其他权力制约的最高权力或绝对权威。本文试图纠正对霍布斯主权学说的这一误解,并且同时指出,它的根本问题不在于强调主权的绝对主义,而是在于对主权与契约之关系的表述过于含混,以至于陷入一种康德意义上的"二律背反"。因此,本文将立足于主权建立的具体过程,重新检讨霍布斯主权学说的基本原则和总体得失,并试图揭示出它对我们思考某些政治哲学问题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任何一种文化的发展与繁荣都和其所属的民族国家的崛起相伴而生、相随而行,成为这个民族国家兴起过程中的软实力。文化创新、文化发展、文化繁荣是一个国家冉冉升起、锐意进取的标志,同样也会进一步推动国家的发展。软实力的深层根基以及文化持久繁荣、持续发展的生命力都在于不断创新。根据创新扩散理论,文化创新会导致新文化的传播,在引领时代的整体发展之前,首先彰显的是本地的文化实力和本地的文化水平,形成了软实力;根据创新扩散理论,文化创新意味着文化引领,一方面可能会导致文化的整体繁荣,另一方面会形成一个国家的文化地位,有助于国家的整体发展。文化创新的要素是多方面的,核心在于社会的总体支持和文化群体的独立思想。当前,中国的硬实力正在逐渐增强,文化的创新是引领人民思想信念、价值追求的关键。中国需要建设和发展良好的文化环境,培育创新文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的生命。在我国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政治建设的意义在第一位,八九十年代经济建设的意义得到了充分的强调,而现在,文化建设被提到议事日程上。对一个城市来讲,文化建设已经不像原来处于单纯的依附和服务地位,文化通过增加城市魅力、提升城市品位、扩大城市影响、改善投资环境、拉动经济建设、增强综合实力,而直接参与城市建设,城市文化建设对城市的生存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文化外交是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手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围绕建设"文化大国"、"文化强国"这一新世纪战略使命,在对文化外交的战略意义保持高度理论自觉的同时,以理性、务实和自觉的态度,大力开展文化外交实践活动。虽然中国的文化外交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但是其中也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只有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大力推进文化外交,才能彰显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进程中推动中华文明的复兴。  相似文献   

19.
政治意图、文化软实力与文化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轶 《江淮论坛》2009,(5):105-109
经济全球一体化并非导致了“意识形态”的终结,却导致了国际秩序的重新设定和安排,不再简单地以国家武力作为唯一的选择,而是更多地依靠资本和跨国公司的力量。这背后都与国家之间的文化软实力竞争紧密相关,近年来各国依托文化产业的发展来提升和扩张自己文化软实力。在当代国际政治关系中,政治意图、文化软实力和文化产业发展的逻辑呈现为:国家政治意图在国际问的推行.往往借助文化软实力;而国家文化软实力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推行,往往借助国家文化产业的发展。“政治意图”、“文化软实力”、“文化产业”在这一意义上已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20.
张谨 《天府新论》2012,(4):113-117
民族文化是具有民族个性和地域风格的文化样态。它是一种类存在,表现为一种主权文化,这种主权文化是一种软权力,内化为文化自觉。民族文化还是一种身份认同,这种身份认同是动态的、变化的和历史的,其民族文化身份理所当然地具有实践性、可塑性和阶段性特点。在全球化的交往中,一个国家的文化利益集中表现为高度的民族利益时,就会形成各具特色的文化民族主义。从理论上看,普遍的文化民族主义是文化多元主义;从实践上看,极端的文化民族主义是文化一元主义;从未来发展趋势上看,文化民族主义由"极端"走向"温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