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哀成叔鼎“(水禾皿)蒦”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十年代出土于河南洛阳玻璃厂的哀成叔鼎,是一件颇为重要的战国铜器。赵振华、张政烺、彭裕商等先生都曾对该器铭文作过隶定和考释。由于研究者的共同努力,鼎铭的基本内容已经大致明确。但是对于“(水禾皿)蒦”一词的隶定与训释,一直存在着很大的分歧,颇有继续探讨的必要。对“(水禾皿)蒦”的隶定,分歧集中在(水禾皿)字上。我们细审原拓,认定张政烺先生的隶定是正确的。他说:“(水禾皿),从皿,(水禾)声。(水禾)见《仲睿父盘》‘(水禾)粱来麦’(代一七·一○),确  相似文献   

2.
“克己复礼”是在“文化大革命”的“批林批孔”运动中,当作“孔丘复辟奴隶制的反革命政治纲领”已经批“烂”了。在奴隶制社会复辟奴隶制,就是人们以孔子为反革命的依据。实际上,“复礼”的“复”字,并不作“反”或恢复解。杨伯峻先生早在一九五八年古籍出版社版《论语译注·学而篇》:“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注中说:“《左传》僖公九年荀息说:“吾与先君言矣,不可以贰,能欲复言而爱身乎?,又哀公十六年叶公说,‘吾闻胜也好复言,……复言非信也。’这‘复言’都是实践诺言之义。《论  相似文献   

3.
扶风庄白一号窖藏出土的“史墙盘铭”有这样一段话: 于武王既殷,微史烈祖乃来见武王,武王则令周公舍寓,于周俾处。与其同时出土的一件“(疒兴)钟铭”也有一段相似的文辞: 于武王既殷,微生烈祖〔乃〕来见武王。武王则令周公舍寓,以五十颂处。两段铭文基本相同,只是盘铭的“于周俾处”在钟铭里被改成了“以五十颂处”。虽然是一句之差,但其中的奥妙颇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4.
金文的"萬"分为主要用作族名或所祭人的名号的"萬"和用作纪数的"萬"两类。前者较特殊,主要出现在殷商时期。后者字形分为单个的"萬"、"萬"与"(辵)"构成、"萬"与"彳"构成、"萬"与"止"构成、"萬"与"言"构成、"萬"与"土"构成、"萬"与"(〓)"构成七种。"萬"字的几种异构形体在西周到春秋时期是并存的,战国早期利下第一和第四种,到战国中后期只剩下由单个的"萬"字构成的这一种形体,即小篆"萬"的前身。金文中用为纪数的"萬"字均为"本无其字,依声托事"的假借字。  相似文献   

5.
王万顺脸成了紫茄子,庄户人没庄户还成个甚世事,王万顺你这个熊样,活在世上这样没出息。他真想扇自己几耳光。 可能怨他吗!那二亩地比自己年轻时看媳妇的肚皮都重。春耙三,粮上桩,他耙了四遍,茬子捡得一根不剩,地镜面样平,打扮新娘一样把垅堰刮得笔样直。为保墒,堰垅上的拍花也横平  相似文献   

6.
用款,收教育附加费那样,完成任务都有红包,补旺今年已拿了九个红包,比他的工资还高出一截。 脚有点麻,但不敢跺,只是提肛吸气,让脚趾在鞋里聚拢,分散。两只耳朵搜索着忽隐忽现的脚步声。  相似文献   

7.
(?) 此字见于《三代吉金文存》二·四十二。马叙论谓:“字引申为中失之义,借为伯仲字”。李孝定指出:“吴式芬释束,固无据。柯(昌济)、马(叙伦)二氏并释为盛(?)之中,亦可商。中字古文多见,均不从↓,若谓盛(?)之中,与中央之中为二字,则○亦不象器形,为可疑耳。”然究为何字,李氏未明言。今谓此乃午字古文之倒文。《弭叔  相似文献   

8.
“岁鼎克(昏耳)夙有商”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1976年,在陕西省临溱县零口公社西段大队出土的西周铜器《利簋》,是一个重要的发现,它为研究殷末周初的历史提供了极有价值的资料。但是,对《利簋》铭文“岁鼎克(昏耳)夙有商”的考释,众口不一,互有出入。有人解释“岁鼎”为“戍晁”、“(昏耳)夙”为“陟侵”,纯属主观臆测,不需详辨。其余各说择其要者,分别讨论如下。“岁”,唐兰先生认为“岁从戊声,甲骨文常用戊或(冫戊)代表岁字,金文也用戊字代表越国的越。此处也应读作越,越夺音近。”吴孟复先生从此说,并作了补充:“岁”  相似文献   

9.
作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鲁迅,关于文艺的真实性与倾向性问题,虽未作系统的专论,但将散见于他著述中的这方面的观点联系起来,其看法是自成体系的、全面的、辩证的。今天重温这些论述,对我们如何正确认识文艺的真实性、倾向性以及二者的关系,有很大的助益,对当前文艺创作和文艺理论研究,也会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K·3·拉兹洛戈夫(艺术学博士,俄罗斯科学院和俄罗斯联邦文化部文化学研究所所长):书籍——神话与现实。 谈到书籍,我们总是将两种截然不同的事物混淆起来,即书籍与阅读,书籍与文字,书籍与印刷,书籍与信息,书籍与文学。因此,为了开  相似文献   

11.
“还不VP(吗) ”反问构式已分化为表催促和表辩驳两种构式:前者表达意愿模态,VP为[+动作][+自主]动词,“还”与“不”之间凝固程度较高,透明度较低;后者表达真值模态或道义模态中的必然性或当然性,VP主要为[-动作][-自主][+程度]的形容词、心理动词,“还”与“不”之间凝固程度较低,透明度较高。二者无论是在重音、停顿、组构成分的性质等形式上,还是在语义、语用功能方面都存在差异,且一般人也看不出二者之间意义上的联系,所以,不具有同一性,应该视为不同的构式。作为语言单位的构式遵循从单义到多义的演变规律,单义或多义只是程度问题,可借鉴语言单位同一性理论分析构式同一性。  相似文献   

12.
"鼎"的词义以其器物原型为基础,由最初的与饮食相关的器物逐渐引申发展出了很多看似不相关实则有语言认知联系的意义。文章主要从"鼎"的字形演变和"鼎"的词义发展两个方面,梳理了"鼎"的整个词义系统鲜明的家族相似性,其语义系统以内在的认知基础和规律看似松散实则严密地结合在一起,并呈现出放射性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3.
周代用鼎制度研究(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三、春秋中期至战国早期的第二次破坏周人用鼎制度的第二次大破坏,大致发生在春秋中期至战国早期。主要表现为: 一、周初的诸侯,至战国初已兼并成十几个。他们都远比周王室强大,这自然导致所有诸侯统统僭用天子鼎制。原有的五等爵的鼎制,已荡然无存。  相似文献   

14.
周代用鼎制度研究(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序言周代有一套严密的礼乐制度,人们衣、食、住、行的一切举动,几乎都必须按其规定才能进行。它实际是一套不成文法。这种礼乐制度,是适应宗法奴隶制等级制度的需要而出现的。有许多内容,本是源于氏族社会的原始习俗,而在奴隶制产生后,又成为维系和巩固等级制度的锁链及其表现形式。所以,随着宗法奴隶制的瓦解,它也日益崩溃。马克思说:“在不同的所有制形式上,在生存的社会条件上,耸立着由各种不同情感、幻  相似文献   

15.
<正> 《古汉语别称词初探》一文在谈及方言词的使用时举例云;“又明·杨慎《升庵全集》卷六十九:“食之精者有樱桃(饣毕)(饣罗),今北人呼之为‘波波’,南人讹为‘磨磨’。”“‘(饣毕)(饣罗)’,古代的一种有馅面制点心。‘波波’今作‘饽饽’,‘磨磨’今作‘馍馍’,南北方言有别。”(见汕大学报文科  相似文献   

16.
文字学中有“戈迪乌斯”,数学领域有爱克斯,史学界有千古之谜,文学领域有难解的疑窦……这一连串的问号,构成了人类科学文化发展史的“结绳”.单讲文学领域:荷兰作家爱德华·德吉尔为什么用“穆里塔维里”(意为倍尝辛酸的人)为笔名?斯汤丹为什么写过十四次遗嘱?  相似文献   

17.
夏朝灭亡后,夏族的一支曾西迁至今陕西、甘肃境内,并与周人联姻。周人后为戎狄所迫,向南向西迁至今陕西关中西部地区自称“有夏”,迁徙沿途地名印证了两族先民的足迹。《亳鼎》中的地名“杞”与《后汉书·郡国志》中记载的“囘中”之“囘”当为一处,是为夏族后裔西迁后的所居之地,即《左传·僖公三十年》“杞子”所在的秦境之“杞”。《散氏盘》中的“漆”地为随周人迁徙所经之地。  相似文献   

18.
19.
频临崩溃的晚明社会向晚明文人提出了“拯救”世道人心的历史任务,于是文人们致力于社会的现实和心灵的现实,开始用文学对世道人心进行批判和重建。整个晚明文学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中,深深地打上了切近功利的实用特性。  相似文献   

20.
创立非常详细的“一般物质”(杂乱无章、“不可能东西”、荒诞无稽、不合逻辑、绝对对称)的逻辑学,看来是不久的将来的事情。黑格尔的《逻辑学》可以作为草稿。它已为上述逻辑学的创立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