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南朝特殊的地理和人文环境为骈文的兴盛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儒学的式微和玄学的兴起改变了世人的创作理念,美文意识觉醒,南朝文坛贵族化的审美趣味在此基础上起到了进一步的推动作用。因此,骈文在南朝的兴盛,是社会、文化、文学等多方面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是南朝这个特殊时代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魏晋南朝妇女婚姻散论李聪赵志坚魏晋南朝是一个社会动荡和思想解放的时代,在思想解放的潮流中,妇女的婚姻观念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表现出了高度的婚姻自觉意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一)追求情爱,率真自然魏晋南朝是精神上极自由、思想上极解放的时代,妇女们大胆地...  相似文献   

3.
魏晋六朝时期,随着思想文化上儒学独尊的一元化格局的破碎,士大夫们开始了文化精神的选择与重构。在选择与重构过程中,以永嘉之乱为分界,文化精神发生了微妙的嬗变。前此的曹魏西晋仍然步着儒家理想的正路,后此的东晋南朝则步上叛离儒家理想的新途。一魏晋六朝文化精神的嬗变,以永嘉之乱为契机,以文化的相对自由和多元发展趋向为中介,在文化精神的诸层面表露出来。由积极进取到消遁退隐积极的进取意识是儒家理想富于功利性的根本特色。儒家理  相似文献   

4.
刘璐 《东岳论丛》2022,(10):66-74
代笔,是文人代替他人作文的文学行为。魏晋南朝时期,一方面在公文之笔的发展下,文才是文人立足仕途的重要倚仗,为“尊者”代笔,是此时文坛发展的必然产物;另一方面,则是为满足“不善笔”者作文需求的代笔,这类作品往往有一定的日常用途,代笔者严守请托人的身份和撰写目的。同时,不愿留心笔札的清谈家轻视服务于朝政的文记僚臣,出于一种文化俯视视角,奏表之作亦会请托代笔。总体来说,代笔作品受文章定位所限,是一种逆向的文学追求,文人的代笔观念从以代笔为荣到以代笔为恨,与不同时期受到推崇的文学体式和文坛时风息息相关,反映了其文学史价值的起伏。  相似文献   

5.
公元581年,隋灭陈,统一了中国,割据政权更迭的局面结束了,代之而起的是隋唐大一统帝国。然而,政权的嬗递决不意味着文化阶段性的更替。宏观考察,从魏晋——盛唐,文化运动具有一种整体性特质:魏晋南北朝的文化具有一种开拓性,即在挣脱两汉儒学独尊的文化模式后,多元发展,不断地创立文化新观念、开辟文化新领域。而盛唐文化则具有一  相似文献   

6.
论魏晋南朝时期帝王诏书中的生态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追求和谐、关爱生命、顺天应时、劝勉农桑等为代表的生态意识,一直是中国传统生态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魏晋南朝时期是中国传统思想的发展时期,也是中国古代生态意识演进的重要阶段.魏晋南朝帝王诏书在布告国家大政方针的同时,也蕴含着有益的生态意识,表现为:调和阴阳、济育群生的生态和谐意识,采捕以时、宽刑育物的生态保护意识,弛禁山泽、劝课农桑的生态经营意识.三者相互联系、层层递进,对传统生态意识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杨合林 《殷都学刊》2002,(1):72-76,112
文章围绕钟嵘的“风力”批评概念,就建安、左思以及陶渊明诗歌的美学特征加以清理、分析,认为风力主要表现的是魏晋士人的英雄气与名士风,风力的流变反映出魏晋士风与诗风演进的大势。  相似文献   

8.
林少雄 《社会科学》2003,(2):114-118
魏晋玄学通过有无、形神等的讨论,第一次明确地提出并区分了现象与本体、外在与内在、有限与无限的关系,不仅形成了新的美学范畴,而且将有限与无限同人生问题联系起来,就找到了建构美学体系的立足点,使美学超越了对日常生活现象的具象分析,具有了严密的理论性和深刻的思辨性。表现于具体的艺术,这一时期不仅出现了一大批独特的艺术家群体,进行多种艺术形式的探索与创新,同时还在理论上不断进行总结与提升,从而取得了辉煌的艺术成就,因之也就形成了魏晋审美文化的独特风貌。  相似文献   

9.
李荣  张赛赛 《东岳论丛》2011,32(11):84-89
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一书中区分了自在之物和本体。超验的自在之物的设定是其批判哲学得以可能的条件和根据,本体作为可思想体是自在之物在其批判进路中的延伸。康德试图通过区分主体不同层次的认识功能来解决主客体的统一问题,但由此造成了自在之物和本体对于客体的分裂。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解决齐文化的基本特质这一重大学术问题 ,必须更新研究观念和研究方  法 ,要从历史的演进中 ,用比较和联系的观点进行把握。齐文化的基本特质与齐鲁大地上的另一文化系统——鲁文化不同 ,是与大海相关联的巫文化。齐文化的时空观念 ,与大海相连的巫文化 ,正是中国古代志怪小说产生的最好土壤  相似文献   

11.
一般认为由于战乱的原因使得魏晋南朝包括陆路在内的各类交通建设遭到巨大的破坏,但事实并非如此.正是由于该时期出于战争的需要,促使各统治者致力于各自区域内的交通建设,从而在魏晋南朝形成了以建康为中心和各州治为中心的陆路交通网.<宋书·州郡志>不但勾勒了这个交通网的具体情况.而且留下了详实的道路里程记录,这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开创意义.  相似文献   

12.
粤西文化之特质试析刘道超粤西地处祖国南疆,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较为特别.从我国地形全貌看,它属于东南丘陵的一部分,同时又自成一体,具有较为独立而颇具特色的地貌结构。在全区境内,山地、丘陵占全区总面积的74.8%,构成周边高、中间低的盆地形势.在地理位置...  相似文献   

13.
李燕 《晋阳学刊》2007,(2):65-69
人的文化本体是人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根基,人的社会性、自然性和心智性等各种属性和本质,只有在文化本体的基础上,方能综合成为一个人有机的整体系统。因此第一,“以人为本”必须基于合理的“文化本体”,第二“以人为本”与“文化本体”相互作用,文化认同与人的同一性,“人本”即是人之“文本”,第三,中国人必须对中华文化本体关注和保护。  相似文献   

14.
我国传统文学观念由于受儒家诗学精神影响,强调"温柔敦厚"的"中和"之美,即使对时政的批评也是要"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到了元代由于蒙古人入主中原,草原文化与农耕文化的冲突和融合,文人地位的下降使之于传统文学精神产生了背离,从而使元曲表现出新的文化特质,即:突破传统的"中和"观念,大胆歌颂人性爱和本能欲望;看破红尘,陶醉山水,皈依佛老;揭露社会的黑暗,带有明显的草原文化的"蒜酪"风味.  相似文献   

15.
鲁迅的巨人文化特质是由其本身蕴含的价值体系体现的,即指鲁迅的人格、鲁迅的思想、鲁迅的作品,同时这种价值体系又充满了强大的克里斯玛禀赋,即是具有那种异乎寻常的、具有辉煌想象力和非凡品格的特质。当然,从社会接受的角度看,巨人文化的克里斯玛特质归根到底是由社会所赋予的。鲁迅之所以被接受,是由于他一系列充满着人类鲜活思想的著作被人们广泛地传颂、理解、接受而决定的。  相似文献   

16.
郑振铎先生在《中国俗文学史》这部不朽著作中作出重要的理论贡献,他第一次提出俗文学的概念和范围,并指出俗文学的六个特质,即1.大众的;2.无名的集体的创作;3.口传的;4.新鲜的,但是粗鄙的;5.想象力往往是很奔放的;6.勇于引进新的东西。这样从文学的...  相似文献   

17.
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源头、核心和代表。主要体现在:三皇五帝兴起于中原,文明源头发自中原,万姓之根始于中原,帝都之乡、圣贤居所定于中原。中原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和开放性,显著的开拓性和创新性,典型的集成性和代表性。这是由于:中原地区最先进入文明时代,中原文化的先进性和优越性,对周围尚处于蛮荒时代的地区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促使彼此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通过长期的融合发展,中国古代文明区域以中原为中心像滚雪球一样逐步扩大,将周围地区不断汇入中国古代文明区域之中。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中原文化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和塑造着我们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8.
论世界一流大学的文化特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银生 《江淮论坛》2004,(2):115-117
世界一流大学一般都具有较为悠久的发展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他们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和明确的办学理念,而且能够一以贯之,形成自己特有的优势。而且,一流大学必须有一流的学科,必须有社会公认的学术大师,必须旗帜鲜明地捍卫科学真理和社会良知。  相似文献   

19.
曾海军 《殷都学刊》2008,29(1):131-135
儒家学说是一套具有宗教性超越品格的价值信仰系统,其立“人”知“命”达“天”至“圣”的内在超越理路是基本清楚的。圣人之境作为一种超越的本体境界,它具有基督天国一样的绝对完美性和一劳永逸性。对于这样一种整体化的圣人之境必须予以打破,彻底破灭这种境界所给出的终极完满性。  相似文献   

20.
田汉戏剧艺术具有双重的现代性追求与多样的本土化倾向.从现代性视角看,田汉初期的复杂主张和创作实践,与其说是灵与内、政治与艺术的二元论,不如说是田汉对于启蒙现代性与审美现代性并行不悖的追求.从本土化视角看,田汉希望通过写意精神、传奇色彩、音乐手段、戏曲元素等"民族形式"使戏剧对于启蒙与审美的双重追求得到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