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古代文学的“艳歌”、“艳诗”、“艳词”,都是描写有关男女私情的作品.清代末年石印本《株林野史》特标为“艳情小说”,这在中国小说史上是值行注意的.“艳情小说”又被称为“猥亵小说”、“淫秽小说”或“性欲小说”.这类小说以表现性欲为主旨,所描写的男女私情有较多的淫秽猥亵的细节,因其通俗的表达方式与具体粗俗的性描写而得以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它属于性文学,在某些方面违背了社会共同的准则,其作者、印售者和读者便构成越轨社会行为.艳诗和艳词大都以比喻的、隐喻的、象征的方式暗示性爱内容,因而颇为费解,仅流传于狭小的文化圈里,难以产生严重的社会影响.历代的统治阶级与社会舆论对它们采取宽容态度,不作为禁毁的对象.艳情小说的性质与命运却完全与之相异了.中国艳情小说突然兴盛于明代中期以后,延续于清初,即公元十六世纪中至十八世纪初叶的两百余年内;其粗俗、淫秽与猥亵的程度,在中外文学中均可叹为观止.  相似文献   

2.
明清艳情小说与道教房中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后者为前者提供理论上的依据 ,前者为后者作形象化的诠释。这就决定了艳情小说的创作心态是对房中之乐的鼓吹 ;表现手法是对房中术的图解 ;说教内容是对“于男有补”的张扬 ;性择标准是对性能力的看重  相似文献   

3.
明清艳情小说性描写的文化心理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晓琳 《船山学刊》2004,(3):119-124
从文化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审视 ,明清艳情小说之所以一度繁荣与畅销 ,是因为它满足了作者与读者共同的释放被压抑的性能量的心理需求。其叙事模式存在着以阳具为中心的男性性别取向 ,尽管也在一定程度上注意到女性的性心理特点 ,但从整体上无疑体现出对男性性心理的扩张。小说作者摆脱传统的国家伦理的束缚 ,运用个人伦理的法则 ,书写个人的性体验与性欢乐 ,他们的描写在显示历史的某种进步的同时 ,也暴露出其批判武器的先天性缺陷。  相似文献   

4.
明清艳情小说是在书坊主的商业运作下,由下层文人刻意发挥<金瓶梅>猥亵描写的一面,采用抄改、拼凑和模仿等手法炮制出来的;其作者为了避免诲淫之讥,往往打出"孔子不删郑卫"的旗号,宣称写欲是为言情,写淫出于劝惩,而在创作中却刻意迎合读者的阅读口味,进行宣淫、诲淫,劝百而讽一,因此沦为世情小说的末流.不过,从创作角度看,它们对通俗小说编创方式的演进也起过一定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明清艳情小说的基本类型及其发展轨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典小说的发展,到了明代已臻于成熟,不仅名家辈出,名著送现,而且在品类上也出现了异彩纷呈的局面。多种形式的小说,在文学的园地中争芳斗艳,它们各自以丰富的思想蕴含和艺术鬼力去感染、影响。渗透读者的心灵。人们熟知的明代四种类型的文学样式:演义小说、英雄传奇、神魔小说和世情小说,与曾被专家称之为明代四大传奇书的具体作品相对应。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因为它们基本覆盖了明代小说的全局,基本上体现了明代小说的风貌。实际上,在这四大小说系列之外,还存在着另gbe种奇妙的文学体式,为它们无法覆盖,无法代表,而…  相似文献   

6.
中国小说自诞生那天起,就处于以男性文化为主的历史环境中。这一方面是表现为明代中期以前小说的主人公主要是男性;更主要的是这些小说在所展示的人物精神世界的社会价值取向上,也是男性化的,即使有极少数以女性为主人公的小说,其精神实质和社会价值取向仍是以男性为中心,它所体现出的思想观念、人生情感、社会心态并不是以女性的角度来切入的,女性形象,即使是主人公,也是男性的代言人,一切社会人生或行为规范,甚至连性活动,都受着男权文化的制约,其思想意识,价值取向,更明显地表现出对男权文化的依  相似文献   

7.
艳情小说的大量出现是明清时代社会思潮不断演进的必然结果,其作品中塑造的人物群像是现实生活的艺术投影。“淫书”的泛滥与性观念的解放密不可分,艳情小说对性欲泛滥和病态性遐想的种种描述,既是对旧道德和旧秩序的一种扬弃和反叛,更是一个腐朽时代渐行渐远的艺术折射。明清涉性小说在叙事模式以及细节描写上所展示的艺术特点是值得关注的,其与春宫画之间彼此依存、互为补充的内在联系,更为后人准确解读性爱描写的文学价值提供了直观的艺术参照。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明清艳情小说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很多不足,随着更多资料的发现和出版及研究者观念的变化,这一在中国文学史、小说史及文化史上有独特价值而少有人涉足的特殊小说领域将日益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9.
明清时期云南回回社团的宗教网络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时期云南回回社团的宗教网络系统①王建平某些西方学者认为,中国回族作为民族的*认同感产生于5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划分民*族的政策。在此以前,并没有回族这样一个民*族的存在。②更早以前,一则来源于传教士的资*料认为本世纪初的中国回民“绝对缺乏组织*性...  相似文献   

10.
明清"宝卷流民间宗教"的兴起与传播,汲取传统文化资源中的西王母形象与信仰,创造了作为至上神的西王母和影响更大的无生老母。与以往神话、仙化、道教和民间信仰中的西王母不同的是,民间教派宝卷与信仰中的西王母神格和形象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西王母的这种新的形象与信仰也随着民间宗教及其信仰载体宝卷的流传,扩布到台湾和东南亚地区。  相似文献   

11.
魏晋六朝朴素的志怪小说、唐代传奇和变文、话本等市井文学共同孕育了明清神魔小说,形成了由文言志怪小说至白话神魔小说的演变体系。从题材来源看,神魔小说更多的是取自神话、宗教民间传说以及宗教化了的历史传说,产生了《西游记》、《封神演义》、《西洋记》等一大批作品,因而它具有浓厚的宗教文化背景。可以说,神魔小说是明清两代在“三教同源”、“三教圆融”的思想影响下产生的,以神魔怪异传说为题材,以宗教幻想  相似文献   

12.
(一)蒙古族首领成吉思汗建立元朝之后,采用了对各种宗教宽容和利用的政策。蒙古人原来所信奉的萨满教乃是一种原始宗教,没有形成完整的教义和仪式,也就不象其它宗教那样稳定或排它。于是,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乘虚而入,竞相发展,使元代宗教盛况超过了以前所有朝代。成吉思汗西征时,曾让全真教(道教之一)主到中亚传道,并给国内道士以优厚的待遇。到了忽必烈,佛教尤其受到推崇。忽必烈本人就尊西藏大喇嘛为帝师,还让帝师给皇妃传佛戒,并亲自主持过佛道的论争。当时掌管宗教的都是高级官员,比如掌管佛教的就是宗政院的院使,从一品;掌管道教的是集贤院的院使,从二品。以1291年计,全国寺宇有42,318座,僧尼213,148人。黄时鉴先生在他的《元  相似文献   

13.
明后期至清朝年间,民间宗教广泛兴起,道教在与民间宗教的互动中发生了嬗变。研究这段历史时期中的道教女性问题,就会发现道教女性的显性减少与隐性增多,这一现象的出现正是道教在民间宗教中融合与扩散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一、弘阳教创始人辨析 弘阳教创立于明万历年间。关于其创始人,学术界有两种不同意见。喻松青先生认为:“弘阳教(或红阳教),万历年间河北永年韩太湖所创。”濮文起先生也认为“红阳教的创立者为明直隶永年曲周人韩太湖。?另一种意见认为弘阳教“由‘飘高倡教’,飘高即山西省洪洞人高阳。”这两种意见孰是孰非呢?笔者认为弘阳教创始人应为明代北直隶广平府曲周县第二疃人韩太湖,试辨析之。  相似文献   

15.
在明清时期的民间宗教世界,女性、特别是下层社会的劳动妇女,冲破封建伦理纲常的牢笼,勇敢地融入社会生活的洪流之中,在信仰主义领域和反抗封建专制统治的斗争中,践履自己的人生价值,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结构主义叙事学的观照下,明清传奇双线模式呈现出与传统研究方法不同的面貌:"二元对立"的角度下政治与爱情的主题显示出相互更为密切的关联,从而消解了以往仅仅把政治主题放在首位的文本解读模式;"角色模式"理论则澄清了出场人物在推动情节进程中的功能;"符号矩阵"理论则有助于辨清角色之间的矛盾关系;明清传奇亦可按照契约型、完成型、离合型的组合关系对其叙事结构做总体把握;而"一生一旦"分领两线、"戏胆"串联、"大团圆"结局收拢三个方面,构成了明清传奇双线作品深层的逻辑结构。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宗教的信仰模式及其对中国民间宗教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宗教的信仰模式表现为多神崇拜和末世信仰。这一模式对中国民间宗教产生了重大影响。如果说中国传统宗教与中国民间多神崇拜的信仰模式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在中国传统宗教中,其信仰的对象毕竟是属于自身体系内的神灵,而中国民间宗教信奉的对象杂糅了不同宗教体系中的各种神灵。传统佛道二教特别是佛教的末世信仰是以精神解脱为终的,而以白莲教为代表的中国民间宗教的末世信仰则是以反抗和推翻现实社会为终的。  相似文献   

18.
宗教人士是宗教活动的组织者,他们不仅对信教群众的精神生活,而且对他们的社会生活乃至政治态度,都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正是这种特殊的地位,使他们在一定意义上发挥着信教群众与党和政府之间的桥梁与纽带作用.对新疆伊斯兰教宗教人士的宗教心理进行分析,对于更好地做好信教群众的工作,发挥宗教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
宗教休闲的审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与休闲、审美以体验为中介和桥梁而内在相通;体验使宗教具有了休闲的功能,也使宗教休闲具有了审美的意蕴。不同于含有较多物质感性和生理感性成分在内的娱乐性休闲,宗教休闲是一种偏重内心精神境界的境界性休闲,因而能在更大程度上实现对日常生活的审美超越。通过宗教休闲,人们能在俗世间的平凡事物中发现道的光辉,并因之而产生惊喜,获得诗意般的审美感受。又由于宗教体现着人对自身有限性的挑战与超越,宗教休闲也能激起人的崇高性情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