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老唐子 《社区》2013,(17):36-37
巴蜀古寺乌尤寺地处乌尤山上,始建于唐。乌尤山在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流处,为李冰所凿离堆,古称“中流砥柱”。北望乐山大佛,西眺峨眉仙山,钟天地之灵气,风光独胜,因乌尤寺而为佛教名山。  相似文献   

2.
田林茂 《山西老年》2009,(11):23-24
王洪廷是临县碛口人。小时候,碛口车水马龙的情景给他留下了深深的印象,但是半个世纪后,碛口却变得悄然无声。1997年,王洪廷从县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以后,游览了不少名山大川、古  相似文献   

3.
略论佛教文化与山岳名胜何平立“天下名山僧占多”这句流传颇久的民谚一语道出了佛教文化在地理分布上的特色。其实,准确地说应该是“天下名山寺占多”。唯有如此,方能真正体现出寺庙在时空上的不变与名山的不变之相依关系。中国佛教名山遍布全国各地,哪里的山林清幽寂...  相似文献   

4.
《今日南国》2008,(15):F0004-F0004
桂平西山茶又名棋盘石西山茶、棋盘仙茗,产于广西桂平市的西山。西山集名山、名泉、名寺、名茶于一地,景色迷人。在广西的名茶中,桂平西山茶品质突出。  相似文献   

5.
《今日南国》2008,(17):F0003-F0003
桂平西山茶又名棋盘石西山茶、棋盘仙茗,产于广西桂平市的西山。西山集名山、名泉、名寺、名茶于一地。景色迷人。在广西的名茶中,桂平西山茶品质突出。  相似文献   

6.
《今日南国》2008,(12):F0004-F0004
桂平西山茶又名棋盘石西山茶、棋盘仙茗。产于广西桂平市的西山。西山集名山、名泉、名寺、名茶于一地,景色迷人。在广西的名茶中。桂平西山茶品质突出。  相似文献   

7.
访仙镇位于江苏省丹阳市东郊,原名山海镇,是丹阳市的“四大古镇”之一,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访仙镇历史悠久。1985年1月在这里出土了西周青铜器文物,证实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有先民在此定居。西汉文帝时,世人称为“册堂”的地名就是丹阳市最早出现的村名,戎氏是丹阳众多古姓氏中最早的一姓。  相似文献   

8.
唐宋词中有很多咏及名山的作品,这些名山意象的文化内涵是在中国古代山水文化的历史积淀基础上,凝聚了新的时代特色而形成的。名山意象在唐宋词中发生了演变,主要体现在:词人们对名山意象的选择有很大差异,各名山在唐宋词中的地位变化较大;与唐代相比,宋代词人们对名山意象的文化阐释与审美趣味发生改变,人文化倾向更加明显。这些演变主要缘于词体本身的发展与时代变迁。  相似文献   

9.
《古清凉传》是五台山现存最早的山志,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佛教名山志.本文从对《古清凉传》进行校勘的实用角度出发,依据清代藏书家的记录,对现存版本进行梳理,力求做到溯本清源.本文认为《古清凉传》现存版本可分为两种:一为"明天顺本",二为"清双唐碑馆本".二者合用,可对现在通行的整理本的校勘,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天姥山是浙东的名山,唐代诗人李白曾写《梦游天姥吟留别》,该诗为李白著名的代表作之一。天姥山到底在哪里?李白为什么要梦游?事实上,李白诗中的天姥山当在古越州剡县境内,它作为道教的洞 天福地之一,早在唐前就已出名,所以李白入浙,便称:“此行不为鲈鱼脍,自爱名山入剡中”。天姥山在“唐诗之路”上具有其他景点所不能代替的价值,在今天的历史条件下,应当积极开发它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相似文献   

11.
四库系列丛书建立于清代乾隆时期编修的大型丛书《四库全书》基础上,还经历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四库未收录》《四库禁毁书》及《续修四库全书》的丰富和补充,所涉古籍众多。“江南名山”是中国人与大自然交往的传统场所,也是山水文化的主要发源地,兼具自然美感与文化象征融合的特质,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有着较多记载,因此,四库系列丛书对于“江南名山”形象的探察有着重要的文献参考价值。基于对四库系列丛书中“江南名山”关键词的检索,通过数据统计、语义分析和文本分析,研究“江南名山”在不同时期、不同题材和语义背景中的使用情况,进而分析“江南名山”所体现的名山形象。“江南名山”最早出现在五代。体裁上,“江南名山”大量出现在“文”中,清朝多出现在诗文中,反映“江南名山”成为文人寄情畅怀的固定对象;语义上,出现的“江南名山”大致可以分为模糊化的江南名山、多元化的江南名山、托物言志的江南名山胜景等几类;针对不同词条的词义进一步分析,发现江南名山形成了极具政治意义的祭祀名山、凸显政区划界的行政名山、推行宗教活动的宗教名山和反映山水审美的名胜名山四类名山形象。研究四库系列丛书中“江南名山”的出现和形象,能为进一步研究江南...  相似文献   

12.
<古尊宿语要>是我国唐宋时期一部非常重要的禅宗语录,其中有大量的选择问句.对<古尊宿语要>的选择疑问句从问语和答语方面,运用结构(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理论来进行研究,可以发现<古尊宿语要>作为禅宗语录在表达上不囿于常规,因而表现出独特的语言风貌和语言价值.  相似文献   

13.
黄山是世界名山。由于其科学研究上的典型性,从20世纪30年代来,黄山地学研究一直是我国地理科学研究的热点。地理学界从不同角度研究了黄山的自然环境、人文和旅游等方面的问题,取得了许多成果,对科学认识黄山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近年来黄山地学研究的进展,重点总结了黄山山地的形成机制研究、黄山古冰川研究、黄山旅游地理研究等热点问题,文中提出的建议对黄山地学的进一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论中国古小说家的思维模式和操作程式陈辽中国的古小说,产生于封建时代,它和西方的古小说不同,更和西方的现代小说有别。我们既不能以西方小说的审美标准来否定中国古小说,但也无须用中国古小说的审美标准来贬低西方小说。我们需要着重考察的是,中国古小说家的思维模...  相似文献   

15.
三碗茶     
陈勇 《山西老年》2012,(11):51-51
日本历史上的名将石田三成未成名前在观音寺谋生。有一天,幕府将军丰臣秀吉口渴到寺中求茶,石田热情地接待了他。倒茶时,石田奉上的第一杯茶是大碗的温茶;第二杯是中碗稍热的茶;当丰臣秀吉要第三杯茶时,石田奉上了一小碗热茶。  相似文献   

16.
乌聊山原是徽州一座并不起眼的小山,自然条件也无任何特殊之处,但经过历代开发与形塑,至北宋时期成为徽州名山。乌聊山在徽州山川中的尊崇地位,是在城池、祠庙、州学等人文景观的共同塑造下形成的。南宋前期罗愿在编纂《新安志》时,意识到乌聊山的尊崇地位,将其列为徽州山川之首。这种"徽州山川,首列乌聊"的书写方式,正是对北宋时期乌聊山名山形象塑造成功的追认,并被后世众多历史、地理著作沿用。徽州名山众多,乌聊山只是其中一座。如何将名气日增的乌聊山纳入徽州山水景观表述体系,是摆在当时文人面前的重要课题。从张可久的新安八景之说,到唐文凤重新品评的新安八景,两个版本在内容上出现巨大变化,特别是增入"乌聊晓钟"这一景观。地域景观表述体系的变化,不仅反映出徽州本土文人在品赏山水景观中话语权的增强,也是乌聊山名气继续提升的生动体现。乌聊山作为一个文化符号,成为徽州的象征。从乌聊山的名山生成史可以看出,对于自然条件并不突出的小山来说,人文历史的塑造是其成为名山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李白求师     
项绍军 《社区》2012,(20):8-9
李白晚年,政治上很不得志,他怀着愁闷的心情往返于宣城、南陵、歙县(在安徽省)、采石等地,写诗饮酒,漫游名山大川。  相似文献   

18.
名山旅游资源在现代旅游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江西名山资源丰富,名山旅游是江西旅游经济收入主体之一。通过分析江西名山旅游资源的地理分布与特色,旅游资源的功能,提出合理开发与改造江西名山旅游资源对策,实现江西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茶味儿     
王涛 《中国农村》2007,(9):60-60
三毛说:人生如茶,第一道甜,第二道苦,第三道淡如微风。对于茶的回忆是童年过年时盛得满满的那盒茉莉花,只有过大年了,才从代销点里称上半斤或者三四两。茶叶是黑色的细条,弯弯曲曲的,像僵死的虫子,里面夹杂一些又黄又干的小花。茶不起眼,可茶叶盒子很奢侈,竹筒做的,外面雕着花花绿绿的图案,又有我贴上去的玻璃纸画,都是一些古代的小人,有舞带翻飞的美女,  相似文献   

20.
旅游名山是我国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综合比较我国十大名山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资源状况、形成原因等,揭示名山旅游资源的共性和个性,突出各地名山资源的特色,更好地发挥名山个体的资源优势,同时有助于建立中国名山旅游网络,使我国名山旅游集群发展,形成我国旅游产业的拳头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