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世纪60年代初期,越南战争爆发,在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的双重考量之下,中国作出了援越抗美的外交决策。苏联介入越战后,中国对越援助态度发生微妙的变化,在坚持无产阶级革命理念的同时,处理外交事务日趋务实。援越抗美战争后期,随着中苏矛盾的激化,中国开始超越意识形态的束缚,坚持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走上了联美抗苏的道路,为此不惜牺牲与越南长期以来形成的良好友谊。援越抗美时期中国外交战略的调整,对当今中国外交仍有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2.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的越南战争时期,是中美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中国援越抗美,中美之间自朝鲜战争后以间接方式进行了又一场军事较量.但也正是在这场战争中,中美关系发生了重要变化,由原来的对抗走向缓和.双方以务实的态度去处理国际问题,共同的国家安全利益为中美两国关系的缓和提供了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3.
丁辉丽 《老友》2010,(10):24-25
他曾是援越抗美战场上的老兵,参战历程成了他一生难忘的情结。为表达对部队、对战友的深情和眷念,他晚年倾力编制反映援越抗美作战的纪实画册《南天砺剑——记忆援越抗美》,画册被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  相似文献   

4.
1956-1975年因中苏援越程度不同,中苏援越格局在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特点,据此可分三个阶段。中苏援越格局演变的因素诸多,中苏关系的发展、变化即是其中之一。中苏都把两国关系的演变、外交策略的变动作为本国制定、调整外交政策的基础,从而影响了两国援越的方针和格局。  相似文献   

5.
我们高机连原属十二军三十四师独立高炮营,1966年.10月15日整编调入二二一团。高机连是一个曾经参加过解放战争、抗荚援朝战争的老连队,和平建设时期连续五年被评为“四好”连队。1966年11月,高机连奉命入越,参加援越抗美战争。  相似文献   

6.
李润孙 《老友》2010,(8):30-30
凡坐过火车和见过铁路的人,都知道铁路只有两条钢轨。但在铁路的行列里,也曾出现过三条轨的铁路,那就是在援越抗美期间,由中国的铁道兵部队帮助越南人民改建而成的铁路。  相似文献   

7.
孙纯福 《源流》2011,(13):78-83
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严峻的周边形势。为了有一个稳定的周边环境,新中国进行了抗美援朝战争,大力支持越南人民的抗法战争和抗美战争。在这三次战争之外,新中国还积极支持老挝人民的抗美救国战争,用鲜血铸成了牢固的中老友谊。而新中国"援老抗美",由于种种原因,一直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诞生前夕,毛泽东提出的联苏抗美"一边倒"外交战略,内容深刻,决定性地影响了建国初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中国对外关系,使新中国在国际惊涛骇浪中站稳了脚跟,取得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无法避免的时代局限性.  相似文献   

9.
1966年9月,我原所在的部队炮兵第65师由福建经云南出境,执行援越抗美防空作战任务,至翌年6月奉命凯旋归国。入越作战期间的许多战斗过程、具体情节,迄今仍记忆犹新。每次忆起,我都心潮澎湃,激情难禁。  相似文献   

10.
美苏冷战对峙中,亚洲作为欧洲之外美国遏制苏联的又一前沿阵地,在美国的对外战略中占据着重要地位。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由于越南战争等多种原因,美国国力相对衰落,而该时期东亚的日本经济已经复兴,出现了对美离心倾向;同时,中苏关系的破裂也为美国改善同东亚大国中国的关系提供了契机。为了适应变化了的国际局势,尼克松政府在东亚实施了奠定20世纪70年代美国亚洲政策基调的均势外交。本文着重分析尼克松政府调整东亚外交的必要性、东亚外交的实施、影响及其评价。  相似文献   

11.
1937—1945年苏联远东政策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7—1945年,苏联从避免两线作战,确保本国安全与利益的战略高度出发,积极推行远东政策。“七·七”事变后,它以援华制日为主,同时坚持对日展开缓和外交。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苏联仍重视中国战场在牵制日本方面的巨大作用,但被迫减少并终止援华,由美国代替自己扮演援华抗战的主要角色。大战后期,苏联的远东政策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决定在远东从防御战略转入进攻战略,参加对日作战;二是削弱美国在中国的影响,建立苏联的远东势力范围  相似文献   

12.
朝鲜战争爆发后 ,中国出兵朝鲜。我军武器装备落后 ,急需苏联援助 ,但苏联政府在援华抗美问题上顾虑重重 ,经历了答应出动空军支援到临阵变卦再到积极援助的转变过程  相似文献   

13.
高度概括并指出了新中国的外交轨迹 :即新中国成立后 ,中国政府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为建立国际间平等关系而努力 ;2 0世纪 60年代 ,国际形势发生新的变化 ,毛泽东调整外交战略 ,注重拓展新的外交空间 ,提出“两个中间地带”思想 ,中国外交由单纯的政治外交过渡到政治、经济外交并重的时代 ;70年代初毛泽东又提出“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 ,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为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的中国外交,也如中国的政治、经济一样,深受中苏关系恶化的影响.斯大林的逝世和苏共二十大的召开,使中国外交得以摆脱苏联的束缚,完全走上了独立自主的道路;中苏关系恶化以后,两国在外交上分道扬镳,却导致中国外交日趋激进,并于60年代后期发展到极端;而60年代中苏之间对立和对抗的升级又使中国领导人深感形势严峻,不得不调整外交战略和政策,下决心改善中美关系,联美反苏,终于使中国外交峰回路转,迎来了外交上的春天.  相似文献   

15.
李润孙 《老友》2012,(7):17-17
退休后,回顾自己的人生道路,从读书、种田、参军(期间经历了3年半之久的援越抗美战争),到从事公安、纪检、监察、工商工作,我不会忘记每段历程中那些刻骨铭心的往事。其中既有成功时的喜悦.也有受挫时的辛酸。由于我有写日记的习惯,并有收集资料的爱好,于是,我在退休后萌发出将自己的经历作一次全面记述的想法。以便从中总结经验.反省自己.作为财富留给晚辈。  相似文献   

16.
冷战时期,尤其是后冷战时期,美国对中国20世纪60年代"两条线"外交战略包括其成因、内容和影响作了较全面探讨,提出系列颇有见地的观点,从而有助于国外深入研究新中国外交战略,并对当今中国进一步研究20世纪60年代本国外交亦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当然,美国在上述探讨过程中也存在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中叶的抗美援朝、中苏军事技术交流合作,让人记忆犹新。与此同期进行的中国援越抗法、中越军事技术合作尤其是中国军事院校为越南人民军培养军事技术工程师,却少有研究,或鲜为人知。在第一手档案资料和中国援越抗法战争亲历者回忆的基础上,着重探讨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为越南人民军培养军事工程技术工程师的背景、过程及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李润孙 《老友》2013,(4):16-17
在我珍藏的老照片中,其中2张见证了一段被尘封近半个世纪的历史。奉中央军委的命令,我所在的铁道兵13师63团于1965年9月26日跨过友谊关,参加援越抗美战争。我们团担负克太铁路(克夫至太原的铁路)的修建任务。克太铁路有一段长8公里的路程需横跨沧河,这就  相似文献   

19.
从50年代开基立业的"一边倒"的战略抉择,50年代末60年代初寻求独立的"两个拳头打人"的外交战略,70年代顺时迭变的"一条线"的战略调整,到改革开放后走向独立的"真正的不结盟"的外交战略以及冷战后普遍开展的与世界大国或地区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中国外交不断走向成熟,逐步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独具特色的外交风格.  相似文献   

20.
抗战时期的宋子文在中华民族危难之际登上美援外交舞台,成为国民政府关援外交的重要决策人和积极执行者,他在美援外交实践中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美援外交思想,洋溢着比较浓厚的民族主义意识。其战时美国观集中反映为:中国完全有资格获得美援,美国政府理应援助中国;中国应尽力争取美援,但必须以抗战自强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