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成语,从词汇学的角度看,它是特殊的语言建筑材料;从语法角度看,它是在长期流传使用中形成的固定词组。在人们日常说话、写文章中,经常用到它。在小说创作中,我们也很难看到有哪篇作品没用一个成语的。在鲁迅小说中,我们更可以看到鲁迅娴熟地使用了大量成语,强化了他的作品的民族化、大众化的风格。成语言简意赅,能用少量几个字表达极其丰富的内容。鲁迅说:“成语和死古典又不同,多是现世相的神髓,随手拈掇,自然使文字分外精神”。“使文字分外精神”,正是成语的修辞功能。它用在叙述人的语言中,能使行文洗炼,增加文章的生动  相似文献   

2.
分合价动词性成语要求两个个体与它发生强制性的语义联系,句法上既可以是一价的,也可以是二价的。分舍价动词性成语从语义上可以分为两类:非自主属性类成语和非自主动作类成语。非自主属性类成语又可分为比较类和关系类。  相似文献   

3.
关于成语的专门论述很多,很充分,但有关成语的表意特点问题却很少涉及。这似乎是成语研究中的一个缺环。 (一) 成语是一种熟语。成语是怎样表意的呢?这要从它在语言表达上的特殊作用说起。汉语的成语,向以言简意赅,生动形象著称,在文章和文学作品的写作中,它以超越一般词语的特殊表现力被广泛地运用着。有人说,成语是“艺术的语言”。成语的用处很多,用于说理、论辩,深入浅出,简洁有力,说服力强;用于叙事,用于喻人喻物,形象  相似文献   

4.
成语是人民群众长期习用的具有特殊表现力的一种固定词组。成语在语言运用中,特别是书面语言的运用中很频繁,是汉语词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不仅要对它的一般特征和用法进行研究,而且有必要对它的个别特征和特殊用法进行探讨。成语的两个基本特征是意义的完整性和结构的定型性。所谓意义的完整性,是指成语的意义不是它的组成成分的简单相加,而是几个成分结合在一起来表示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完整意义。比如“满城风雨”并不是说“全城刮着风,下着雨”,而是比喻  相似文献   

5.
从近代中国入手,考察了百年来汉语成语与汉文化研究文献,提出新世纪汉语成语文化研究要实现传播学转向:从国内关注向世界传播转变,从国际借鉴向国外推广转变。文章以百篇成语文化选题博硕学位论文为依据,分析年代分布、层次分布、学科分布和院校分布的得与失,认为中华成语文化在对世界受众传播过程中,要在机制上和传播者两方面具备战略眼光:国外依托数百孔子学院,国内纳入人才培养计划。  相似文献   

6.
汉语成语不仅是汉语和汉文化的精华,而且是汉语和汉文化的全息元,它是汉语和汉文化的"缩影"。无论从宏观上看,还是从微观上看,都可以看出成语的这种全息性。不仅如此,其全息度还比较高。成语的全息性具有丰富性、系统性和典型性的特点。这对于我们认识成语的特点,研究和开发成语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成语文化有"成语的文化"和"文化的成语"两种内涵.前者是指"成语化了的文化"即以成语为载体的各类文化;就其外延而言,只有那些被凝练到成语中成为成语意义内容的那些文化元素,才是所谓成语文化.后者是指"成语这种文化"或"作为文化的成语",它是语言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外延是与成语的外延相当的.从价值论的角度说,任何有价值的成语文化研究,必须是合乎研究目标的求真原则、研究任务的求善原则、研究成果的求美原则.  相似文献   

8.
含有“狼”字的成语有好多个。有趣的是,从这些成语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少狼的知识。  相似文献   

9.
许多像"不痴不聋、不卑不亢"格式的成语,我们把它叫"不A不B"式成语。文章主要从"不A不B"格式成语的来源探讨成语"不A不B"格式中A、B的特征,成语的感情色彩特征以及成语的变式等。  相似文献   

10.
《阅读与作文》2014,(1):30-31
但凡提到植物,一般人不会认为它有生命,成语“草菅人命”说的也是不把草木当作生命看。哪怕有生命,也是戝命。  相似文献   

11.
英语成语是劳动人民语言文化的结晶,是语言文化中的精华.它具有形式简练、含义精辟、表达生动的特点.它涉及到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文化背景等知识,是语言中最难掌握的部分.英语成语大多寓意深刻,很难从字面上看出其真实含义,我们只有学贯中西,才能正确地理解和翻译英语成语.  相似文献   

12.
广告词利用谐音来更换成语中的某些成分,用这样的“新编成语”进行产品宣传。但是,商家在实施宣传策略的同时,也必须遵守语言规则和遵守语言使用的社会道德规范。广告词中的成语化用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积极化用,它体现了美词———积极修辞的效果;一种是消极化用,它要么违背了语言本身的规律性,要么违反了社会道德规范。所以,对广告中成语化用要加以规范,做到既符合语言自身规律,又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成语浅谈     
我们在阅读书报刊物的时候,经常可以看到一些用得很恰当的成语。这些成语,用极为简洁的词语,可以形象地说明一个事实或深刻地阐明一个道理,言简意骸,生动有力;但我们也常看到一些用得不恰当的成语,牵强附会、晦涩生僻,甚至把意义弄反。因此,有必要就这一问题做一些探讨。成语是熟语的一种,它是人民口头上或书面上习用的固定词组或短句。组织多样,来源不一。有的可从字面理解,如“万紫千红”、“乘风破浪”,有些要知道来源才能懂,如“青出于蓝”,出自《荀子·劝学》,  相似文献   

14.
汉语成语与汉民族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成语是民族文化的沉淀和结晶 ,包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本文通过例证分析 ,从汉民族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三个层次出发 ,探讨汉语成语中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5.
文章试图在现代语言学和相关翻译理论的基础上,对汉语成语的可译性的理论依据提出了若干探讨,由于汉语成语大都有其文化特殊性,因此在翻译中我们很难确定一种唯一的翻译方法,所以,为了最终能够达到功能对策,我们必须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成语的可译性应当以它的思想内容为前提。  相似文献   

16.
朝鲜语汉字成语(以下简称汉字成语)是朝鲜语中长期习用的、形式简洁而意义精辟的、能用汉字(包括朝鲜汉字)转写的朝鲜语成语。它从来源上可分为自造的汉字成语和借用的汉字成语,其中借用汉字成语占绝大多数。借用汉字成语根据其借用方式再分为直接借用的汉字成语和间接借用的汉字成语。直接借用的汉字成语是通过汉语和朝鲜语两种语言之间的直接接触而形成的,它们在汉语中都有与之相对应的汉语成语。汉语成语传入朝鲜后,部分成语原封不动地被使用,而另一部分成语在其形式和意义上都有了一定的变化,造成汉字成语和汉语成语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成语是现成的语言材料,是语言的消华,具有内涵深刻、表现力强、形象生动的特点,所以.成语是小品文这一政论体裁中不可缺少的语言材料。为攸语言深刻尖锐、诙谐幽默,达到更好艺术效果.在小品文中,“作家和政论家不仅运用成语的原有形式.还运用它的变化形式,对成语的语义、结构及修辞表现力性质进行更新”①,我们把它看成是作者对成语的再创造。这种再创造是以成语的原型为基础而采取的变通用法。1986年前苏联出版的《俄语成语词典》把这种手法称为成语的“非规范用法”(。e··。。p。·。”r。。·。··。J·。。rpe6。elf;Ic…  相似文献   

18.
汉语成语的英译,是翻译工作中经常遇到而又难于处理的一个问题。成语,作为汉语中的一种特殊的固定词组,它是汉族人民在长期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中创造的宝贵财富。和普通词语不同,它一般具有特定的含义和结构,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而且形象鲜明,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是各种修辞手段的集中表现。鉴于成语的上述特点,在英译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忠实于原意斯大林说:“语言是工具、武器,人们利用它来互相交际,交流思想,达到互相了  相似文献   

19.
广告词利用谐音来更换成语中的某些成分,用这样的"新编成语"进行产品宣传.但是,商家在实施宣传策略的同时,也必须遵守语言规则和遵守语言使用的社会道德规范.广告词中的成语化用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积极化用,它体现了美词--积极修辞的效果;一种是消极化用,它要么违背了语言本身的规律性,要么违反了社会道德规范.所以,对广告中成语化用要加以规范,做到既符合语言自身规律,又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错用成语试看这两首山水诗,就可以管中窥豹,见其全部。(期刊) 说明:“以管窥豹,仅见一斑”是一句成语。用管子窥豹子,怎么能“见其全部”呢?恰恰搞反了。作者可能是想说:“从一粒砂子可以看到整个世界。”这两首诗是诗人的代表作,从这两首诗中,我们可以窥见诗人的全部诗作。但这是就语法上说的。从意思上考察,这么说也有问题,不可能读了一两首诗就能“见其全部”。因为一两首诗是不可能概括和代表作者全部诗作的意思和风格的。要了解一个作者的思想和风格,必须尽可能多地读他的诗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