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鼓歌》为韩愈七古名篇,前人多所评赞,然对于其主旨的分析把握稍显隔膜;《归朝欢.题赵晋臣敷文积翠岩》是辛弃疾咏物名篇,该词不仅多处化用韩愈《石鼓歌》诗句,而且立意构思、主题思想也皆从韩愈《石鼓歌》脱化而来。从辛弃疾《归朝欢》我们可更清晰地把握韩愈《石鼓歌》之"诗心"。  相似文献   

2.
《弹歌》之“续竹”不可作“属木”,“逐害”不可作“逐肉”,《弹歌》非为黄世歌,《弹歌》只能是后世追记或臆测古代之情况而形成之作品,而且《弹歌》的产生不会早于周代。《弹歌》的主题不是猎歌,而是孝子驱赶禽兽的悲歌。褚斌杰关于《弹歌》的高论特别值得学术界反思,几部中国文学史关于《弹歌》主题的错误论述也值得学术界反思。  相似文献   

3.
雪莱是英国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小诗《歌》语言凝练、意象精致,是意象诗的经典。马致远是我国元代著名的戏曲作家和散曲家,他的小令《天净沙·秋思》是中国意象诗中的极品。虽然跨越不同的历史时空,但两首小诗在意象营造、意象组合、诗思表现、以及情思体验等方面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4.
近读《解人颐》一书,有一首《半半歌》颇有哲理。诗曰:“看破浮生过半,半之受用无边。半中岁月幽闲,半里乾坤宽展。衾裳半素半轻,肴馔半丰半俭。童仆半能半拙,妻儿半朴半贤。心情半佛半神仙,姓字半藏半显。  相似文献   

5.
北宋著名学者邵雍自称其诗有三千首,而现存其诗集《伊川击壤集》不同版本均仅有一千五百多首,还应有一千五百首,但未见其中。明清时期的文集、笔记和目录记载了邵雍另一部不为学界所知的著作———《前定数》,书前共有两序,其一为邵雍之孙邵博所书。该书是以诗歌的形式表现易数内容,而我们在《永乐大典》中发现了保存完整的《前定数》,其诗共存一千四百九十三首。两者相加诗的数量不仅与邵雍所称相一致,而且《前定数》在内容和语言等方面与《伊川击壤集》和《皇极经世》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6.
在史诗研究上,学术界长期以来有一种偏向,言必称希腊,然而德国的中世纪史诗《尼伯龙根之歌》与古希腊的荷马史诗相比并不逊色,它们在道德训喻上、题材来源上和战争场面的处理上有很多相似之点,《尼伯龙根之歌》也同样是一部伟大的史诗作品。在史诗的研究上,应摒弃“言必称希腊”的流弊,才是正确的态度。  相似文献   

7.
"十七年文学"中的经典之作《青春之歌》向我们描绘了上世纪30年代北平大学生们富有激情的革命生活。同期在港台海外热读的《未央歌》以西南联大为背景描写出抗战时期年轻学生的理想生活。两书都精彩地描绘出战火纷飞年代的别样青春。本文试图通过对两部小说的比较,探讨在不同文化影响下,青年人思想的相同与差异。  相似文献   

8.
白居易对自己作《新乐府》的动机有一个明确的表述,即"难于指言者,辄歌之,欲稍稍进闻于上",为朝廷乐府机构进献歌词,从而发扬古人以歌言政的传统,不同于其他讽谕诗创作;白居易新乐府创作的借鉴原型不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毛诗》,而是取自《尚书.五子之歌》;新乐府创作后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很可能被朝廷的乐府机构所采用。  相似文献   

9.
永不放弃爱     
语文十一册第三单元是以真情为专题安排教学内容的,本组课文如一首首心灵之歌,唱出了动听的爱的旋律,唱出了人间真情.小说《穷人》赞美了穷苦渔民桑娜与丈夫的善良;《别饿坏了那匹马》讴歌了一位残疾青年的美好心灵;《唯一的听众》则表现了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用心灵去倾听》展现了一位普通的问讯处工作人员,用心灵去倾听,给人们带来快乐与幸福的事情.  相似文献   

10.
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是一首千古绝唱。作品以独特的艺术魅力 ,展现了丰富的文学意蕴 ,具有超越有限的品性  相似文献   

11.
中唐时,在岳州洞庭诗歌史上,张志和创作的《渔父歌》(青草湖中月正圆)具有重大意义。它不仅是岳州洞庭诗歌中的第一首专咏洞庭的词,也是第一首以渔父为题材的词。本文从一个较全面的角度探讨《渔父歌》在岳州出现的主客观原因,并就其对岳州洞庭诗歌产生的影响作一个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2.
资讯     
刘三藏简历:音乐制作人、策划人毕业干上海音乐学院曾经担任中央电视台《同一首歌》音乐总监主要音乐创作及编曲作品:韩红《生命之歌》、孙楠/赵咏华《上海滩》、林依轮《1234567》、孙萌《红与黑》、八只眼《桐歌》、阿里郎《歌声与微笑》、中国力量《绿色北京》、埃斯卡尔《吐鲁番的葡萄》、李冰《踏浪》、戴军《明天会有的》、傅笛声/任静《梁祝》、景岗山《我的眼里只有你》、孙悦《冷艳》、汤灿《龙船调》等.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两个不同时代的标志性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与《白鹿原》,在相关的革命叙事中,都带有特定时代语境的意识形态色彩,显示出不同时代对“革命”这一中心话语的意识流变。与《青春之歌》中林道静的革命道路相比。《白鹿原》中白灵的革命道路似乎更具有普遍性:作为知识型的革命者,无论其参加革命的动因,还是遭受左倾路线迫害从而与之决裂的事实,更能代表这一类型的革命者的人生历程。  相似文献   

14.
心中有首歌     
陈晓守 《可乐》2010,(1):20-21
我同老大送小马老师上了地铁,从阜成门走回紫竹桥。之前,老大教小马老师唱《好花红》。这是一首布依族民歌,曲调简单,却悠扬婉转。我们都会。一因我们生活在布依族聚居区,二是这歌在十年前被官方弄成了县歌,每天都在县城的大喇叭里哼哼,比《东方红》响得还早。  相似文献   

15.
明代高棅选编《唐诗品汇》,录韦庄诗二十三首。将其与《才调集》《万首唐人绝句》《唐诗鼓吹》《全唐诗》等比勘,发现若干异文,惜前贤时俊多罗列异同而鲜加是非优劣之按断,故文章从其涉及之史地因革、名物制度、文字演变、音韵发展等方面考量,分析异文之间的是非优劣。  相似文献   

16.
《棹歌》、《采菱》、《采莲》等乐府诗的艳情色彩一向非常突出,主要原因在于这些乐府诗的产生与祓禊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水嬉是祓禊娱乐化的产物,泛舟游乐则是水嬉的主要形式之一。在泛舟游玩时,除了要歌舞助兴之外,采撷菱荷也是很常见的活动,这便是《棹歌》、《采莲》、《采菱》等一系列乐府诗滋生的土壤。无论是少女们靓妆而现并娇声宛转地倾吐着相思之情,还是诗人们对此进行浓墨重彩的描绘,皆出于水嬉的双重需要——祭祀和娱乐。  相似文献   

17.
《雅歌》在《圣经.旧约》中是独特的一卷,通常被称为“歌中之歌(Song of Songs Son)”。它是古希伯来时期宗教向日常生活渗透的产物,与希伯来宗教观念和文化特质是契合一致的。独特的流传过程使得《雅歌》的宗教文化蕴涵日益增强,爱情与宗教的异质同构关系又赋予《雅歌》以超越单纯的世俗情爱之上的宗教文化属性。《雅歌》实现了文学向宗教的转化,并取得了非同寻常的神圣性。  相似文献   

18.
美丽的港湾     
王媛媛 《新少年》2011,(7):27-27
每当听到《军港之夜》这首好听的歌,我就会想到蓝色的大海,宁静的港湾,就会想到我温暖的家。我的家就在美丽的大连湾,家里有慈祥的妈妈、威严的爸爸、顽皮淘气的小弟弟。当然,还有个聪明爱的我。我爱这个充满欢乐的大家庭。  相似文献   

19.
《青春之歌》是社会主义文学实践的代表性作品之一,在出版之初就引起了一场大规模的论争,从工人到党的文艺官员都以不同方式介入了这场论争。论争一方面体现了不同文学观点之间的碰撞,另一方面也体现了象征资本的争夺和博弈。论争的结果是《青春之歌》的修改、再版和影响的进一步扩大。从论争到修改,《青春之歌》完成了"集体写作"的过程。这一方式是社会主义文学实践和意识形态再生产中的一个独特现象。  相似文献   

20.
《青春之歌》按照阶级理论对主人公的家庭出身进行了改写,按照拯救模式对早年情感经历进行了革命化叙述,并运用美化与丑化的修辞对人物进行了模式化描写.在重新书写历史的过程中,《青春之歌》既受到既有革命文学规范的影响,又有主动的迎合,这种迎合在一定程度上对革命文学规范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