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边限检验理论下我国货币需求函数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货币政策已成为当前我国调节宏观经济的有效工具,正确预测货币需求函数是有效实施货币政策的关键.在建立了无约束误差修正模型的基础上,运用边限检验方法对中国货币需求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货币需求M0、M1、M2与其影响因素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支出的不同组成部分对中国货币需求有不同的影响,汇率时中国各层次货币需求的影响作用为正且影响均显著,在短期内,投资支出对中国货币需求M1和M2都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文章在建立了无约束误差修正模型的基础上,运用边限检验方法对我国货币需求与支出构成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货币需求M0、M1、M2和总支出构成因素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支出的不同组成部分对我国货币需求有不同的影响,在短期内,投资支出对我国货币需求M1和M2都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论文以房地产投资作为房地产业投资水平的代表变量,代表土地控制变量的为土地供应量,代表信贷控制变量的为银行对房地产业的国内贷款总额,代表间接金融控制变量的为M2与各期利率,使用2003年第一季度至2010年第四季度的季度数据,运用多变量协整方程对我国房地产投资宏观调控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土地供应量、房地产信贷总量、货币供应量都对房地产投资有正面的积极影响,其中货币供应量的影响效果最为显著,土地供应次之,信贷供应量的影响最小,同时土地供应量、信贷供给水平与货币供应量均为房地产业投资水平的格兰杰因。由此可见,我国现阶段的房地产投资与货币政策与土地政策关系极为紧密,通过调整货币政策与土地政策可以有效地控制房地产业的投资水平,从而对房地产投资进行有效的调控。  相似文献   

4.
(一)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起飞和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关键时期。如何在国民经济发展的同时,促进金融深化,发挥金融对经济的导向和推动作用,实现经济发展与全融深化的良性循环,成为国家宏观管理经济迫在收眉睫的首要任务。 进入九十年代,我国经济进入飞速发展阶段,货币需求逐年膨胀,货币供应过多的问题也比较突出。1993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1.1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40%,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7. 5%,货币投放额达到1529亿元。其中上半年市场货币流通量高达4863亿元,比1992年同期增长54.2%。这种现象,在我国还是首次出现。按历年的规律,上半年货币一般是净回笼的。也就是说,年初到春节前投放高峰银行放出去的票子应该收回来,与此同时,上半年投放市场的票子还会有一部分流回银行。但  相似文献   

5.
我国货币政策的最优度量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基于VAR的格兰杰因果检验与方差分解方法,比较银行间7天拆借利率、基础货币、金融机构信贷总额、货币供应量M1和M2对实际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社会消费总额以及物价水平的预测能力.又利用脉冲响应分析,讨论M1和M2的作用方向是否符合理论预期.最后汇总比较指标的预测能力以及实际经济效果,以甄别确定我国货币政策的最优度量指标.结论是:货币供应量等数量指标比利率指标更适合作为中国货币政策的度量指标;在研究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消费、投资和产出)的作用时,M2是最优的货币政策度量指标;在研究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作用时,M1是最优的货币政策度量指标.  相似文献   

6.
伯南克和布林德的CC-LM隐含的假设银行在经济生活中的独特作用,央行能够通过准备金操作影响贷款供给,与我国目前的客观现实存在着不符合之处。根据我国目前的客观现实,运用改进后的CC-LM模型对我国近年来的货币信贷政策实践及其传导机制和效应进行研究发现,我国前一阶段的投资过热,其中原因之一是信贷资金失控,因此要抑制当前投资过热,在货币政策取向上,应采取稳健的货币政策,控制信贷过快增长。  相似文献   

7.
我国货币需求模型实证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西方货币需求理论出发,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并考察货币需求M1、M2和股票价格指数、GDP、利率、消费价格指数以及外汇储备之间的实际关系,可以建立我国货币需求的长期均衡方程和误差修正模型.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我国货币扩张明显,M2的增长率一直高于经济增长率和价格总水平增长率之和,但银行信贷供给却没有呈现同一增长态势,银行存差不断扩大,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得不到满足。货币政策信用传导渠道不畅是我国货币政策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的重要原因。疏通货币政策信用传导渠道,将会大大提高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  相似文献   

9.
结合我国2001年1月至2011年9月的数据,利用VAR模型进行实证分析,认为我国货币供给增长是食品价格上涨的格兰杰原因,食品价格上涨是M0增加的格兰杰原因。短期内,M1对食品价格的影响作用最强,M0对食品价格的影响速度最快。食品价格上涨促进M0增速上升,而M1和M2增速下降。长期来看,食品价格与M0、M1和M2具有稳定的协整关系,成本推动的食品价格上涨和货币供给增加是CPI走高的根本原因。提出有效控制货币增长、合理干预食品价格和保障食品供给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我国法律制度对银行存款的所有权归属的问题存在两种矛盾的规定,物权法应明确其属于收款银行所有还是存款人所有。而存款人交付了货币之后能否继续保留对货币的所有权决定于我国当前物权法的制定模式,参考各国法律制度和社会经济生活的基本现状,法律应规定银行存款属于收款银行所有。  相似文献   

11.
金融创新的发展影响了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运用向量自回归(VAR)方法分析金融创新对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具体影响、金融创新影响下货币供应量是否还适合继续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等问题。研究发现,金融创新影响了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可测性、可控性以及货币供应量与最终目标之间的相关性,但是目前我国货币供应量中介目标可以继续使用,货币供应量M2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效果优于货币供应量M1。  相似文献   

12.
运用计量分析方法,对我国1994—2009年外汇储备与货币供应量M2、外汇占款及基础货币的相关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双顺差引致外汇储备的大量增长是导致M2增长的原因,外汇占款已经成为央行供应基础货币的重要渠道之一,而国际收支双顺差最终会造成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降低。  相似文献   

13.
货币反替代视角下的M2/GDP畸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M2/GDP不断攀升,已成为宏观经济领域的一个难解之谜.即使在流动性过剩、通货膨胀升高、经济持续过热的2007年,M2/GDP仍然高达1.6166,这就与以往学者研究结论出现了矛盾.基于货币反替代视角对中国M2/GDP畸高进行分析及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过高的外汇储备以及在现有的外汇管理体制下,我国冲销机制不力是导致M2/GDP升高的主要原因.因此必须对现行的外汇管理体制加以改革,有效降低M2/GDP水平,央行的信用创造能力和银行体系的支付能力才能得以改善,宏观经济和资本市场才能进一步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计量模型与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受我国进口水平、外商直接投资、货币供给、汇率、外债规模等众多因素的影响 ,通过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的经济数学计量方法建立了我国外汇储备的计量模型 :Re =f(MM ,M’2 ,DEB) .并运用我国 1985~ 1997年的数据实证检验了这一模型 ,证明了该模型可以通过实践的检验 ,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非参数加权核密度估计的经济计量方法,对中国货币政策是如何影响股市这一问题做了深入的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从年度数据来看,货币供应量对中国股市运行有较大影响,每年新增的M0、M1、M2增减方向与股市涨跌方向基本同步,而其中的基础货币M0对股市的影响最大。本文认为由于货币供应量是影响中国股市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当前由次债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的冲击下,管理当局有必要实施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以拯救目前低迷的股市。  相似文献   

16.
在货币需求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1978—2000年中国3种货币供应量M0、M1、M2、GNP及物价指数等数据进行处理和计量分析,以构造相对科学的货币需求模型。  相似文献   

17.
2010年至2012年上半年,我国经济进入通货膨胀阶段已是不争的事实.古典货币数量理论认为,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影响物价水平的两个核心变量主要是货币流通量和商品交易量.有鉴于此,我国当前通货膨胀是基于混合型货币超发和缺口型商品交易的缘故.因此,走出当前通胀,不仅要善于灵活运用货币与财政政策、调整投资策略、平衡和扩大国内需求,更要致力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使中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我国货币政策调控机制在转型过程中以商业银行流动性为操作目标是有其必然性的 ;转型完成后 ,利率市场化建设的远期目标和当前行间债市巨大的利率风险都使货币政策操作目标有了向货币市场利率转变的必要 ;而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水平的提高、货币市场利率呈现出与M 2的强相关性以及央行日益丰富的公开市场实践经验则使这种转变具有了可能  相似文献   

19.
随着金融改革的推进,影子银行在我国有了膨胀式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通过归纳我国影子银行的构成,分析影子银行对我国货币当局货币供应量的控制力度、产生的外部时滞性的影响,并引入动态IS-LM模型具体分析了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目标的影响,进而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银行风险一直是我国理论界和决策者最为关注的课题之一。本文从金融压制这一崭新角度探讨了我国居民储蓄过多与银行风险加大的原因。文章分析认为 ,银行风险加大是我国货币当局管制过多和负担过重 ,从而导致政策错位、对银行贷款监管不力或监管不到位以及银行自身经营管理不善所致 ;特别地 ,融资成本低的居民储蓄是当前我国银行业的福音而非祸害 ,从而反驳了“居民储蓄过多将导致银行风险加大”的观点。文章进而认为 ,加强金融监管和加快金融自由化改革才是化解我国银行业风险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