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37年10月,我参加了八路军驻晋办事处在临汾的“学兵大队”,杨尚昆主任给我们上政治工作课,彭雪枫处长讲游击战术。1938年4月我们被转到延安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同年,我在抗大第五期一大队一支队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2.
刘明钢 《中华魂》2021,(3):47-53
陈云是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在全党享有崇高的声誉.从1937年年底到1945年9月,他在延安工作、生活近8年.在难忘的延安岁月中,陈云先后主持中央组织部与西北财经办事处的工作,为党的建设与财经工作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1938年,我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总校学习。现在回忆起来,半个多世纪的时间,已经从我身边飞逝而过了。但是抗大对我的教育和影响,却令我刻骨铭心,终生难忘。那时,抗大学生生活,可真是艰苦极了。每天都是露天上课,野外演习,下地劳动。吃的是小米,穿的是草鞋。夏受酷热,冬迎风雪,夜睡冷炕,生活条件虽然恶劣,我们都受之如饴,谈笑风生。我们广大学员为了追求真理,学习抗日的本领,大家都激情满怀,精神抖擞,认真学习。伴随我们的是歌声笑声,特别是听到前方传来的捷报,那份乐劲更疯了。抗战期间,为了防止日本飞机的轰炸,延安城内的机关、学校、商店等,都分批搬到城  相似文献   

4.
张旭 《山西老年》2012,(9):25-25
1936年年底,陈云流鼻血的情况十分严重,给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麻烦。在这种情况下,组织上安排一个叫于若木的女同志来照顾他。在延安城西山边的一座小四合院里,陈云和于若木认识了。经过了解和感情加深,一根红线悄然地把两个人牵在了一起。1938年的春天,33岁的陈云和20岁的于若木喜结良缘。中央部长级别领导人的婚礼应该怎么办?当时延安正处于困难时期,而两个人又不喜欢铺张。结婚时,新房内四壁皆空,连一床新被子、新床单也没有买。  相似文献   

5.
放歌宝塔山     
今年初春,我参加了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的学习,先学习原著和文件,听报告和讨论,收获良多。后来又到延安考察学习,受教育更深。我们参观宝塔山、抗大纪念馆、延安革命纪念馆、凤凰山革命旧址、杨家岭革命旧址、南泥湾旧址、枣园革命旧址、王家坪革命旧址等,听有关革命传统教育课堂讲课和现场讲授、现场体验,深深认识到延安精神就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作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我们民族优秀传统和优良作风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共产党人崇高品质和伟大情怀的集中体现。延安精神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今天一点也没有过时,必须牢牢记住,大力发扬。  相似文献   

6.
保文 《山西老年》2012,(9):19-19
1937年~1942年期间,在延安,周末和节假日晚会上,革命队伍里时兴跳交际舞。陕北黄土地上、宝塔山上、延水河边,穿军装,着草鞋,明亮的汽油灯映照着一对对闻乐起舞的翩跹身影,这是在紧张的工作、学习、生产、战斗生活之余,另一番生动活泼的革命生活历史。1937年1月13日,中共中央随红军总部进驻延安。1月底,美国人艾格妮丝·史沫特莱就以《法兰克福日报》记者的身份,到延安作为期七个多月的采访。正是这位自称"大地的女儿"的史沫特莱,不仅在延安采访写作,联系促成了白求恩大夫的援华,而且还倡导组织了灭鼠运动、节育运动,以及引发了声噪一时的跳交际舞潮流。那时,革命队伍里盛行的娱乐节目是集体唱歌和相互"拉歌",史沫特莱不擅长唱歌,却能跳舞。她在后来的回忆录中说道:"在延安召开的一次高级军事干部会议期间,我试着教他们一些人如何跳舞,他们勤奋好学,每事必问,不怕丢面子。朱德同我一道破除迷信,掀起了学跳交际舞的热潮。周恩来接着也跳了起来,不过他跳舞像一个人在演算一道数学习题似的。彭德怀喜欢当观众,不肯下来跳一次。贺龙在青砖铺的地上随音乐旋律一起欢跳,他是唯一有节奏感的舞师。在延安的妇女中间,我得到了败坏军风的恶名,人言可畏,群情侧目,以致有一回朱德邀我再教他跳一次舞时我居然谢绝了他。他指责我怕事,说道:‘我同封建主义斗了半生,现在还不想罢休!’我只好站起来以民主的名义和他跳了一次。”  相似文献   

7.
我在“红大”第二期(即改校名为“抗大”第二期)学习,时间虽只七个月,却留下了永难磨灭的印象。因为,它是为全国培养军、政干部的重要基地;对于学员们,则是一所塑造共产主义世界观的学校。其办学方针、办学方法的制定和教与学,均富于开拓、创新精神,很有些值得参考、借鉴之处。一九三七年一月至八月的“抗大”第二期,由于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关怀与领导,为迎接抗日高潮到  相似文献   

8.
今年是建党85周年,还是抗大建校70周年。作为抗大总校四期学员,我深深体会到没有党的教育栽培,就没有我的今天。我今年88岁了,入党已有68个年头,如果说把大海比作祖国和党,那我就是大海中的一滴水。  相似文献   

9.
离别延安五年,她又一次见到了毛主席,并一起照相留念一位记者朋友告诉我,她前些时采访了李文放,想不到,80多岁的人了,讲起当年在延安“抗大”毕业,欢送战友赴前线出征时,她竟还能激情满怀地唱出当时由战友们即兴创作,至今早已被岁月尘封的一曲曲战歌。她唱得是那么声韵铿锵旋律  相似文献   

10.
一九五九年,李季与闻捷曾合作出版了两个诗集。从那时起,人们就很自然地把两位诗人的名字连结在一起了。其实,李季与闻捷的交谊,远始于战火纷飞的延安时代。他们曾一度在延安的《群众日报》社共事,在那里一起经受革命斗争生活的洗礼,“手挽手淌涉雨后的延河,又一同背起被包走向前线”……他们是同行,又是战友,是在我国新诗的现实主义道路上并驾齐驱的著名歌手。他们不仅有过大致相仿的生活经历,在各自的创作征程中迈着大致相仿的步调,而且在艺术建树上,他们的诗作又以大致相近而又各具独创精神的艺术风格在社会主义诗苑并蒂开放、各显异彩。  相似文献   

11.
要充分发扬党内民主,是贯穿陈云革命人生的一个重要主张。他在这方面提出的许多真知灼见,并身体力行地加以倡导推进,已成为党的一份宝贵的思想理论和精神财富。早在延安时期,陈云就敏锐地看到发扬党内民主的重要性。1940年3月,陈云在抗大第五期学生毕业大会上的讲话就指出:“无产阶级政党应该是一个最有纪律的党,也是一个最讲民主、最讲自由的党”。(《陈云文选》第1卷第197—198页)同年10月,他在泽东青年干部学校作的《关于纪律、民主、党员与非党员关系问题》的报告中,又进一步指出:“民主可以充分发扬党员的积极性;可以反映下层意见,改善…  相似文献   

12.
<正>李泮明(1914—1982年)字新三,原名李盘铭,曾用名李德林。南阳县英庄乡东堤上村人。9岁时随在张作霖部队供职的父亲辗转到哈尔滨、济南、天津等地就读中小学。17岁时考入曲阜第二师范。1932年5月考入山东省政府创办的工程人员训练班。1934年6月毕业同时从事公路工程的建筑工作。1937年抗战爆发后,怀着向往革命的心情奔赴陕西入洛川抗大六大队学习。同年11月12日加入中国共产党。未几,被选送到延安抗大五大队参谋训练队继续深造。由于他学习刻苦进步很快,未毕业就被选调到中央考察团工作。1940年4月,考察结束,又到抗大三分校训练部任军事助理员兼教员,负责训练部研究组的工作。  相似文献   

13.
1945年,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中央领导同志都住在延安枣园。往年每逢春节时候,延安附近各乡群众代表和秧歌队,都来给毛泽东和中央领导同志拜年,已经成为惯例。 这年春节的一大早,毛泽东提议说:“今年赶个早,咱们到老乡家里去吧!”周恩来也说:“是要去早些,不然他们又要抢先了!”早饭后,毛泽东、周恩来和任弼时等同志以及随同前往的工作人员,带着年礼,来到枣园乡政府。乡长杨成福看见他们来了,笑嘻嘻地迎上前来。毛泽东紧握着他的手,亲切地问道:“杨乡长,你们辛辛苦苦一年了,年可过得好吗?”  相似文献   

14.
在纪念毛泽东主席诞辰110周年的日子里,重温那些难忘和感人的历史事件,对我们全家来说具有特殊的纪念意义,那就是毛泽东主席为我们题词的事情。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在1941年暑假,我的伯父王履丰同志代表陕北爱国知识青年到延安参观学习,在中央西北招待所召开的座谈会上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亲切接见。  相似文献   

15.
半个多世纪前,一对美国恋人受《西行漫记》的影响先后来到中国延安,在那里开始了他们的放牛生活。从此,他们的经历便和中国的命运联系在了一起——从陕北的窑洞到大草原再到京郊农场;从解放战争到大跃进再到改革开放。他们离不开牛;离不开中国百姓,离不开中国。 半个多世纪前,斯诺的一部《西行漫记》让世界不同种族、不同肤色的人们认识了中国黄土高原上的红色延安。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一对美国恋人先后来到延安。他们和亿万中国人一起,用另一种肤色的双手,在陕北高原泥泞的道路上推动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车轮。后来,中国革命的车轮驶进社会主义建设的轨道,他们依然没有离去,继续以中国普通百姓的身份生活在中  相似文献   

16.
今年6月1日,是抗日军政大学建校70周年。抗大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为新中国的建立是立了大功的,今人、后人都不能忘记。抗大开创并且体现了全新的革命事业不可缺少的教育制度,它可以作为今日教育事业的楷模。抗大是熔炉,它把来自四面八方、海内外的各色抗日青年,熔炼成了“特殊材料制成的人”。他们不仅活跃在军事战线上,而且也活跃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条战线上。他们是种子,无论撒在哪里都发芽、生根、开花、结果,有的还成长为参天大树;他们不计自己的专长、名位,不计私利,乐于到革命需要的任何艰苦的地方去;他们是先进分…  相似文献   

17.
抗日战争时期的狼牙山五壮士威振敌胆,世人称颂。然而,跳崖后生还的壮士宋学义,返回沁阳老家后,有七年时间,大家不知道他是五壮士,后来党和政府千方百计找到了他,这就是历史上的壮士“失踪七年”之谜。 狼牙山战斗结束后,葛振林和宋学义被营救到部队,晋察冀军分区召开大会,杨成武司令员代表聂荣臻将“英勇顽强”的勋章戴在他们胸前,他俩先在野战医院治伤,后去抗大第二分校学习。1943年,二壮士从抗大分手,葛振林随部队赴前线,宋学义转到易县任县大队长,后任易  相似文献   

18.
母校学报给我的厚爱彭予河南大学是我的母校,77年恢复高考,我考入河大外语系,毕业后留校任教,直到92年年底调离。算起来我在河大学习、工作、生活了近15年。这15年是我生命中最宝贵的15年,我的成长离开它是不可想象的。我是研究英美诗歌的,从开始起步就受...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不仅是抗大卓越的领导者,而且是抗大最优秀的教员。他在抗大既坚持授课,又坚持做学员及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还结合教学深化革命理论的研究。毛泽东在抗大的教学实践,是干部联系群众、教员联系学员、理论联系实际的典范。  相似文献   

20.
《中华魂》2005,(11)
9月22日至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会长李铁映,在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伍绍祖和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郑幼枚等陪同下,先后到西安和革命圣地延安学习、考察。这是9月15日研究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实现换届后新班子做的第一件大事。李铁映一行在西安和延安,与陕西省延安精神研究会、延安市延安精神研究会、党史办、地方志和部分高校、企业的负责同志,以及部分老红军、老八路、老干部,进行座谈,并考察了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和志丹县。在延安宝塔山上,李铁映、伍绍祖等以中国延安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