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抗战文化在太行山兴起1937年,随着朱德、彭德怀、刘伯承、邓小平等八路军将领率八路军来到太行山上,抗战文化也开始在太行山区兴起。"七七"事变之前,在太原从事救亡文艺运  相似文献   

2.
1938年5月,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讲到八路军的作战方针时明确指出:“八路军的方针是:‘基本的是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这是对抗战时期八路军作战方针的概括而确定的表述。笔者认为,毛泽东对抗战时期八路军作战方针的表述,是有一个前后不尽相同的变化过程的;八路军的这一作战方针,是经历了一个从开始提出到最后确定、最终形成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3.
叶子 《百姓生活》2012,(12):52-53
“延安五老”,指的是德高望重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董必武、林伯渠、徐特立、谢觉哉、吴玉章五人。“延安“老”这一称谓,源自朱德总司令1942年写的《游南泥湾》一诗,诗中有“轻车出延安,共载有五老”等句。  相似文献   

4.
延安学这一概念在海内外早有所闻。但是,延安学作为一门科学并没有真正建立,在国内历史学界和理论界可以说还是个空白。1990年5月3日我在上海《社会科学报》上提出了“建立延安学”的观点,引起了学术界较强的反响,《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社《文摘报》、《全国高校文科学报文摘》等二十多家报刊杂志转载了这一论点。后来,又发表了《延安学与中国文化》、《延安学:特殊形态的中国学》、《延安学与中国精神》、《论建立中国特色的延安学》等专论。理论界的同仁、外地来信、来访者纷纷询问有关延安学的问题。为此,我把自已初步的研究成果整理一下,献给读者,希望多多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5.
烽火摇篮     
陈健 《山西老年》2013,(2):24-24
1942年夏,我随母亲来到陕甘宁边区战时儿童保育院小学部上学。保小校址在延安东北面35公里的安塞县白家坪村。美国记者斯诺在《西行漫记》一书中曾提到过这个地方。保小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有烈士遗孤,有中央领导和将军的孩子,有县团干部的子弟,有小红军、小八路。年龄小的六七岁,大的十几岁。汉、满、蒙、回、朝鲜族都有。全校约四五百人。  相似文献   

6.
刘大伟 《中华魂》2010,(5):55-56
上世纪80年代,著名导演谢晋同志推出了一部特别好的电影作品——《啊!摇篮》。它描写的是1947年胡宗南匪帮窜犯延安时,党中央毛主席作出了暂时撤离延安,保卫陕甘宁边区决定的大背景下,延安保育院的孩子们在中央的关怀下,在叔叔阿姨们的亲自护送下,离开延安,  相似文献   

7.
岁月匆匆,曾经在此工作十余年的《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迎来了 35 周年刊庆.该刊最初名为《长沙水电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中经几次变化,最后定名为《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接到陈浩凯主编的约稿电话,猛然意识到,我离开学报也已十一年.趁此机会,对学报岁月作一回望,确有必要.  相似文献   

8.
《大公报·战线》是一份记录抗战烽火中新文学生长的珍贵媒体档案。《战线》在推动新文学的生长过程中,有着多方面的历史贡献。在诗体建设方面,《战线》对于朗诵诗运动的开展和朗诵诗写作具有开拓之功;在小说文体新创方面,《战线》推出了新武侠传奇体;在人物形象叙述领域,《战线》登载的作品开辟了敌国人物形象正面表现的新领域;《战线》还对战争状态下新闻性很强的报告体文学的发达起到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张伟明 《源流》2011,(21):93-95
中国近代木刻艺术的发展,得益于鲁迅先生引进和推介西方的版画艺术。上世纪30年代,鲁迅倡导的新木刻版画创作风靡全国。1938年到延安后负责编辑《前线画报》,后任鲁迅艺术文学院美术部主任的  相似文献   

10.
刘翔 《百姓生活》2014,(5):56-57
在北京的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的展厅内。存放着两副德国造的蔡斯军用望远镜。人们只知道它们是当年的八路军正、副司令员朱德、彭德怀在抗战时期使用过的。但对于它们的来历却一直不是很清楚。一个偶然的机会。上海警方终于找到了65年前用平时省下的糖果钱。买了两副望远镜捐给八路军的一对小姐妹。  相似文献   

11.
书讯     
《关于晋察冀边区党的工作和具体政策报告》一书,是彭真同志一九四二年向中共中央政治局的报告,并根据中央批转各根据地党委的这个报告要点,补充整理写成的。这本书是晋察冀边区党的实际工作的科学总结。这次重印,以一九四四年十一月的铅印本为底本,并参照冀鲁豫党委所印的《党的生活》的版本作了校补,是一个比较完整的本子。此外,还增加了中共中央北方分局一九四○年八月提出的关于晋察冀边区《目前施政纲领》作为本书附录。  相似文献   

12.
和其他无产阶级革命家一样,毛泽东十分重视图书报刊的编辑出版工作。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实践中,毛泽东先后主编、参与编辑和具体指导编辑的报刊不下十几种:他亲自为《湘江评论》、《政治周报》、《广东省党部代表大会会场日刊》、《共产党人》、《中国工人》、《八路军军政杂志》、延安《解放日报》等报刊写了发刊词,具体阐述这些报刊的宣传任务和  相似文献   

13.
晋察冀边区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建立的最早的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一直被誉为模范的抗日根据地。 抗战以后,中国共产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要求开赴华北前线的八路军,在敌后发动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把游击战争提到战略地位来考察。在晋察冀三省毗连的晋东北和冀西活动的八路军,以聂荣臻同志为首,于一九三七年十一月七日,奉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之命,在五台地区成立了晋察冀军区司令部,开展游击战争,恢复社会秩  相似文献   

14.
周立波同志不但是一位小说家,写出了《暴风骤雨》、《山乡巨变》等名著,而且是一位翻译家,译过捷克作家基希的《秘密的中国》和俄国作家普希金的《杜布罗夫斯基》等作品。他还是一位有成绩的报告文学作家,出版过《晋察冀边区印象记》、《战地日记》和《南下记》等报告文学专集。“这三本报告文学集不仅仅真实地记下了广大人民和八路军、新四军英勇善战的顽强机智的战斗事迹,也勾勒出敌人残暴的嘴脸和汉奸的丑恶形象,渲染了中华儿女对敌斗争的壮烈气氛,充满了血肉和烽火硝烟交织的  相似文献   

15.
不管起什么风,浪都跟着起哄。1940年3月一个周末的晚上,宽阔的礼堂里,钢琴和手风琴奏起《友谊地久天长》的旋律。无数对舞伴在舞池踩着舒缓的音乐翩翩起舞,舞姿娴熟而优雅。这不是什么高级的外交场合,不过是当时延安军民常办的周末舞会。  相似文献   

16.
王南(1909~1973)祖籍湖南湘潭。1927年就读于北平华北大学。随后东渡日本求学。1937年奔赴延安。1942年参加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太行山八路军总部干事、八路军129师参谋、干部教员等职。解放战争时期,任北方大学主任教员,华北大学教员。建国以后在中国人民大学马列主义基础教研室任教。从1954年至1966年一直担任《教学与研究》的领导工作。  相似文献   

17.
吴均 《新天地》2016,(6):24-25
1938年3月17日,南通沦陷。南通城内,省立南通中学(即通中)的学生们离校疏散。通中德高望重的教师姚白予拒绝了日伪的威逼利诱,一心谋求以教育来抗日爱国。他与同仁易剑楼、顾时辅等坚持“毁校建校,苦教到底”,他们的办学足迹,从上海到海安角斜、东台、兴化、镇江等地。姚白予前后执教近30年,每自谓:“我乃平凡人,做平凡事。”1951年6月9日,姚白予先生病故于上海复兴中学任内。本文口述人吴均为姚白予的儿媳。  相似文献   

18.
文章主要探讨抗战中国共第二次合作开始后,南京国民政府对八路军的军械补充问题。按照双方当初达成的协议,八路军作为国民革命军作战序列,其待遇应与其他国民党军相同,但实际上除了编制内的军饷和被服外,国民政府极少给八路军补充武器,仅给予必要的弹药。随着八路军的发展,蒋介石更担心其势力尾大不掉,1940年前即停止对八路军的武器弹药补充,不久又停发了八路军的医疗等物资和军费。虽然国民政府对八路军的军械补充较少,也不积极,但这些军械装备对抗战初期的八路军还是起到了一定的帮助。探究抗战期间南京国民政府对八路军的军械补充问题,可以作为考察国共第二次合作的一个独特视角。同时,探究此一问题,也可借此明了共产党是怎样在抗战艰难的情况下一步步壮大,最后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对抗战史的研究必须坚持正确历史观的指导,必须要用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  相似文献   

19.
对中国共产党成立时期几个史实的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关于上海“中国共产党”组织 1920年1月,五四运动的主将陈独秀被迫离开北大,将《新青年》杂志社迁往上海。李大钊送至天津与陈相约在京沪两地建党。陈独秀在上海即与《星期评论》、《时事新报》、商务印书馆的一些编辑、作者讨论社会主义。 上海建党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准备阶段,即1920年3月至5月,成立了社会主义的学术团体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第二阶段是发起阶段,即1920年5月至7月,多  相似文献   

20.
冯真 《新天地》2015,(4):28-29
今年春节,我的女儿李丹阳(旅英历史学者、历史学博士)回国,一头扎进采编《抗战时期的中国文艺》工作中。她和同事采访了很多90岁左右的老人,搜集到一些生动的口述。女儿回家整理录音,我听见这些老人口述,思绪不由得飘回到童年时代。侵略者魔影下的故乡1931年顾顺章被捕叛变,位于上海的中共中央机关面临着巨大危险。周恩来同志通过潘汉年,通知我的父亲冯乃超(五四创造社主将、左联筹建者之一)去外地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