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从1984年邓小平正式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伟大构想以来,“一国两制”理论就一直是海外邓小平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海外学者对邓小平“一国两制”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其一,对“一国两制”理论本身的研究及评价;其二,海外学者更关注“一国两制”理论在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上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的人才观王端林一、邓小平同志最关心的是人才问题粉碎“四人帮”之后,在全党首先认识到人才重要性的是邓小平同志。1977年5月,邓小平同志在还没有恢复党内外职务的情况下,就向党中央疾呼全党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1984年10月,邓...  相似文献   

3.
学术瞭望     
《长沙水电师院社会科学学报》的“邓小平教育思想研究”专栏 《长沙水电师院社会科学学报》1995年第1期的“邓小平教育思想研究”专栏刊发了4篇文章。严子琪的《论邓小平的教育战略观》一文认为,邓小平的教育战略观包括5个方面的内容:①辩证地、历史地认识教育的本质,是邓小平教育战略观的认识论基础;②把发展教育摆在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第一位,是邓小平教育战略观的中心点;③坚持“三个面向”,培养“四有”新人,是邓小平教育战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邓小平决策基本原则:“人民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和“利益性原则”.人民性原则是邓小平决策的宗旨,以“实惠性”为特征;实践性原则是邓小平决策的核心,以“实践性”为特征;利益性原则是邓小平决策的价值取向,以“实用性”为特征.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文化观研究初始于1993-1994年《邓小平文集》(1-3卷)的全部出齐,发展于1997年的中共十五大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概念,深入于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中的“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新概括。在这三个过程中,学术界对邓小平的文化概念、文化范式、文化观的内容与特点,尤其是江泽民对邓小平文化观的继承发展的比较分析等诸方面,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不乏新且深刻的见解,但也有不少有待继续深入研究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邓小平是我们党的两代领导核心,但是,从毛泽东到邓小平有一个曲折的过渡过程,其间周恩来为维系两代领导核心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一、当邓小平在“文革”中第一次被“打倒”放逐江西时,周恩来亲自安排,使邓小平有一个相对较好的生活和思考环境早在1957年,...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邓小平的求是思想又主要表现在主体功能论上。“不管白猫黑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是邓小平求是思想的主体功能论的最通俗的表述。这里大有学问。因此,我这篇拙文,就从“猫论”说起。一、“猫论”是彻底的唯物主义,是对事物主体功能的要求“猫论”是邓小平同志在60年代初期提出来的。1961年,经过大跃进的折腾,农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虽然没有明确提出知识经济的概念,却大量论述了与知识经济相符的思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知识经济思想的理论核心,“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是邓小平知识经济思想的主攻方向,“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是邓小平知识经济思想的政策导向,“进一步解决科技和经济结合的问题”是邓小平知识经济思想的体制保障。  相似文献   

9.
确立“科教兴国”的战略,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关立强在1995年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党中央明确地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这是贯彻执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具体步骤。早在1978年,邓小平就在粉碎“四人帮”后首次召开的全...  相似文献   

10.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观有个形成、发展和确立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与邓小平的革命实践活动是紧密相联系的。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观框架体系是,“科学体系”论;“灵魂”“精髓”论;“基本原则”论;“精神动力”论;“坚持、发展”论。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观是新的时代、新的伟大实践的结晶,它把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提高到一个全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11.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黄成双邓小平同志《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中指出“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第371页)同时还指出“只有坚持这条路线,人民才会相信你,拥护你”。通读《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后,感到邓小平同志始终在讲党的...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第一落中的“邓、毛、谢、古”事件,标志着邓小平成为拥护、捍卫毛泽东正确路线和思想的代表人物,奠定了两人长期而巩固的政治关联;“邓、毛、谢、古”事件后,在毛泽东的影响下,“第一起”的邓小平迅速成为人民军队的重要将领;毛泽东的“邓毛谢古情结”成为邓小平“第二起”的关键因素。“邓、毛、谢、古”事件契合了邓小平和毛泽东在革命实践、政治经历和思想路线等方面的一致性,在毛邓关系史上起着助推器和润滑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经济哲学思想与中国“第二次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经济哲学思想来源于中国“第二次革命”的实践。邓小平在60年代初、7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先后发表的《怎样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构成邓小平经济哲学思想孕育、形成和发展过程的三个里程碑。邓小平经济哲学思想有一个“基本问题”或“最高问题”,就是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包含两个最基本的方面:一是“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二是“两极分化不是社会主义”;关于“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邓小平的基本思路至少有三个方面:一是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二是必须按社会经济规律办事,三是逐步发展中国经济。邓小平经济哲学思想还包括一系列重要原理和基本范畴。邓小平经济哲学思想作为邓小平理论中的瑰宝,具有突出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4.
1978年以来的当代中国国家发展,可以首先还原为对中国国家“自我”的认知过程.邓小平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中国国家认知的重要探索者.文章确立国家“自我”主体性意识的认知前提,以“他者”来反观自身的认知方法,确定中国处于“被切断的后半截”的认知定位,最终得出在教育、学习和行动中型塑“新中国”的认知结论.通过对邓小平国家认知思想的初步探讨,以期丰富“后邓小平时代”国家发展方法论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学习和研究邓小平理论,不能不研究其形成、发展和理论特征。邓小平经济理论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同特定社会环境、历史条件相联系的,也与邓小平半个多世纪以来的经历息息相关。纵观邓小平经济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大体可划分为1956年9月党的“八大”以前,1956年9月党的“八大”至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三个阶段。邓小平经济理论还具有许多突出而鲜明的特征,主要表现在突破性、求实性、开放性、预见性和一贯性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实现现代化是毛泽东和邓小平共同的奋斗目标,但毛泽东提出“两步走”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思想,而邓小平则提出分“三步走”实现“中国式的现代化”.两者有共同之处,更有邓小平在现代化的战略步骤、内涵、立足,点、途径、具体方法等诸方面的创造性发展.  相似文献   

17.
学术界对邓小平资本主义观的研究始于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以后,以1997年党的“十五大”为界,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到目前为止,学术界的研究主要是围绕邓小平“怎样对待资本主义”的思想展开的。文章就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状况作简单介绍,并在此基础上指出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论邓小平“两手抓”的方法论意义程建平“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其语言通俗形象,含义深刻丰富,涉及面广,是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方针和指导思想。一、邓小平“两手抓”是完整系统的理论。邓小平同志...  相似文献   

19.
文章在强调邓小平科学技术观与“科教兴国”战略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重要内容的基础上,首先分析了邓小平科学技术观的形成与主要内容;其次,阐述了邓小平“科教兴国”战略思想的产生标志、基本内容及其主要依据;最后,论述了邓小平科学技术观与“科教兴国”战略思想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20.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的会议。它标志着建国以来党和国家历史的伟大转折,开辟了改革开放和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自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便成了我国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和各种文件、报告中的“高频词”,同时也成了开辟这一历史新时期的一代伟人——邓小平——的著作、讲话和谈话中的“高频词”。通览《邓小平文选》第2、3卷,就会发现,邓小平曾多次、多角度、多方面地论述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值此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之际,重温邓小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