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女儿的吻     
母亲去世了,父亲和女儿相依为命。可是屋漏偏遭连阴雨,父亲又下岗了。40挂零的年纪,又没技术,只好每天出去帮人家打短工,装修、搬运、送套餐、送报纸,只要能挣来钱,什么都干。好在女儿学习很出色,而且已经能够熟练地做家务。父亲回到家里。一碗清淡但是热气腾腾的白菜汤就会端到他面前。  相似文献   

2.
南翔 《中外书摘》2006,(8):89-92
今天对于父亲来说,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日子。 父亲很早就养成了早睡早起的习惯,煮粥、打豆浆、煎荷包蛋,一应程序做完,他就到户外去做自由安排的运动,快走,或者拍肩敲腿;出门的时候才不过六点,天刚发亮。  相似文献   

3.
与赞美之泉《最珍贵的角落》那悠长美妙的歌声相比,陈婆婆所处的广东省东莞市中堂镇马沥村一区三巷1 5号是她心中最后的港湾.每天张望行人的经过、计算护工上门的时间、享受女儿送来一日三餐时的絮叨,是这位年近90岁高龄的老人最弥足珍贵的心愿.陈婆婆只有一个女儿,自20多年前丈夫去世后,便独自住在13平方米的昏暗低矮的瓦房里.因年久失修,瓦房外的雨棚也是风雨飘摇.每天,陈婆婆都坐在门口遥望巷口那头的精彩世界.但两年前,她患上了白内障,双目几近失明,那片世界从此与她无缘.  相似文献   

4.
今年春节期间,福建省福州市86岁的陈依伯忽然晕倒,被送往福州市某三甲医院急救。女儿请来护工照顾,可护工贪图方便,竟将老人捆在病床上过夜。老人说“一辈子没有受到这样的侮辱”,清醒后哭了两天。  相似文献   

5.
四年前,我从医学院毕业后,怀揣着做现代南丁格尔的梦想,进入长沙市第三社会福利院老年呵护中心从事临床护理工作,服务对象是一群患有严重躯体疾病的老人。我每天穿梭在各个病房,护理查房、执行治疗、书写病案…一守护在老人们身边。  相似文献   

6.
《老年世界》2009,(24):12-14
娇娇女不能自立,单身老父几乎帮办一切 何成华是一家企业的中层干部。1992年8月,妻子不幸遭遇车祸去世。看着刚满8岁的女儿何心语痛失母爱,何成华心如刀绞。何成华婉拒了众多亲友给他介绍对象的好意,一直过着单身生活。他既当爹又当娘忙里忙外,不忍心让女儿受一丁点儿的委屈。  相似文献   

7.
李庆芳原来在一家企业从事行政工作,由于企业改制,减员增效,40多岁的她失业了。一时间她像一根断了线的风筝,别说做事,就连基本的家庭生活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金色年华》2009,(7):37-37
她七十了。她皱纹很深,眉眼低垂,脸孔有一种阴森的气息,像骑着扫帚的巫婆。然而……她穿艳粉格裙配白色衬衫,孔雀蓝开衫,白短袜像一个17岁的中学生。  相似文献   

9.
积雪草 《女性天地》2007,(10):48-48
女儿5岁的时候,开始对钱“另眼相看”:跟我去超市买东西,去市场买菜,找回来的零头,她会统统收进储蓄罐,每月的零花钱也一分不花,全部放进储蓄罐。  相似文献   

10.
女儿的家规     
我和老公为谁更应该洗碗,经常要斗嘴。 女儿看我们争吵。小手一挥说,都别争了。现在我宣布家规第1条:“任命乙方为家长,任期一年。负责除洗碗以外的任何家务。”  相似文献   

11.
范又 《炎黄世界》2010,(3):41-43
《炎黄世界》的特约编辑来电话,约我写写父亲范用。我的第一反应是:这几年有关他的文章和报道不算少,他的那点事儿已经被翻来覆去说过了,还有什么好写的?  相似文献   

12.
琴台 《女性天地》2013,(10):44-46
女儿上初中后,有一天,因为一点小事,她大发脾气,将布娃娃狠狠摔在地上。我顺手就拍了她—下,谁知她立刻刺猬一样跳起来:“你为什么打我?”我吃了一吓,觉得更来气了顺嘴回她:“你发脾气我就打你。”没想到女儿一下子冲我嚷起来:“你和爸爸不高兴了都可以发脾气,为什么我就不能?”  相似文献   

13.
晚饭之后,他要上一会儿网。输入密码,他打开电子信箱,删那些杂七杂八的广告团购信息,他的眼睛在一个信件上停了留半秒,然后点了删除,他回头看了书架,茨威格的那本书安静地竖在那里。  相似文献   

14.
田玉德 《老年人》2005,(2):22-23
早知道刘力贞是刘志丹的独生女儿,她现也是75岁的老人了。前些年,她从陕西省人大委会副主任的位置退下来后,就一直忙着整她父亲刘志丹及陕北红军的有关资料。说起父亲刘志丹,刘力贞始终怀有崇敬之,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她说,父亲舍身弃家革命,什么都在所不惜。她出生后,直到4岁  相似文献   

15.
丁宁 《老人天地》2010,(11):35-35
丁老师:您好!十一和中秋连假,我连参加了好几场亲朋孩子的婚礼,心里着实有一点酸酸的。我自己也有个女儿,三十多岁了,按说我也应该抱外孙子了,可是她怎么就成了"剩女"了呢?我实在想不通。  相似文献   

16.
石海 《老年人》2007,(2):36-37
1938年12月,任弼时最小的女儿任远芳在莫斯科出生。当远芳还只有11个月大的时候,任弼时夫妇就奉调回国。为了回国后工作的便利,他们忍痛将正在蹒跚学步、咿呀学语的远芳留在了距莫斯科300公里外的伊万诺沃国际儿童院。在这所由赤色国际救济会创办的、专门收养白色恐怖下各国革命者子女和烈士遗孤的儿童院里,小远芳一呆就是10年。和绝大多数的小孩一样,她不知道自已的父母是谁。她幼小懵懂的心灵里,父母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  相似文献   

17.
黄健 《女性天地》2006,(8):40-40
飒飒秋风,莘莘学子,上学路上,纷纭故事。 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关注完高考,却不能像一个过来人似地超脱。心中无数次地想:儿女的成长路上,有多少父母的心血!  相似文献   

18.
每年农历7月12日,恩施土家阿妹、阿哥云集于市,以赶集为由,暗中寻找心上人,这就是被人们喻为“东方情人节”的“土家女儿会”,旧时,土家女儿平素不得出门,惟这天云集于会,故称“女儿会”,在大山深处,探访那原汁原味的相亲大会别有一番情趣。  相似文献   

19.
女儿的工作     
秋思 《职业》2009,(4):64-64
读研三的女儿终于找到工作了。那天她刚面试出来,就急着给家里打电话报喜:“妈!北京一家公司同意录用我了,刚刚面试合格的!”听到这个消息,我的眼泪不由得流了下来,声音哽咽,甚至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孩子在电话里报告招聘会和面试的全过程及公司的基本情况,我的耳朵却一阵“盲音”,什么都没听见。知道她找到工作了,其他什么工资待遇呀,住房呀,户口呀,对我来说一切全不重要,只要她能找到工作。  相似文献   

20.
一个女孩儿的遗愿 这些年,何先航和妻子一直在广东汕头打工。一开始女儿何碉跟着他们在汕头,后来因为升学的缘故,回到了阳朔老家。2012年4月初,12岁的何碉出现头晕、头痛的症状,奶奶带着她到桂林的医院检查,诊断结果是“小脑胶质瘤”。得知消息,何先航和妻子匆匆赶回桂林。从那一刻开始,这位父亲的心就悬了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