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历史上很少有象郭沫若那样从事多方面活动,而且都取得了巨大成绩的人,因而他的遗文轶事也就流传得更加广泛。无论浏览过去的书报杂志,抑或踏访南疆北国,甚至参观展览会,我们每每会发现郭老的墨宝或其  相似文献   

2.
盈满则亏     
有一天,孔子在一座寺庙里看到一只倾斜的器皿,就问守庙的人:"这个器皿是做什么用的?"守庙人说:"这是先代帝王放在这里的器皿,用来警示自己的。"孔子说:"我听说过先代帝王的龙椅旁边摆着的器皿,当它空的时候,它就会倾斜,  相似文献   

3.
建国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郭沫若同志写了两部大型历史话剧:《蔡文姬》和《武则天》。《蔡文姬》写成于一九五九年。郭老说:“我写《蔡文姬》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替曹操翻案。曹操对于我们民族的发展、文化的发展,确实是有过贡献的人。在封建时代,他是一位了不起的历史人物。”曹操一生奋斗的史实,非常丰富多彩而又惊心动魄。郭老没有做全面的描述,只选择了“文姬归汉”这个事件,从侧面描绘和歌颂曹操的历史业绩。这是因为郭老对蔡文姬其人其事,有着特殊的兴趣和深厚的感情。郭老说《蔡文姬》中“有不少关于我的感情的东西,也有不少关于我的生活的东西。不说,想来读者也一定会觉察到。在我的生活中,同蔡文姬有过类似的经历,相近的感情。”郭老甚至坦率地承认:“蔡文姬就是我!——是照着我写的。”还有,就是郭老热烈地赞赏《胡笳十八拍》,对这首长诗花费很大心  相似文献   

4.
攻守人生     
其实,现在我们置身的世界还是宽容的,只要你守得,耐得,等得,做得,未必就不会鱼与熊掌兼得。恺撒大帝说:我来,我看,我征服。李白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三位古人,用一个"我"字表达了人类的普遍处境——无论何时何地,  相似文献   

5.
于右任先生与福建永春籍名人梁坡云有长期浓厚的师生情谊,又由于种种因缘,于右任先生还有诸多墨宝留在永春,内容包括挽辞,报头,屏风联,匾额,楹联等。  相似文献   

6.
<正> 郭老把杜老称作“杜墨子”。我以为郭老不愧为“郭孔子”。郭老是以孔子的立场去指责墨子,墨子成为他的对立面的。这个时期赵纪彬适在上海,我们也交换过对孔墨比较的意见。我觉得杜、赵二人的看法比较认真,不同于有些人的讲空话。杜老也颇以赵说为然。  相似文献   

7.
行春桥考     
太湖风景素以自然景观名胜与历史文化古迹交织融合著称,石湖风景区就是其中一处胜境。明代嘉靖年间蔡羽在《石湖草堂记》中有一段描述:“北起行春桥,南尽紫薇村,五步内风景辄异,茶磨使之也。”可见行春桥自古是石湖景区中一处引人入胜的景点。《南宋范成大重修行春桥记略》中赞美行春桥景色若石梁卧波,空水映发,行人舟子往来憧憧,如行图画间。范公留给后人一句妙语:“凡游吴中而不至石潮不登行春则与未始游无异。”行春桥位于姑苏西南郊十里许愣伽山下石湖畔((?)伽山俗称上方山,系横山东北支脉),似玉虹横卧  相似文献   

8.
明快暗涌     
施慧 《可乐》2011,(2):17-17
我在上海浦东机场做边检,属于人民警察。边检这个工作,总是被人叫成"海关"。简单区分,海关是查货的,边检是查人的,也就是检查旅客在进出中国时,是否有合法有效的护照和签证材料,如果一切正常,就会在护照上敲上一个验讫章。我的验证台,就是一道国境线。每天坐在这里,除了守卫国门这个神圣的职责之外,在我的内心深处,这个来来往往人流不息的地方,还是一个给我带来诸多神秘、宝贵经历的地方。  相似文献   

9.
春天的感觉     
(一)"春暖花开""鸟语花香""草长莺飞"这样世人皆知的词语,还不足以形容我对春天的感觉。这感觉也不像朱自清的《春》一样,唯美到要求学生背诵全文。妈妈说我的名字里有"然",是因为她喜欢大自然,故而希望女儿也乐意亲近大自然,且如同大自然一样纯真。这种父母对孩子的企盼,渗透在成长过程中她对我的言传身教里。  相似文献   

10.
我国古代的酒名,出现最多的是一个"春"字,关于它的含义,历来缺乏考释。本文从固有名词的词语结构加以分析,认为"春"字在酒名中指代酒,这个用法是从《诗经》中的"春酒"沿用过来的。依这一文化事象,后人以"春"字名酒,其中蕴含有对生活的祝福,春意的生命感发等多重含义,在这个意义上,酒与人的生命意义紧密结合到了一起。  相似文献   

11.
1962年秋,郭沫若到普陀山游览。到了潮音洞,拾得一笔记本,随手翻看,扉页上写着一联:年年失望年年望 处处难寻处处寻 横批是:“春在哪里。”第二页是首绝命诗,落款为当日。郭老看后十分着急,忙叫人去四处寻找。结果找到失主  相似文献   

12.
张友林 《老友》2014,(7):16-16
在我的家庭档案中,珍藏着一张叶剑英元帅最喜爱的照片《远望》,上面有他的题签:"张友林同志存念——叶剑英,一九八〇年八月十七日"。这张《远望》照片是我1965年4月末拍摄的。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叶剑英元帅,来到外长山列岛,飞舟跨海,深入哨所、雷达站、海岸炮连、三八女炮班,指导守岛部队和民兵搞好战备训练.并亲自持枪给战士做示范。  相似文献   

13.
在全国痛悼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坚贞不渝的革命家郭老去世的时刻,本刊编辑部全体同志以万分悲痛的心情,深深思念郭老生前对我们的关怀。在一九七三年我们刊物创刊之际,郭老应我们的请求,在百忙中挥笔为本刊封面题了《辽宁大学学报》六个闪光的大字。郭老生前留给我们的这一珍贵遗产,将永远鼓午我们把学报办好。今天发表悼文,敬以此寄哀思。  相似文献   

14.
论郭沫若抗战史剧的侠文化内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沫若抗战时期的历史剧,广泛地运用了历史上的侠义题材,弘扬侠义精神,将其提(?)(?)(?)(?)政治革命的“匪徒”的高度,表现了郭老讲“仁道”,救苍生、求统一的良好愿望,以及他赋予(?)(?)传统的新的时代精神。郭老高倡侠义,大致有两方面原因。第一,是他对传统文化中侠义美德的独特理解,表现了作家的人格理想。郭老曾对侠进行历史的研究,通过与儒的结合,赋予其道义原则,具有反权威、为人民、守尊严、养浩气的特点。第二,是他从泛神论英雄主义到侠义形态发展的心理需要,是他转变立场之后所寻觅的充分中国传统化的英雄。  相似文献   

15.
黑格尔曾说过,一个深广的心灵总是把兴趣的领域推广到无数事物上去。李鸿春就是这样一个人,这名退休老人,身怀多项技艺,艺术制花、书画、口琴、手工……不但样样在行,而且件件俱佳。在退休的这些年里,李鸿春的晚年生活过得规律、充实而有趣味:星期一为合唱队口琴伴奏,星期二参加制花班,星期三为小区出板报,星期四参加义卖,星期五上国画班。听到这样的安排,笔者忍不住问:"把时间安排得这么紧,感觉累吗?"没想到李鸿春笑着回答:"不累,都是我感兴趣的事,我感到没有虚度光阴,每天过得充实而快乐……"  相似文献   

16.
不再梦见他     
落桐 《可乐》2008,(12):9-9
风之所以寂寞,是因为它吹落了花。墨宝给我打电话时,我正在做面膜。她捂着话筒,以一种欠扁的语气问:"你是不是又梦见许桓礼了?"我说:"是啊,那个阴魂不散的家伙又出现在梦里。"  相似文献   

17.
退休吟     
守岗位兢兢业业几十春,退居后轻轻松松享人生。戴袖标威威风风去巡逻,  相似文献   

18.
不追名,不逐利,不恃才傲物,是学者季羡林守了一辈子的本分。他最怕的就是别人给他戴"高帽"。他将这些年外界加在他头上的"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和"国宝"这三项桂冠一一摘去。  相似文献   

19.
郭沫若同志是一位卓越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他在文化领域的各个方面,都有杰出的贡献。仅就文学创作来说,他不但是新诗、历史话剧创作的伟大奠基者,而且在传记文学的创作上,他所取得的成就也是无与伦比的。“通过自己看出一个时代”郭老的传记文学作品有《少年时代》以(《沫若自传》第一卷)、《学生时代》(《沫若自传》第二卷)、《革命春秋》(《沫若自传》第三卷)和《洪波曲》。这些作品卷帙浩瀚,长达百万余言,确属鸿篇巨制。但是,过去对郭老这方面的成就,研究的人不多,评论文章也很少。有的文章还说什么郭老的传记文学连卢骚的《忏悔录》都不如,纯属“个人的流水账”。这显然是诬蔑。实际上,郭老的传记文学尽管是用自传的形式,但他自己说得明白:“我不是想学奥古斯都和卢骚要表述甚么忏悔,我也不是想学歌德和托尔斯泰要描写甚么天才。”写作的动机很明确:“便是通过自己看出一个时代”。这个时代,在郭老的传记文学中上起十九世纪末下至抗日战争的初期,近半个世纪的岁月。我们知道,在这半个世纪里,中国革命从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义革命阶段,进入了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其间,发生了一系列巨大的社会变革。  相似文献   

20.
《雪桥诗话》是杨钟羲与其表兄宗室盛昱合辑的《八旗文经》的姊妹篇,是研究清史、北京史,尤其是研究八旗人物极为重要的文献资料。本文立足《雪桥诗话》文本,探析其"雅正"、"质厚"的诗学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