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开心频道     
当然不吵林先生:大夫.我和妻子都是脾气暴躁的人。我们日日吵年年吵,日子都没法过了。我应该怎么办?大夫:我认为,根本原因是精力过剩,林先生,我建议你一天至少要步行10公里。两星期之后打电话告诉我,事情有什么进展。半个月后,林先生打电话给医生。他兴奋地通过话筒对医生喊道:谢谢你,大夫,这一切简直太了不起了!大夫:和夫人怎么样?还吵架吗?林先生:当然不吵了,要知道我已经离家150公里远了。(阿咪)谁懂得多小男孩问爸爸:"是不是做爸爸的  相似文献   

2.
林先生今年刚刚40岁,却有一次中风发作的痛苦经历。一次,在和同伴外出散步时,他突然觉得左腿发麻,身体向一侧倒,竟然不会走路了!幸好同伴及时把他送到了医院。经过详细检查,被确诊为:颈动脉狭窄导致短暂性脑缺血。家人和同伴都十分不解:平时看着硬硬实实的林先生怎么就突然脑缺血了呢?  相似文献   

3.
《老年世界》2010,(20):12-12
编辑同志: 我们邻居何先生,今年73岁。他手中有些闲钱,2008年之初想到股市有钱可赚,便与经人介绍认识的林先生签订了《理财委托书》。  相似文献   

4.
《浮生六记》是林语堂英译作品的代表作,书中描写沈复的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与妻子芸恬淡美好的生活最受林先生喜爱。在当下的媒体社会,推崇此种旷达闲适的心境更是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不要让她"等到花谢" 个案:我在山西"健康之声"电台做节目时,接听到林先生的咨询,他自称个性比较毛躁,一直以为男人就应该干脆果敢,不要"像女人似的婆婆妈妈".  相似文献   

6.
57岁的林先生,5年前出现小便不畅,经检查,诊断为慢性前列腺炎。他吃了半年多药,症状未见明显好转。一天他看到某报载:多爬楼梯能对慢性前列腺炎有效。于是他照此练习,每天至少上下5楼(他家住5楼)5次。几年后,他的慢性前列腺炎竟然不药而愈了。  相似文献   

7.
张小平 《女性天地》2011,(10):50-50
林语堂先生是福建人,现代著名学者,著作等身,三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林先生认为“生活的目的是真正的享受生活”,他从不把写作当作生活的全部,家庭生活因为他的机智和幽默而显得异常温馨。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他同样是一个智者。  相似文献   

8.
正父亲胃癌晚期,只剩下一年时间。该如何尽孝,是女儿平毅最大的难题。她认为,一味强留不如快乐相送!此后一年,焦作市女教师平毅每天都会想点子逗父亲开心,她要让父亲笑,让父亲忘却病痛,不留遗憾离开人世。她用微信记录癌症父亲告别世界和亲人的点点滴滴,收藏父亲和家人相伴的最后一段快乐时光。父亲欣慰地走了,在父亲的葬礼上,她依然用笑话驱逐悲伤。  相似文献   

9.
焦晓辉 《老年人》2013,(10):36-36
父亲家和母亲娘家相隔50里,父亲兄弟姐妹七个,人多家底薄,困窘无须赘言。而母亲是独生女,独女一枝花,日子自然比我父亲过得好。父亲和母亲从小就认识,且从初小到初中都是同学。父亲读书成绩好,人又老实本分,这让我的母亲对他心生好感。父亲初中毕业那年,爷爷生了重病,父亲只得辍学回家照顾家里。一个十四五岁的孩子为了家人的生计,经常饿着肚子外出卖苦力。母亲时时刻刻都在关注着父亲,经常独自叹息,恨自己没有能力帮助心上人。相反,父亲出身寒微,虽说也喜欢我母亲,但他从不开口提及。母亲看透了父亲的心思,知道自己如果不主动,父亲是永远也不会捅破那层"窗户纸"的。于是,等父亲一有空,母亲就约她去河边丢石子,或者说着话儿沿铁路走一阵。  相似文献   

10.
母亲的短信     
<正>那个深蓝色的诺基亚手机,是父亲生前挚爱的珍宝。送走父亲的那天,我悄悄地把手机留了下来。父亲的黑白照片挂在雪白的墙壁上。父亲微笑着,永不知疲倦地关注着他和母亲的小家。一尘不染的餐桌上,放着父亲的手机,母亲对着父亲的遗像说:“老头子,  相似文献   

11.
我是一个普通中学生,叫陈启正,也叫陈环境。因为有个不寻常的父亲,我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我的父亲就是中国首善陈光标。当父亲这些年累计捐款13.8亿元时,许多人向我投出羡慕、钦佩的目光。他们羡慕我有个亿万富翁父亲,钦佩我的父亲是中国首善。然而,当今年9月5日父亲宣布将"裸捐"后,许多人又向我投出疑问、同情目光。因为他们想知道:父亲这么做,我  相似文献   

12.
吴兴英 《老年人》2006,(5):30-30
我决绝地把父亲给的5000块钱塞回他的口袋,并把他送上了返回老家的汽车。旁边一位大爷见了,问我父亲:“老伙计,这是你儿子吧?”父亲笑着说“:是的,他送我回家。”可我分明看见父亲笑得勉强。长途客车徐徐出站,我对着父亲挥手。父亲坐在窗边,一副倦怠失落的样子,并没有往常的热情。车走远了,也带走了我对父亲的牵挂。回想起这天清晨,我和妻子刚刚起床,父亲就大汗淋漓地敲响了我家的门。正是春耕农忙时节,父亲的突然到来让我有些吃惊。难道家里出事了?因为父亲向来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平时很少进城找我,而且他在老家还种着几亩水田,这时的农…  相似文献   

13.
我是一个普通中学生,叫陈启正,也叫陈环境。因为有个不寻常的父亲,我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我的父亲就是中国首善陈光标。当父亲这些年累计捐款13.8亿元时,许多人向我投出羡慕、钦佩的目光。他们羡慕我有个亿万富翁父亲,钦佩我的父亲是中国首善。然而,当今年9月5日父亲宣布将"裸捐"后,许多人又向我投出  相似文献   

14.
正母亲去世了,留下什么都不会做的父亲。她想把父亲接到自己家,可父亲不想麻烦她,拒绝了,她就和哥哥轮流照顾父亲的生活。一天,她去看父亲,陪父亲吃完饭她才离开。可刚发动汽车手机就响了,是父亲打来的,问她什么时候来看自己。她说不是刚刚来过吗,父亲恍然大悟,忙说":看我这记性,真是老糊涂了。"她哭笑不得,但心里又掠过一抹凄凉,她发觉父亲真的是老了。  相似文献   

15.
父爱如山     
<正>转眼已到秋冬季节,看着窗外的黄叶,我思绪万千,自从上中学住校就很少回家,很想念父亲,十八年的岁月,是父亲的爱陪伴着我成长,父亲的爱就像大山,默默无语,倾其所用的无私奉献。父亲是一名农民,他的名字叫陈顺,但是父亲的人生并不顺利。父亲早年丧父,和奶奶相依为命,家里很贫穷。父亲性格老实木讷,长相也不太好,所以父亲没有结过婚。我是父亲抱养的孩子。小时候听村里人说,  相似文献   

16.
亲子大视野     
调查深度参与育儿的父亲更健康美国加州州立大学研究团队对近千名父亲进行走访调查,着重评估父亲与婴儿相处时间的三项指标:父亲陪伴新生儿的时长、养育子女的自我效能感和提供物质支持的能力。孩子出生后1个月、6个月和12个月时,研究人员利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评估参试父亲的抑郁症状。结果发现,父亲"产后抑郁临床症状"出现率分别为10%、15%和12%。研究发现在新生儿出生不久就更多参与照看孩子的父亲,一年后抑郁症发病率明显较低。因为多照顾新生儿会使父亲体会到有能力为人父母,对自己作为父亲的角色也更加满意,进而减少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17.
母亲     
马晨月 《老年人》2004,(10):31-31
父亲去世时,我只有11岁。那是初春一个寒冷的夜晚,我和弟弟被父 亲 的同 事 从 暖和 的 被窝 里 拉 出来———说带我们去看看父亲。走在医院阴森的走廊上,我还想着向父亲多要一毛钱,春游时能吃上一碗肉丝面。 见到父亲时,他面无表情地躺在病床上,已经不能说话了。母亲死死地抓着父亲的手,眼泪不断地滴落下来,落在父亲的手背上。这是我平生第一次看到母亲落泪。 父亲去世后,母亲异常地坚强有关父亲的丧事,办得相当简单。亲怕花钱多了,拖累年幼的我们。还坚持不让在京城读书的姐姐回来,怕耽搁她的学业。 办完丧事后,母亲将父亲的遗像擦得…  相似文献   

18.
送别父亲的前两个晚上,我一个人坐在医院东北角寂清的太平间门口陪父亲。这样我觉得心里静,踏实。 父亲这辈子真不容易。他1924年出生在陕西武功县一个贫苦的家庭。1929年一场大旱,一家9口人只剩下奶奶和父亲二人。1938年14岁的父亲跟着队伍上了平西抗日前线,15岁入党,还当了县儿童团团长。1942年,在经历了几年战火后,父亲奉命去延安大学学习。  相似文献   

19.
晓晨 《老年人》2003,(8):33-33
“大爷,您该吃药了……”一年多来,这甜甜的呼叫,总是定时在父亲的耳边回荡。去年4月起,独居的父亲就带病守在他亲手栽下的那片小树林里。为了让父亲能按时吃药,电信公司的工作人员每天按时拨通父亲的手提电话,提醒他吃药。我在外地工作,母亲去世后,我日夜牵挂着父亲。去年,我和妻子带着儿子回到乌鲁木齐探望父亲,走进父亲住的那栋老楼,却见家门关得紧紧的。邻居说:“你父亲又去了那片林子。”我一听,放下行李,安顿妻儿,出门拦了辆出租车,直奔郊外的那片小树林。小树林是父亲晚年的全部寄托。前年我回家为母亲扫墓,还专门帮父亲栽过树。父亲…  相似文献   

20.
父亲老了     
刘慧 《老年人》2014,(8):32-32
正那天我在野外看到一棵老树,满树的枯枝败叶,看不出一点生机,这让我不禁想起我的已是风烛残年的父亲。父亲老了。他头发花白,弯腰驼背,一副龙钟老态之相。在我的印象中,父亲曾经是年富力强、充满朝气的父亲,是从学校教书回家就拿起农具下地干活的父亲,是那个曾经被艰辛的生活掏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