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薛鑫良 《中华魂》2004,(10):62-63
今年9月8日,是毛泽东同志《为人民服务》发表60周年。这是毛泽东同志在中共中央直属机关召开的"追悼张思德同志大会"上的讲演,建国以后对当年的记录稿经过整理,编入《毛泽东选集》第3卷。 今年7月15日,笔者拜访了张思德同志当年的战友陈耀同志及其夫人。陈耀是山西定襄县人。  相似文献   

2.
孙振法 《中华魂》2004,(10):60-61
张思德同志牺牲和毛主席发表《为人民服务》讲话60年了。在这样-个特殊的日子里,作为张思德同志生前的战友,我格外怀念他。 60年前,为了进一步增加边区抗日军民的物资供应,继续坚持抗战,赢得最后胜利,张思德同志遵照毛主席的指示上山开荒种地、烧木炭。后来,因炭窑崩塌,牺牲在工作岗位上。张思德同志是忠诚的革命战士,是忠实地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员。我们永远怀念他,更应该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在张思德的追悼会上发表讲演,号召全党全军为人民利益工作,夺取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这个讲话经过整理形成名篇《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思想内容,影响深远。《为人民服务》及其思想的历史地位,主要表现在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各方面工作中,“为人民服务”深刻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和价值观。新时代重温《为人民服务》及其思想,有利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4.
荀春荣 《中华魂》2011,(8):35-38
对我们党来说,1944年9月8日这一天,是个值得记住的日子。因为在这一天,毛泽东在普通战士张思德的追悼会上作了著名的“为人民服务”的演讲。这篇讲话不长,却有着非同凡响的意义。它第一次把我们党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英勇奋斗的革命精神、不谋任何私利而一切为了人民的光荣传统,  相似文献   

5.
从幸福评定的基本依据、幸福关怀的对象范围和幸福实现的时间预期三重视角考察,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与新时代实现人民幸福在逻辑上是贯通的,可以为当下实现人民幸福提供遵循.在幸福评定的基本依据上,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大众幸福的评定依据在于辩证立场下的物质维度和精神维度的统一,在新时代我们应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多途径推进人民幸福;在幸福关怀的对象范围上,马克思主义强调立足于公平正义基础上个体维度和他人维度的统一,在新时代我们提出"更加公平"以及全面小康的目标,促成幸福对社会成员的最普遍惠及;在幸福实现的时间预期上,马克思主义认为幸福应统一于当下维度和未来维度之中的历史进程,在新时代我们倡导"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的理念.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思想源自马克思主义关于“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理想和实现顺序、路径与动力的谋划。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思想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早期探索、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新征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三个阶段的历史探索。从思论渊源和历史探索来看,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思想的基本遵循在于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地位不动摇、必须坚持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不动摇。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了十四条基本方略,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思想之一,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指出这一思想的产生,既有国际背景也有国内背景;这一思想的理论渊源,包括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理论、人的解放与自由全面发展理论和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理论;这一思想的深厚意蕴,包括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等.新时代中国要推进"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需要打好三大攻坚战,缩小两大差距,提升五大文明,又要稳步迈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民生活幸福安康.  相似文献   

8.
三比张思德     
今年9月5日,是张思德牺牲60周年,也是毛泽东发表著名讲话《为人民服务》60周年。张思德的老战友,如今已83岁的陈耀老人,最近参观了《延安精神永放光芒》大型展览以后,又深情地回忆起当年参加张思德追悼会的情景,并语重心长地告诉周围的参观者:“我觉得张思德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延安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为人民服务精神,永远都不会过时。”是的,张思德已经牺牲60年了。和那个时候相比,对于我们每个共产党员尤其是党的干部来说,时代变了,条件变了,环境变了,待遇变了,再也不用烧炭了,再也不用受苦了。但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真的就已经“过时…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在领导全党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坚持和发展了党的为人民服务思想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党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把为人民服务与鼓励人们“勤劳致富”、“多劳多得”等社会主义现阶段的经济政策结合起来;把坚持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三者的和谐统一作为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基本点和立足点;把引导人们“先富”带“后富”、“先发展”带“后发展”、走“共同富裕”道路作为实现为人民服务的现实途径;把倡导人们为自觉维护国家和集体利益,个人利益作出一定牺牲作为为人民服务的一个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源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民本"思想,蕴含着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执政为民的价值信守、民生为本的价值取向、实践人民利益的价值追求;在其内在逻辑上,人民至上是基本立场,是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根本政治立场和基本遵循,执政为民和民生为本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根本要求和重要基础,实现人民根本利益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目标和归宿。"四位一体"构成了"以人民为中心"思想严密的逻辑体系。  相似文献   

11.
一部百年党史是一部党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也是一部党在领导全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进程中与疾疫作斗争、保障人民健康的历史.在过去一年多的新冠疫情防控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立足百年党史的演进机理,形成了以人民为中心的防控疫情重要论述,体现了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三者的有机统一,为中国疫情防控获得根本性胜利提供了政策指导和价值遵循,也展现了公共卫生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中国方案,进而为世界范围内仍在进行的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直至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提供了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2.
人民幸福是"国之大者".习近平总书记立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人民至上"价值理念,反映时代发展的根本要求,提出人民幸福观,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内涵.习近平人民幸福观坚守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以人民群众为主体、以美好生活需要为动力、以艰苦奋斗为途径、以坚持党的领导为根本保障,以共同富裕为全体人民幸福的表征,解答了为谁谋幸福、如何谋幸福的问题,形成了系统科学的人民幸福观,为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提供合法性基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价值引领、为人类社会走向共同幸福指明方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作为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将为人民谋幸福视为奋斗目标,矢志不渝地为之进行探索和实践。为人民谋居住幸福内含于为人民谋幸福之中,鲜明地体现在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满足贫苦农民的居住需要,采取一系列旨在解决其“无居”“贫居”“苦居”等状况的理论探索与实践中,其中内含的居住需要伦理、居住空间伦理、居住关怀伦理、居住人际伦理和居住价值伦理,凝结成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善政、仁政和德政等重要伦理品质。这是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体现,凸显出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居住幸福的伦理精神与智慧。  相似文献   

14.
1944年9月5日,中央警备团警卫队战士张思德和战友白仓,在安塞县山中烧木炭,当他们干得正欢时,炭窑突然坍塌。危急关头,张思德眼明手快,一把将小白推出窑外,自己却被土埋没,献出了年仅29岁的生命。当天,毛泽东得知了张思德牺牲的消息,心情十分沉重。他找来警备团领导问张思德的遗体怎么处理,当得知准备就地安葬时,很不高兴地说:“一个革命同志牺牲了,不能就此简单安葬,应开个会好好悼念。”而后,毛泽东点上一支烟,沉默了一会儿,扳着指头指示:“一要把张思德的遗体擦洗干净,换上一套新军装;二要弄口好棺材;三要开个追悼会,我要亲自讲话。”事…  相似文献   

15.
人民主体思想是马克思哲学的重要内容。马克思通过对以往哲学和资本主义私有制生产关系的多重批判,恢复了人民的历史主体地位,揭示出人民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和特殊地位,深刻阐释了人民主体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习近平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对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的继承与创新。在新的历史背景下,探讨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的历史生成与现实意义,既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在当今时代所具有的独特现实价值和丰富内涵,也有助于从理论维度透视习近平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马克思主义之源。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幸福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目标是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习近平幸福观是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幸福的幸福观,是以个人的、社会的和生态的全面进步为主旨的幸福观,是以新的发展理念解决中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幸福观,是借鉴各国人类文明、着眼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幸福观。弘扬习近平幸福观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途径,对新时代青年成长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为人民服务"代表了一种新型的人文精神,其丰富内涵与毛泽东民主观有着密切的联系,反对官僚主义与超越民本主义是其中的主要成份.将"为人民服务"精神渗透于现代法治,有利于为依法治国与政治文明建设营造底蕴深厚的人文基础.  相似文献   

18.
本刊编辑部 《源流》2011,(15):10-11
90年始终如一,为人民利益不懈奋斗。90年与时俱进,为人民利益开拓进取。90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高擎为人民服务的旗帜,团结带领人民求解放、谋幸福、图发展,奋力开创幸福美好的生活,谱写了中华民族史上的辉煌篇章,赢得亿万人民的衷心拥护。  相似文献   

19.
“以人民为中心”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这一重要论述对“现实的人”“人民群众是在历史中活动与发展的现实主体”“人民群众是推动人类历史变迁与发展的决定力量”等重要原理作出了洞见性阐释、创造性运用和创新性发展,为丰富“人民创造历史”根本观点作出了创新性贡献;体现了“为全人类谋幸福”的价值观导向和为人民服务的价值依归,鲜明展现了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价值实践,深刻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时代要求;与时俱进地发展了从人民群众中获取正确认识的思想方法,拓展了密切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的领导方法,创新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根本利益的工作方法,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要求。深入阐释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重要论述的哲学意蕴,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新时代广大党员领导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幸福,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终极价值追求;人民幸福,是中国共产党宗旨实践与奋斗的最终目的。从心理学的情感界定分析幸福的内涵,人民幸福感在本质上是围绕其需要和愿望的满足性状态而产生和变化的。伴随中国共产党宗旨实践的历史进程,中国人民也在时代的变化中由"翻身道情"的主体地位满足,到改革开放的衣食住行改善,充分体验到快乐和喜悦的幸福感。但新时期在社会发展的快速行程中,人民幸福感的现实评价却出现了矛盾与纠结,集中体现在某些社会心态与情感表达的不满。为此,党的宗旨实践务必从人民的现实利益和需求出发,在建立健全为人民服务机制与保障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自身宗旨践行的观念转化和作风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