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30年夏红三军团攻占长沙之举,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唯一攻占的省会城市,并在此成立了中国第一个省级苏维埃政权。由于再次攻打长沙的客观需要,促成了一个月之后红一、三军团在浏阳县会师,组建了主力红军第一方面军即“中央红军”,极大地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川陕苏区的群团组织是党领导当地群众参与苏维埃政权和革命活动的重要组织,是密切党群关系、加强党群互动的重要纽带.为巩固苏维埃政权,群团组织动员和组织川陕苏区广大群众,广泛参与了土地革命、戒烟运动、扩充红军以及辅助红军军事斗争等革命活动,向人民大众宣传苏区的各项政纲和决策.这种方式不仅发挥了群众的自主性,也实现了党坚持“群众路线”的目标,对我们今天坚持“群众路线”依然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土地革命时期,苏维埃根据地出于获取情报、打击敌人、保卫苏维埃政权、加强对白区的政治宣传、扩大党和苏维埃的政治影响以及反制敌人邮电检查的需要,对敌人进行了邮政检查。邮电检查的执行者主要有红军、各级地方苏维埃政府及革命团体、各级政治保卫局和赤色邮政。在苏维埃根据地政权比较巩固的地方,其邮政检查权逐渐向政治保卫局集中,这合乎邮政检查发展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4.
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在我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被誉为“方志敏式”的革命根据地和“苏维埃模范省”。方志敏关于苏维埃政权建设的思想和实践,如“有计划地建设政权”、苏维埃的五种精神和造就培养大批苏维埃干部等,为把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建成“苏维埃模范省”作出了伟大的历史功绩,并对毛泽东关于红色政权理论的形成、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摘要]1935年春夏之交红军进入川西北后继续苏维埃革命的阶级政策。红四方面军阶级政策的实施使川西北各民族左右分化,原来同国民党及其政府有着错综复杂矛盾与斗争的藏羌民族土司土官急剧右转,他们“一边倒”地站在国民党及其政府一边。与土司头人不同,红四方面军的阶级政策使藏羌回原本误解甚至仇视汉人红军的民众迅速左转,他们积极地配合红军、支持红军。1936年初,红四方面军得到有关瓦窑堡会议所制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后,在未根本放弃阶级政策的前提下对苏维埃的阶级政策有所调整,故在康北地区出现了部分土司、喇嘛支持红军或保持中立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说“在江西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曾山同志是有功的。”曾山是江西省苏维埃运动的主要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他成功地领导了官田暴动;他指挥攻打吉安功绩卓著;他最先提出按人口平分土地的正确主张;他大力建设江西苏维埃,以人力物力保障反“围剿”战争;他坚持游击战争,掩护红军长征;协助项英,参与组建新四军。  相似文献   

7.
《老友》2005,(7)
老百姓第一次有了选举权1931年11月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苏维埃全部政权是属于工人、农民、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民众的。在苏维埃政权之下,所有工人、农民、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民众都有权选派代表掌握政权的管理。1931年12月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一次全会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选举细则》、《苏维埃地方政府暂行组织  相似文献   

8.
中国苏维埃运动所坚持的政治意识形态的修辞方式与传播策略是卓有成效的。这一修辞方式和传播策略突出表现为苏区文艺政策的宣传本位原则、任务中心原则、戏剧优先原则、社会娱乐原则等。作为“红军法规”,古田会议《决议》不但夯实了红军“宣传兵”、“宣传队”制度创新的体制化、法规化建设,而且它以“党规”、“军规”、“法规”的特殊性质和话语形态,成为苏区文艺理论和文艺政策“开山的纲领”,为苏区文艺工作的开展与文艺政策的制定奠定了扎实的政治基础、理论基础及法理基础。苏区文艺工作和文艺政策作为红色文化资源,对于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各地武装起义的基础上,到1930年,两湖、两广、福建等省相继建立起10余块革命根据地,红军发展到十余万人.男青年参军打仗保卫苏维埃政权,农村百分之七八十是妇女.所以,动员广大妇女参加土地革命,保卫、建设根据地便成为根据地妇女运动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和邓小平第一次合作,将苏维埃共和国的“开国大典”定在瑞金的一片古樟林中 1931年9月28日午后。刚刚指挥3万红军将士粉碎国民党30万大军对中央苏区第三次“围剿”的红军统帅毛泽东、朱德、项英等人,从江西兴国县匆匆来到瑞金县城东北5公里处的叶坪村,准备在此暂住几天,然后再东入闽西长汀县城。  相似文献   

11.
共产国际在指导中国苏维埃运动过程中,频繁出现失误。这主要是由于共产国际指导中国革命的理论依据“三阶段论”、“无间断革命论”和“第三时期理论”,严重脱离了中国的实际,从而导致中共在革命危急关头一再错误估计形势,苏维埃政权建设几度陷入困境,最终无法立足苏区。  相似文献   

12.
曾山在苏维埃政府工作期间,加强了苏维埃政权的组织、政治、思想、作风建设,严惩腐败分子,抵制批评了肃反工作中的"左"的错误;制定了土地分配及抗债的有关条例;加强了财政经济建设,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生产,服从服务革命战争;他深入发动群众参加革命,统一地方武装,并把大批地方武装输送给主力红军.积极配合主力红军进行反"围剿"战争,保卫苏维埃政权.为建立、捍卫和发展苏维埃政权立下了丰功伟绩.  相似文献   

13.
三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国内阶级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中国大资产阶级转到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反革命营垒,民族资产阶级也附和了大资产阶级,革命营垒中原有的四个阶级,这时剩下了三个,剩下了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包括革命知识分子),所以这时候,中国革命就不得不进入一个新的时期,而由中国共产党单独地领导群众进行这个革命”。当时红军的建立和苏维埃运动在农村  相似文献   

14.
尹子 《山西老年》2012,(3):22-23
1931年4月,中共山西特委召开军事工作会议,遵照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强军事斗争和发展红军、建立苏维埃政权”的战略决策,决定策动驻平定的国民党陆军新编第十一师高桂滋部举行武装起义,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四军。  相似文献   

15.
思基是一位很有影响的土家族作家兼评论家。原名田儒壁。一九二○年三月八日出生于贵州省印江县官庄村的一个土家族贫苦农民家庭里。一九三四年,红军建立黔东苏区,宣传“工人农民联合起来,建立苏维埃”和“打倒土豪劣绅,铲除封建剥削”等革命思想,使他幼小的心灵受到很大的震动,觉得做人应该做红军那样的人。一九三七年,他考进了县立师资训练班,在共产党员严竞成老师的引导下,阅读进步书刊,视鲁迅、蒋光慈等人民作家为  相似文献   

16.
中央苏区时期留守在后方的农村妇女在党的带领下广泛投入农业劳动生产战线,苏维埃模式的劳动实践以及“劳动解放妇女”的观念进入妇女日常生活。选择《红色中华》妇女参与农业生产相关文本,考察苏区时期“劳动解放妇女”的话语实践过程。革命话语对传统劳动观念进行改造,赋予劳动以政治道德,苏区妇女的劳动实践同时也是国家主人翁的生成实践,妇女成为政治与经济意义上的主体;在光荣与愉悦的劳动情感中,苏区妇女重建长期被剥夺的作为人的尊严,作为情感主体而存在;在组织起来的、阶级互助的劳动活动中,妇女学习技术、互帮互助,成长为自觉的且具有阶级意识的劳动主体。多维度的主体地位赋予劳动以解放性内涵,激发妇女自觉投入苏维埃广阔的劳动实践,释放“半边天”的重要作用,妇女解放与苏维埃建设在劳动实践中形成了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7.
背景与开端以“西安事件”和平解决为转机,历史把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提上了议程。1937年2月,我党中央向各地党组织发出《关于统一战线区域内党的工作的基本原则草案》,首次明确提出。苏维埃红军在统一战线开始的过程中,在必要时可以改变番号,接受统一指挥。但应仍保持自己的独立性,使之在统一战线中起模范作用,并成为共产党在全国活动的中心可靠力  相似文献   

18.
东固会师的原因主要是为安置伤兵计,为我有党有群众的休息地计,为救援井冈山计,东固的地理条件和毛泽东对东固山早有所闻,也是重要原因。东固会师的意义在于直接促进了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开辟,使东固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奠基石;为毛泽东提出建立全国苏维埃政权奠定了思想基础;促进了全国第一个省级苏维埃政权——江西省苏维埃政府在吉安成立;促进了红六军、红二十军的诞生,东固成为红六军、红二十军的发祥地;使东固革命根据地成为红军三次反"围剿"的主战场,是红军战略战术原则形成的基地;促进了我军的经济文化建设,成就辉煌;使东固革命根据地成为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接力站;使东固经验影响到湘赣等革命根据地。  相似文献   

19.
赤溪源远 风月千秋——泰伯先生“赤溪风月亭”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座落在江西省黎川县城南的“赤溪风月亭”乃作者迁黎鼻祖泰伯 (李觏 )先生读书、讲学、著述之所。此亭屡毁屡建 ,保留至今 ,成为泰伯先生留下的惟一硬体遗迹。由此 ,“赤溪风月亭”成为黎川十二景之一 ,泰伯先生之后的不少名人常于此观光 ,并流下不少诗赋。但史料对“江书院”记载较多 ,这也是“江书院”名气更大更幸运之由。泰伯先生的成功并永载史册得利于母亲与妻子这两位伟大女性的支持  相似文献   

20.
西路军西征期间,由于党中央的战略意图,先后两次创建河西苏维埃政权:第一次西进,建立永昌、山丹苏维埃政权;第二次西进,建立高台、临泽苏维埃政权。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指示西路军在河西建立苏维埃政权,是从全局出发,从战略目的出发,这就是要西路军配合河东红军的战略行动,配合震惊世界的西安事变。在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特定的军事条件下,西路军失败了,最终河西苏维埃政权也归于失败而不复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