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格蒙德·弗洛依德(Sigmund Freud)作为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积极地把这一学说应用于宗教问题的研究与探索,从而形成了自己富有特色的无神论学说.由于弗洛依德把宗教归结为情感心理的产物,在这方面可以说他是施莱尔马赫和费尔巴哈的继承者.同马克思一样,弗洛依德也受到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宗教观的影响.正是在费尔巴哈的基础上,才导致了弗洛依德早期的激进的无神论思想.  相似文献   

2.
一个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热潮正在全国兴起。马克思主义哲学“完全继承了法国十八世纪和德国十九世纪上半期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传统”,“恩格斯早就嘱咐过现代无产阶级的领导者,要把十八世纪末叶战斗的无神论的文献翻译出来,广泛地传播到人民中去。”“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如果认为,……只有通过纯粹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这条直路,才能摆脱愚昧状况,那就是最大的而且是最坏的错误。”狄德罗是十八世纪法国唯物论和战斗的无神论的卓越代表,恩格斯称他是为了对真理和正义的热忱而献出了整个生命的人。“异质元素论”是他全部哲学的基础,也是近代  相似文献   

3.
费尔巴哈的“宗教”情感和传统的宗教情感有本质区别,是费尔巴哈作为一个无神论唯物主义者热爱自然、热爱人类、热爱生活的崇高精神境界。他试图建立“新宗教”取代旧宗教,实质上是要建立新的哲学取代旧的哲学,也意味着用新的文化取代旧的文化。他反对宗教,但不否定宗教的精华,实质是反对过时的旧的思想、理论。他提出的用爱的情感取代宗教的思想,对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费尔巴哈以人本学哲学为基础,提出泛神论是不把神与自然的或人的本质区分的哲学理论.泛神论的神不是在世界之外独立存在的"具有人格的实体",而是"内在超越的实体". 泛神论是矛盾的.历史上既有把神视为与自然同一的泛神论,也有把神视为与精神同一的泛神论,但它们都是神学的无神论,无神论是泛神论的必然结论.有神论"必然过渡"到泛神论,其理论前提是理智与信仰的关系和宗教异化理论."泛神论是近代社会和近代哲学的本质"的论点表明,费尔巴哈把人视为近代社会和近代哲学的本质.他主张人应当与自然和谐相处,并以神的存在为切入点提出了哲学上最重要最困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费尔巴哈对实践的理解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学界通常认为费尔巴哈的理论是黑格尔与马克思的“中间环节”,认为他的实践观也是既有合理性又有局限性。他批判黑格尔对人的理解,认为人是一种抽象含义的自然的人。在此基础上,马克思吸收了他的自然主体论的思想,而且他对人的本质、主体和客体的理解也对马克思的实践观产生了重要影响。为了更好地研究马克思的实践观,我们首先要了解费尔巴哈的实践观的合理性因素和其局限性,再进一步研究费尔巴哈对马克思的实践观所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的关于“人的本质”的认识经历了由《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自由自觉的活动”到1845年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实践是马克思引入人的本质的关键点和生长点,文章具体阐述了实践思想在这一时期马克思“人的本质”学说思想中的发展以及他的关于“人的本质”对黑格尔、费尔巴哈哲学思想的扬弃。  相似文献   

7.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是马克思以前最杰出的唯物主义者。他的唯物主义是黑格尔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间环节,是机械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临界点。马克思正是从费尔巴哈的哲学中吸取了“基本内核”,建立了辩证唯物主义。费尔巴哈的时空观就是其“基本内核”的一部分。他对时空的论述是很有特色的,这不仅表现在它是建立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之  相似文献   

8.
费尔巴哈哲学作为黑格尔哲学与马克思哲学的“中间环节”,他并不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者。从哲学史考察,费尔巴哈对作为辩证法大师的黑格尔的批判,并未否定黑格尔的辩证法,只是批判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思辨性;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批判,并未否定费尔巴哈的辩证法,只是批判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直观性。事实上,费尔巴哈哲学中包含有相当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他承认联系、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观点,因果性、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观点,矛盾观和否定观等。但费尔巴哈的辩证法并不是科学形态的成熟的辩证法,他的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的结合是基于直观方式的结合,他的辩证法不是“世界观”意义的辩证法,他不了解辩证法的批判性和革命性,在社会历史领域仍然跌入唯心主义的泥淖。这些缺陷决定了费尔巴哈的“唯物”辩证法必然被马克思的实践辩证法所超越。  相似文献   

9.
费尔巴哈的感性不是我们通常所理解的感性认识或感觉经验 ,而是现实的人的感性存在 ,是感性本身 ,是感性本体论。正是借助于感性本体论 ,费尔巴哈对传统形而上学进行了颠覆性的批判 ;在这个意义上 ,费尔巴哈的感性本体论不仅是人类感性学说史上的一场革命 ,而且是西方哲学史上的一场革命 ,因为他开启了哲学的现代性。但是费尔巴哈的感性依然是“哲学家的感性” ,而不是现实的人的感性活动 ,所以 ,费尔巴哈感性本体论并没有贯彻到底。  相似文献   

10.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通过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哲学的批判,试图摆脱传统、抽象、思辨的哲学研究方式,从人的现实、感性的实践活动出发,以“直接的、非哲学的科学”的研究方式来表述和研究问题,实现了其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转变.他以人的感性实践活动作为理论的基本前提,展开并阐述一种解决历史之谜、实现人的自由解放的共产主义的科学理论.“一门科学”的思想便是这一理论在科学观上的必然要求,也是马克思从其理论前提出发必然得出的结论:自然科学和人的科学“将是一门科学”.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对“现实的个人”范畴的揭示,经历了从黑格尔主义的抽象的人转向费尔巴哈形式现实但内容抽象的人,进而转变为从事物质生产的现实的人,再发展到阶级逻辑中的具体的人,最终成为摆脱一切“非人”的束缚而自由全面发展的人的现实化、历史化历程。这一揭示历程也是马克思不断超越自我,实现其思维方式和哲学世界观变革的过程:从实体思维方式向实践思维方式的转变;从“解释世界”向“改变世界”转变;从对人本质的抽象理解向实现人类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转变。  相似文献   

12.
存在主义有两派:基督教存在主义和无神论存在主义,两派都认为存在先于本质,两派都从主观性出发,但是无神论存在主义者认为上帝存在不存在,对事情毫无改变。由于存在先于本质,所以人的性格是他自己创造的(也由于并没有一个上帝在设计的缘故),因此他要对自己负责,不能怨天尤人;他并要对自己的行动负责,对全人类负责。人在选择自己,选择自己的行动时,也就肯定这些的价值,及其对全人类的价值。人的苦恼就在于认识到自己的这种沉重责任。人的孤寂是由于上帝不存在,而人必须接受这一事实的一切后果。决定论是不存在的,人就是自由本身,但人的自由是一件倒楣的事情,人不曾自创其生,却要对自己的一切负责。但人不应向无为主义屈服,而应当投入行动;人应尽力而为,因为“行动之外,没有实在”。事情的成败一点说不准,但人只有通过行动多少来实现自己多少。超出自己,解放自己,也就是具体体现自己;这就是存在主义的人道主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作为费尔巴哈哲学重要概念的“感性存在”范畴包括自然界与人在内,但首先和主要的是人的存在,这一点使费尔巴哈大大地超出了他以前的唯物主义,影响了后来的包括存在主义在内的哲学流派,是古希腊以来的人道主义传统在该时代的集中体现。但是费尔巴哈并没有将感性原则贯彻到底,这与他摒弃感性存在的间接性和中介作用、强调直接性有关。与此相应,他把感性直观作为认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构成了他学说中的种种矛盾。  相似文献   

14.
数字孪生技术应用到现实中的人,产生了“数字孪生人”的概念。现实人映射出孪生人,孪生人是现实人的镜像。数字孪生人满足人的解放需求:数字孪生人的现实性,完成从现实人到孪生人的精准映射,使得现实人的解放有了“参照物”;数字孪生人的反思性,力促孪生人与现实人的虚实融合,不断启发现实人的“自我发问”;数字孪生人的生成性,使得孪生人与现实人在其全生命周期内同生共长。数字孪生人的呈现提供了人的解放条件:“身体的解放”表现为身体“去遮”和身体“修复增强”需要数字孪生人;“心脑的解放”表现为“心灵的解放”和“意识的解放”需要数字孪生人;“边界的解放”表现为“人与自然”和“人与人交往”的边界拓展需要数字孪生人。数字孪生人的赋能提供人的解放路径:解蔽自我需要认识与解蔽外在的自我;改造自我需要指引、体验和梦想自己解放;创造自我需要时间永生解放和空间无限解放。  相似文献   

15.
谈谈“类”与“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44年8月,大约就在马克思为他的“经济学哲学手稿”撰写序言的时候,他给费尔巴哈写了一封深表崇敬之意的信。信中说到他新近读过费尔巴哈的两部虽然篇幅不大但却极具深远意义的著作——“未来哲学”和“信仰的本质”,认为这些著作给社会主义提供了哲学基础。他说:“建立在人们的现实差别基础上的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从抽象概念的天上转到现实的人世来的人类这个概念,——如果不是社会的概念,那是什么呢?”这清楚地表明,至少到这时为止,马克思还仍然把费尔巴哈的人类概念当作社会概念来理解,或者说,他的社会概念还仍然是从费尔巴…  相似文献   

16.
费尔巴哈并没有抛弃黑格尔的辩证法 ,而是在批判黑格尔唯心辩证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对话辩证法。在费尔巴哈看来 ,辩证法是“我与你”的对话 ;“我与你”的对话是人自身的原初活动 ,表现为爱的宗教 ;通过“我与你”的对话、通过爱实现人之为人的本质。所以 ,费尔巴哈的对话辩证法、爱的宗教与人本主义是同一的。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以人为出发点,以人的解放为落脚点,明显地带有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色彩。显而易见,费尔巴哈在马克思由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的转变过程中,起了一种中间环节的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柳宗元是中国唐代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无神论者。他的无神论思想,特别是他对两汉“天人感应”思想的批判,在中国无神论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目前在研究柳宗元无神论思想时,存在着一种错误倾向:即只看到柳宗元对“天人感应”思想批判的一面,而没有看到他早期受“天人感应”思想影响的一面。由于这种倾向不是用发展的观点分析柳宗元无神论思想,看不到柳宗元思想经历过一个由有神论向无神论的转变过程。事实上,任何一种哲学思想,都是在批判地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产生的,都有自己的形成过程。柳宗元的无神论思想同样也经历过这么一个过程。  相似文献   

19.
历史上,费尔巴哈正式开启了形而上学批判之路,这集中从他的感性观中表现出来。费尔巴哈直接确认了感性世界的真实性和真理性,并主张从“人”出发看待整个世界的对象性本质。这不仅戳穿了“超感性世界”观的虚假性,而且将对它的批判引向深入。而费尔巴哈批判形而上学的一个突出之点,就在于他由此提出的哲学观理念。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主要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哲学。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及其教学中往往给学生以简单的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抛弃了费尔巴哈哲学中的形而上学,批判地继承了他的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抛弃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体系,批判地吸取了他的辩证法的“合理内核”;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