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高校自身的角度,找出高等教育改革的多种途径,高校的建设要有准确的定位和自身的特色,才能获得长久的发展。更新教育观念,从"以教为本"转变为"以学为本""以人为本",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全面的发展。同时加强人文学科建设,提升人文课程比重,使学生受到全面和系统的人文教育,培养具有深厚人文底蕴的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2.
在新时期,随着我国教育大众化的推进,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高等教育愈加受到关注。然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科学教育逐渐成为高校教育发展的倾向重心,无功利性的人文教育开始日渐被忽视。承担"育人"任务的高校,不应忽视人文教育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十九大报告中落实了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高校更应努力寻求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完美结合,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高校人文教育方法和途径,促进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该文通过分析高校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及其发展现状,对新时期立德树人视域下如何推动人文教育在高校中发挥应有作用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3.
缘起高等教育人文传统的人文教育可以说是大学教育的内核。根植于中国教育发展的现实,独立学院人文教育的开展将会影响国家、社会和学生的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在分析人文教育内涵和独立学院人文教育现状的基础上,从学生自身发展、提升独立学院竞争力和社会要求三个方面阐释加强人文教育的重要性。结合学生特点,提出辅导员可以从提升自身人文素养、利用多种载体开展人文教育工作,重视日常影响,更好地发挥辅导员的人文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着"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指导思想,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职业高中更应该注重学生的能力教育.要以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素质为教育己任,语文课就是不可或缺的人文教育阵地.同时语文又是职高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知识,培养实践能力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具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功能。从培养人、塑造人这一使命出发,高职院校必须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人文素质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是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构成要素;同时也是是高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加强人文素质培养的途径主要有:奠定人文基础,培养人文精神;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人文与科技融合;营建大学文化,培育大学精神。  相似文献   

6.
以人为本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利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教育工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任务.以人为本作为一种价值取向,其根本所在就是以人为尊、以人为重、以人为先.应该认识到,坚持以人为本,搞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新时期高校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高校发展、稳定、提高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7.
高校学生是具有一定思想深度、丰沛情感和主观积极性的群体,其管理工作应该用更科学规范的方式。人文教育协调了高校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体进步的关系,学生容易接受。高校在人文管理中,应树立以学生为主的观念,从管理制度入手,通过校园文化,为学生管理寻找人文教育的新阵地。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正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以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教育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需要重点建设的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事业。21世纪人才的竞争就是教育的竞争,大力发展高校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教育素质的重要抉择。我国高校要充分认识人才培养的重要性、紧迫性、长期性,防范人才培养的功利主义和短期行为,要树立远大教育观。一、高校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高校教育的主导思想是传授和积累各种知识,引导学生为了生活的考验而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实现学生的最高生活价值,以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作为目的。从目前的高校教育现状来看,存…  相似文献   

9.
高校青年学生是我国高知群体的中坚力量,他们能否顺利成才并就业是社会赋予高校的重要使命。本文以大学生就业为视角,分析高校学生文化软实力的影响因素,试图为有效开展职业发展教育提供思考维度。从高校培养角度来说,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教育,增强创新精神培养意识,深入推进职业生涯教育的有效开展,全面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无疑是提升大学生文化软实力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0.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强调把"向学生传授知识"为重点转化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重点,使教育目的从"选拔适合教育的学生"转变为"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强调"如何使数学教学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如何尊重学生自身的个性,承认人兴趣的多样性与人的素质差异;注重他们的自我需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和探索,为他们提供主动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11.
纵观新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校园建设经历了三次高潮:第一次是20世纪50年代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当时新建了一大批新校园,教育格局和校园建设主要学习前苏联模式;第二次是加世纪80年代教育复兴,重点是对老校园整治改造,并通过内部自身挖潜增效来优化教育结构的内涵式发展;第三次是当前的教育大发展,为实现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过渡,各类大专院校全面扩大招生规模,大学生在校生的数量剧增,高等教育呈现出侧重于外延式发展的现象.据《中国教育报》披露,自1999年以来的6年间,部属高校完成的基建投入总量为550多亿元,年均投入近100亿元.  相似文献   

12.
建设高校创新型学生党支部是高校推动各项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引领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促进和谐校园建设的客观需要。高校要坚持以时代性、综合性、系统性、针对性为建设原则,以创新支部工作机制、创新支部工作内容、创新支部工作载体、创新支部工作环境为建设途径,全面建设高校创新型学生党支部,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刘正松 《科学咨询》2005,(12):19-20
新一轮课程改革,是构建21世纪新的课程体系和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客观需要.同时,也是深入开展素质教育的切实措施,是课程体系自身不断发展完善的需要.课改的核心的目标--课程功能的转变,从传统的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打破传统的基于精英主义思想和升学取向的过于狭窄的课程定位,关注学生"全人"的发展.在课程内容方面,加强了德育教育和人文教育,注重学生社会生活和实践,学生个体体验和知识更新.面对这一要求,发挥德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核心作用,施行新的育人方略显得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4.
提高高中学学生的人文素养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所谓人文素养,是指人文科学知识和在人文科学、人文氛围滋养熏陶下建立的价值取向、人格模式、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精神收获的总和.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言,只有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能真正实现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从现实的需要而言,提高高中生的人文素养,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近几年的政治高考试题也都不同程度地要求考生关注国家、世界和人类的命运,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意识,非常重视考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因此,我们理应站在人文教育的前沿,把握住课程改革的契机,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以实际行动促进政治课教学与提升人文素养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以科学发展观为视角,结合地方高校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些加强研究生会发展的建议。地方高校研究生会要完善自身建设并积极促进自我发展,将服务学生作为工作核心内容,并在建设中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和统筹兼顾。  相似文献   

16.
校园文化建设是"五个校园"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良好的校园文化能有效地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就校园文化建设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7.
2007年之后,哈佛大学摒弃通识教育,代之以"全面教育"(general education)。通识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习专业知识以外的学科知识,而全面教育则是将教育的触角延伸到整个社会,是将知识与社会连接。一句话概括,全面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受美国哈佛大学全面教育的启发,本文对目前高校人文素质选修课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在教学模式与创新方面的诸多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发展,高校精神文化的教育意义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本文通过对校园体育文化的论述,从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等三方面分析如何加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培养。  相似文献   

19.
余杰 《管理科学文摘》2010,(23):179-180
艺术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在高校教育中有着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如何在高校开展艺术教育,更好的发挥其教育功能,我们可以从明确办学思想和培养目标、健全艺术教育管理机构和师资伙伍、改革课程内容、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改革教学方法、完善评估体系、改善育人环境几方面入手,不断完善对学生的艺术教育机制,从而更好的促进艺术教育在高校院校的开展并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  相似文献   

20.
赵朋光 《经营管理者》2013,(29):334-334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必要途径。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学生为本",贯彻"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思路,以"统筹兼顾"为根本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