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理性的皈依与感性的超越———论《金瓶梅》的二元文化指向张进德《金瓶梅》是世俗价值观念与宗法传统道德观念的特殊浑融。作者的理性指向表现为对宗法传统价值观念的皈依,而艺术描写的感性指向则表现为对作者理性思维定势的超越。这种情况最突出地体现在小说的妇女观、...  相似文献   

2.
《礼记》等儒家礼学典籍,记录创制了中国礼教文化。旧时女性在娘家与婆家,人生两个阶段分别受到不同家庭文化背景、不同礼学内容的教化,承受了沉重的人性压抑;但也派生出维护封建家庭稳定、教育子女成功的正面作用。礼学教化培养出的婆母,为维护家族利益而维护礼教和宗法,进一步维护了家族稳定。礼教的设定意在对社会结构以家族为基础的宗法社会予以支撑,从而有效地维护封建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简·斯迈利的小说《一千英亩》蕴涵多种文学伦理内涵,其中隐性的毒物描写可以将该作品归入后自然小说之列。本文以环境文学之毒物描写为切入点,从环境伦理思考、环境伦理话语、环境伦理诉求三方面分析《一千英亩》的环境伦理主题,指出《一千英亩》等后自然小说中的毒物描写源于作者的毒物意识,是毒物危机背景下人类关于环境末世的环境伦理思考;潜隐在土地之争、父女矛盾等传统伦理话语下,小说揭露人类滥用化学毒物以提高土地产量,忽视毒物对环境和女性造成的无法逆转的危害,表面先进繁荣的农场暗藏着人与土地的生态危机,构成环境危机背景下典型的环境伦理话语;基于毒物描写的环境伦理主题反映了后自然小说的环境伦理诉求,表现出文学创作对特定历史阶段各种伦理观念和伦理道德的独特表达与作家的社会责任担当意识。  相似文献   

4.
《封神演义》与《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修记》)是风格迥异的作品,然而它们也存在着很多相似之处。其中,作品中对女性都有不同侧面的描写,体现的都是女性在人类社会早期男性话语架构下的地位,即: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背景下,女性既由于原始的性别魅力为男性所敬畏;同时又由于女性社会地位的低下而导致的附属性和奴性。事实上,通过三部作品中对女性群像描写的分析比较,揭示出的是东西方早期社会对女性的相似的价值观和民族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5.
《唐律》"一准乎礼",其律条及律疏深受传统的纲常名教所支配,是儒家的伦理法典。礼教思想主要体现在《唐律》中的立法指导思想、同罪因身份而异罚、依礼教原则解释律条、修律以礼为蓝本等方面。《唐律》伦理法思想的基本精神与特色是家族主义、礼刑合一、义务本位、男尊女卑等。  相似文献   

6.
湖湘传统村落教化景观具有类型丰富、形式多样、审美意蕴鲜明的特色,其教化的核心是重教明礼、扬义举善、率真存厚。反映了伦理、仁爱、孝道、礼仪的德治礼教观,体现了崇尚自然、和谐、朴实、率真的艺术观。湖湘村落景观的审美教化生成于自然启示、伦理教化、儒道礼教、神巫文化、理学宗法的启悟、感召与自觉。分析其教化特色与内涵价值,对弘扬优秀传统伦理价值观、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文化宣传路径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儒学社会秩序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认为,在汉代形成的儒学社会秩序尊重了远古传统、运用了儒学理论、吸取了秦代经验与教训,也符合了时代要求。以仁爱原则为基础、以礼教和儒家法等伦理控制为手段、以维护家国同构的宗法秩序为目的是儒学社会秩序的基本构成。分析儒学社会秩序的特点与当代积淀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孝经》糅合了道德、伦理与政治社会的统治秩序,适应了古代社会以农业经济为根本和以宗法家族为基础的社会结构的需要。汉唐两代均以孝道作为教化之根本和以孝治作为其治国的基本方略。今天,传统孝道的内涵已发生变化,但作为人伦价值的道德观,仍值得我们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美人书》打破了传统礼教中的女性观,塑造了一群才貌出众、敢爱敢恨、有胆识有谋略的女性形象。该书通过对这些女性婚姻命运的描写,揭露了包办婚姻的不合理及封建女性饱受摧残的悲惨命运,并大声呼吁真正幸福美满的婚姻应是男女心灵的契合,从而为那些无助的女性照亮了一丝光明。  相似文献   

10.
东汉前期儒学的空前兴盛,班氏世代业儒的家学及贵族官僚家庭的严格家训,为班昭学业的取养和她人生价值观念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客观条件;她中年以后政治地位的显著提高,使她的利害得失与统治者的政治命运紧密关连,与统治者的思想感情息息相通.因而,她全然认同了践踏女性人格、权益的封建纲常礼教,而编拟出中国历史上第一篇贯彻这种礼教的"妇德"教材--<女诫>,客观上为封建礼教的传播推波助澜,给中国传统社会妇女的命运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田小娥与鹿冷氏作为宗法文化下传统妇女命运的符号性象征 ,都是封建社会礼教和宗法制度的被侮辱者与被损害者。田小娥以肉身的敞开来表现生命个体的感性欲望 ,来对抗传统伦理道德 ,从而走向生命的尽头 ;鹿冷氏以肉身的遮蔽来试图顺从和适应传统伦理规范 ,却最终走向了人格的分裂。她们作为作品中一组二元对立人物展示了我们民族性心理的某些印痕。  相似文献   

12.
从《世说新语》看魏晋女性“新气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说新语》中记述了大量魏晋时代的女性,她们的言行多与封建礼教要求传统女性顺从和守贞的特点相悖,在妇德、才智、审美和情爱诸方面都表现出独特的思想和个性,呈现出异于前后期传统女性的时代风尚,彰显了魏晋时代女性的“新气象”。  相似文献   

13.
谭恩美的《接骨师之女》描绘了在男权社会阴影下祖孙三代女性的生活故事。从女性主义伦理学的重要理论———关怀伦理学切入文本,从女性声音、女性关怀、伦理诉求三个方面探讨作者建构两性和谐社会的女性主义伦理愿望。  相似文献   

14.
在以宗法父权制结构为特征的中国传统社会,父权至上的权威人格,"三从"、"四德"的纲常伦理以及宗法父权制度对女性角色的塑造与建构,确立了以"男尊女卑"的性别定位为核心的性别文化,并成为汉代以后两千多年中国社会主导意识形态.基于专制强权统驭下的男尊女卑的心理定势,经过不断的强化和延续,成为一种集体无意识潜藏在人们的心理结构当中,导致了性别文化心理结构的长期稳定状态.中国女性意识的觉醒是在近代那个特殊历史背景下,在中西文化的碰撞和冲突面前开始的.西方基督教的传播,对近代中国女性意识的觉醒,尤其是对女性自身心态的转变,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妇女解放运动都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以宗法为特征的古代社会要求女性坚守节操,然而话本小说却有不少叙写女性失节的故事,并在一定程度表现了对情欲肯定和失节宽容。以冯梦龙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和凌潆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为例进行分析,可以见出这是社会走向世俗化的结果,是世俗社会对女性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6.
《左传》的梦境描写几乎涉及了春秋时期社会的各个方面,是《左传》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首先对《左传》的梦境描写进行了统计分析,从而探求记梦在春秋社会表现出的规律并由此而窥探春秋时期相关的社会特点;其次由社会而及记梦,分析记梦在春秋社会中的运用情况,探求其在反映社会历史真实中所表现出的艺术特质;再次从美学特征、结构、语言等方面总结《左传》梦境描写的文学特色;最后阐述了《左传》梦境描写对后世文学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周易》包括《易经》《易传》,经、传有着不一样的女性伦理价值观。《易经》女性伦理呈现国家、社会、个人伦理多层次和多样性的格局;而《易传》倾向男尊女卑、男主女从的妇妻社会伦理,体现了统一性,并对这种统一的女性伦理接通天人之际,凭借形上的根据以证成其合法性和合理性。《周易》的这些女性伦理观,是我国古代女性伦理的重要理论来源,对于后世的女性伦理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今人在分析《周易》女性伦理时,应当坚持经、传相分的观点,才能准确地把握其女性伦理观。  相似文献   

18.
《惨雾》是许杰的代表作。小说以一个农村小女孩秋英的视角描写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农村械斗。在批判农村荒唐的宗法意识的同时,也揭示了被人们忽略的女性内心的战争。揭示了械斗给女人带来的爱情悲剧。  相似文献   

19.
《醒世恒言》中的市井小说《闹樊楼多情周胜仙》,是根据《大桶张氏》改编的。话本对《大桶张氏》的改编中,不再以信义为中心描写,注意以情为中心描写,在此基础上塑造人物,设置故事情节,并注意故事的传奇化,不同于《大桶张氏》从头至尾叙述日常生活。另外,话本在表现爱情时,又将叙事的重心放在故事上,在此过程中也表现人物的命运———人物的升沉荣辱、生死祸福。话本中的周胜仙将爱情置于超越生死的至高无上地位,这是一种和旧礼教相对立的进步思想,表现出处于发展时期的市民心态。  相似文献   

20.
基于女性视角,视新嫁娘为核心的土家族哭嫁歌以其鲜明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民俗文化充分展示了女性的生命体验;《诗经》中的恋爱、婚姻家庭诗篇的情感真挚、淳朴而富有感染力,完全是女子个人、家庭关系、社会伦理之间的情感记录。土家族哭嫁歌和《诗经》无不形象鲜明地呈现了女性生命意识的审美意蕴,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女性话语———主体的爱欲诉说;身份认同———生命的自觉体悟;生存超越———和谐的幸福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