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南都学坛》2016,(5):122-123
<正>一、南阳卧龙岗武侯祠保护与开发的重要性南阳卧龙岗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诸葛亮的"十年躬耕地"和刘备"三顾茅庐"的发生地,南阳武侯祠坐落其中,是全国武侯祠中建祠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处,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4A景区,河南省文明旅游风景区。武侯祠内现有180多间殿堂厩苑等古建筑、400余通历代碑刻以及150余幅匾额楹联。院内绿树葱郁,百年以上树龄的古树名木将近200棵。南阳  相似文献   

2.
《南都学坛》2017,(1):38-39
明代《敕赐忠武侯庙规祭文祭品檄文碑》的颁布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不仅提高了南阳卧龙岗武侯祠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极大地丰富了南阳卧龙岗武侯祠的文化内涵,为中国提供一个缅怀诸葛亮的"法定"日期,约定俗成,延续至今。  相似文献   

3.
南阳卧龙岗武侯祠古建筑群,是一座匾额楹联艺术宝库,其匾额楹联按照内容主要可分为褒扬类、评议类、抒情类、题名类等。这些匾额楹联,不仅对武侯祠古建筑起到了重要的装饰美化作用,丰富扩大了武侯祠的文化内涵,而且展示了丰富多彩的书法艺术,极大地提升了南阳国家级楹联文化城市的魅力,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4.
<正> 南阳师范专科学校新建校舍座落在历史名城南阳市西郊的卧龙岗上,这里是诸葛亮隐居过的地方。过去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卧龙岗地下有龙,龙一翻身地面上的房屋和其它建筑物就要裂缝、倾斜甚至倒塌。这种说法当然没有科学根据。但这里的房屋不管是明清时期的武侯祠,或是70年代的汉画馆;也不管是砖混结构的楼房,或是简易平房,确实有不少裂缝、倾斜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佚名 《阅读与作文》2007,(10):14-18
诸葛亮躬耕何处:后人将《出师表》中“躬耕于南阳”一语,坐实为诸葛亮躬耕于今天的南阳市,使原本清楚的诸葛亮的躬耕地被弄得混淆不清。长期以来,关于诸葛亮的躬耕地一直有“襄阳说”和“南阳说”两种说法。”襄阳说”认为是在襄阳西南的隆中,也就是今天湖北省襄樊市城西的古隆中:“南阳说”认为是在南阳的卧龙冈,也就是今天河南省南阳市西郊的卧龙冈。  相似文献   

6.
韩国民众很早就通过正史《三国志》《文选》《朱子文集》等文献,得知了诸葛亮这一人物及作品.特别是在民间,通过小说《三国演义》,对诸葛亮更为熟知.高丽末期,李齐贤奉王命前往峨眉山祭香,参观了位于成都的诸葛孔明祠堂.朝鲜初期,金时习在吟咏南阳武侯祠的同时,想念诸葛亮的忠诚,并披露了时代的混乱.壬辰乱时,宣祖曾把平安道永柔作为暂居地,为了消除国难,祈求能有像诸葛亮这样的人物出现,在永柔卧龙山上建了武侯祠,之后,历代的国王都派官员前去卧龙山致祭.显宗年间,儒林们为了赞扬诸葛亮,在京畿南阳,俗称卧龙岗上建了龙柏祠,后因兴宣大院君拆毁书院时而被拆毁.汉末,民间把诸葛亮作为信仰的对象,建了首尔南山(木觅山)卧龙庙和龙山屯芝味府君堂,南山卧龙庙境内建有本殿和檀君圣殿、三圣阁、帝释殿、药师殿、文臣阁等,屯芝味府君堂是武侯庙的统称,并在1919年搬到了普光洞,普光洞武侯庙内有本殿和普光寺、堂木.  相似文献   

7.
刘红玉 《南都学坛》2011,31(3):37-38
要辨析诸葛亮的躬耕地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南阳郡和南郡的行政划分,通过查阅史料发现,东汉时期的襄阳隶属于南郡而非南阳郡;二是南阳卧龙岗建祠时间最早,后世官方祭祀也以南阳卧龙岗为首选;三是唐代以后的文学作品皆认同南阳卧龙岗为诸葛亮的躬耕地;四是南阳拥有优越的政治背景和文化氛围,这是诸葛亮选择躬耕于此的合理解释;五是《隆中对》的题名为后人所加,并不能成为诸葛亮躬耕于襄阳隆中的证据。由此,认定诸葛亮躬耕地在南阳更为科学、客观一些。  相似文献   

8.
高更和,男,1962年出生,河南省洛阳市人,教授,博士生。1983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地理系,同年被分配至南阳师范学院。现任旅游科学与环境学院副院长,兼任南阳可持续发展研究会秘书长,南阳师范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地域研究与开发》编委,南阳师范学院重点学科“人文地理”学科带头人。曾获南阳市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南阳师范专科学校十大学术带头人,南阳师范学院学术带头人,南阳市十佳青年社科优秀工作者,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南阳师范学院教学优秀奖,南阳师范学院优秀教师,南阳市第二届青年科技奖,河南省…  相似文献   

9.
<正>周旗,男,1964年4月出生,河南省南召县人,教授。1988年7月河南大学地理系毕业,分配到南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地理系工作。现任南阳师范学院环境与旅游学院院长,兼任南阳市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先后荣获河南省文明教师、河南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南阳市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南阳市社科联系统先进工作者、南阳师范学院首届“名师”等称号。  相似文献   

10.
《南都学坛》2006,26(5):F0002-F0002
高更和,男,1962年出生,河南省洛阳市人,教授,博士生。1983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地理系,同年被分配至南阳师范学院。现任旅游科学与环境学院副院长,兼任南阳可持续发展研究会秘书长,南阳师范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地域研究与开发》编委,南阳师范学院重点学科“人文地理”学科带头人。曾获南阳市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南阳师范专科学校十大学术带头人,南阳师范学院学术带头人,南阳市十佳青年社科优秀工作者,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南阳师范学院教学优秀奖,南阳师范学院优秀教师,南阳市第二届青年科技奖,河南省教学成果奖等荣誉称号和奖励。  相似文献   

11.
胡耀邦同志小时候上学不多,但他酷爱读书,爱读古典诗词,并因此而渐渐地写起诗词和对联来。像他为人朴实、真挚一样,他的文采也得到广泛称道。1959年秋,耀邦同志在河南视察共青团工作,路过南阳卧龙岗武侯祠,见到一幅清代人写的旧联:“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耀邦同志在谈笑中,将它改为“心在人民,原无论大事小事;利归天下,何必争多得少得。”明代东林党人顾宪成,曾为江苏无锡的东林书院撰题一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是天下事,事事关心。”1981年,北京有个青年模仿此…  相似文献   

12.
《南都学坛》2007,27(1):F0002-F0002
黄丽峰,女,1957年8月出生,河南省南阳市人,教授,大学本科毕业,中共党员,现任南阳师范学院汉文化研究中心诸葛亮研究所所长、南阳市诸葛亮研究会副秘书长、南阳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中国古代文学教研室主任。  相似文献   

13.
<正> 刘太祥,男,1959年2月3日生,河南方城县人,编审。1983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历史系,先后在许昌师专、南阳师专历史系任教,1988年到南阳师专学报《南都学坛》编辑部工作。现任南阳师范学院《南都学坛》与《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副主任, 《南部学坛》主编。兼任河南省高校学报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秦汉史学会会员,南阳市社科联委员、特邀理论研究员,南阳师范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汉文化研究所副所长。曾获“全国高校社科学报优秀主编”、 “优秀编辑”, “河南省优秀中青年(期刊)编辑”, “南阳市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 “南阳市第一届优秀青年社科工作者”,南阳师范学院“先进教育工作者”、 “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4.
《南都学坛》2009,29(3):F0002-F0002
钱文军,男,汉族,河南省南阳市人,1965年11月出生,教授,中共党员。1988年河南大学体育系毕业后被分配至南阳师专(今南阳师范学院)工作至今。现任南阳师范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院长、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先后荣获2001—2004年度全国群众体育先进个人、2003—2004年度南阳市第三届优秀青年社科工作者,  相似文献   

15.
黄丽峰,女,1957年8月出生,河南省南阳市人,教授,大学本科毕业,中共党员,现任南阳师范学院汉文化研究中心诸葛亮研究所所长、南阳市诸葛亮研究会副秘书长、南阳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中国古代文学教研室主任。黄丽峰教授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工作,主讲《中国文学史》  相似文献   

16.
多面南阳     
<正>商圣范蠡,医圣张仲景,科圣张衡,智圣诸葛亮,卧龙之地,灵秀南阳!独特的地理环境在中国所有的人文美地中,南阳地区是地理位置最特殊的一个。南阳位于河南省西南部,是豫、鄂、陕三省交界处。它处在中国  相似文献   

17.
在欢度新春佳节的时候,茶余饭后倘有几副妙联聊供赏析,无疑会增添过节的乐趣。“改联”见其妙1950年秋,当时任团中央第一书记的胡耀邦在河南省检查工作时,抽暇到南阳西郊的卧龙岗,游览了闻名中外的“武侯祠”。走进大殿,见到有一副对联: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胡耀邦看后对陪同人员说:“我来改一改,你们看好不好?”他当即吟道:心在人民,原无论大事小事;利归天下,何必争多得少得。这么一改,革命者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跃然纸上。“回音”见其妙如果对联的上下联正读倒读其音其意都一样,那就叫回音联。相传从前有…  相似文献   

18.
<正>刘明阁,1957年生,汉族,河南南阳市卧龙区人。外国语学院教授,省劳动模范,省中青年骨干教师。1983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外语系英语专业,分配到南阳师范学院工作至今。现任南阳师范学院院长助理、科研处长。1999年获曾宪梓高等学校教师三等奖,2001年获得省级"优秀教师"称号,2001年被授予南阳市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2001年至2002年在美国马里兰大学访学,2003年被确定为南阳师范学院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  相似文献   

19.
<正> 南阳历史久远,古迹胜景众多,仅南阳市附近较著名的,除卧龙岗、医圣祠、张衡墓外,尚需引起重视和亟待研究开发的(?)(?)之都。 南阳接(?)厅座落在城东北五里的桑园地(?),是一座明清时代的古建筑群。它巧借独山天然之景构园结室,整个建筑位于一条中轴(?)上,成几何形对称。有前厅后厅回廓环抱,浑然一体,典雅庄重,意境幽深:小庑(?)顶,(?)翅生辉;房一饰有36条千姿百态的小龙,绕山越脊,相互盘绕,活灵活现:院内花门相向,辟汩汩山泉一眼,真可谓“仰观山、俯听泉,傍倪竹树云石”。为(?)昔府县接送来往管员的场所。现因年久失修,原有气象早已荡然无存,在它的下面或附近,正是真正能够代表南阳历史文化久远的周代申伯国遗址。  相似文献   

20.
包晓玉,1963年生,女,汉族,河南省南阳市人,南阳师范学院化学系教授.1984年7月毕业于新乡师范学院(今河南师范大学)化学系,被分配到南阳师专(今南阳师范学院)化学系任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