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九四七年,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日丹诺夫在关于亚历山大洛夫著《西欧哲学史》一书讨论会的发言中,为哲学史下了如下定义:“科学的哲学史,是科学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及其规律底胚胎、发生与发展的历史。唯物主义既然是从与唯心主义派别斗争中生长和发展起来的,那么,哲学史也就是唯物主 相似文献
2.
杨先顺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2)
本文认为语用推理是根据语用规则,结合一定的语境,从语句的字面意义推导出其话语意义的一种推理,它包括索引推理、预设推理、话涵推理、辞格推理等形式,语用推理有其特有的模式。 相似文献
3.
王爱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3,15(5):150-151
用欧勒图表示概念外延间的关系 ,不仅对准确理解和使用概念 ,全面把握同素材的性质判断间的对当关系有一定帮助 ,而且恰当运用欧勒图 ,能形象、具体、深刻地解析某些推理的推理形式 ,明显地优于传统的解析方式 相似文献
4.
反演推断法是辩证思维方法中极其重要而且很有实用价值的方法。这种方法能够充分利用相反语义的互蕴互补关系这一辩证思维的本质,去认知和推断未知,从而使人们的认识能从一个已确知的方面导向与其相反的另一个尚未确知的方面。 中国古代不少辩证法家,如老子、孙子等,都曾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过这一思维方法,并得到了不少确定性对称性的认识。在中国哲学史上,是老子首先提出“反者道之动”这一著名原理的。此原理包含了相反事理各向其对极转化的辩证本质。《老子》的中很多辩证概念和辩证范畴,以及辩证判断,都是遵循着这一原理进行辩证语义的转换和流动的。比如老子的“天之道,损有余而补 相似文献
5.
论道德定义的个体性、教育性、言行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武军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9-41
道德承担的主体是个人的;教育亦应该成为道德的调节方式;道德评价的对象不仅是行为,还应包括言语,是对"言行"的评价。因此,道德的定义应是:道德以善恶为标准,是调整个人的身心、个人与他人、个人与自然之间利益关系的非权力性言行规范的总和。它以教育、风俗习惯、社会舆论和个人的内心信念来维系调节。 相似文献
6.
情感思维是人类基本的思维形式之一,它经历了从动作思维到意象思维、形象思维的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理论思维是对情感思维的扬弃,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本质特征之一,本身也经历了从抽象思维——辨证思维——立体思维的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本文论述了掌握动作思维、立体思维以及融汇两者而形成的情理交融的思维方法,对于人类智力开发,做好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8.
我们一般认为,因缘和合、生灭无常的法是有为法。但这只是对有为法的描述,而非定义。最早对有为法作出精准定义的是世亲及众贤的老师塞建陀罗。他认为:有有为相的是有为法。根据这一定义,不仅因缘具足处在现在世的法是有为法,而且因缘不具足处在未来世将来可生起的法亦是有为法,处在过去世永不再生的法也是有为法。此外,被非择灭无为法阻碍在未来世永不会经历生灭的法也是有为法。另外,根据这一定义,有为相本身也是有为法,因为有为相亦有有为相。总的来说,塞建陀罗关于有为法的定义在佛教哲学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旨对《史记》的互见法进行重新分类,将互见法分为互补互见、详略互见、对比互见、存疑互见、名实互见和传赞互见,从而探讨互见法的功用,并在此基础上作进一步的解释和阐述。 相似文献
10.
相对于国家法而言,民间法在组织社会生活、维护社会秩序中起基础作用。但在社会转型期,民间法自成体系的封闭系统被打破,实施机制遭到破坏,其约束力呈现出减弱的趋势。在法律现代化过程中,应充分利用传统的民间规范性资源,重视民间法的作用,谋求民间法与国家法的合作和协同治理,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1.
张伟利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24(4):46-47
通过对李商隐诗歌的分析,着重指出李商隐的诗有一种对悲剧性意识的感伤;李商隐笔下的许多意象都是自我的化身,表达着自己的心声。在李商隐诗里对“美”的的追求和对“善”的追求是统一的。 相似文献
12.
李飞鹏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79-81
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象似性理论重新审视汉字构形的理据问题,认为汉字的构形理据及其演进符合了由映象象似性到拟象象似性的发展过程,并且认为这一发展过程的根本原因是语言使用的经济性、汉字的特点,以及汉民族的思维方式也与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因果问题是认识史中一个古老而又神秘的环节。它同哲学的其它问题一样,也贯穿着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同形而上学的尖锐斗争。决定论原则同反决定论原则、机械决定论原则同辩证决定论原则之间的斗争一直贯穿在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并引起哲学工作者的关 相似文献
14.
15.
回溯逻辑方法的提出,最早可上溯至古希腊亚里士多德.遗憾的是,亚氏并未对之进行深入探讨.尔后的英译者将回溯法译为“reduction”,而C.S.皮尔斯则译作“reduction”或“retro-duction”.他继承亚氏关于回溯不同于归纳、演绎的思想,对回溯推理的理论研究做了重要的奠基工作.N.R.汉森H.西蒙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该推理进行了论证和阐发,但很不充分.1987年在莫斯科召开的第八届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大会上,回溯推理被列为世界性的攻关项目.但迄今为止,逻辑界对这种推理仍然缺乏认识,还有人将其视作归纳或演绎的附属物,否定该推理作为一种独立类型而存在的合理性.为了推动这一课题的深入研究,本文试图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李忠芳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8,(2)
古往今来,性与法有着不解之缘。然而,由于长期的封建统治,我国人民对性与法往往望而生畏,不敢谈法,不敢谈性。近年来,言法制者有之,言性自由者也不乏其人。但毕竟谈法制与性自由的关系者不多。当前强调文明建设,而性文明应该算作一项。为了加强性关系的法律调整,预防性违法与性犯罪,应当在法学理论上,对性与法的关系问题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17.
曾国藩在近代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一向引人注目。百余年来,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对他进行过许多不同的评价,特别是近三O余年来,论者从政治、军事、经济、思想文化和外交等方面对他进行了颇有成效的研究,出版了为数不少的研究资料和论著。但在以往的研究中,对曾国藩的法律思想似乎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有的论著虽有提及,却持全盘否定的态度,认为曾的法律思想特点是“保守”和“反动”,“凶残”加“虚伪”。笔者以为,曾国藩是晚清年间一位复杂的历史人物,他的法律思想也有其复杂性。他既具有封建的正统法律思想,又具有初步反映“…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电磁学教材中,有关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安培"的两种定义进行了对比和讨论,指出了其中一种定义存在不妥之处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