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派遣工与正式工同工不同酬较之于劳务派遣规模过大和主流化,是更为根本的劳务派遣问题,实现同工同酬是解决劳务派遣问题的关键。劳务派遣中的同工同酬,不仅是法律原则,而且是法律规则;其"同工"仅以岗位作为界定的标志;其"同酬"在空间范围和衡量标准上有两个层次,即用工单位内部和用工单位所在地。2012年《劳动合同法修正案》虽然对劳务派遣中的同工同酬规则作出修改和补充,但在同工同酬的界定和实施机制上,仍然有诸多不足而需要完善。  相似文献   

2.
劳务派遣劳动关系较为复杂,对派遣工劳动报酬的支付,立法规定的较为混乱,需要加以明确。在支付主体方面,应明确派遣单位与要派单位皆为支付主体,但承担不同的支付责任。在支付标准方面,应规定劳动者参与协商劳动报酬的权利,并以劳动者利益为基础确定支付标准。在支付方式方面,应对扣减劳动报酬的问题作出周全规定,并在一定条件下允许要派单位直接向派遣工发放劳动报酬。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人力资源市场中的劳务派遣问题,2012年修改了《劳动合同法》,自2013年7月1日起实施。《劳动派遣暂行规定》对新《劳动合同法》中劳动派遣用工进行了详细规定,自2014年3月1日起施行。新《劳动合同法》和《劳动派遣暂行规定》严格规范了劳务派遣用工,保障了被派遣劳动者实现同工同酬等权利,加强了对劳务派遣单位的管理。如果企业对新法理解不深,就会造成用工方面的风险,尤其是电力企业中,劳动派遣工尤其多,就更应当采取有效措施来规避用工风险。笔者主要就自己电力企业工作的经验,就电力企业如何在新法的背景下有效规避用工风险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新政新规     
《山西老年》2010,(2):66-66
同工同酬将立法规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正在研究制订工资支付相关法规,"同工同酬"将首次作为立法内容。即无论正式工还是劳务派遣工,只要从事相同内容工作,应  相似文献   

5.
刘健 《人力资源管理》2013,(10):242-243
2013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修正案》(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修正案》",让劳务派遣单位带上了紧箍咒,对用工单位也有具体的用工限制。主要是提高了劳务派遣的准入门槛、对临时性、辅助性、替代性用工进一步明确,规定了用工单位要将本单位合同制员工与派遣员工之间要同工同酬等内容。主要影响表现在:一、对于用工单位与劳务派遣单位的影响对于想要降低用工成本的企业来说主要影响表现在:1、由于派遣工和企业合同制员工实行相同的薪酬分配办法,这肯定无形的提高了想要降低用工成本的企业很大的影响,但是这个也是无法改变的,因为法律只要宣布正式实施后,就得按照  相似文献   

6.
高楠 《社区》2014,(18):33-33
2014年3月1日起,修改后的《劳务派遣暂行规定》正式实施,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劳务派遣“同工同酬”将写入合同,这意味着,—直以来以“干得多、拿得少”著称的劳务派遣工,将一扫原本压在身上的就业歧视。与此同时,新法对劳务派遣用工比例、用工性质、用工期限的规定,却让不少劳务机构感受到压力。新法的实施,将对用人单位、劳务派遣公司、劳动者三方面造成不小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正>12月2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分组审议劳动合同法修正案草案。此次劳动合同法修正案主要针对劳务派遣制度的规范。为修补劳务派遣"同工不同酬"的问题,此次劳动合同法修正案草案二审稿对"同工同酬"有了新的规定。在第六十三条中规定:"被派遣劳动者享有与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用  相似文献   

8.
随着劳动合同法修正案的提出,劳务派遣问题再次广受关注,意见分歧的关键在于劳务派遣应该被限制还是被规范.从修正案条文来看,立法者持严格限制主张,认为劳务派遣有害劳动者合法权益,进而不断提高劳务派遣单位门槛,缩小劳务派遣范围,机械执行同工同酬标准.以劳务派遣的产生背景和发展根源为视角来考察,法律规制应尊重劳务派遣的历史和现实存在,劳动基准法律应秉承低标准、广覆盖的立法思路,通过合理分配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的雇主责任实现对劳务派遣科学、理性的规范,防止劳务派遣被滥用,防止劳动者权益受到损害,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劳务派遣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9.
劳务派遣用工作为一种"雇用"与"使用"相分离的新型用工形式,在促进就业、降低用工成本等方面一直发挥其特殊的作用。但由于《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制度规定存在的一些缺陷及用工单位受利益驱动,使劳务派遣制度作为用工单位规避法定用工责任的一种手段,而得到迅猛发展以至形成泛滥之势。由此伴随着大量被派遣员工的同工同酬、社会保障和加入工会等权益受到严重侵害,使得对劳务派遣用工的规制极为必要。通过修法或司法解释方法提出完善劳动派遣制度的若干构想,以期达到规范劳务派遣用工、保障劳务派遣员工权益的成效。  相似文献   

10.
劳务派遣劳动关系的法律界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务派遣劳动关系具有复杂性与特殊性,对劳务派遣劳动关系作出科学准确的界定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在劳务派遣中,派遣工既与派遣单位形成劳动关系,又与用工单位形成劳动关系,但其实质仍为一重劳动关系。劳动者与两个用人单位共同形成一个劳动关系,派遣单位、用工单位作为雇主方共同参与到这一劳动关系中。  相似文献   

11.
信息公平是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的基本原则与主要内容。公共图书馆是实现信息公平的制度安排与组织保障,公共图书馆的公平服务为信息公平的实现提供了有效的方式。公共图书馆公平服务需要覆盖全社会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和完善的服务保障机制来支持。  相似文献   

12.
李娜 《延边大学学报》2013,46(2):104-109
同工同酬权是劳动者之劳动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劳动者之劳动权益的实现休戚相关,但在新时期劳动关系多元化背景下,我国现行劳动立法的滞后使得以退休再就业为代表的有别于传统的新型劳动者同工同酬权规制处于缺失状态.面对非标准劳动者的特殊性,同工同酬权保护应该何去何从,是劳动法学研究中亟待解决的课题,并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人类本质是平等的.平等是人类的理想,也是人类的实践.实现平等总是与国家、法律相联系的.国体制约着平等实现的程度,而法律的性质则是形式平等.人类社会由平等到不平等再到更高形式平等的发展轨迹,是国家与法律的否定之否定的辩证过程.当代社会平等的首要含义是法律平等,法治是实现平等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生产相对过剩与劳动过剩并存的宏观经济形势下 ,如何扩大需求与就业日益成为我国改革与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之一。近年来 ,虽然我们采取了多种扩大需求与就业的政策和措施 ,但是 ,市场需求不旺和就业难以扩大的问题 ,仍然没有得到根本的好转。收入分配是影响需求和就业的重要因素 ,我国收入分配中贫富差距过大是市场需求不旺与就业难度加大问题的一个重要成因 ,因此 ,我们在继续采用其他行之有效的政策和措施的同时 ,还应启用公平分配政策 ,才能实现经济高速增长与就业不断扩大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构建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和谐社会的基石是社会公平,一个和谐的社会,必定是一个公平的社会。只有社会公平,各方面的社会关系才能融洽协调,而社会公平的基础和核心是机会公平。我国目前贫富差距的扩大,一个规模庞大的以贫困为主要特征的弱势群体的存在,造成社会的不和谐,根本原因就在于社会成员参与社会竞争、财富分配的机会不公平,这需要政府和全社会予以高度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平等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宪法权利,也是自然人作为一个国家公民的基本人权。农民是我国的公民,其也应该享有平等的选举权。从尊重、保护、实现等国家义务角度出发,探讨国家在实现农民平等选举权中所应承担的义务,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构建国家履行该义务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7.
平等就业权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等就业权渊源于我国宪法,是劳动权和平等权共同派生的一个权利,平等就业权综合了生存权和发展权的基本人权特征,是一项具有社会性的重要权利。由于对平等就业权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我国实体法和程序法中规定得都不够明确,对侵犯平等就业权的行为缺乏专门的机构来监管,所以平等就业权目前仅处于应然状态,没有在社会实践中得到很好的维护。要切实保护平等就业权,必须尽快制定并颁布《促进就业法》,设立“平等就业权利保障委员会”,完善平等就业权的司法救济途径。  相似文献   

18.
道家平等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容颇为丰富的道家平等思想可归结为两点 :一是人人平等 ,二是天人平等。老庄从人性平等、人格平等和社会地位平等诸方面论及了人与人的平等问题 ,从既肯定人的地位又反对以人灭天的辩证思维中确立了天人平等观念。道家平等思想虽有种种局限性 ,但其作为儒家等级观念的矫正者 ,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现实中都具有积极意义。就其现实意义来说 ,道家的人人平等思想对人们真正确立性别平等观念 ,对残疾人树立自信精神、对学界人士培养开放心灵均有启发意义 ;而其天人平等思想则可启迪我们重新认识并协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引导我们在高度文明的基础上回归自然。  相似文献   

19.
20.
全球化浪潮的推进,给我们带来了发展的机遇,但也容易使人们产生西方化就是资本主义化的认识。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对社会主义及资本主义的本质和对社会历史发展进程的趋势理解不深刻;改革开放过程中的许多负面影响及过去“左”的思想影响,也是造成全球化即资本主义化这一误解的因素之一;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混淆了人们的视线,同时也有政治等非经济因素的加入,进一步加剧了资本主义化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