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实质性地改变了传统市场交易的形式。而作为法律调整和规范的主要对象之一,交易形式的变化要求有新的法律规定与之相适应。在国际上,关于电子商务的立法活动已经形成了一种浪潮。而我国的电子商务立法工作却一直进展缓慢。其中有认识上的问题,更主要的是立法经验的不足。本文从借鉴有关立法先进国家的立法经验以加快我国的立法工作的目的出发,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3个国家(地区):新加坡、美国和欧盟,对其电子商务立法实践进行比较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得到了对我国电子商务立法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2.
《南都学坛》2015,(6):60-65
随着中国电子商务产业的蓬勃发展,新的交易模式在提供交易便捷的同时也引发了诸多法律风险,我国对电子商务交易争议的权威数据统计及分析却很少,现阶段电子商务法律的位阶、层级较乱,并以规章、规定为主,法律效力偏低。这严重阻碍了我国电子商务的有序发展,也降低了消费者对电子商务发展的信心。我国于2013年将电子商务法正式纳入立法日程,标志着我国着力发展电子商务产业的决心。因此,电子商务争议法律风险的防控需要健全的法律和制度保障,这就包括网络知识产权保护、网络个人信息保护、网络消费者的保护、电子商务的税收征管以及争议解决制度等。我国应该在传统的部门法律的基础上,借鉴国际上的立法发展,结合电子商务法的起草,逐步将电子商务的法律法规与传统部门法相关领域对接,从而进一步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与相应立法的滞后 ,使确认电子合同的法律效力问题成为确保交易安全的关键所在。如何充分运用我国现行的法律 ,解决关于电子商务合同主体、签章、资讯安全及其法律责任的承担问题 ,是解决立法滞后阻碍电子合同健康发展、确保新经济有序发展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4.
电子商务法律问题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电子商务立法应当遵循技术中立、意思自治、循序渐进及国际协作的原则,并对电子商务所涉及的主体资格、知识产权保护与电子合同这个主要法律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电子交易具有技术化和无纸化的典型特征.数据电文构成了电子交易独特性的基础,对数据电文的内涵应采取广义的理解,其法律效力应得到法律的承认.电子交易的独特性决定了应专门制定《电子交易法》,这已成为国际立法通例.我国现有法律在规范电子交易方面明显不足,因此,有必要修订《电子签名法》,增加电子交易、电子财产、电子信息保护、电子商务中的消费者保护、电子商务促进的内容,并将其更名为《电子交易法》  相似文献   

6.
论述了我国电子商务立法的现状受法律、技术风险的制约,使我国电子商务交易发展缓慢,所以,及时制定一系列与电子商务相关的法律法规,完善我国的电子商务政策法律环境,不仅会改善我国的电子商务基础环境,更会从根本上促进我国电子商务与网络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迅猛成长的电子商务在推动各国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对传统法律规范提出了重大挑战。我国现行法律存在多方面的不足、急需作出相应调整以济时需。从我国电子商务立法的宏观检视、电子合同及支付的立法补缺、网络隐私权的立法补白、电子商务管辖问题的立法进路,新兴电子商务犯罪的立法应对等方面对我国电子商务立法的基本剖展开实证引论。  相似文献   

8.
我国环境法体系的基本形成, 为我国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最基本的法律保证。但是我国环境法体系仍存在不少问题,亟需完善。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必须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 重新审视我国现行环境立法,加强环境法律、法规的立、废、改工作, 建立和健全有中国特色又切实可行的环境法体系。  相似文献   

9.
电子商务的发展 ,使现行法律规范产生诸多不适应性 ,电子商务立法迫在眉睫。电子商务立法应注重与现行法律规范的衔接 ,并对电子商务的运行模式规范、电子商务合同的成立、电子支付规范作出规定  相似文献   

10.
电子商务安全的立法问题初探——兼论WTO与电子商务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易安全问题是电子商务发展的首要和基本问题。法律保障电子商务安全比技术安全保护措施更具根本和终局意义。电子商务安全的法理基础在于防范市场交易风险、贯彻商法交易安全原则、满足人性的安全需要。电子商务安全的法律制度包括网络和信息安全、数据电文、电子签名、电子认证和电子支持等安全制度,对此,应采取适宜的立法模式和切实的实体和程序立法保障对策。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环境立法的基本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环境立法分为三个阶段:1978—1982年,法制建设恢复阶段的环境立法;1982—1997年,法制建设发展阶段的环境立法;1997—2008年,法制建设进入全新阶段的环境立法。三十年来的环境立法为保护和改善我国的环境质量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即: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之间的关系;将从中国国情出发与借鉴国外经验有机结合起来;在加强环境立法的同时注意在相关法律中规定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内容;把遵循客观经济规律与遵循生态规律结合起来;把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与市场机制的作用有机结合起来;把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与行政手段有机结合起来;既发挥各方面的立法积极性又反对部门利益和地方保护主义;把环境立法与环境法实施的监督检查以及立法后效果评估结合起来;正确处理加快立法与提高立法质量的关系;正确处理改革的变动性和法律的稳定性的关系。与此同时,还要看到我国现行环境立法存在若干问题,这些问题要随着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不断加以克服。  相似文献   

12.
立法程序作为立法民主的逻辑起点,对于理性型构立法意志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在地方立法领域,由于保障不同,地方立法主体参与立法活动、立法听证、立法审议、立法表决等立法环节的程序设置存在明显的瑕疵,地方立法的民主程度有待提高。对地方立法机关活动程序及公众参与程序的民主化修复,有助于地方立法民主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海洋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相应的法律体系作为保障,国外发达国家对循环经济的立法模式和制度实施均比较成功,值得我国借鉴。我国现有立法不能适应海洋经济的发展要求,需要逐步明确我国海洋循环经济立法模式,参考国际经验修改现有法律规范,构建相关制度,以完善我国海洋循环经济的立法体系。  相似文献   

14.
地方立法通常有促进型立法与管理型立法之分。由于促进型立法具有特定的立法宗旨与立法价值,成为地方立法的一大特色;促进型立法与管理型立法在立法目的与原则、立法范式与调整手段上具有差异性,因而在促进型立法的相关制度构建上,应尽可能反映自身的立法特点,尤其是在行为模式的后果设计上不应拘泥或等同于管理型立法的通行做法。  相似文献   

15.
许多国家都制定了农业保险法律作为促进农业保险发展,保护农民利益的重要手段。由于各种原因,我国目前还没没有农业保险法。因此,借鉴国外立法经验,制定农业保险法,是推动我国农业保险制度不断完善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16.
统筹区域发展是艰巨、复杂、长期的事业,亟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借鉴国际经验,以法律来保障实施。现行金融法律在统筹区域发展上存在不足,我国需要从立法宗旨、基本原则、立法结构和主要内容、法律执行、法律监督以及法律责任几方面共同构建统筹区域发展的金融法律。  相似文献   

17.
我国电子商务立法面临的问题及立法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商务在我国已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并带来了社会、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方面许多问题 ,必须通过立法对其加以引导和规范。但电子商务立法面临的电子签名认证、税收等法律问题仍需要进一步加以探讨。针对电子商务立法存在的问题 ,我国可以采取制定电子商务单行法和修改有关法律法规并进的立法模式  相似文献   

18.
立法法 关于民族立法的规定有了新的走向,主要标志是:民族立法的客体有了新的广延性;民族立法的内涵有了新的深度;民族立法有了明显的程序规则;民族立法的透明度有了相应的制度保障。湖北民族立法在我国民族立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必然在 立法法 关于民族立法的规定中寻找到新的契机,如要充分用足民族立法权、要有强烈的时代感、要包含民族人文特色、要具有时代的超前性等。为了适应并实现立法法的要求,目前湖北民族立法应重点解决下列问题:湖北民族立法与湖北西部开发问题;湖北民族立法与湖北民族地区优势挖掘问题;湖北民族立法中的散居少数民族立法问题;湖北民族立法的微观构架问题等。  相似文献   

19.
我国政府雇员制立法探微(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语境下的"政府雇员",是指在公务员体制以外,通过聘用合同受雇于国家机关,从事辅助性、临时性事务,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社会保险的工作人员。理论上,"非公务员身份"非权力性"辅助性"临时性"弹性化"和"低薪制"是其制度的基本特征。为推进我国人事制度法制化进程,须借鉴域外行政和立法经验,立足本国国情,从立法依据、目的、原则、适用范围、编制和经费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立法的民主性是指立法机关的立法活动过程以及立法机关的立法场所(议会)向社会公众开放,立法活动让人民直接参与以及立法平等地保护社会成员权益的品性和特征。立法民主性主要体现在立法的公开开放性、民主参与性以及立法平等性等。立法的民主性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