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海峡两岸农产品竞争力比较、分析与产业合作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对海峡两岸出口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水平的竞争力指数分析比较,对加入WTO后两岸的农产品国际竞争、互补状况进行实证分析。提出两岸农业优势互补、消融冲突、加强合作、联手拓展国际市场的合作基本策略和重点产业方向。  相似文献   

2.
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 ,科技产业的迅速壮大 ,造成了世界范围经济结构的又一次大调整。台湾在个人电脑、微电子等产业上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然而 ,以引进技术和代工生产为主要形式的台湾科技产业存在着先天的弱点。面对国际经济新的大环境 ,虽然近年台湾进行了一些科技产业的结构调整 ,但缺乏创新能力的根源没有解决 ,科技产业这个台湾经济的生命线仍然面对严峻挑战。文章在回顾了台资科技型企业在祖国大陆的现状后提出 ,要重新认识两岸科技产业合作的重要意义 ,并指出 ,台资企业是两岸产业合作的主要伙伴 ,应当开拓思路 ,把台资科技企业看作中国的私人企业 ,把台资看作中国民族资本的一部分 ,并依此为台资企业各方面的发展和进行两岸科技产业的合作 ,营造一系列更为宽松的政策环境 ,为推进祖国统一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海峡两岸相继加入了WTO,这对两岸的中国人来说都是一件大事。无可否认,加入WTO对台湾的经济发展会带来巨大的影响,对海峡两岸的经济交流与合作也会创造新的条件与机遇。加入WTO后的台湾经济台湾经济是以出口为导向的外向型经济,二十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台湾经济一直维持较高的增长率,但2001年经济增长率估计是-2.26%,为战后50年来的首次负增长。台湾是排名世界第15大出口地区,不少产业如信息产业等在国际上都有一定的竞争力。加入WTO,台湾可获得各WTO会员的最惠国待遇,对岛内企业进军国际市场、扩大经贸…  相似文献   

4.
祖国大陆即将加入世贸组织,台湾也将随後加入。“入世”後大陆有五年的缓冲期,而台湾只有两年。“入世”後多种行业面临的压力迫在眉睫,两岸应当怎麽办?两岸及香港是否有更大的合作空间? 学术界一般认为,两岸将於明年初先後加入WTO,无疑将对两岸现行以间接、单向为主的不正常经贸关系造成冲击,两岸经贸发展关键看“三通”。这是两岸同胞利益之所在,完全应当采取实际步骤加速推动其早日实现。 如果台湾当局以政治理由援引WTO的互不适用条款,继续拖延两岸“三通”,则两岸经贸将无法正常发展,对双方都将造成重大损失。而如果台…  相似文献   

5.
后记     
1999年 3月 ,清华大学台湾研究所在学校和各方面的支持、朋友们的帮助下建所。期间 ,我所组织了清华大学部分教师开展了涉台问题和两岸关系的研究。现在正值清华大学台湾研究所成立一周年。我们将部分研究成果编成这期专辑。专辑选题从我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及对科技、教育的重大需求出发 ,选择与两岸交流与合作息息相关的经济、科技、教育等领域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选题的内容主要涉及下面几个方面 :( 1 )对两岸经济关系的研究与走向的分析 ,探讨两岸经济关系中的若干规律及互补互利原则 ;( 2 )对两岸科技产业合作前景的预测与展望 ,及对…  相似文献   

6.
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是WTO成员之间的协议,所以协议建立的法律基础应围绕WTO关于区域组织的相关规定进行。框架协议对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开放程度符合WTO的规定,对一些难以量化问题有待于在单独协议生效后按照WTO有关规定加以贯彻。框架协议关于"早期收获计划"的规定是其重要内容,其涵盖范围大又兼顾了两岸特点,对框架协议的推行意义重大。关于投资和经济合作问题在单独协议的后续协商中两岸要贯彻互惠互补、先易后难原则。  相似文献   

7.
两岸同时加入WTO后,是主权国家与单独关税区的关系。文章分析了两岸尤其是台湾当局对“三通”、两岸相互投资等问题在入世后的政策变迁,认为两岸经济依存度的增大显示两岸一体化的趋势,对两岸在地经济的重构、全球经济的发展都有裨益,在目前两岸政治僵局未打破的情况下,可先促进两岸民间经贸交流,循序促进两岸“三通”,最终谋求两岸四地自由贸易区的构建。  相似文献   

8.
进入新世纪以来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环境发生了新的变化 :朝鲜半岛局势趋于缓和 ,南北经贸合作开始启动 ;中国已加入WTO ;该地区各国之间的经贸关系发展迅速 ,东北亚日趋成为亚洲的投资重点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环境日趋改善  相似文献   

9.
加入WTO对台湾海峡两岸经贸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TO作为协调国际经贸合作的世界组织 ,要求两岸在 WTO框架下必须遵循共同的经贸规范。这将使台湾当局对大陆限制性、歧视性的经贸政策面临考验。而大陆也应积极完善其投资环境和经贸立法。与此同时 ,两岸还应大力加强信息交流 ,加大政策透明度 ,增强彼此信任 ,大力推动双边经贸发展 ,充分发挥WTO框架下多边贸易体制的优越性 ,使两岸的经贸关系有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我国加入WTO是改革开放政策深化的必然选择。本文从WTO农业协议和中美农业合作协议入手 ,分析了饲料业发展的环境变化、饲料业发展的现状和受到的影响 ,提出了加入WTO后我国饲料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1.
海峡两岸开展农业科技交流合作以来,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拓宽了两岸农业合作的空间。两岸农业如何抓住机遇,整合资源将对台湾地区农业突破发展瓶颈和实现大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产生重大的影响。通过对农科教结合模式探索,构建对台湾地区剩余的农业资金、人才、教育等资源的引入模式,以探索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两岸金融合作需求日益上升的现实背景,从社会基础、经济基础、利益基础和政策基础等方面分析两岸金融进一步合作的可行性,以及从台海关系、台湾当局的大陆金融措施、大陆金融市场的开放度和技术瓶颈等方面分析两岸金融合作所面临的障碍,最后根据现实基础和障碍,提出现阶段促进两岸金融合作的对策是深化两岸经贸交流、建立"两岸金融合作促进会"、建立"两岸金融合作试验区"和健全相关的规范条例等。  相似文献   

13.
台湾高科技产业,由于受岛内土地和劳动力成本增加、内需市场狭小、人才缺乏等因素的制约,必然向中国大陆转移,这是一种客观的趋势。台湾高科技产业向中国大陆转移的新领域是光电技术产业。厦门市光电技术产业的基础良好,研发实力较强,投资的软、硬环境具有优势。政府应当积极采取必要措施,促使厦门成为海峡两岸光电产业转移承接的重要区域。  相似文献   

14.
分析两岸服务贸易发展现状,运用国际市场占有率与RCA指数测算两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运用波特钻石模型比较分析两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发现两岸在服务贸易上各有优势,但总体上的贸易国际竞争力都不强,在ECFA框架下两岸要加强在生产要素上的分工合作,加快各自服务贸易的产业转型,提高微观主体的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15.
两岸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台商投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岸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 ,台商在祖国大陆的投资商机明显增加 ,两岸经济合作关系的发展空间随之扩大。随着双方经贸政策的调整 ,阻挠两岸经济资源相互流动的各种障碍将逐步清除 ,尤其是台湾当局的限制政策将不得不进行调整。在新的形势下 ,台商第三波投资大陆的热潮将持续升温 ,投资布局将发生重大变化 ,逐渐形成以高新技术项目为主流、大企业为主导、市场拓展为导向、长江三角洲为重心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两岸农业科技的优势和特点的分析,提出"十一五"期末和"十二五"期间两岸农业科技合作的领域。从海峡两岸资源的互补性、科技研发的互补性、产业的互补性和市场的互补性出发,展望海峡两岸农业科技合作的前景。提出海峡两岸农业科技合作的对策:(1)加强海峡两岸农产品贸易;(2)建立两岸农业科技合作协会;(3)建设好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和台湾农民创业园;(4)重点进行台湾精致农业和科技推广的示范;(5)构建农业科技合作支撑体系;(6)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相似文献   

17.
在岛内外一体化建设进程中发挥厦门的对台优势,具有重要的意义和现实的可能。总体思路是:优化提升岛内功能,在现代服务业方面加快与台湾对接的步伐;以原有的产业布局为基础,发挥岛外各区的独特优势,通过拓展对台产业合作,强化产业集聚;将对台农业合作打造成厦门岛内外一体化的亮点;发挥闽南民间信仰和传统文化的优势,促进厦台文化交流,进一步增强台湾同胞对祖国大陆的认同感和向心力;抓住对台先行先试的难得机遇,在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中继续发挥龙头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两岸高科技产业竞合关系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海峡两岸科技竞争力之后可以看出,彼此的科技环境各有其不同的条件,发展结果亦存在明显的优劣。海峡两岸应在既合作又竞争的互动关系下,基于动态比较利益的原则,摒除政治障碍,建立多元的高科技产业分工体系,加速科技经济交流与合作,实现互补、共存共荣,以立足于国际舞台。  相似文献   

19.
后ECFA时代,海峡两岸在经贸方面应充分利用ECFA搭建的平台,结合双方产业优势,实现两岸产业的整合与转型升级。其中,海峡西岸经济区应充分把握ECFA带来的新机遇,发挥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并加大开放开发的力度,做好产业结构调整的规划,使海峡西岸经济区成为两岸经贸合作的最佳连接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