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中,重养生、求长寿是一大特色,不少思想家和医学家认识到"养生"重在"养心",在长期的探索和实践中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养心"思想。这些思想主要包括:形神兼养,调神先调形;养心贵在养德;情欲适度,内守精神;顺应四时,养心调神;调节情志,避免刺激等,而且这些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2.
为什么有些人会患老年痴呆症而另一些人不易患这种病呢?原因很多,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能否经常用脑。古人云:"养生先养心","养心先养神",神为形之主,神安则身安。"养神",从某一角度来说,即调节大  相似文献   

3.
秋天,始于立秋,延至立冬。秋季是一个由热转寒,即"阴消阳长"的过渡阶段,人体的生理活动,随"夏长"到"秋收"而相应地发生改变。因此,秋季养生保健不可脱离"收养"这一原则,即秋冬养阴。《黄帝内经》说,"秋冬养阴"是指在秋冬养收气、养藏  相似文献   

4.
养生先养心     
养生包括养身与养心两个方面。清代著名养生家石成金在《长生秘诀》中指出"凡欲身之无病,必先正其心",把养身与养心的关系说得十分明确。那么,老年人怎样养心?就是要戒除"四心":一、戒除忧郁心。叹老悲老,郁闷寡欢,尤其是离退休后,感到失落离群,烦恼孤寂,自暴自弃,都要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养生观主要包括"三观",即天人合一的宇宙观、阴阳平衡的健康观、内外兼修的修养观,具体体现为"三养",即养身、养心与养气的和谐统一。只要具备"三观",坚持"三养",理论联系实践,知行合一,人类健康长寿的美好愿望便自然可以实现。  相似文献   

6.
正冬三月是生机潜伏、万物蛰藏的时令,此时人体的阴阳消长代谢也处于相当缓慢的时候,所以此时应该早睡晚起,不要轻易扰动阳气,凡事不要过度操劳,要使神志深藏于内,避免急躁发怒。冬季的养生,要着眼于"藏",把神藏于内不要暴露于外。一年四季的养生要掌握三个规律:阴阳消长运行的规律、气机升降的规律、天气地气开合的规律。掌握了这三个规律以后,我们就可以养生长、化收藏,养阴阳、养五脏。"春夏养阳,秋冬  相似文献   

7.
<正>武侠小说泰斗金庸先生如今已经93岁高龄了,虽然头发花白,但金老先生身板硬朗、思维敏捷,看上去神采奕奕。他的养生秘诀不仅仅是"身"的保养,更重要的是养心怡神。养生贵在护心1.睡眠养心护健康。睡眠是最好的养心术。为此金庸有自己一套"睡眠大法"——鸣天鼓法。做法:睡前静坐闭目,左掌掩左耳,右掌掩右耳,用食指和中指轻轻敲击后脑,使之听到咚咚的响声,敲击到自觉  相似文献   

8.
《中华魂》2014,(6):60-61
正"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是我国古代医学家根据四季变化对人体脏腑气血功能的影响而提出的养生原则。春天最有利于精血化津气,充实人体的组织器官。春天到来,好像新生命的到来,机体内随万物萌发、草长花开,也蕴动着一种勃勃的生机。但是春天气候多变,会直接影响人体的防御功能,全身的抗病能力也会下降;另一方面,各种细菌、病毒也开始大量繁殖,体质不佳时,病菌、病毒等就会乘虚而入。  相似文献   

9.
<正>养生观之一:"君逸臣劳"曾国藩崇尚道家养生思想——"精神修炼法"。他认为,"省思虑,除烦恼,君逸之谓也;行步常勤,筋骨常动,臣劳之谓也。"曾国藩所说的"君逸"即是养心,意即清心寡欲,胸怀坦荡。曾国藩所说的"臣劳"即是肢体常动,经常锻炼,才能保持健康。"君逸"是"静养","臣劳"是  相似文献   

10.
《老友》2014,(9)
正被喻为死人保健医生的"吃素菜养心少吃药"的科学养生方法,对各种中老年慢性病的养疗效果令人震惊。为将这一中医食疗方法发扬光大,现在全国推广实践"吃素养心"防百病的食疗方法,受到老百姓的热烈欢迎。找到老年慢性病根源天气渐冷时  相似文献   

11.
养生的内容很广泛。养内,调养内脏;养外,保养皮肤;养心,颐养心神;养气,保养元气。养生应顺乎自然规律,但也必须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生命的长短不仅取决于自然,还取决于调养得法,讲究养生之术。即:起居之道、饮食之道、房中之道、精神之道、医药之道、为人之道。荀子主张治气养心。他认为应当根据每个人的性格和气质决定  相似文献   

12.
郭象注解庄子独辟蹊径,其“性分”学说实是一种独特的养生论,由“生何以能养”而“如何养生”,由“明性”、“无辩”而“两顺”,最终达到“无心”之境界,郭象之养生并非养有形之身体而是无形之“心”,所以郭象养生论之独特正在于“养生即是养心”,而此“心”正是“无心”之两顺。  相似文献   

13.
高深 《今日南国》2014,(4):55-55
国人养生学说:“善养生者养心,不善养生者养形.”养人养生,养生养心.所谓养心,《黄帝内经》说“恬虚无”,即平淡宁静、乐观豁达、凝神自娱的心境. 养心首养 神说的是一个人的灵魂,需要不断地净化.孙思邈说:“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年.”美国心血管病专家威廉斯博士,从1958年开始对225名医科大学学生跟踪调查,发现因心脏病而死亡者,“恶人”是“好人”的5倍.  相似文献   

14.
周秦养生文化是中国传统养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探讨周秦时期养生思想的发展动力、产生的理论基础,寻求周秦养生思想与现代社会健身理念的挈合点:遵循良好生活规律,适可而止、适度及循序渐进的思想;养生、养心、养性、养情、养神协调平衡发展思想,注重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思想等健身的理念。  相似文献   

15.
儒家主张“中庸之道”:中,正也,指持中、中和、适中;庸,常也,指常规。中庸是一种方法和哲理,指把握处理事物的适度。强调精神调控:养心与养形是养生的重要内容,然而精神与形体之间,具有统帅支配作用的是精神。养生首先要强调精神调控,而最好的方法是减少物质欲望,即所谓:“养心  相似文献   

16.
中医理论认为,秋主收,燥为秋季之主气,人体顺应四时阴阳变化之规律,就必须自入秋后顾护阴气。这就是《内经》中说的“秋冬养阴”之真谛。老年人秋季养生应注意“五养”。早睡早起,收神“蓄阴”。秋天的早晨是四季中空气最清新、含氧量最高的时候,老年人应早点起床,广步于庭,呼吸新鲜空气,吐故纳新;秋天的夜晚,气候较凉,老年人宜早睡养神,以顺应“阴精收藏,收敛神气”的养生法则,有助于阴精内蓄,保持人体阴阳调和。饮食清淡,补益“滋阴”。饮食对人体具有调和阴阳、滋补脏腑、补益气血、调节情志等作用。老年人秋季的饮食应以防燥护阴、滋阴…  相似文献   

17.
葆健 《百姓生活》2010,(1):49-49
中医养生认为,人生于天地之间,其生命活动就要与春夏秋冬的“生”、“长”、“收”、“藏”保持一致。根据四季变化来调整自己的作息,顺应自然,能够改善睡眠质量,起到很好的养生作用。  相似文献   

18.
郭象以"中庸之德"为养生全性之宗旨,把庄子"缘督以为经"的养生思想和孔子以"中庸"为"至德"的思想联系起来.郭象所谓"中庸之德"是针对"性分"而言,心与身相对?不以"择善"为"德",在郭象看来,以身殉仁或贪生害仁皆非任天命之自当,养生之本在于内保其"德",内心"知足""常适"则福应其身.  相似文献   

19.
《北京纪事》2009,(5):72-73
在中医固有理论中,曾高度评价调理经络可以"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然而现代文明人对经络养生懵懵懂懂毫无概念。一般人常说"气通则不痛,气滞则血瘀",或者"气虚血虚",气血在生理上、病理上关系密切,互为因果。紫梦风情同心堂中医养生会  相似文献   

20.
《老友》2014,(8)
正被喻为私人保健医生的"吃菜养心少吃药"的科学养生方法,对各种中老年慢性疾病的效果令人震惊。为将这一中医食疗方法发扬光大,现在全国推广实践"吃菜养心"防百病的食疗方法,受到老百姓的热烈欢迎。找到老年慢性病根源天气渐冷时,有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的心脑血管病人怕意外,而哮喘、慢性胃炎患者又怕天天吃药。本书则提议少吃药,认为不吃药一样可以养好慢性病。"是药三分毒。药物是用来治病的,短期治疗效果会明显。但对慢性病患者来说,需要长期合理控制病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