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一家知名的电视台对世界著名实验物理学家丁肇中先生进行专访。记者问:"我感觉您每一个人生阶段都有明确的选择……一个人怎么能够每一次选择都这么坚定和正确呢?"丁肇中回答:"不知道。可能比较侥幸吧!" 记者又追问道:"没有必然么,在这里面?"丁肇中依然回答:"不知道。"记者还是不死心:"怎么能让自己在今天做出的选择,在日后想起来不后悔?"丁肇中依然回答:"我不知道。因为我还没有后悔过。所以我真的不  相似文献   

2.
孔子虽处春秋乱世,但其"仁"思想普照于世几千年仍光彩不熄。从自爱到孝悌再到泛爱众,无不彰显孔子推己及人、和为贵之高尚。利用孔子"仁"思想与道德关系的辩证统一,通过"学"、"思"、"省"三步阶梯内化大学生的道德品质以形成良好的培育大学生的"仁"心;通过"礼"、"言"培育大学生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3.
《可乐》2006,(9)
上上个月,发工资前几天,任杰接到老干处办事员小王的电话。对方劈头就是这么一句:"任老,你还活着吗?"任杰一听来了气:"我不活得好好的,能接你的电话吗?"小王赶紧解释。原来,最近老干处发现,有的老同志已死了几年,子女们隐瞒不报,骗取退休金。为杜绝这种现象,老干处决定来一次普查,查查到底哪些人还活着。活着的人每月发工资前要提供活着的证明,否则停发工资。小王说:"任老,我当然相信你活得好好的,可马处长不  相似文献   

4.
<正>以晁错的聪明,他不可能看不到他父亲看到的危险,但晁错作出了"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的选择。晁错之"仁"晁错,我们习惯于把他看成法家。司马迁和班固都说他"为人峭直刻深",但我以为,法家人物有他们自己的处世规则,他们往往有大仁大德,能大公无私,事情往往做得大模大样。不像儒家那样  相似文献   

5.
论语絮言     
<正>人不可以貌相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耳乎?"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译:子游做武城县令。孔子说:"你在那儿得到什么人才没有?"他说:"有一个澹台灭明的  相似文献   

6.
●金对全说:"怎样才算低调的高境界?"全回答:"去掉自己的一点一撇,不炫耀自己是金子。"●二对一说:"怎样才算低调的高境界?"一回答:"减少自己的一横,少显摆‘二’。"●讲对井说:"怎样才算低调的高境界?"井回答":不说话,保持沉默就行。"●凸对凹说:"怎样才算低调的高境界?"凹回答":让突出的部分低下去。"  相似文献   

7.
当诸多"制造业"陷入困境时,有的商人在遭遇资金供应链问题时选择倒闭甚至潜逃,白创仁和他的米哥毅然地选择留下,勇敢地面对困境。不做"范跑跑",要做"猪坚强"。对于白创仁来说,这不是姿态,而是做人和做企业最基本的道义。  相似文献   

8.
<论语>中的"仁"可分为多层,认为<论语>"仁"具有层次性的一些学者将<论语>中的"仁"分为"全德之名"和"德目之一"两个层次,此观点有不完善之处.结合孔子思想实际与<论语>具体材料的文意训释,<论语>中的"仁"可分为"理想之仁"与"现实之仁"两大层次,并且"现实之仁"内部还可分出多层.<论语>的"仁"是一个多层的统一体,这些层次间相互关联,共同统一于"爱人".  相似文献   

9.
<正>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译:孔子说:"仁通难道离得很远吗?我要仁,仁就来了。"我就是我,依附在我的身体之上,得以日日相伴,但是,我真的就离得那么近吗?你对着镜子看,  相似文献   

10.
《论语·雍也》"井有仁"章,一直以来被认为是《论语》中难以解说的篇章之一。前人在解说此章时,未能深入分析宰我提问的背景、主旨及其逻辑缺陷,故在异文辨正和相关词语的疏释上缺乏明晰的思路,甚至落入宰我的逻辑陷阱之中。本章宰我"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的设问,旨在讨论"仁者从仁"绝对性的问题,故无论"井有仁"还是"井有仁者"可并通,但宰我将其绝对化。而孔子的回答,在彰显其逻辑缺陷之外,主要从君子之自我修为及人我关系方面予以了回应,既强调了对"仁"的选择、追随与坚守,又强调了"智"在君子人格中的重要意义,还凸显了孔子对以绝对化面目出现的"远人之道"的警惕。  相似文献   

11.
《可乐》2006,(11)
一次去接一个朋友,在他单位外边等了一会,招来不少事儿。先是收停车费的。我告诉他:"我就停一会儿,不下车还不行吗?"人家说了:"那您别停车位里头,您停车位里头我们就得收钱!"靠,不都空着吗?我咬咬牙,挪!刚靠到马路边,过来一协管:"这儿不准停车啊!""大哥,我就停一会儿,不下车还不行吗?"那位大哥看我一眼:"一会儿是多长啊?"我正要说不超过5分钟,人家接着说:"要都停一会儿,不就堵上了吗?"这么宽的马路,我这么靠边碍  相似文献   

12.
伊文 《社区》2009,(18)
一位女性来咨询,她说,丈夫总是打她。"他为什么打你?"我问。女人回答:"因为他最不喜欢别人说他不像男人。""你知道他最不喜欢别人这样说他,你还这样说?"我更好奇了。"他就是不像男人嘛!"她非常委屈地说。"那他打了你,你怎么样?"  相似文献   

13.
孔孟"信"德的共同点:"信"理上都强调仁包含着"信",内心忠实无欺,从义而行,言行一致;"信"是立身之本,立国之本,社会和谐之本;通过教与内省以达信.孔孟"信"德的区别点:在"信"理上:在仁与信上,讲心性与否,与仁并列高低之别;孟子讲信与"诚"相连,而孔子只讲忠;言必行,行必果与否的区别.在"信"的功利价值上的区别.在达信上,践习与养心的区别.  相似文献   

14.
幽默与笑话     
《老友》2008,(10):48-48
用事实说服人一个冬天的早晨,爸爸赶着去上班忘记关灯,到了中午,家里的电灯一直亮着。爸爸问小明:"怎么搞的,大白天还开着灯?"小明:"你早晨上班前忘记关了。"爸爸:"你发现了,为什么不关上?"  相似文献   

15.
笑话     
伤害老婆问:"你爱我吗?""爱,当然爱!"老公回答。老婆想了想又问:"你是不是怕伤害我才说的?"老公连忙说:"不,不,我是怕你伤害我才说的。"问题课堂上心不在焉的小明被老师点名提问,好半天愣在座位上。老师气道:"为什么不回答,我提的问题很难吗?"小明不好意思地说:"老师,你的问题我懂,是答案把我难住了。"  相似文献   

16.
轻松一刻     
《社区》2009,(5)
吃鱼和吃鸡孩子:"爸爸,小华的爸爸游泳游得可好了,你怎么不会呢?"爸爸:"小华的爸爸总是吃鱼,所以就会游泳;爸爸我不常吃鱼,怎么会游泳呢?"孩子:"可是,爸爸你总吃鸡,你会下蛋吗?"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仁""圣"字形本义及在<论语>中的实际用法,对孔子"仁""圣"内涵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探究,认为"仁"是一种内在心性的终极目标,"圣"是知识才能的至高理想,它们是标准和角度不同的两个概念,不存在谁高于谁的递进关系.同时,指出孔子"仁"的特点不在于"仁学"理论的建构及传授,而是重视日常生活中"仁"的践行.  相似文献   

18.
张东荪论《论语》中的“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东荪以西方近代伦理学思想为依据对《论语》中的仁进行了阐释,视"仁"为一种能统摄诸德之德,而仁本身又不可从概念的意义上加以界说,而只能从求仁的工夫、途径以及初步的仁与最后的仁等方面来显示仁的深远广大。可以说,他为我们提供了对《论语》中"仁"的一种阐释,能引发我们对"仁"的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以开放式问卷调查为基础,初步提出了大学生"仁"观的理论结构假设,编制了大学生"仁"观问卷,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1)本研究所编制的"仁"观问卷具有较高的信效度;(2)大学生心目中的"仁"主要包括"爱"、"忠与恕"、"义"、"礼"和"智与自强"五个因素;(3)"仁"的意义与结构是一个不断建构的过程.在大学生的心中,它是君子人格的全德性、特质性概括.  相似文献   

20.
小熊祝寿     
《阅读与作文》2013,(Z2):37
大象公公60岁了,小熊要去祝寿。熊妈妈说:"去了要说一句吉利话。"小熊问:"什么是吉利话?"熊妈妈告诉他:"应该说‘祝大象公公寿比南山,永远不老’,记住了吗?"小熊说:"记住了!"小熊出门后,一不留神掉进了小河里。等他湿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