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2 毫秒
1.
紫砂陶艺是中国陶瓷艺术中的一支奇葩,一件紫砂壶艺术作品是实用性与艺术性完美的统一体。迷人的紫砂茗壶的艺术设计之美,通过质地美、造型美、装饰美等多个方面表达了独特的陶土语言。紫砂茗壶的艺术设计元素,来源于自然和生活,设计师运用多种艺术创作手法,丰富了当代工艺美学的内涵。紫砂壶的设计,始终从服务于人们的生活实用功能的角度出发,充满着浓郁的人文关怀,处处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和东方工艺美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2.
紫砂者,泥也。自明武宗正德年间紫砂开始烧制成壶,500年问名家辈出,不断有精品传世。虽然如此,名家大师的作品往往一壶难求,正所谓"人间珠宝何足取,宜兴紫砂最要得"。特别是茶文化、陶文化的互相渗透与融合,文人墨客的参与和赞美,使得紫砂茶具从日用升华为艺术,小小的一把紫砂壶,散发着中华民族的文化气息和艺术神韵。在紫砂天地中耕耘者,古有时大彬、陈鸣远、陈曼生,今有顾景舟等壶艺巨匠。紫砂壶艺传至今天,更有不少中青年陶艺家为此倾注着自己的心血,也创造着属于时代、属于他们自己的壶艺作品,令世人瞩目。高锡兰就是其中突出的一位。高锡兰生长在陶都宜兴丁蜀镇,自幼就在紫砂壶的氛围中  相似文献   

3.
伊丽莎白女王与紫砂壶 1986年10月,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来我国进行友好国事访问。她在结束对北京的访问后,便兴致勃勃地来到了上海老城隍庙参观。城隍庙管理处的服务员,从箱子里找出一套宜兴紫砂工艺厂生产的小型竹节壶,消毒后,泡上香茗,端给伊丽莎白女王。伊丽莎白女王一见那套细腻光亮、做工精细、造型逼真的紫砂茶具,不禁脱口赞叹道:“好一件艺术品!”随同伊丽莎白来访的英国贵宾也纷纷称赞这套小型竹节壶奇妙高雅。许多外国贵宾当即向服务员小姐提出要用高价收藏这套紫砂小型竹节壶。  相似文献   

4.
一套以春、夏、秋、冬为题材,并在象真形制壶领域具有创新意境的精品“四季壶”,最近在“陶都”宜兴紫砂工艺厂问世。这套造型简洁明快、情深意长的“四季壶”是工艺美术师高建芳根据春夏秋冬四季最具代表性的春鹃、夏莲、秋菊、冬梅为题材进行设计的。 “春壶”,以杜鹃花为主题,花形制作成壶身,花蒂为壶盖,整体造型尽量支除杂念下落俗套,并以单色暖色调红泥配合简洁的壶艺造型,使其更具春意之感;  相似文献   

5.
一天,我们到一位老先生家中造访,他那把奇妙的紫砂茶壶引起了我们的极大兴趣。这把壶的盖形为元宝式僧帽,壶嘴象个酒葫芦,壶盖与壶柄以一串佛珠相连。壶身上浮雕着破蒲扇、破僧鞋、吹火筒,两面还分别刻有“济癫僧积善除魔”、“南无阿弥驼佛”篆字。“这不是‘济公壶’么?”我问,“正是。”老先生微笑点头,悠悠自得。 啊,这就是曾名噪一时的“济公壶”!记得1987年夏天,在香港展览中心举办的“宜兴紫砂名作展”上,“济公壶”大放异彩。一刹时,香港许多报纸纷纷报道。港人中掀起了一股“济公壶”热。尽管每把壶的标价高达7000港币,但收藏家们仍蜂拥而至,最后连样品也被抢购一空。台湾的收藏家们也以收藏“济公壶”为乐事,还专门成立了“济公  相似文献   

6.
壶·茶·人     
王辉 《北京纪事》2014,(5):63-66
在紫砂收藏圈里,周越是个响当当的名字。一百余把壶、一百多个罐,再加上几十件砚台、墨盒、赏瓶、笔洗等文玩杂件,资深藏家其名非虚。请他谈谈紫砂壶,他却更愿意谈茶。“壶是为茶生的。没有茶,壶便失去了意义。”  相似文献   

7.
王军成介绍     
国家级高级工艺美术师,龙石居艺术中心艺术总监,中国紫砂优秀青年陶艺家,爱心会江苏分会会长。 字明月,号龙石居士,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1976年生于陶都宜兴,从事紫砂壶制作已十多年,师从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王亚平大师,并得到姨夫高级工艺美术师周国芳大师的指导,从小就对紫砂耳濡目染,深深领悟紫砂的理念,于2010年创办龙石居制壶艺术中心,其作品继承传统,力求创意,传统于工,风格纯正。深受海内外资深藏家青睐。欢迎广大紫砂爱好者收藏定制!  相似文献   

8.
和平信物"中华龙壶"制作授权仪式,于4月28日在江苏宜兴竹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促进中国和平统一大业发展和文化艺术大使季汉生先生,为宜兴壶艺家曹安祥颁发了"中华龙壶"制作授权证书。"中华龙壶"还被全球华侨华人推动中国和平统一促进大会指定为馈赠国家和地区重要人物的礼品。"中华龙壶"的作者曹安祥1965年生于宜兴陶艺世家,是紫砂艺人中的佼佼者。他的作品《六方狮球》获第二届中国国际荣博会工艺精品展优秀奖,《龙凤如意》壶获得2003  相似文献   

9.
王军成     
王军成,国家级高级工艺美术师,龙石居艺术中心艺术总监,中国紫砂优秀青年陶艺家,爱心会江苏分会会长。字明月,号龙石居士,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1976年生于陶都宜兴,从事紫砂壶制作已十多年,师从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王亚平大师,并得倒姨夫高级工艺美术师周国芳大师的指导,从小就对紫砂耳濡目染,深深领悟紫砂的理念,与2010年创办龙石属制壶艺术中心,其作品继承传统,力求创意,传统手工,风格纯正。深受海内外资深藏家青睐。欢迎广大紫砂爱好者收藏定制!  相似文献   

10.
纪宇 《源流》2010,(14)
在今年5月举行的中国嘉德2010春季拍卖会上,一把相明石瓢壶以1232万元的价格,创出紫砂壶拍卖世界纪录。同样是5月,一场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笼罩了紫砂产业。骤热骤冷,从追捧到质疑,紫砂壶仿佛经历了一场淬火,这场风波给宜兴紫砂产业带来的阴影要由市场自身慢慢驱  相似文献   

11.
今年4月下旬,记者与江苏省多家媒体记者一行数十人驱车江苏宜兴,先睹了由江苏省首届文化艺术精品展组委会精心策划、江苏爱涛艺术精品有限公司监制,由海峡两岸陶艺家首度联袂合作的紫砂精品《福满神州》第一壶的出炉,并采访了大陆著名工艺美术大师吕尧臣、台湾著名陶艺家黄政道,以及大陆陶艺家吕俊杰、高级工艺美术师葛军等诸位先生;参观了宜兴陶瓷博物馆;拜访了著名工艺美术大师蒋蓉女士,充分感受到中国紫砂工艺的精湛优美。 当这把高1.60米,直径90厘米,容  相似文献   

12.
1995年底,上海美术馆,一件长约1.21米、重达100多斤的的紫砂“巨型生春壶”大放异彩,这件集雕塑和壶艺于一体的陶艺精品,令观赏者无不叫绝。随之,人们纷纷打探,这件堪称世界之最的陶艺极品的作者,他是谁? 唷!一位年轻人,江苏宜兴的工艺美术师吴扣华先生。  相似文献   

13.
飘雪 《北京纪事》2018,(4):28-33
匣中美玉 艺术之路 我虽对紫砂知之甚少,然而也知道丁蜀镇是著名的紫砂泥产区,宜兴陶器以丁蜀镇所产最为著名.范姓乃中国紫砂界的名门望族,然而,范培君却出生寒门,三岁患上小儿麻痹症,父母带他四处求医,却并无成效,最终还是落下了腿疾.家中一贫如洗,有时还要靠借粮度日.1984年,范培君16岁,父母已无力供养三个孩子上学.作为长子的范培君放弃了继续读书,他决定挣钱供两个妹妹读书.范培君的人生是艰难的.然而,他又是幸运的.同村的叔叔在紫砂二厂做壶,说动了厂长,收下了他.从此,紫砂艺术给了范培君人生的独立与机遇.  相似文献   

14.
同泰茶庄以好茶,痴壶,情同意和,意重泰山的理念创建。她位于享誉全国的北京马连道茶叶一条街。同泰茶庄是目前茶叶一条街最大的一家由北京开办的茶庄。以中国的精品紫砂作为主要企业方向。  相似文献   

15.
活动于清道光年间的扬州髹漆艺术家卢葵生,有漆砚、漆盒、漆壶、漆臂搁、漆琵琶、漆佛象等作品传世。他长于调动多种漆艺,如浅刻、百宝嵌、八宝灰、波罗漆、仿紫砂漆、绿沉漆、罩金髹等,表现江南文化  相似文献   

16.
优质的紫砂陶矿料在加工成泥的过程如果科学合理,这样的色泽美感就能为你所用,自由发挥。炼泥大师王求生作为地地道道的丁山人,从事紫砂炼泥二十多年,摸索了一套自己独特的炼泥方法,很多工艺师喜欢用他炼的泥料制壶,同时,当他们有特殊需要时也会  相似文献   

17.
紫砂趣     
令人痴迷的紫砂壶 30年前和朋友古垣逛文化市场,一只造型奇特、颜色为茶叶沫色的砂壶跃入眼帘,它是那样的高傲、造型是那样的奇绝、颜色是那么典雅和谐,与它相比,许多紫砂壶则黯然失色、相形见绌.有道是"情人眼里出西施",这把壶的出现,立马调动起我对茶文化炽热的情感以及对紫砂文化特有之情结.  相似文献   

18.
李裕南说,要做好茶,必须有浓厚的茶文化氛围,茶叶企业要做大做强,少不了文化的支撑。茗皇企业将与华农合作培养茶艺表演队,华农负责培训,茗皇茶则提供相应的经费。对于茗皇,发展茗皇茶文化将是实现产业扩张的一出重头戏,目前正在筹备开设融品茶与茶艺展示于一体的茗皇茶文化“大观园“,培养茶艺表演队,旨在通过茶艺表演展示茗皇茶独特的茶文化,用文化提升茶叶品位。  相似文献   

19.
紫砂壶起源何时何地没有定论,明周高起《阳羡茗壶系》起源于金沙寺僧并传至供春的说法为历代著述沿袭,但周高起距供春时代相去百年,文中表述也有违明制。出土的紫砂壶实物多为万历年间,是煮茶还是泡茶所用不明,明代绘画中泡茶所用紫砂壶也多在万历以后,犹以崇祯为多。泡茶用紫砂壶开始流行的时期大约在明清朝代交替之际,原因可能与江南文人寂寞孤独的生活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20.
“梦陶斋”是宜兴紫砂陶艺家吴顺华的室名,坐落在陶都丁蜀镇最繁华的公园路上,46岁的室主吴顺华,艺名幻梦,在20多年从艺生涯中默默耕耘,或寄情于书画,或咏志于刀笔,所创陶艺作品,独具魅力,受时人所推重。 在宜兴紫砂陶艺界,能制好壶者甚众,但不一定能执笔书画,而擅胜书画者,一旦与陶瓷结合,必赋予作品更高的艺术品位,吴顺华当属后者。他从紫砂茶壶到各类陶瓷品、饰品、摆件、文玩、文具等的创新设计,都能代表其每一个阶段的审美观和时尚追求。他的作品,选材于历史典故,又注入强烈的时代气息,这源于他对古文化的启扉与阐释。去年底,日本一投资商兼收藏家川木良子由翻译陪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