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安徽芜湖市13所中学的329名独生子女与281名非独生子女消费行为现状的调查,从消费选择阶段、购买阶段和使用(享受)三个阶段选取具体的测量指标,分析青少年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消费的同异性。其中,同一性主要表现在消费需求多样化与消费动机多元化交织、消费决策信息"多源化"与消费支出"参差化"叠加、消费技能"成熟化"与消费方式"数字化"聚合;差异性表现在独生子女的自我表现型与情绪化消费倾向较为明显、维权意识和网络化购物的接触度均较高、计划用度意识偏弱与消费体验更趋"精致化"和"丰富化"。  相似文献   

2.
基于我国经验数据,研究城乡居民转移性收入与消费差距的动态相关性。研究表明:政府转移支付"逆向调节"效应成为引致城乡消费差距的关键性因素;由于经济增长、产业升级与居民收入、消费的内在关联性,经济增长、产业升级有利于抑制城乡消费差距;我国长期以来的"城市偏向型"政策使得城市过度挤占农村公共资源,不利于农村消费增长。因此,缩小城乡消费差距,就应在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基础上,改变我国"城市偏向型"转移性支付制度,"校正"转移性收入对城乡居民消费的影响路径,稳定农村居民的消费预期。  相似文献   

3.
消费在现代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从社会学视角看,消费是结合经济与文化的社会活动过程,亦为人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与文化生活的链接点;消费选择表明,消费生活显露了人通过自己作为"生产者"和"消费者"双重角色与他者结成一定的分工、合作、交换和互动的社会交往关系。消费文化对人们消费选择的调控,可见于后现代享乐主义的种种社会表征,而对消费文化层面的深度阐释提示:后现代享乐主义与人们消费选择彰显内在关联;消费者追求经济效用最大化实为消费个体进行"意义"建构和趣味区分。  相似文献   

4.
从灰色消费的内涵看,它包括自我保护型、自我利益增强型和权力的外在经济型灰色消费三种;从消费方式看,包括实物型灰色消费和现金型灰色消费。从表面看,不同类型的灰色消费,其产生的原因是不同的。但从本质看,灰色消费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一是经济人追求自我利益最大化的本性所导致的寻租行为;二是灰色消费"交换"条件的完全具备;三是灰色消费的"高收入、低风险"。防治灰色消费的关键是"防治结合,以防为主",防要健全法制,治要狠治腐败型"蛛网"之中的"要员"。  相似文献   

5.
"莫言现象"包含有丰富的经济、文化和社会意蕴。运用符号化消费理论分析了符号化的消费社会、符号世界里的消费者、莫言作品的符号资本以及人们对社会符号的认同,进而从社会学的角度对"莫言现象"的经济符号消费、文化符号消费和社会符号消费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从3个方面指出了"莫言现象"所蕴含的符号力量带给我们的启示:打出经济中的"符号"牌;挖掘文化符号,推进文化强国建设;传颂正面社会符号,加强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6.
消费、投资和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消费是经济增长的基础,是促进经济长期发展的关键。河南省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的消费存在巨大差异,尤其是在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消费环境与消费倾向四个方面。而在消费、产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上,城镇居民的消费发挥了更大的促进作用;交通运输业、房地产业和农业通过居民消费促进河南省的经济增长,其中交通运输业的作用最为显著。河南省"十三五"经济增长的动力在于调整与优化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改革消费政策以及发挥交通运输业对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唐茜 《今日南国》2007,(24):49-50
开栏语:光阴荏苒,岁月更替。在这辞旧迎新之际,本刊全新的"时尚消费"栏目与您见面了。"时尚消费"顾名思义,最讲究的是"时尚"二字。今天的时尚潮流千变万化,追逐时尚,似乎已成为现代人的习惯动作。"时尚消费"是面向广大读者,提供消费资讯,引导消费潮流、关注消费热点的消费服务类栏目,是读者朋友的消费参谋,旨在为读者朋友提供全方位的消费资讯服务,包括"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需求的信息;因势利导市场消费走向,分析消费动态,引领消费潮流,展示商业风貌。有人这样偏激地理解时尚——过去的词不能用,正常的话不能说。对于时尚消费,您或许有不一样的观察角度,或许有不一样的观点。那么,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相信,有您的参与,我们的"观点"会独具特色和别样精彩。  相似文献   

8.
运用状态空间模型,预测陕西省农村居民1993-2020年相对和绝对消费潜能结构。得出:农村居民消费潜能结构优化空间狭小。表现为:消费结构处于生存型和享受型叠加阶段,尚未进入发展型阶段;享受型消费趋向合理,而发展型消费未表现出合理化趋势;消费结构升级速度减缓。在收入既定前提下,这是由收入结构限制性、消费结构升级被迫性等原因所致。未来消费潜能的释放:生存型消费仍是支付能力与原有消费需要的结合;享受型消费产生新增消费需要;而发展型消费在较长一段时期内仍主动或被动受"抑制"。  相似文献   

9.
基于2018年陕西省687份农户调查数据,运用有序Logistic回归考察收入质量对农户品牌生鲜肉消费的主效应,采用层次回归分析收入质量各维度间的交互效应以及安全消费意识对"收入质量-品牌生鲜肉消费"的调节效应,采用分组回归检验农户自给对"收入质量-安全消费意识-品牌生鲜肉消费"模型中主要路径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收入质量中的收入充足性、收入成长性和收入知识性对农户品牌生鲜肉消费存在显著正向影响,收入充足性分别与收入结构性、收入成长性存在显著两两交互效应;安全消费意识对"收入质量-品牌生鲜肉消费"部分路径存在显著调节作用;农户自给对模型中主要路径关系存在显著调节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应优化农户收入质量、强化安全消费意识、采取差异化品牌生鲜肉农村市场推广策略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我国城市女性消费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2008—2012年"中国城市女性消费状况千人年度调查"数据进行统计研究,总结近5年城市女性消费特征。研究表明:越来越多的女性在扩大内需战略中受惠;女性消费结构逐步向发展型、享受型转变;网络购物逐渐成为女性最主要的消费方式;女性对低风险理财产品的投资意愿增强。为积极适应这些消费特征,建议继续实施鼓励消费的政策,不断增加政策受惠面;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不断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更多关注新兴消费领域侵权,积极维护女性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1.
消费概念在人类发展历史上经历了两次重要的分化,承载了"物的消耗"、"社会交流体系","人与自 然的物质变换"三个层次的内涵,形成了消费概念的"三维立面".由此理论基石出发,本文解析了广 义和狭义可持续消费的内涵与形成机制,并主张从广义效率出发实现广义可持续消费;从需求结构、 消费结构优化和激励可持续消费行为入手,破解抑制消费物质规模的难题.  相似文献   

12.
电力消费的突变对经济的平稳运行造成了极大的干扰。利用PPM模型对部分发达国家人均电力消费增长率的突变点进行识别和分析。在总结其突变发生原因并借鉴突变时刻经济社会特征的基础上,对中国电力消费突变点进行了预测。研究发现:1960—2010年,发达国家电力消费轨迹共显示出6次显著的突变;发达国家电力消费轨迹呈倒"Z"形曲线;石油危机、金融危机为突变发生原因,电力产业由垄断转向竞争的制度改革;中国电力消费突变点在2037年左右到来,年人均电力消费大约为6 289千瓦时。  相似文献   

13.
"自由时间"论:马克思主义美学在消费时代的新拓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中,艺术是一种意识形态;在人与物的自然关系中,艺术是一种独特的生产。艺术生产包括存在于"自由时间"中的生产与存在于"必要时间"中的生产;从接受的角度来看,存在于"必要时间"中的艺术就成为存在于"闲暇时间"的消费活动。剥夺艺术"自由生产的时间"而把艺术纳入"必要时间"、"自由消费时间",乃是资本主义生产内在对抗性在艺术活动中的体现。发展马克思"自由时间"论美学,在新的消费时代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运用面板VAR研究长江流域的消费与收入关系及消费或者收入对消费的"纯粹"影响.基于10个省的1981-2006年的宏观消费与收入的面板数据,研究发现:前期消费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收入的影响比较小;传统消费理论消费与收入正相关关系存在;消费变动是说明消费的主要因素,收入变动影响很小.为此实施消费政策比收入政策实施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5.
社会性格决定人的价值取向与行为方式,在消费社会中,当人以利己主义价值观指导行为时,人的行为表象为"占有";当人以利他主义价值观指导行为时,人的行为表象为"存在"。随着文化遗产旅游消费的发展,旅游利益相关者在时空资本化的社会情境中,通过时空互压重组与建构文化遗产,造成了文化遗产在旅游消费中的符号化和去情境化以及各类行为体关系的客体化,导致文化遗产的异化。文章以文化的时空认知为起点,分析时空资本化后文化遗产旅游消费形态及其逻辑,认为文化遗产旅游符号化的根源在于旅游情境中各利益相关者均是以"利己"的价值取向为指导、采用"占有"方式消费文化遗产;随着人们对消费本质的回归,旅游利益相关者逐渐转向以"利他"的价值取向为指导,以"存在"方式处置文化遗产,进而在文化遗产旅游实践中构建合作、共享的社会关系,实现遗产保护与遗产消费二者之间良性的互构。  相似文献   

16.
消费文化的学理内涵与研究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消费文化,顾名思义,即指消费社会的文化.大众消费运动伴随着符号生产、日常体验和实践活动和新重组织.历史地看,我国消费文化研究兴起的背景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的所谓"高消费"、"超前消费"、"消费早熟"现象.在这一背景下出现的消费文化研究,从一开始就存在着截然不同的研究取向:一种是对消费文明的倡导与建构,一种是对消费文化的批判性审视.  相似文献   

17.
消费不平等一般理解为人们在拥有和使用物质资源上的不平等,本文则从"消费文化"的维度分析消费不平等,即不同社会经济群体在消费文化中所处地位的不平等,并强调这种不平等更多地来自社会的建构,后果可能强化社会不平等和社会隔离。基于12所高校大学生的影视剧欣赏和手机消费的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从文化品味、物质文化和消费倾向三个维度,推翻了一些不平等的消费文化设定。研究发现:1)是否喜欢看韩剧同高等教育水平之间的关系不显著;2)不同成长出身的大学生在物质欲望的程度上差异不显著,背景较优越的大学生总体上更依赖物质;3)同成长出身较弱势的大学生相比,背景较优越的大学生总体上更倾向"面子消费"。政策制定者应当反思不平等的消费文化地位被建构的机制和因素,推进社会公平、促进社会融合。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我国居民的消费价值观对消费行为的影响,本文通过构建消费文化价值观的面子导向型价值观、经济导向型价值观、时尚导向型价值观等三个外源潜变量对消费行为和消费意向等两个内生的潜变量影响的结构方程模型,在"新消费文化观念构建"的调研数据的基础上,展开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面子导向型价值观、时尚导向型价值观对消费意向和消费行为都有显著的正面影响;经济导向型价值观对消费行为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对消费意向有显著的负面影响;研究结论为企业开展营销活动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9.
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构建"80后"中医消费决策模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252份有效问卷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中医消费决策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均直接、显著地正向影响中医消费行为;中医消费决策的行为态度和知觉行为控制通过消费意向这一中介变量显著正向影响中医消费行为,而中医消费意向在中医消费决策的主观规范和中医消费行为之间不起中介作用。据此,提出扩大中医宣传力度以增强中医吸引力、严控中医项目质量以优化中医治疗水平、采取差异化销售模式以提高中医服务质量等对策,以促进"80后"的中医消费行为。  相似文献   

20.
生态文明与绿色消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态文明是超越现代工业文明的更高级的文明.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普及生态学知识,树立生态价值观,实现"良心的革命",摒弃物质主义、经济主义和消费主义价值观;必须促成科技的生态学转向;必须使制度建设摆脱"资本的逻辑"的束缚,激励生态经济的成长和发展,鼓励绿色消费.绿色消费是遵循生态规律的消费,是耗费最少资源而获得最大满足的消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