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运用荣格心理分析法的"阿尼玛"、"阿尼姆斯"有关理论,从内部分析了曹禺早期剧作中"男弱女强"角 色配置模式的生成动因,认为这种模式是男主人公身上的"阿尼玛"、女主人公身上的"阿尼姆斯"付诸行动的结 果,是"阿尼玛"和"阿尼姆斯"心理原型的投射,同时也源于曹禺自身的"阿尼玛"气质。  相似文献   

2.
女大学生社会性别自我歧视倾向的形成与教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男尊女卑、男主女从、男强女弱为特征的传统社会性别歧视观念,通过日常生活交往、大众传媒、教育环境、家庭生活等渗透渠道,使不少当代女大学生无意识中形成社会性别自我歧视倾向,表现为认同郎才女貌,男强女弱的婚恋观、逃避竞争的择业观,事业观的选择则处于进退两难境地。开设社会性别课可在自我认识、成就动机、竞争意识方面有助于消除女大学生的社会性别自我歧视倾向。这也需要增强对大众媒体的监督干预的配合。  相似文献   

3.
王小波小说对两性关系的命名和处理,有着深刻的主体建构的意蕴。他逆转了中国文学"男强(主)女弱(次)"的常规设置,构建了"女强男弱"的两性关系模式,在"医/患"、"师/生"、"警/犯"、"帮教/被帮教"等有着鲜明上下格局的二元(二人)对立关系中,占据"在上者"位置的总是女性。在这种两性位格发生特殊变化的关系中,作家剖析了"婚姻"和"爱情"的虚伪性,由名实裂解的表相揭示其主奴关系的实质,并藉对"婚姻"和"爱情"的否定,从两性关系的角度阐明了主体自由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儿女英雄传》讲述了一个符合中国传统文人心态的"一夫双美"的故事。小说中的女主人公十三妹,集"儿女真情"、"英雄至性"于一身,作出了种种侠义之举;而男主人公安骥却几乎毫无作为,仅止于被动地接受女性的付出,从而呈现出鲜明的"女强男弱"的两性格局。这与西方同类叙事文学中的两性格局大相径庭。本文试图通过分析作者的创作心态,并借助女性主义视角来解读这部小说中"女强男弱"格局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文学“女强男弱”现象成因的原型批评阐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国古代爱情类叙事文学中,有这样一类现象女主人公的形象总比男主人公的形象丰满、突出、动人,而且这是普遍的,我们称之为"女强男弱"现象,这与中国古代社会男权中心地位是极不相称的.运用"神话--原型批评"理论评价这一现象,就会看出这是由于中华民族在远古时代就有一种对神秘力量的化身--女性的崇拜,经过千万年的积淀,逐渐形成的一种集体无意识,随着文化的传承被继承了下来.当这种"女性崇拜"的集体无意识处于深深的压抑中时,它就会通过梦或艺术来体现,表现在文学中,就出现了许多比男子形象强的女性形象,当然,这要通过置换变形而来,才能符合现实中的真善关的要求,为人们所普遍接受.  相似文献   

6.
《门第》是青岛女作家连谏的都市情感小说.连谏自身的家庭背景及早期的贫困生活使她接触到更多下层民众,从而能游刃有余的通过铺陈婚姻中的经济生活展现小市民斤斤计较的心理.《门第》一反传统婚姻生活中“男强女弱”的模式,描写出经济地位上的“弱男”何春生和“强女”罗织锦的婚恋过程及婚姻悲剧,表现出经济对何春生及其婚姻的压迫,为我们提供了反观现实婚姻生活的文学空间.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特别是早期的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作用,是造成男孩与女孩存在很大差异的根本所在。因此,作为孩子首任教师的父母,应注意自觉清除陈旧观念,根本改变传统的“男强女弱”的教育观念和教养态度。  相似文献   

8.
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其后代都对政治淡泊,过着单纯平凡的生活,且保持低调。孙中山先生与前妻卢慕贞育有1子2女,于1914年离婚。孙子有2男4女;曾孙有3男2女;玄孙有1男3女,最小的玄孙也有6岁。孙氏家庭现在有的移居美国,有的住在台湾,有的住在上海。新中国成立后,孙中山先生的儿子孙科与元配夫人陈淑英移居美国达14年,1964年,在台湾国民党的安排下回台湾定居。1966年,孙科出任台湾"考试院长",于1973年在台湾病逝。孙科夫人陈淑英回台湾后,也是国民党安排担任"国大代表"及"中央评议委员"等职,于1980年以99岁高龄在台湾荣总医院病逝。孙中山先生的长孙孙治平,今年86  相似文献   

9.
白先勇以弱势的男性和强势的女性作为建构其小说世界的基点。男女角色易位颠覆了男强女弱的传统人物塑造方式,揭示出单个人边缘化生存所不为人知的痛苦。父辈影响、生活经历及其性取向是产生这一特色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0.
索尔·贝娄被认为是20世纪美国文坛中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他在《赫索格》、《洪堡的礼物》和《更多的人死于心碎》三部代表作中塑造的男性形象与女性形象颠覆了传统的男强女弱的性别身份建构模式,一方面,男主人公被塑造成受制于专横妻子的弱者形象,另一方面,男主人公的妻子被塑造成强者形象。  相似文献   

11.
晚明士人“尊女”观集中体现为李贽“男女平等”说和士人“女胜于男”说。两者在其构建路径上都存在挖掘女强典范来对比男弱的思维取向。士人“女胜于男”说旨在彰显女性崇高的道德和行为,有从两性道德向日常生活层面拓展的过程,也是明代士人“尊女”观影响逐步加深的表现。李贽“男女平等”说是明代士人“尊女”观走向伦理纲常对立面的结果,亦反映出明代国家与社会思想领域动态统一被打破,社会思想独立性的凸显。对李贽“男女平等”说既不能脱离时代和历史发展去过誉和捧杀,也不能过于强调封建社会的本质而忽视其进步性。  相似文献   

12.
利用CGSS2010数据,运用社会资本理论,分析女性农民工政治资本形态对其城镇定居的影响。研究发现:"强关系"政治资本对女性农民工城镇定居选择影响存在类别差异,前置"强关系"政治资本形态对女性农民工城镇定居选择没有影响,而后致"强关系"政治资本形态却产生显著影响;对于"弱关系"政治资本来说,"前置弱关系"与"后致弱关系"形态对女性农民工城镇定居选择都产生显著正向促进作用;政治资本对女性农民工城镇定居选择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只存在于小城镇、县城、县级市以及地级市,对省城以及直辖市却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中国四大传说《白蛇传》、《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虽然人物、情节各异,但男女主人公之间的内在关系却颇为相似,那就是:1 男女主人公社会地位不平等,女富男贫;2 男女主人公角色错位,女方一反传统,主动追求,如白娘子之追求许仙,祝英台暗示梁山伯等;3 性格上女强男弱。这三方面都表现了与当时民众观念的相悖。四大传说的婚姻形态与民间文学中以团圆为结局的其他婚恋故事不同,与民众传统的婚姻观念更有着鲜明的距离,所以其悲剧结局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也是民众对与现行道德相悖的婚姻形态持否定态度的反映。  相似文献   

14.
英语语言中的性别角色深受社会性别的影响。社会性别不同于性,是由社会构建的;而性是由生物因素决定的。社会对两性的期待、要求和评价而构建起来的男女之间的文化差异体现在因性别角色不同而造成的言语差异上。本文拟从英语言语合作原则、英语言语行为及英语语义三方面剖析受性格特征及社会化因素影响的性别角色在英语语言中所反应出来的男强女弱的性别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15.
择书如择偶     
《北方人》2008,(2)
有句老话,叫"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当然,这是从前。现在不怕了,入错行可以改行,嫁错郎也可以离婚么!不过,改行毕竟费事,离婚也很麻烦。能不  相似文献   

16.
(女)打起鼓来敲起锣,焦山巨变好事多……(男)在徐州市南郊,有一块福地叫焦山社区,面积5平方公里,人口3460多人,现在是"江苏省文明社区",也是"省民主法制示范社区"。(女)提起焦山,人们马上就会想起耸立在长江中的焦山:高大雄伟、青翠葱郁!……(男)然而,在这个社区范围内,有一片美丽的湖,却没有叫做焦山的山。据说原来这里有一个大户人家姓焦,故名,但为什么又和"山"  相似文献   

17.
国家自主性是马克思"国家相对独立性"理论的重要题域,回溯国家自主性演进的历史生态,国家自主性的不足与国家自主性的过度都是国家与社会关系失衡的生态写照。"强国家、弱社会"的历史写实或"弱国家、强社会"、"弱国家、弱社会"的可能走向都是失衡的政治生态,从失衡走向平衡,架构"强国家、强社会"的格局是国家自主性演进的应然走向。  相似文献   

18.
穆时英的都市小说不仅体现了现代都市人的生活空间,更值得注意的是,在穆时英的小说中构筑了一种全新的两性关系的秩序女强男弱的结构,解构了男尊女卑传统观念.创造出一种新人物形象游离于社会道德之外的摩登女郎形象.它所赋予女性角色的新内涵,于日后女性主体性自我形象的确立,极具意义.  相似文献   

19.
生活体验是人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立足于“中国公民人文素质调查与对策研究”,对中国西部六个省市(广西、四川、贵州、云南、重庆、西藏)共计809名农民(务农394人、农民工415人)生活体验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西部农民生活平淡无奇;农民工比务农更感生活百无聊赖,空虚乏味;女农民比男农民更感到生活单调;(4)在所有男农民中,男农民工生活压力更大,空虚感更强。而在所有女农民中,女农民工空虚感更强,生活压力更大。同时,针对调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并提出一些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0.
天缘 《可乐》2008,(4):62-62
现在,男人都学乖了,求爱的情话像水缸里金鱼的泡儿,不小心就冒出来。有个最经典的。男:"我可以向你问路吗?"女:"去哪里?"男:"去你心里。"这时的女人是什么表情?我没有试过,但是完全可以想象,绝对不会指着他的鼻子恼羞成怒。男人最精彩的求爱语并不是"我爱你"。虽然女人对这句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