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小学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致力改革和优化的核心问题。尽管当前作文改革千帆竞逐,百花竞艳,然而,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文化的谨严的影响和传统思维方式的惯性影响,我们仍然滑入了另一种程式化、模式化、标准化的作文范式,从而忽视了对人的本体性的认识,作文教学领域仍是山重水复,春光不现,致使作文教学陷入了“以文为本”的误区。那么,如何走出误区,让作文教学充满人文的阳光呢?  相似文献   

2.
真实是作文的生命。所以,在作文教学或作文阅卷中,教师都非常强调作文的“真情实感”.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也把“感情真挚”列为评分的基本要求。的确,由于一个时期作文教学出现“政治化”倾向,学生作文普遍存在“假、大.空”情况。于是在呼吁作义回归真实.提倡抒写真情的呼声中,广大语文教师最终一致认同了“感情真挚”在作文中的地位,并把它作为评判学生作文优劣的一条重要依据。这是中学作文教学的一大进步,令人欣喜。可是从近几年来学生作文的现实看,我们也发现中学生作文的“抒真情”已经走入误区,并造成了一些中学生的主体迷失。  相似文献   

3.
作文难,其中一难是“挖掘”意义,点明中心,以小见大,“以一斑窥全豹”。《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但教师的“八股文”意识影响着作文的评价。作文的评价影响着作文的教学。作文教学影响学生的习作.强扭着“意义”装点在作文里。这样的作文,无病呻吟倒还在其次,可怕的是“光明磊落”地、一本正经地甚至“真实”地抒发着虚情假意。  相似文献   

4.
“误尽苍生,当推语文”,一针见血地揭示了无可争议的事实:当人类历史进入了多元化发展的时代,语文教学的程式化、概念化,已达到了严重束缚中学生智力发展的地步,尤其是作文教学这一“瓶颈”,已经把学生引上了“假大空”的歧路,抑制了学生个性与创造力的发展。 “缘木求鱼,以文为本”。现代的作文模式,既师承八股文的作文范式,诸如“起承转合”,  相似文献   

5.
笔者有幸参加了2005年上海高考语文阅卷作文部分的批阅.在阅卷过程中的所观所思.感到时下的作文教学现状的确不容乐观。相当一部分学生作文能力的低下,到了令人不可思议的地步。我们的作文教学怎么了?我们的语文教学又怎么了?我认为.高中作文教学“疲软”,直接导致了学生作文能力“疲软”。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把写作定位成所谓“生活化”的个人性情抒发的工具,“记叙文”成为考查学生写作能力的一种重要文体,然而正是这种文体让写作教学走入歧途。“记叙”它仅是一种表达方式,不同质性的文本写作都可以运用。现行以“记叙文”为主要取向的写作教学一方面受要求作文具有真情实感.要写生活中发生的事,然而由于学生受现实生活空间和状态的制约,必然导致千篇一律的“假、大、空”;另一方面又要求作文有想象力,要有新意,文体要创新,必然导致写作教学走向五花八门的作文技巧研究,可作文技巧并没有使学生的基本写作能力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7.
作文语言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作文的成功与否。“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文”就是文采、文饰.也就是讲求语言的艺术和美感。语言运用得好.能增强作文的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和鲜明性,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给人以美的享受。那么如何“美化”作文的语言呢?根据多年的教学和创作实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8.
“开放型作文教育”实验报告蔡明,施桂湘【按】中学作文教学如何打破封闭、走向开放,以实现作文教学水平的大面积提高?射阳县中学的青年语文教师蔡明、施桂湘同志在这一课题上作了长期的、深入的探索。他们所进行的“开放型作文教育”实验历时10年,初步形成了以农村...  相似文献   

9.
设计理念:作文评讲除了要教给学生作文知识,培养作文能力,还肩负着树立学生作文自信.培养学生修改习惯以及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等诸多教学任务,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构建由“群星闪耀”、“美文点击”、“精彩放送”、“出谋划策”这四个板块组成的作文评讲模式使上述学习目标在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形成、保持和发展,以全面提高学生的作文素养。  相似文献   

10.
作文是反映一个人语文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志。从古到今,作文教学都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为此,我们的老师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去教作文,学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去学作文,结果呢.收效甚微。据有关专家调查,大部分老师怕教作文,总感到“不知从何处下手”:我们大部分学生怕写作文,有的甚至于“谈文色变”。这样一种心态.怎能搞好我们作文教学?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前一句在写作的定义中告诉我们,作文教学不仅要着眼于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而且还要关注学生自我意识发展和精神世界的构建。后一句对写作的要求强调作文教学要真实地展现学生生命的本色。赵谦祥老师提倡的“绿色作文”,就尊重了学生的个性,把精神生命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作文充满生机。其实作文教学需要“绿色”,有绿色也更体现出“阳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作文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语文教学实践,是一种集知识、智慧、思维和人格道义诸多方面于一体,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教育活动。长期以来,中小学作文教学受“应试教育”影响严重。仍然存在费力大而收效微的状况。作文训练缺乏计划性和系统性.普遍存在着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教师命题——教师指导——学生撰稿——教师批阅——学生看教师的批阅痕迹”这种重复单调、了无生气的作文训练模式依然是中小学作文教学的家常便饭。  相似文献   

13.
我非常执著地热衷于小学作文教学的探究.从教小学毕业班语文教学16年,先后主持了三个作文课改实验课题.现在正主持中央教科所“作文个性化”课题研究。在实验中,我边探究边实践,在闲惑中反思,在反思中又不断产生新的困惑。近几年,我在作文教学的探究中发觉,作文教学的当务之急,是处理好作文教学中学生的“情感错位”问题。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要写自己要说的话,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作文教学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然而,当前小学生的作文正面临着严重的“灰色污染”。文化市场适合少年儿童的作品匮乏.大量庸俗化、雷同化、成人化的影视剧、书刊的充斥,再加上不少家庭的“填鸭式”培养方式,学生的习作素材日益枯竭。部分学校和教师为追求优秀率、升学率。作文开展套路教学,热衷于传授一凑、二抄、三套的“作文诀窍”。不少学生手中都掌握有一定数量的作文选,习作生搬硬套,程序化、模式化、成人化泛滥。不少小学生的作文由此被污染,有的过于早熟,作文中有明显的成人腔,让人根本分不清是小学生还是中学生;有的有明显的抄袭痕迹,东拼西凑,“剪切作文”、“拷贝作文”大量出现;有的套路雷同,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原本生机勃勃的学生泯灭了个性,抹杀了灵性,窒息了创造性。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为小学作文教学带来了生机,“荡涤作文教学的灰色污染,鼓励学生说真话,说自己的话,还作文教学一片纯净的天空”,已成为作文教学改革的主题曲。但是如果拿学生作文去读一读,我们就会惊奇地发现,学生作文中“假话、空话、套话”的现象还是不少。为什么“改革”了,学生作文中的灰色污染还是不少?笔者认为,主要问题还是出在教师身上。  相似文献   

16.
作文教学多年来在困惑中前进,老师难教,学生难学,家长难辅导,作文障碍率居高不下。作文“假、大、空”的现象普遍存在,学生的感觉能力、思维能力、情感尚未得到普遍开发。为了让学生不再厌恶、畏惧作文,写出令人满意的作文,从根本观念和作法上进行变革,显得很有必要。因此,我们尝试推行革命性的作文教学法——“作文三步法”。倡导学生“我手写我心.我口述我心”,  相似文献   

17.
驻马店市驿城区始于2002年秋的课改试验.至今已经有几年了。随着课改一轮强似一轮的广泛展开和深入发展,作为课改区一名普通的语文教师,本人的作文教学观念得到更新,教学实践也逐渐形成一套完整而成熟的初中作文教学方法,即“课堂作文”与“成长作文”双线并重的“复式”作文教学法。在实践中。本人觉得这种方法简明实用,具有很大优越性。本人对此颇为满意。相信同样的感受.会有同样的渴望。在此,本人很愿意把自己的管见之得和盘托出。希望与同行分享。或与同道者相互切磋,或示之求教于深请初中作文教学的各界人士。现在.就“复式”作文教学法产生的过程及其特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作文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它体现了学生感知、思辨和交流的能力,更展示了学生心灵的成长历程。可是在作文教学中,有的学生兴高采烈,才思敏捷;有的学生却一筹莫展,落笔艰涩,真是“几家炊喜几家忧”!笔者认为,这样的作文教学就出现了“强弱群体”分化的现象,为了不使强弱分化问题日益严重,教师应及时关注“弱势群体”。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作文是衡量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但是一提作文,教师摇头,学生叹气,究其原因.我想与长期以来单一的评价方式,千篇一律的评价标准和落入俗套的评语不无关系。只要我们翻阅学生的习作本,诸如:“内容不具体”、“语言不通顺”、“书写不工整”等“空、泛、旧、浅”的评语比比皆是。教师们“呕心沥血”作的评语让学生摸小着头脑.也感到索然无味。严重挫伤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像是陷入了某种常规定势,总是冲不破“从课堂到课堂,从作文到作文”的框架,许多教师不由自主地把作文教学的目的片面地理解成了“写好作文,取得高分”。只想着完成教学任务,人为地窄化了作文的范畴。并没有站在“功夫在诗外”的高度去把握作文教学的本质。要知道“小学作文不是着眼于培养未来的小作家,而是倾力培养未来公民的语文素养;不是为了研究语言,而是为了学习和使用语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