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郭嵩焘的“本末”观及早期现代化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亚明 《东方论坛》2002,(6):94-101
郭嵩焘通过对洋务活动的反思及对西方文明的探究,指出西方文明具有整体性,有本有末,并从政治、经济、教育等诸多领域探讨了西方各国强盛的根本,他的"本末"论显示出洋务思想向维新思想过渡的特色.郭嵩焘的"本末"观拓展了中国人的文化视野,他关于学习西方、标本兼治的论述,实质上是用"本"、"末"这对传统范畴广泛地探讨了经济、教育、文化及制度等诸问题,在早期现代化求索过程中,在理论上作了创造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闻一多是我国著名诗人,在他十余年的创作生涯中,首先坦荡无拘地抒写“真我”;继而为人类寻找光明,写了《红烛》;当他看清自己所处社会的腐朽本质时,写了《死水》等诗集。这些诗作,留下了五千年古国文化的灿烂光彩.闻一多出身书香门第,自幼熟读诗书,并接触新学;清华九年期间,他努力吸取西方文化的同时,更注重继承本国文化遗产的学习,他曾大声疾呼“扬吾有华”;留学美国后,闻一多如饥似渴地学习拜伦、雪莱、济慈、坦尼森等人的作品,从中受到深刻的启迪和影响。不过对西方文化,闻一多接受的是与传统文化有亲缘关系的精髓,他…  相似文献   

3.
地方志是继往开来、服务当代、垂鉴后世、有独特历史文化学术价值的地情书,素有“一方全史”之美称。在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百年华诞之际,方志出版社出版发行了从内容到装帧都有较高质量的《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志》(以下简称《一院志》),为我市方志园圃又增添了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4.
1897年,孙中山先生赠日本友人以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摘录本《原君原臣》小册子,孙中山在以杞忧公子之名发表的《序》里指出:人民设立君臣都要"为民役;"黄宗羲这一"超越千古"的"高瞻远识",可以"启迪后生小子之蒙",表示对自己当时的民主思想起了重要的启蒙作用。孙中山将黄宗羲的君民之间主客关系,发展为主仆关系,此后他一再强调国家官吏都是人民"公仆",这成为他的民权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写于西方近代民主启蒙思想家们的著作之前,说明民主思想在中国并非舶来品,它对于我国当前的政治体制改革也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荀子与史学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荀子》积极总结历史经验,强调鉴史价值,评说各种现实社会问题,极其关注制度建设。不把治国寄托于人性之善,而宁可用制度去限制改造人性之恶。《荀子》提出的鉴史观念与方法,如“法后王”、“以近知远”、“详近略远”等对后世史家启迪颇多。《荀子》对《尚书》、《春秋》及孔子的评价,为传统史学长期沿用。《荀子》对“辩说”性质、技巧、方法、误区的探讨,对后世史学批评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6.
一些西方学者批评庞德的《诗章》杂乱无章,但从中国文化的角度对其解读,读者就会感到豁然开朗。庞德从中国文化中借用三种传统:儒家经典《大学》、中国古代历史和形象的汉字。他所采用的这些材料虽然是古老的,但在他的笔下,它们却为西方史诗增添了养分和活力,使之成为现代诗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博采精鉴深味妙悟──袁行霈教授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袁行霈教授曾应《文史知识》杂志之约,为“治学之道”栏目撰写《博采、精鉴、深味、妙悟》一文,这里不妨借用此题,对他的学术成就作简略介绍。袁行需教授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得家庭的熏陶,培养了他细腻的情感、严谨...  相似文献   

8.
郭嵩焘在对中西文化进行比较和选择的过程中,虽然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时代的限制,但是湖湘文化、师友及个人秉性、经历的影响,最终还是促使他对西方文化作出了比较客观的认识和评价.由于时代和环境的变化,他对西方文化的认知经历了初步形成、深化和转变三个阶段,并涉及西方的器物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面.  相似文献   

9.
认知西方,是摆在近代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面前的历史重任.中国第一位驻外公使郭嵩焘,在欧洲期间,对西方资本主义的物质文明、政治制度和文化内涵进行了较为深入和系统的考察,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文化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10.
1875年,郭嵩焘在《条议海防事宜》中提出西洋立国"其本在朝廷政教"的观点,向被视为"超前"于时代。然而,若置诸时代语境中,其观点却是在"师夷"和"务本"两种自强方案中所取的折中,在推进对西方认识的同时,又回归到关注"政教"的中国传统认知框架中。这种观点蕴含着认为中西之间道一理同的预设,使郭嵩焘认识到中西之争不仅是力量对抗,更是文明竞争。这也恰是他异于同时代人的思想特征。郭嵩焘打破了西方有"器"无"道"的印象,并提出了新的问题:在中西之间,道是异还是同。这个问题为后世中、西学之争奠定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1.
《新语》乃陆贾作品中的唯一见存者,它是研究陆贾思想、文学诸成就的唯一原始资鉴。《汉书,艺文志·诗赋略》中,陆贾之赋为首一派。然陆赋阙佚,若干问题成为历史悬案。本文试从《新语》索隐陆赋风格由它抑扬铿锵的韵律、排比铺陈的声势,差可想见陆赋的形制与规模,并可窥及陆赋与屈荀赋并辔及扬雄入主陆派之由。  相似文献   

12.
刘向、歆父子校书之分职,与《别录》、《七略》所分六略,除《六艺略》外,一一对应。从以礼、乐、射、御、书、数为内容的旧六艺,发展为以《易》、《书》、《诗》、《礼》、《乐》、《春秋》为内容的新六艺,孔子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六艺略》之得名,正在于对六经教化功能的强调,并体现了刘氏父子对旧王官之学的传承,以及建构郡县制帝国学术体系的努力。  相似文献   

13.
唐甄在《潜书》中,通过对历史和现实的考察,探求王朝兴亡、历史盛衰之鉴。他注重从人事作用上对历史盛衰之理进行考察,认为君主是王朝兴亡、历史盛衰的重要决定因素;他认识到社会风气对社会治乱兴衰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同时,他还有"众为邦本"、"富民"、"养民"等重要的民本思想。  相似文献   

14.
斯宾格勒和汤因比均为现代西方思想巨匠,前者曾以振聋发聩的《西方的没落》轰动欧美社会,后者则因洋洋大观的《历史研究》饮誉西方学界。两者虽同为现代西方“文化形态史观”之代表人物,但其思想观点却同中有异,有时相去甚远,甚至背道而驰。  相似文献   

15.
古老的犹太民族创造了以《圣经》、《塔木德》和《诺未门》为代表的辉煌灿烂的希伯来文化,成为西方文明的一个源头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智慧,这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对世界文明,特别是西方社会和生活产生了巨大且深刻的影响。对《犹太圣哲智慧辞鉴》编撰的价值作用进行论述,认为:他具有内容的实用性、资源的无限性、影响的恒久性和借鉴的革命性。  相似文献   

16.
中西差异在郭嵩焘的意义世界里并没有本质区别,他反复陈述的"本末"说的悖论在于似乎抓住了西方富强之本,要取法西方政治制度,甚至要改革风俗人心,其实他不过是秉持湖湘经世文化中理学的精髓,对西方政教大本作出了一种传统东方式的道德化解释,认为西方也有可以媲美于中国的政教文明,这是其思想逻辑所在;"本末论"成为否定求富求强的洋务运动的理论.郭嵩焘没有越出儒学的思想樊篱.  相似文献   

17.
德国哲学家O·斯宾格勒(1880-1936年)的历史形态学理论(文化形态史观),博大精深,坚涩意晦。其中关于文化和文明的阐释在历史哲学领域另辟蹊径,不乏真知灼见。然而,联瑜互见。本文对斯宾格勒的文化与文明观略做研究。斯宾格勒的文化形态史观是一种新颖的历史哲学理论。其主要观点在1917年12月出版的《西方的没落》一书中反映出来。他认为,没有一般意义的历史,人类的历史是文化兴衰史,研究历史就是研究各民族、各地区各种文化的历史。“至今为止,我发现没有人仔细考虑过把哪一种文化的各个部门的表现形式内在地联系起来的形态关…  相似文献   

18.
徐继的欧美观徐继是近代中国第一批“开眼看世界”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鸦片战争后历经五年撰成的《瀛环志略》,系统地介绍了世界各国的经济、政治、历史、地理、文化等各方面情况,其中对欧洲和美国的介绍尤为详尽。《瀛环志略》以大量的篇幅介绍欧美各国尤其是欧美...  相似文献   

19.
吸取历史上治乱兴衰的经验教训是荀子鉴史思想的立足点.其内容主要有"法后王"、"以近知远"、"详近略远"及在此基础之上坚持"礼治"为本等.  相似文献   

20.
南宋郑樵的《通志·七音略》是研究中国古代音韵学史的重要资料.郑樵讲,他撰写《七音略》,“得《七音韵鉴》,一唱而三叹,胡僧有此妙义,而儒者未之闻”.后来的研究者因此认为,《七音韵鉴》的作者是“胡僧”.笔者不同意这一说法,《七音韵鉴》的作者不大可能是“胡僧”,但郑樵所说的“妙义”,即唐末宋初出现的等韵学理论,却的确与印度的梵语语言学知识有关,后者正是通过“胡僧”传到中国来的.郑樵其他的一些说法是否正确也值得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