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老帛书》的法治思想建立在对“法”之为尺度的认识之上 ,称”法度者 ,正之至也” ,并总是将法与度量之器相提并论 ;强调法之用在于纠偏正行和辨断是非。在法的实施阶段 ,帛书要求立法者 ,即国家最高统治者必须自觉接受法的制约 ,不可凌驾于法律之上 ;而当他们充当司法者时则应按照“精公无私”的原则执法。上述规定体现着帛书作者对法的公平性价值的追求。但这一追求在将法工具化并进一步诉诸刑的过程中迷失了 ,此倾向亦为战国中后期黄老学家所继承。  相似文献   

2.
法学之法与司法之法二元分立是现代性法概念的基本特征。后现代思潮的兴起冲击着现代性的法治主义叙事,推动了法的概念三个基本维度的重建,从而沟通了法学之法与司法之法。在价值层面,破解了法律正义幻相,价值相对主义与道德平等观对法治的普世信念与道德等级意识形成了挑战,制度层面则动摇了规则中心并将"活法"延伸到法律家;在谱系层面,拓展了文化谱系与规则谱系,使法治之法获得全方位生长。现代性-后现代范式中法的概念变迁对中国法治主义话语和制度建构将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法律主治要求调整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唯一准绳是法律。法治所依据的法律是良法 ,它的生发点在于道德 ;法律的施行过程需要道德的支撑 ;广大人民遵守法律的落脚点在于一种道德自律。从立法过程到适法过程 ,从执法主体到守法主体 ,都体现出法的道德性基础  相似文献   

4.
梁漱溟的法律思想可分为早期、中期、晚期三个不同的阶段。其早期法律思想取向主要是认为“中国必用西法”;中期法律思想取向主要是认为“中国必不能用西法”;晚期法律思想则认为“法制与民主的前途必在中国逐步展开”。其早期法律思想是其功利主义思想在法律上的体现;中期法律思想与晚期法律思想,则是其现代新儒学思想在法律上的体现,但侧重点不同,中期侧重人的因素,晚期侧重法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范仲淹在立法思想上强调修德省刑、以德化民和精审号令,对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法令要尽速颁行,对有碍于惠民、养民、顺民原则的苛刻之法和烦而无信的法令要变革。范仲淹在司法思想上特别强调明慎刑赏、赏罚惟一,在对用法征滥之弊尖锐批评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国情理审刑名、慎重天下之法的司法思想。范仲淹在执法思想上强调澄清吏治、良交抚驭,并对执法官吏的选拔、培养、使用和考察等方面提出了比较完整的意见。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关于执政党依法执政的思想 ,使中国共产党实现了治党和执政方略的法治选择。依法执政所依之法应当是国家的宪法和法律 ,只有依法执政才能解决“以党代法”等问题 ,实现党的领导、人民民主与依法治国的统一。邓小平关于执政党依法执政思想的核心内容是 :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它强调必须加强党内的民主建设、党的制度建设和党的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7.
韩非之“刑法”在汉武时代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武帝的酷吏统治体现出韩非严刑峻法的思想,但汉武时代的刑法与韩非所倡导的刑法已有很大差异,表现在内容上繁多难晓,并有赎罪之法和不可避之罚,在执法过程中则呈现出主观性和不平等性,已经变异了韩非的刑法思想,因而汉武帝的以刑为治不仅没有达到韩非的用法目的及预期效果,而且走向"以刑致刑"的相反道路。  相似文献   

8.
一直以来,战争无疑是损害国际安全之最主要因素.而战争法作为调整战时各国关系以及规范交战各方行为的法律制度可以起到促进国际安全的作用.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战前正义之法可以起到限制国家任意发动战争的作用;二是战中正义之法通过规范交战各方的作战行为可以延缓战争规模的扩大,减少战争对安全的破坏性;三是战后正义之法通过战后战争罪行责任追究机制以及占领法可以起到消除潜在冲突和达到持久和平与安全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科学发展观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行政法哲学价值观,即人本法律价值观,为行政法的基础理论与制度创新提供了价值支撑,体现了尊重人、依靠人、提高人、发展人的法的价值目标。在法的价值的“应然性”选择上,人本法律价值观将“人”作为判断与选择的标准,而其“实然性”则通过执法过程中法的适用性而体现出来,它对我国就现行行政执法、行政审判和行政复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具有导向作用。人本法律价值观是我们对行政法基础理论研究的深化,也是对以往行政领域价值选择与评判标准的纠正。  相似文献   

10.
论我国法社会学结构性缺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作为边缘学科,法社会学具有二元性———法学性和社会学性。在西方理论界,法社会学的社会学性主要体现在法律研究视野上具有社会学色彩和在研究方法上运用了社会学实证的经验研究方法;其法学性则主要表现在它研究法律问题时基本上沿用了法律研究中的一套基本范畴。而在国内,由于绝大部分学者的学科背景是法学,因此,其研究成果往往缺乏社会学性,这造成我国法社会学研究的结构性缺陷。  相似文献   

11.
"法治"在墨子那里叫"治法"."治法"以"法"、"法仪"、"法度"为治国的标准."治法"之"法"即为"仁"之法,即为"兼爱"之法,为"义正"(正义)之法,为"尚同"(平等)之法,为"天志"之法,为"法天"(或"则天")之法,为"中效"之法,为(百姓广泛参与的)"谈辩"之法.墨子的"法治"观展示了"法治"之法的规则性、规范性、普遍有效性、强制性、实践性、正义性、平等性.因此,墨子是中国法律思想史上第一位主张"法治"的思想家,而且还因其独具"现代性"而使其成为"法治的本土资源".  相似文献   

12.
执法力量严重不足,执法行为缺乏有效法律保障与严格的法律监督,执法机构在管理体制上存在严重缺陷,执法人员素质亟待提高,法与执法条件和执法手段的相互关系被颠倒──执法严重滞后是当前我国法制建设面临的主要矛盾,宜对症下药,采取相应措施解决。  相似文献   

13.
清代公同共有财产坟产权利,具有区别与西方财产权的独特属性。对于坟产权利,中国传统法律是有限制的,体现在立法中是对坟产各个财产表现形式的限制、体现在司法实践中是对祖坟再行入葬权利的限制,且此限制与西方法下所有权限制根本不同。西方法强调对权利的利用,中国传统法律则着重于对权利状态的持续维护,坟产权利是具备"义务性"的权利。  相似文献   

14.
"无因管理的法律适用"的立法设计与论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比较研究主要国家关于无因管理的实体法制度和法律适用规则,将我国未来<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关于无因管理的法律适用规则设计为无因管理,适用管理行为实施地法.如果当事人之间曾存在其他法律关系,而无因管理起因于该法律关系,则适用调整该法律关系的法律.  相似文献   

15.
中美调解在运用法律评估方法上立场迥异:美国调解主张避免法律评估;中国调解则强调法律评估。调解是在中立的第三人协助下进行谈判解决纠纷的过程,具有对话性和过程性。从理论上来讲,强调法律评估的调解方法,将很大程度上违背调解的对话性和过程性;而从实践上来讲,强调法律评估的调解方法导致调解手段单一、调解与诉讼同质化等弊病。我们应当借鉴美国经验,避免法律评估,使调解回归其本质属性,实现调解、诉讼、仲裁等各种纠纷解决机制的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古典人权理论认为,只有个人才是人权的主体;在内容上,人权是指以自由权为核心的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在本原上则有先验论与经验论两个分支;其实质强调人权的对抗性;在人权与法律关系方面则认为法律的目的在于保障人权。  相似文献   

17.
人性化执法是指执法主体以人为本,依据事实和法律,贯彻实施法律的活动。在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我们提倡这种作法。它是执法人员行使自由裁量权的具体体现,但是,执法人员不能用情感代替法律。人性化执法对执法人员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18.
王阳明心学中的“良知”学说是整个学问的核心,体现了整个阳明心学的深刻内涵。良知体现了王阳明对于人的终极意义的探求,已经摆脱了仅仅关注外在“天理”的阶段,开始注意到了理在融入人心之后所产生的道德上的力量。我们认为,阳明心学作为一种实实在在的学问,它关注的重点在“人”,实现了人的道德性存在的意义。良知,是主体自觉的道德意识,是社会的客观道德义务,经过道德规范从他律转化为自律的结果,是道德主体以内心的道德法则对自我的行为进行自控的能力。强调良知的作用,就意味着强调道德自律,强调道德现象中的主体地位,所以说,“良知说”是主体性哲学在伦理学领域的集中表现。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日本、韩国、菲律宾、泰国等四个国家立法机构对私立高等教育法律扶持政策的对比分析,在对我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基本立场的理解和该法存在的不足以及落实问题提出了三点法律建议:即对在立法中的保障与限制关系的理解问题上,应持立足于保障进行限制、合理的限制就是保障的积极态度;对于立法中关于对私立高等教育的资助问题,应积极资助或创造条件资助;对于法律的扶持落实问题,政府要严格守法、执法,真正做到依法行政。  相似文献   

20.
根据发达国家证券法规的特点,可将各国证券市场的法律大体分为三个体系:美国证券法体系、英国证券法体系和欧陆证券法体系.在执法方面美国以严厉著称,英国次之,日本较差.这告诉我们,证券市场法规体系要体现本土性,在法律上明确证券市场各级执法机构的权限,并在移植发达国家证券市场的法律时必须考虑到立法的配套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