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民选教授一直致力于讲好中国教育故事、服务人类教育发展的崇高事业。为了贯彻联合国提出的教育可持续发展理念、响应国家参与全球教育治理倡议、推动上海全球城市建设计划实施,张民选教授带领团队建立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中心——现已发展成为重要的国际教育经验交流平台。张民选教授重点论述了“为什么要讲好故事”“如何吸引别人来听故事”“讲什么故事”“怎么讲故事”和“谁来讲故事”等5个问题,并主张中国要积极展现自己的教育成就,要在国际事务中增强教育影响力。张民选教授还总结概括了中国教育成就背后的核心教育经验,介绍了其他国家的教育发展需求,并倡导全世界的教育工作者共同讲述中国教育故事。张民选教授认为,要在讲好中国教育故事的过程中全面客观认识中国与世界,各国要在相互借鉴先进教育经验基础上实现共同进步。张民选教授指出,数字技术为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教育工作者要积极探索数字时代育人新途径。为此,教师要充分发挥数字技术优势来提高教学质量,如为学生整合多种教育资源、提供社会和情感支持、开展有前瞻性的指导等。张民选教授向广大青年学者寄语: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深入文献研究,在教育实践中总结有价值的教育经验;要...  相似文献   

2.
《成才与就业》2014,(15):62-6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阿曼首都马斯喀特召开了2014年全球全民教育会议,会上提出了2015年后全球教育议程总体目标:确保到2030年实现全民享有公平、包容的良好教育和终身学习。落实到7项具体目标是:到2030年,大幅提升学前教育的入园率;使所有儿童完成10年免费义务教育.  相似文献   

3.
论国际法之“人类共同利益”原则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人类共同利益”诞生于人类存在之初,但“人类共同继承财产”概念的提出,才标志着维护人类共同利益的国际法观念正式形成。随着全球化程度逐渐加深,“人类共同利益”日益凸显。“全球公域”、“人类共同关切事项”、“世界遗产”使“人类共同利益”观念深入到国际法的各领域。“人类共同利益”已在诸多国际条约中有所体现,且已具备强行法性质,符合国际法基本原则的构成要件,应成为国际法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4.
共建“一带一路”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是中国向世界提供的重要全球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共建“一带一路”十年的历程,主要可分为完成“一带一路”总体规划的顶层设计阶段和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走深走实阶段。在这十年期间,“一带一路”建设深化了政策沟通、加强了设施联通、推动了贸易畅通、促进了资金融通、增进了民心相通,使得国际共识范围不断拓展、互联互通水平显著提升、经贸投资规模不断扩大、金融市场体系不断完善、多元项目合作不断深入,取得了一系列突出成就。共建“一带一路”十年实践积累了一系列宝贵经验:坚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持高层引领与分工协作相结合,坚持以市场化原则为导向,坚持以创新开创合作新局面。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未来要从推进“一带一路”高质量共建发力:凝聚共识,深化国际合作;战略衔接,优化区域布局;夯实平台,释放市场活力;创新包容,培育新的合作增长点,更好地发挥“一带一路”建设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国际论坛》2021,23(3)
以人类共同利益的变化为标志,全球公域及其治理体系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在西班牙与葡萄牙主导的早期海洋治理阶段,人类共同利益处于缺失的状态;在海洋自由进入与主权封闭阶段,国家间共同利益的出现,向着全球公域中人类共同利益的形成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在全球公域扩展阶段,极地问题凸现了人类共同利益的亟需性;在全球治理阶段,人类共同利益在全球公域中得到进一步扩展,并内嵌于全球公域治理之中。尽管人类共同利益观念在全球公域治理中得到了长足发展,但全球公域治理依然面临困境,这种困境的背后是人类共同利益与国家利益之间的协调问题。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协调人类共同利益与国家利益,并最终为构建全球公域人类命运共同体、增进人类共同利益的实现提供了新的路径:首先应降低目前大国之间在公域领域的权力斗争势态,将国际组织建设成为全球公域治理体系稳定的决定性因素;其次应通过强调共同利益,寻求新的全球公域治理路径;再次,应构建公域治理的责任共同体,促使民族国家及其公民的全球主义转向;最后,迈向"人类公域"这一全球公域治理体系的理想图景。  相似文献   

6.
创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石。人类文明的发展史,是一部创新的史诗。若只有记忆和模仿,就不可能有人类的文明。未来需要什么?是创新,而教育承担着创造未来的使命。1979年。美国总统顾问在演讲中提醒人们:“我们正跨入一个新的时代——亟待一种新的创造精神的时代。”在80年代初,日本也将创造力的开发视为通向21世纪的法宝。当今世界各国的教育改革的总趋势是:在强调打好基础的同时,越来越注重学生创造潜能的发挥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以便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胜。所以.创新教育已成为时代发展中的必然要求。作为培养一代新人的教师。我们责无旁贷地要把创新教育渗透到教育教学中去.语文学科更是毫不例外。  相似文献   

7.
在教育哲学范畴内,采用理论分析法,系统地对教育的起源、发展与消亡等教育基本理论问题,进行探索、论述和总结,结果认为:一,教育起源于人类的需要;二,教育的发展是教育通项的运动;三,教育的消亡问题只能是人类放弃对教育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成才与就业》2011,(4):23-2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目前发布的名为《工程行业:问题、挑战和发展机遇》报告指出,全球普遍存在工程学科人才短缺现象,这将危及未来工程行业的发展。报告指出,尽管全球工程学科在读学生的绝对人数有所增长,但与其他学科相比,新生注册的比例正在下降。  相似文献   

9.
当代教育的危机、走向与解放——重读《学会生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重读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名著《学会生存》一书的基础上,立足于当代和未来社会发展变化的特点与趋势,探讨了当代教育面临的“危机”、改革的“走向”以及当代教育的“解放”这样三个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教育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是教育的终极目的问题。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论述,最终形成了关于教育的“道德”与“智慧”的共同议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教育理念引领全球教育向共同利益迈进。中国共产党的教育方针中也充分体现了党对教育根本问题的关注。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根本问题是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根本问题的论述,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核心内容,这是教育根本问题解决的中国智慧。教育事业管理部门与各级各类教育活动组织都要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关注教育根本问题,落实教育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1.
社会共识是社会存在的必要条件,是不同主体在共同利益基础上对各方利益的接受和认同,其形成受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价值观、理性认识能力的影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阶段,社会大众围绕各种重要问题形成共识,是“中国梦”实现的重要保证。然而,社会共识的凝聚面临着多重挑战和困境:社会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导致社会共识形成方式多样化;传统价值观的消极方面依然影响人们的社会共识形成方式;西方强国向中国输入价值观破坏大众在关键问题上的共识形成;社会原子化、个人主义泛滥致使人民群众对共同利益认同困难。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必须应对挑战,摆脱困境,消除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努力实现共享发展利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人们的理性认识能力,凝聚新的社会共识。  相似文献   

12.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凝聚全球共识与时代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的最新成果和时代表征。它的建构与实践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符合全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和价值诉求,体现了中国大国外交政策和世界担当,为推进全球和平发展、建设美丽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探讨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建构、实现路径与时代意义,有助于我们从根本上理解和把握这一思想的内在精神和理论实质。  相似文献   

13.
为深化全球教育视野下的中国教育改革,解决中国教育改革当中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探索未来全球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中国教育在世界的领导力,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西南大学、"全球教育50人论坛"、清华大学民生经济研究院联合清华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清华大学社会与金融研究中心、西南财经大学资本市场研究院及小平故里书院在西南大学举办"第三届全球教育50人论坛"。大会以主题报告和分论坛讨论的形式进行。主题报告以国际视野中的中国教育和全球教育创新前沿为主题,深入探讨了全球教育创新背景下我国教育改革的路径与目标;分论坛以大学治理与全球教育创新、科技革命与全球教育创新为主题,对大学治理、科技革命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影响以及如何应对等进行了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14.
理想是我们每一个人都非常熟悉的概念;是人们对某种奋斗目标的向往;是人生观的组成部分、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人的自主活动,理想作为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是人类自主活动的一部分,它是深植于人们心中的信念,这种信念是人类精神生活的坚强支柱,它给人们源源不断的力量,有了这种力量,社会才不断进步和发展。对大学生进行理想教育,首先应从爱国主义教育抓起,教育和引导广大学生了解我们党的成长历史,学习党的基本知识,热爱伟大的祖国,热爱伟大的人员。同时,还要加强“四有”教育,“一个中心”和“两个基本点”的教育。其次.还应以不同形式和不同内容开展国内形势和国际形势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理想,使理想目标具体化,做到切实可行,符合社会的要求和社会的发展,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5.
后现代主义的教育观——解放教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继续发展产生了新的分化和矛盾,“西方马克思主义”对教育寄予了厚望,力图从批判角度揭示一条人类解放的道路,提出了批判教育学,解放教育就是其中一个重要主张。解放教育理论是后现代主义的一种教育观,不仅对发展中国家的教育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且对发达国家事业的教育也有较大的影响。解放教育为我们思考教育问题提供了另一种视野——微观、具体的“以人为本”的视野。  相似文献   

16.
多重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未来世界呼唤教育体系的整体变革。面向未来的教育体系蕴含着对价值观教育的新要求。2021年12月,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布了名为《将价值观与态度嵌入课程:塑造更美好的未来》的报告,坚定了为塑造更美好未来的价值观教育的目标指向,明确了价值观教育“面向未来变革”与“面向个体发展”的双重意蕴,剖析了将价值观教育全方位嵌入课程体系的策略,勾勒了立足学习生态系统深入推进价值观教育的多重路径。该报告重塑了价值观教育的实践范式,对我国明确价值观教育的未来方向、构筑终身可持续的价值观教育课程体系、强化教师队伍的价值观教育能力提供了非工具性指导与丰富的案例经验。  相似文献   

17.
转变教育思想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庸》有一句话:“预则立,不预则废”。教育是一项未来的事业,具有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同时又具有前瞻特性。因此,我们要面向21世纪履行高等教育的根本职能——人才培养,完成历史赋予高等教育的重任,就必须站在未来的高度,面向全球开拓新视野,立足地方社会经...  相似文献   

18.
理解已经成为人类的关键问题,作为“未来的力量”的教育是实现变革的最强有力的工具之一。各国正在通过开展国际理解教育来解决人类的理解问题,然而现有的国际理解教育缺乏对理解对象的理解,以及对“理解”的内涵还处于“前理解”时期,这些都影响了国际理解教育达到应有的目标。埃德加·莫兰的理解教育观关于理解对象的认识以及“理解”内涵的发展,将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从而促进国际理解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教育变革的过程中.必须确立一种新思维方式,包括:改变过于依赖强制的方式;把问题当做“朋友”;将“集权”与“分权”整合起来;把变革当做一项旅程等。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发展”的内涵及其本质属性进行了深层次的剖析。发展具有系统性,它已由最初单一的“经济增长”演进为“自然—经济—社会”巨系统的行为轨迹;发展具有阶段性,它记载了人与自然所经历的“天定胜人—人定胜天—天人协调进化”的历程;发展具有持续性,它是人类生存追求的理想目标,可持续发展由全球共识到付之行动是一个艰难曲折的历史过程。人类要能够在这个星球上持续生存和持续发展,必须加速觉醒,加大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创造的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