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中古汉语词语“貌哨”、“帀帀”、“空”纳入从东汉到宋的整个语料背景中考察,可知“貌哨”不是一般理解的描写容貌的词,而是表示态度的形容词;“帀帀”的词义不是“形容水沸腾的样子”,而是“密集”的意思;“空”在中古时期具有“单一,素的”的词义。之所以误释,是因为这些词语的词义发生了虚化,所以在确定其词义时,就不能仅仅满足于考察上下文,还要结合词语本身的演变轨迹,通过词义系统去求证。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造孽”和“遭孽”这两个词语,从语音、词义、词性和语法功能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论证它们是两个音近而义不同的词语,以便人们使用时能正确地加以区分,从而准确地运用这两个词语。  相似文献   

3.
在英汉互译时,有些人采用“一对一”地寻找词义来翻译,写出来的句子语意和原文意思往往相径甚远,这就是英汉词义上的差异所造成的。本文分析了英语词语与汉语的词义差异和克服方法,提出翻译只有遵从语言习惯和规律,文章才会顺畅、流利。  相似文献   

4.
“十年词汇”共时嬗变主要表现为“文革”期间不少“专用词语”使用频率、词义适用范围等处于动态变化中.这种开放的嬗变就整体而言对20世纪现代汉语词义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不少词语或始用于“文革”前、见用于“文革”中,或始用于“文革”中、仍见用于“文革”后,或贯用于“文革”前、中、后,而词义演变形态不一.  相似文献   

5.
“恨嫁”作为一个粤方言词语如今在社会上频繁出现并广泛使用。它从一个方言词语渗入普通话后词义逐渐发 生了变化,适用对象得以扩大,词义适用范围逐渐缩小。我们认为这与方言和普通话的接触类型有关,“恨嫁”与普通话中“盼 嫁”一词的相似性,使“恨嫁”一词必须变化发展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流行词的词义理解,既要全面把握其内部构成与外部组合,又要深入考察大众习惯与文化语境。“杀手”新义,是当代社会生活的反映,也是汉语词义演变基本规律的体现。当前,“杀手”虽有语义弱化苗头,但由于词汇系统相关词语的影响,“杀手”仍基本维持着语义强势。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文献学、文物学与语言学参互论证的方法,证成“瑚琏”就是环,“连”则是炊具的一个别名,纠正了从东汉通行至今的错误解说,提出“词语的析音形式与合音形式”、“依据器物的形制特点造词法”、“词义的粘连与词义的迷失”等一系列新的概念范畴,丰富了历史词汇学的理论内涵和操作范例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学生要“正确的理解词语的含义”,“准确的理解其含义和在文章中的表达作用”。 作为教师,怎样帮助学生认识和掌握词义呢?可以肯定地说,方法是很多的。我认为,应该“根据语境,诠释词语”。因为语境对词义的确定有最直接的关系。所谓语境,是指语言环境。一般分为两类:上下文语境和情景语境。上下文语境指与本词语有关系的前后词  相似文献   

9.
对近代汉语的词汇作断代研究应注意语词的推源工作:一是要注意词语的“始现”时间,有些所谓近代汉语的词语实际上“古”已有之。二是要注意从声音入手进行分析,有些词尽管形式(语音的、文字的)不同,但来源却是一个。三是要注意词义的引申关系。  相似文献   

10.
论“情绪”     
词义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实词既有理性义又有附着其上的感情色彩义。任何词都要在语境中出现。不同语境中词语的色彩不同,致使同一词语在表理形式上出现了多样化,从而丰富了词义的内涵。本文研究的“情绪”感情色彩义的偏移问题就是借助了不同的语境,在不同的语境中对“情绪”的感情色彩倾向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马”与“狗”的谐音示虚趣难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语隐实示虚、设难成趣是一种造词方法,所造词语有的是系列性群体,同一虚假用字会隐蔽多种不同的真实理据,同一趣难词形,在不同方言的词义会差别很大。在一种方言内或几种方言间,可以有词形类似的一组同义词,词的群体反映这种方法的共性和强势。同一词义,有的方言用虚假词形,有的则不用。“马”和“狗”多种谐音的多量词语可作为论证。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以往“名量”式合成词判定标准不明确的情况,通过与“名名”式词的比较,提出确定“名量”式要从语素义与词义关系的角度着手,对曾被看作“名量”词的一些词语进行了分析,重新划定了“名量”词的范围。  相似文献   

13.
空间隐喻对人类认知活动有着重要作用,许多抽象概念都是通过空间感知构建出来的。文章运用认知语言学的词义分析理论对空间维度词语“长”的实指义用法进行了分析与解释,结果表明,汉语空间维度词“长”的隐喻投射主要体现在动态域、容器域、情感域以及语法域中。  相似文献   

14.
汉语中的某些词由于词语的简缩使用而获得原本没有的义项,也就是说词语的简缩使用有时会导致词义的衍生。笔者对《现代汉语词典》中简缩衍生词义的情况进行了穷尽性统计,并在此基础上讨论现代汉语中词语简缩衍生词义的内涵、过程、规律以及原因等,认为词语简缩也是词义衍生的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15.
在英语中用来表示“能力”的常用词有多个。这里列举了表示能力的几个常用的词汇 ,从词义方面对这些词进行了辨析 ,并且还对其词语搭配进行了比较。这些词虽然都可以表示“能力”,但是 ,它们在词义和用法上都是有差别的。因此 ,我们在使用过程中应该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现代汉语中的“水货”一词迅速被人们所熟悉和使用。其词义最初表示通过水路走私的货物,发展到后来表示一切非正常渠道销售的货物,再发展为表示劣质商品,在现代商品市场中,“水货”又表示平行进口货。通过对“水货”词义演变的考释,可以看出词义在演变过程中,会受到社会历史原因、词典规范作用的影响,普通话词汇系统在对方言词语的吸收过程中应吸收使用范围广、使用频率高、普通话词汇系统中欠缺而方言词义明确、语言形式符合使用者审美要求的方言词。  相似文献   

17.
浅谈词语的感情色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浩瀚的词海里,词语是纷繁复杂的.但它不是七拼八凑的乌合之众,而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完整的体系.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做不同的分类.一般地说,词语除了理性意义、语法意义之外,还具有色彩意义.词义中蕴含着人们的思想感情,我们称之为词语的感情色彩.词义给人一种具体、生动的形象感觉,我们称之为词语的形象色彩.词义体现不同的交际情趣或格调,我们称之为词语的风格色彩.词义表现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我们称之为词语的民族色彩.词义反映不同时代的精神或风尚,我们称之为词语的时代色彩.词义体现不同阶级的思想或爱好,我们称之为词语的阶级色彩.总之,词义系统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与汉语词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远古以来,在“天人合一”思想指导下,汉民族形成宽泛、灵活、综合的思维模式,对事物的认知重直觉、重类比、重了悟。这种思维方式对汉语词汇也产生了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构词方式、词义的引申、词语的运用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关于词义古今演变中词的义项增加和减少的问题,语言学界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看法,即认为词汇中这种词义的古今变化有一个总的趋势,就是词的义项不断增多。例如有的说:“在语汇的发展过程中,词语的义项有增有减,……从总的趋势来看,是义项的不断增多”。①再如有的说:“词义演变的三种结果(引者按,指词义的扩大、缩小  相似文献   

20.
“有”是一个高频词语,词性多变,用法灵活,蕴意深刻;继而“有+V”现象引起了一定程度的争议,致使人们对“有”给予了一定的关注.这里针对“有”这个词的词义,分别从本义探寻、各种释义、固定结构三个方面和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两大平面进行分析,旨在探讨“有”这个词的各种词性及其词义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