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2 毫秒
1.
描写了哈密汉语方言音系的声、韵、调及声母、韵母的基本特点。提出哈密方言选择问句中有成句标识"呢"的选择问句格式为"主语成分+前项(谓语成分)+呢吗+后项(谓语成分)+呢?"无成句标识"呢"的选择问句格式为"主语成分+前项(谓语成分)+吗+后项(谓语成分)?"并分别描叙述了它们的分类和用法。  相似文献   

2.
语言中的某些形式不仅表现主观性,而且还可以表现交互主观性,交互主观性指的是言者用特定的语言形式表达对听者自我关注,这种关注可以体现在认识意义上和社会意义上,本文主要从认识意义上分析现代汉语话语中吧所具有的五种功能,这些功能是吧词交互主观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语言中的某些形式不仅表现主观性,而且还可以表现交互主观性,交互主观性指的是言者用特定的语言形式表达对听者"自我"关注,这种关注可以体现在认识意义上和社会意义上,本文主要从认识意义上分析现代汉语话语中"吧"所具有的五种功能,这些功能是"吧"词交互主观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文章对汉日三种称谓语境下不同形式的用法、功能和认知视点展开分析和对比,发现汉语的视点主要是与语言形式有关,而与称谓语境并无多大关联,其光杆名词是可借位视点,直接组合形式是平行视点,加“的”形式是相交视点。但是,日语的视点则与称谓语境有关,而与语言形式的相关性不大,其表自称和对称是可借位视点,表他称是相交视点。文章认为,不同视点选择的认知动因是主观性和交互主观性。汉语表自称和对称时,直接组合形式体现出较强的交互主观性,而日语有表交互主观性的形式标记,表他称时交互主观性最为凸显。   相似文献   

5.
从认知角度看语言的表情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不仅客观地表达命题式的思想,还表达言语主体即说话人的观点、感情和态度,因此语言具有表情功能。语言的表情功能是语言主观性、主观化的具体表现。本文以英汉两种语言为例,从认知角度重点探讨了语言的主观性与主观化,并分析了主观性、主观化的心理认知机制(视角、说话人的情/移情、认识程度)及动因(语用推理和语境顺应)。  相似文献   

6.
胡塞尔现象学交互主观性简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互主观性是胡塞尔现象学中最为棘手的问题之一。文章首先考察了胡塞尔交互主观性理论的发展过程,然后分析交互主观性理论中几个主要的范畴如“原初范围”、“同感”、“社会行为”等等。文章还讨论了舒茨对胡塞尔交互主观性理论的批评,最后给出了作者自己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汉语口语存在一个典型构式“好(你/一)个X”。在结构语义上该构式可以分化为三个小类:好(你)个+消极性词语NP;好(你)个+表人名词或短语NP;好(一)个+NP/VP。构式“好(你/一)个X”的构式义是“结构赋义”的结果,三个小类在语境适切性、定指与不定指、焦点结构及主观性等方面各有其独特的语用特点。基于真实文本语料分析了构式的外部结构关系,“好(你)个X”通常前置,而“好一个X”倾向于陈述维度,可前置也可后置。最后分析讨论了构式形成的几个可能动因,如类推、非常规语序、反向认知、叠加强化和去范畴化等。  相似文献   

8.
选择型反问句的低使用频率、不完全否定和更多地表示诱导说服等导致了其边缘化的地位。选择型反问句分为全项否定式、前项否定式和后项否定式三种具体类型。前项否定式和后项否定式各有侧重,如果肯定和否定的地位不平等的话,那么说话人倾向于把表意重点放在前一个位置。这也符合人们交际时"先重后次"———重要的先说,次要的后说———的心理。选择型反问句的语用价值在于有较强的说服力和表意的简练。  相似文献   

9.
基于构式语法理论,文章梳理出"X侠"构式的典型构式义和非典型构式义。其形成和演化机制与"侠"字字形体势的演变、"侠"的语素化以及基于语用的类推有关。该构式在句中主要充当宾语,较少充当主语和定语。"X侠"构式的变项"X"以双音节名词为主。"X侠"构式具有主观性评价功能,最近发展出了讽刺、批判等语用色彩。此外,"X侠"构式的认知机制是变项"X"与"侠"分别构成的概念空间整合而成的结果,包括单向型概念整合和双向型概念整合。  相似文献   

10.
邵阳话中量词"AXA"重叠式的形式十分丰富,能表达多种语法意义,并体现很强的主观性,其语法意义与重叠式中的"X"、量词的次类以及重叠式所充当的句法成分均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与其他汉语方言相比较可以发现,各方言量词的"AXA"重叠式在其内部构成、语法意义等方面既有诸多相同之处,又存在不少差异。量词的"AXA"式重叠具有方言类型学意义,可以为学界将汉语方言区分为北方方言和南方方言的观点提供又一依据。  相似文献   

11.
通过检索《广辞苑》第五版中的复合动词「-出す」,对其构词形式、整体语义与前后项动词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复合动词「-出す」的前后项动词构词为并列关系时语义无偏重项,当其前后项动词构词为熟合式时产生与前后项语义无关的新语义。当前后项构词为主谓、补充关系时语义有时偏重前项动词主要表示动作的开始发生,有时偏向后项动词主要强调结果或状态的出现。  相似文献   

12.
构式语的运用是商务英语的一个重要特点。文章从韩礼德的功能语法中所阐述的元语言功能的角度探讨了商务英语中构式语的应用问题。在对构式语的定义和划分的基础上,探讨了在商务英语的应用中构式语对于实现功能语法中三种元语言功能的重要意义。从人际功能中的情态和语气的角度来看,构式语能够有效地明确交流双方的人际关系;而从语篇功能的角度来看,通过主位的标记性和衔接与连贯等手段的运用,构式语能够使文章成为一个连贯统一的整体。  相似文献   

13.
从构式角度重新审视了"一M比一M"句式,认为该句式有三重意义:(1)表客观比较;(2)表示变化;(3)表示周遍义。分析表明,第一种和第二种意义具有客观性,而第三种意义明显植入了说话人的主观色彩,具有了主观性,并有其特殊的语用含义——表强调。"一M比一M"在具体语境中有不同的语义,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是主观化的过程,构成一个连续统,而主观化的诱因则是语言的经济性原则。  相似文献   

14.
根据“v着”叠用结构前后项事件的界性、终结性特征以及后项事件发展的性质,文章将该句式范畴化的事件类型分为三种:单行为事件句、复合事件句以及终结性事件句。研究表明,“v着”叠用并不属于体范畴而是用以表示前项事件在时间轴上的过程义特征。叠用形式可以将状态性质“v着”转换为具有过程性特征持续态,为后项事件的出现提供背景或时间参照信息,推进叙事时间的发展,而且“v着”叠用继承了动词重叠的构式语义,表现为与“就”连用时,前、后事件的时间间隔呈现出较短的主观性特点。  相似文献   

15.
"出"在《史记》中是一个使用频率的位移动词。文章搜索出了"出"在《史记》中的用例并考察了"出"的句法环境,从"出"充当连动结构前项和后项的情况以及处所成分的配置方面对其句法功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现代汉语"了"有多种意义和功能,和实词性成分组合而成的"X了"的话语功能是其中重要的一种。与一般的回指照应类较为纯粹的话语篇章功能不同,"X了"主要在句段或对话中起意义关联作用,大致可以分为顺接、逆接和阻断几类,这些关系正是说话人通过"X了"主观组织话语内容的结果。这些意义关联作用和主观性特征是语气助词"了"的一般意义和功能在话语篇章领域的具体应用,也是"了"在当代汉语的进一步发展,当代口语中逐步使用开来的"当然了"就是一例,值得我们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17.
“过”在古代汉语中是谓词性成分,表示“时间、空间距离上的经过”,突显客观义。“不过”是否定词“不”与“过”构成的否定结构,前后属状中关系。在语言使用过程中,“不过”发生了词汇化,由“不超过某一限制”引申出“仅仅”、“只”等表示说话人态度、情感的主观义。在前后小句语义方向不一致的语境中,“不过”衍推出转折义,由副词转变为连词,是说话人用以调控听话人认知状态的语言手段,体现交互主观性。从否定结构到副词再到连词,“不过”经历了一个主观性与交互主观性建构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现代汉语中"谁让Y.VP"表达式主要表示疑问、追因、归因三种意义,当其表归因时是一种典型的构式,该构式具有极强的主观色彩。"谁让Y.VP"的构式所表达的无可奈何、埋怨、撒娇、斥责等复杂语用意义,正是其"主观性"的表现。隋唐时期"谁让"作为归因标记开始出现,并逐渐增多,成为现代汉语中最主要的用法,"谁让"从主谓短语语法化并词汇化为"谁让Y.VP"构式中表归因的一个独立的词,经历了一个因主观化而发生语义泛化的过程,语境的变化和汉语词汇复音化也是其构式化的重要诱因。  相似文献   

19.
评价是一个表达范畴,与句法、语义和语用都密切相关。评价意义可以通过词汇手段显性表达,也可以通过句法手段隐性表达。由于隐性表达比较隐蔽,对其进行发掘和整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属于隐性评价的个案研究,论述了"不/没+VP1+等于+没/没有+VP2"构式的句法和语义、构式的主观性和主观化、构式的语用功能,发现该构式表达一个蕴含假设关系的主观等值命题,主观性非常强。构式由动词"等于"连接前后两项,语义重心在前,其构式义是主观推介和隐性评价的复合。该构式具有焦点凸显、广告宣传、施为导向等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20.
采用定量统计的方法,对多义词head构成的复合词的句法结构、词义关系、语义变化以及词素义的变异进行了考察,并从认知角度予以分析。研究发现:(1)在多义词head的复合词中,句法复合词和非句法复合词各占了将近一半的比例,而句法复合词基本上为偏正式结构;(2)多义词复合词的形成需要经历一个概念合成的过程,并形成语义变化,其变化类型主要包括:并义类、综义类和变义类;(3)head复合词绝大部分为双词素复合词,其中X+head型复合词大多为离心构式、变义类复合词,head+X型复合词大多为向心构式、并义类或综义类复合词;(4)多义词复合词的语义变化与人类的隐喻和转喻思维有关,转喻思维在组成head复合词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要大于隐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