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培根通过与旧哲学和经院哲学的割弃,为人性回归找到栖身之地;又开创了实证主义哲学的新时代,并致力于对自然科学的研究;还以科学的伟大复兴为己任,先于其同时代的国人嗅到了工业革命与启蒙运动的气息.在《新大西岛》中,培根展露了对科技进步带来美好生活的憧憬,也透露了对可能出现的现代性危机的警惕.  相似文献   

2.
现代性已成为我们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现代性就是一种历史时间在理性层面的运用和流动性的表现,理性和主体性是它的首要特征.后现代和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批判和出路探寻体现了现代性发展的内在方向,但是当今中国的现代性反思和路径则只能在中国的传统和社会现实下找寻,中国必须有符合自已的新现代性,必须树立新的发展思想和新的工业化道路.这也就与十六大以来,我们提出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和新型科学发展观密切结合了.  相似文献   

3.
“现代性”是《邱园记事》贯穿全文的中心线索。首先,运用印象派绘画技巧来描述邱园的美丽,这是现代性艺术手法的独特表现;其次,通过四组人物和他们的对话揭示了现代人的精神困境;再次,通过对邱园的“臆想”之美,展现了审美现代性与社会现代性之间的张力;最后,通过“声音”的呐喊希望用审美的方式摆脱现代性给人们带来的精神困境。  相似文献   

4.
台湾作家白先勇与朱天文先后在他们的作品中书写了特定时空中新旧两代台北人的生存状态和情感体验。白先勇《永远的尹雪艳》塑造了一个具有颠覆意义的舞女形象尹雪艳,同样,朱天文《世纪末的华丽》中女模特儿米亚的形象也令人印象深刻。时隔25年的两篇小说,不约而同呈现出一种对现代性的审视与观照,创作于台湾后工业化时期的作品《世纪末的华丽》相比白先勇的《永远的尹雪艳》更是融入了对于后现代性的批判与反思。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具有丰富的现代性 ,红学史描述应该关注各种研究现象的文化依据 ,揭示各种问题的学术传统、学理依据与各种流变形态 ;并对《红楼梦》的意义阐释、作者问题、版本问题等研究史各自的阶段性和主要问题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6.
《周易》蒙卦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启蒙教育思想,其中的观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启蒙教育应及时抓住果行育德的教育时机;启蒙教育的目的在于“蒙以养正”;启蒙者应注意刚中不过的立教原则;在启蒙教育中应注意举一隅三的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7.
<易·蒙>是专讲教育之卦,其中蕴含有丰富的教育思想,与传统师道有着紧密的联系.<蒙>卦不但强调了教育、教化的重要性,指出无师之"困"与"吝",更是突出了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强调尊师以诚、事师如父,同时<蒙>卦也对教师提出了要求,即有德有才者方可为师.  相似文献   

8.
《易·蒙》是专讲教育之卦,其中蕴含有丰富的教育思想,与传统师道有着紧密的联系。《蒙》卦不但强调了教育、教化的重要性,指出无师之“困”与“吝”,更是突出了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强调尊师以诚、事师如父,同时《蒙》卦也对教师提出了要求,即有德有才者方可为师。  相似文献   

9.
现代性在本质上是个充满了历史进步意识和自我解放内涵的概念。20世纪中国社会所面对的一个重大的热门话题就是现代性诉求,《语丝》之所以能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刊物之一,关键就在于其鲜明的现代性诉求。《语丝》散文的多样化和强烈的现代性意识对于推动我国现代散文文学的发展是不可低估的。  相似文献   

10.
现代性是由西方传入我国的一个概念,在社会和文学上表现着不同的形式和意义。老舍的《断魂枪》体现了中国社会在转型时期所出现的新文化和传统文化之间的矛盾冲突,谱写了一曲对传统文化的挽歌和对现代性的深层追求。从对中国社会和文学的现代性理解的角度,通过《断魂枪》中的人物形象、文章结构、叙事方式和老舍对现代社会多层次的思考等方面来粗略地解读《断魂枪》所体现出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11.
鲁迅的《狂人日记》是一篇关于时间的文化寓言,时间与空间的交互式结构使文本获得一种立体的横向延伸和纵向衍射的时间形式意义,以“现在时间”为核心,“过去时间”、“将来时间”为参照的时间场域与文本所生成的意义结构联系在一起,共同参与和介入个人时间的觉醒,这种主观时间的绽出与确信具有现代品质,其现代性意义是不容忽略的。  相似文献   

12.
《尘埃落定》选择了麦其家的傻子二少爷为叙事视角展开叙述,但在实际的行文中我们发现,这个傻子实际上是作为一种修辞策略,而并不具备傻子叙事的典型特点。作为叙述者的“傻子”具有全知全能叙事的特点,能知晓超越的时间、空间,并能通晓人的内心。傻子话语还具有多重性,他的话语表现为对话性质。傻子视角的神秘性和宿命性实则是藏族佛苯结合宗教传统的影响,而多重性又体现出现代性对民族文化的入侵。  相似文献   

13.
正确辨析“包蒙”与“击蒙”思想,对于准确把握《周易》的启蒙教育思想,进而深刻理解中国传统教育思想乃至思考今天的中国教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包蒙”与“击蒙”作为两种不同的治蒙之道,统一于《周易》对人性善的基本判断之中,其目的都在于“养正”。“包蒙”是因为相信儿童天性为善,每一个儿童都具备成为圣人的可能性,因此对儿童要包容不距、悉于决疑;“击蒙”是要为儿童“御寇”,帮助其抗御外恶之诱惑,以保全其天性之美好。其中“包蒙”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应持的基本态度,而“击蒙”则是“包蒙”前提下一种具体的教育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14.
赵歌东 《东方论坛》2008,(5):31-35,82
从创办《新生》到走向《新青年》是鲁迅创作实践的探索期,也是鲁迅创作现代性追求的转型期,从这个时期内鲁迅思想的发展,可以看出中国现代启蒙思想及其相应的现代性寻求的历史脉动。  相似文献   

15.
在激进主义和保守主义共同推动文化现代性建设的历史进程里,吴宓从自己的固有文化视域出发,以《学衡》这一明确反对新文化运动偏激取向的刊物为依托全面展开了对整合的文化现代性理路的深入思索。这种整合中西传统文化精华建立新文化为核心的文化现代性发展思路体现出了比新文化阵营更为健全的文化心态和比一般文化保守主义者更为开阔的文化视野,对其展开重新分析和评价将会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认识和思考中国现代文化发展的复杂性和多种可能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孽海花》在晚清谴责小说中的独特性,恰在它超越了"谴责小说"的概念所包含的一般主题和叙事方式.并指出曾朴的《孽海花》,在历史小说的意识和叙事方式上打破了中国传统"小说"的规范,代表着中国现代历史小说的雏形.  相似文献   

17.
现代性是对现代社会文化精神的观照,也是对与传统相对立的价值观念、社会结构特征的概括。反思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型,可以看到,尽管传统文化没有建构出反思的主体,也没有提出过类似新教伦理中的职业观念,社会生活也缺少理性化的或合理化的建构,但依然存在走向现代性转型的思想资源,由此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性视域下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8.
常新  赵伯飞 《南都学坛》2010,30(1):29-33
现代化是在全球范围的一场史无前例的社会转型,这一转型的实质是生存方式或生存模式的转变或重塑。随之而来的诸如时间体验、意义失落、公平正义的普世价值的破坏等现代性问题逐渐凸显。对于如何解决现代性问题,人们提供了各种方案,其一就是对传统的"回归"。运用诠释与转换方法对《管子》的"天命"思想、"仁学"思想、消费思想及"与天下同利"的思想进行发掘,可为当前解决现代性问题提供人文方面的观照。  相似文献   

19.
如果说鲁迅的《狂人日记》可以作为启蒙时期对现代性吁求的喻示,那么莫言的《酒国》则可看作是现代性某种后果的喻示。二者不约而同地选取吃、饮食作为比拟历史、审视当下的切入口,暗含了一种有意无意的文化心机,聚焦了后发国家最为敏感的民族心理区域。由《狂人日记》到《酒国》所象征的现代性无效和失败的后果,究其根源,首先来自于现代性本身的逻辑悖论,也昭示了这种悖论在进入中国历史文化语境中时,与传统文化的自我束缚属性实现了某种媾和,并与传统文化所特有的酱缸效应合谋促成了对现代性局限的放大和效果的抵消、分解。  相似文献   

20.
本文拟在传统整体性离散的现代背景下 ,烛照《离婚》中老李作为“现代人”模型的意义以及这种“现代人”模型的普世性和民族性价值 ,以期对《离婚》的主题作出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