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数字技术赋能城市基层社会治理,已然成为新时代一种不可阻挡的发展潮流。结合数字治理理论和赋能理论,通过对福州市鼓楼区“一线处置”社会治理改革的实践考察,描述城市基层社会治理过程中数字技术赋能的一些实际情境、动态过程和多元网络,尝试搭建数字技术与城市基层社会治理之间“赋能关系”的分析框架,挖掘其生成逻辑与运作理路。研究发现,数字技术赋能包括技术赋能、结构赋能、情感赋能三个维度,围绕资源整合、治理闭环、规则约束、权能平衡、协同共生、动力激活、情感扩散等内容,为打造高质量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推动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数字技术引领社会治理创新的时代,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治理方式变革成为提升城乡治理共同体韧性的全新范式。立足数字赋能韧性城乡治理共同体建设的作用机制,提出“融”+“集”社会治理共同体、“促”+“提”经济治理共同体、“规”+“推”环境治理共同体、“控”+“管”应急治理共同体的多元创新框架。从以精细化为着力点,加强数字乡村部署;以信息化为推动点,赋能数字治理决策;以质量化为实践点,推动智慧农业转型;以持续化为发展点,构建城乡治理保障体系的角度,提出数字赋能打造更具韧性城乡治理共同体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3.
数字技术的快速迭代和创新应用推动了城市基层治理变革,数字技术如何作用于城市基层治理成为新的学术增长点。基于技术嵌入理论视角建构结构嵌合-关系重塑的分析框架以揭示数字技术赋能城市基层治理的底层逻辑,并结合S市Z街镇一网统管的治理实践进一步剖析数字技术赋能城市基层治理的内在机理。研究发现:数字技术通过结构嵌合重塑权力运行机制、柔化条块分割边界缓解城市基层治理的结构性困境;通过关系重塑链接政社边界及联通部门界限促进基层协同共生网络的形成。此外,综合S市一网统管赋能基层治理的调研材料发现,数字技术在赋能城市基层治理过程中还存在数字悬浮政民互动实效不足等现实困境。  相似文献   

4.
随着数字乡村建设的持续推进,数字技术在乡村治理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农村人居环境依靠传统手段难以解决的治理困境将有望借助数字赋能来化解。数字治理与环境治理双重政策势能的释放、“新基建”背景下数字设施与农村人居环境设施的融合以及村民数字素养与环境意识的同步提高为数字赋能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提供了社会基础。借助数字技术的协同性、整合性、共享性、参与性,通过数字赋能治理协同、数字赋能资源整合、数字赋能沟通渠道和数字赋能社会动员,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从“信息孤岛”到信息互联、从“二元鸿沟”到城乡融合、从“单向价值”到多元表达、从外部输入到内生驱动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基于TOE分析框架,构建了包括8个观测变量和30个测量指标的评估指标体系,检视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治理的实践效果。通过对14个农业农村部评选的“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研究发现,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治理能够重塑乡村治理场域,实现乡村治理结构再造,拓展居民参与渠道,赋能乡村治理能力提升,从而助力乡村实现有效治理的目标。但同时,数字技术也会造成一定的乡村治理负担,表现为数字技术的功能“收缩”导致内容生产的行政化,数字技术的社区分化引发内容生产与需求的分离,数据指标硬化和治理内耗引致数字技术的悬浮化,治理主体间的数字鸿沟导致数字技术的挤出效应。为此,需要以“以人为本”的价值追求重新审视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治理,超越对“数字技术”过度技术化和行政化的追求。  相似文献   

6.
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技术支撑的城市数字精细化治理模式是解决城市发展困境。提升居民幸福感的关键驱动力。基于人本—技术—决策理念视角,借助csQCA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确立群众主体地位、关注群众需求、注重群众参与、数据和网络配合、主体互动平台、评估治理风险、输出治理对策7个二级变量。以杭州市上城区为个案,通过构建影响其数字精细化治理成效的理论模型,探究以“智慧大脑复合联动”为特色模式的数字精细化治理实践。研究结果表明,数网协作主导杭州市上城区城市智慧治理,其余6个解释变量均不能构成推动地区数字精细化治理的充分必要条件。因此,亟需立足于“人本赋源”“技术赋能”“政策赋效”三大维度,更新城市数字精细化治理策略,开辟城市可持续发展新路径。  相似文献   

7.
大数据时代运用数字技术为基层治理赋能成为新趋向。文章运用案例分析法,构建“数字赋能-自主治理”解释性分析框架,探究“映山红”数字治理变革取得成功的原因及其可推广之处。研究发现:数字技术从公共话语体系的重塑、双向监督机制的完善、公共资源的统筹协调三个维度赋能,为乡村自主治理提供外源动力;外源动力促进村民参与权、决策权、知情权与评议权的增强,形成内源动力;外源动力与内源动力融合催生互动-信任-互惠的社会资本,形成混合动力;三重动力共同作用破解自主治理的制度供给、可信承诺和相互监督三大难题,形成以制度的有效供给破解集体行动困境,从而实现数字赋能促进乡村自主治理。数字赋能乡村自主治理的关键在于识别主要问题,实现精准赋能;强化主体能力,实现个体赋能;契合地域特色,实现“现代性”与“乡土性”的匹配。  相似文献   

8.
协调技术与组织关系是推进数字技术赋能政府治理的基础性问题。数字技术在实现政府治理“赋能”的同时,亦带来了“负能”效应,要求我们对数字治理进行系统性再思考。“数字负能”并非仅由技术因素引起,而是源于技术需要同它所嵌入的科层体制这一对复合要素之间的错配。鉴于此,拟在技术—组织研究范式基础上,通过构建“数字技术—科层体制—治理模式”分析框架,系统阐释技术需要与科层体制的适应性问题。研究发现,不同的技术形态意味着不尽一致的组织结构要求,技术应用困境源于科层结构体系与数字技术应用的对接失败。为此,须从技术和组织的良性互动出发,通过技术创新与体制调整,有效防止“数字负能”等悖论现象。  相似文献   

9.
元宇宙的形成标志着社会数字化发展进入高级阶段,也势必会引致对当前政府数字治理体系的进一步创制。技术叙事中有关未来治理的想象,以及现实中基于商业资本运作下的“游戏”超域效应揭示了元宇宙赋能政府数字治理的可能性以及前景。以顶层设计与底层创新的上下衔接为基础,提出了以“原理-模式-载体-效能”为线索的逻辑理路。其中,元宇宙支撑构建的数字技术—经济混合规律体系作为治理原理为政府数字治理创新提供了原动力,而发展出的新型数字情境治理模式以“置换”和“仿拟”逻辑赋予了主体“在场”能力,并构建“自由人联合体空间”作为载体强化数字治理中人的主体性地位,最终实现以秩序正义为核心的治理效能。从当前政府数字治理的现实困境出发,构筑元宇宙赋能政府数字治理的总体方略:包括锚定真实治理需求、优化政府组织结构以及耦合数字平台建设3条赋能路径,并形成以重点项目牵引、多元主体联动、多样智能治理连接、复杂智慧体系融入为特征的行动策略。未来,元宇宙赋能政府数字治理的关键还在于重视“脱域”视界下政府数字治理制度的逻辑转换,强化“游戏”情境下政务平台公共性的保障,以及警惕“超真实”符号世界的内生风险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反思并追问元宇宙如何在可预见的未来延续和复兴技术治理的辉煌。  相似文献   

10.
数字赋能政协协商是政协履职与数字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数智化运行的新型协商形态。本文以数字赋能为论域,阐释了数字赋能政协协商的内涵与效应,梳理了数字协商的推进历程,并以浙江省、湖南省数字政协建设为案例样本,从理念、平台、体系三个维度总结数字政协建设经验,揭示其在体制、技术、数据方面存在的不足。客观地看,当前数字赋能导致了协商的形式主义与“数字悬浮”;加剧了协商主体的分化;扩大了“数字鸿沟”;产生了“数字异化”等算法黑箱问题。因此,要构建数字协商机制,提升数字变革保障力;加强数字技术建设,推进数字有效协商;加强数据治理,发挥数字协商效能。  相似文献   

11.
数字政府空间是数字政府治理的要素和公共需求表达在虚拟数字空间的表现形式,其中包含了以“政-企-民”互动为表征形式进行公共价值创造、表达与输出的过程与结构。作为公共价值子集“治理能力提升”的一种表现形式,协同价值识别是对协同效能提升程度的考察,体现为社会组织、数字企业家、公众对公平协作、互信空间、赋权合法性和主体伙伴关系建构的共同期望,包括主体构成、互动关系、权利结构与系统情境四个主要维度。识别和定义协同价值不仅揭示了数字政府空间治理“共识导向”的公共价值建构过程,也阐明了协同价值共创是多元主体合作关系谱系重构、技术深度融合和制度全面创新的结果。文章结合数字政府空间的治理场景,以价值共创为理念内核,构建了以“政-企-民”三元互动为核心,以赋权、赋能及确权为动能的数字政府空间协同价值实现路径,借以重构协同价值表达、发现及实现的空间网络逻辑。  相似文献   

12.
河长制作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水环境治理创新制度,是中国水环境治理体系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一个缩影,其通过结构、程序以及技术三个维度的协同设计与运转,共同促进水环境的跨部门协同治理,进而推动“九龙治水”走向“一龙治水”。河长制通过结构性协同实现了治水权威的有效整合与配置,通过程序性协同细节的完善为治水权威流动提供了保障,通过技术性协同为治水权威提供了“智慧”,但这种权威高度依赖且政治动员色彩浓厚的协同模式在实践中不可避免地出现“重结构性协同,轻程序性协同”“人治属性排斥技术理性”等问题,由此引发对“职责分工明晰与跨部门协同治理”“结构性协同与程序性协同”“技术赋能与技术缚能”等关系的深层次思考。  相似文献   

13.
数字化、低碳化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流趋势。为深入考察数字经济赋能城市低碳发展的机理,本文构建了贯穿“产业—政府—企业”三个维度的数字经济赋能城市低碳发展理论机制模型,并基于全国141个主要城市2016—2020年的数据识别了数字经济赋能城市低碳发展的实践路径。研究结论表明:数字经济水平的提升能够有效赋能城市低碳发展,在稳健性检验和排他性分析后,该结论仍然成立;除直接赋能外,数字经济对城市低碳发展的促进还能够以低碳技术进步为中介间接实现;政府环境注意力和环境规制在数字经济赋能城市低碳发展的过程中起调节作用;“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城市低碳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但不同试点批次的促进效果有所差异。研究结论为促进城市低碳发展以及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4.
提升针对性是新发展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理论命题和现实课题。把供需对位作为根本前提,把问题导向作为根本原则,把精准施教作为根本方法,把技术赋能作为根本支撑,把协同育人作为根本保障,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理应遵循的实践逻辑。具体而言,做到供需对位,关键要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和“需求侧”改革双向发力;坚持问题导向,关键要通过调查研究弄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究竟要针对什么问题;做到精准施教,关键要因人施教、因时施教、因地施教;做到技术赋能,关键要运用好大数据预测技术、智能算法推荐技术、区块链技术等高新技术;做到协同育人,关键要构筑校内校外双协同育人并举发力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5.
元宇宙凭借其先进的技术基础、虚实相融的空间形态、独特的信息存储方式等优势,冲击着传统的城市治理模式。按照“技术赋能—需求驱动—治理重构”的思路,元宇宙依托数字孪生技术拓展城市治理边界、依托扩展现实技术创新城市治理理念、依托区块链技术丰富城市治理工具、依托数字模拟与推演技术重塑城市治理流程,形成“发现问题—即时反馈—模拟仿真—趋势预测—决策制定”的智能城市治理路径,从而促使元宇宙城市治理具备主体协同化、过程全周期化、机构扁平化等创新特征。然而,在元宇宙赋能城市治理进程中,仍然存在数字安全与隐私难以保障、政府机构利益易受侵蚀、产品内容监管压力增大以及社会不平等加深等方面的隐忧。为此,中国未来城市治理应继续沿着智能、精准与便利的演变思想,在紧急问题应对、生态环境治理、旅游秩序整治、城市空间规划、智慧政府建设等更多应用场景中实现突破,同时从元宇宙技术研发、制度创新、内容监管、公共产品供给等方面加强元宇宙理念与城市治理的相互契合度,以更好地提升我国城市治理智能化水平与现代化能力。  相似文献   

16.
数智化时代为人民政协发挥其作为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提供了增权赋能的新契机。文章基于数字政协组织建设和委员履职能力建设的双重视角,分析了数字政协的现实逻辑、制度逻辑、治理逻辑、技术逻辑,探讨了数字赋能政协的具体形式与途径,建构了数字政协的运作机理。客观地看,当前数字政协建设面临一些现实困境:数字鸿沟显著,数字协商壁垒突出;政协各层级之间联动不强,数字协商机制不够畅通;政协委员数字素养能力不足,数字协商效能不高。应立足新时代背景,加强数字政协建设:破除数字协商壁垒,推进数字协商民主发展;创新协同驱动,健全数字协商体制机制;提升政协委员数字素养,促进履职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7.
当前贫困治理重心将从显性的绝对贫困向更隐蔽、识别难度更大的相对贫困转变,但贫困治理的复杂性和长期性问题依然存在。以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不再只是作为单一的治理规范、治理工作或治理要素,而是融合为一股新的治理力量,嵌入到相对贫困治理的逻辑当中。我们迫切需要正视并剖析这股新迸发的治理力量,重新理解贫困治理的复杂性与长期性特征。运用理论思辨和逻辑推理方法,提出通过“场景适配—情境互动—主体增能”的嵌入逻辑,为数字技术赋能相对贫困治理提供新的研究框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解决相对贫困治理长效机制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8.
作为现代科层制政府与信息技术相互融合所形成的新型政府管理形态,数字政府是新时代信息技术革命的高质量产物。在以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数字文明时代,全球各主要国家和地区纷纷进行数字政府的战略部署,加快推动政府数字化转型进程。我国数字政府建设实现了与西方发达国家从跟跑、并跑再到领跑的角色转变。在以市民诉求治理驱动的数字政府建设中,北京市“接诉即办”数字治理改革突破了党政体制下基层治理条块分割的制度藩篱,构建起了精准高效的数字治理平台与机制,实现了政府治理从以行政为中心到以人民为中心的转变和演进。以数字化驱动政府治理现代化,以技术赋能引领治理制度体系变革,防范和避免数字化转型陷阱,是适应数字化时代经济社会巨大变迁的应时之举,更是打造组织更协同、管理更高效、服务更优质的现代政府的必由路径。  相似文献   

19.
实现共同富裕要求兼顾“发展”与“共享”的双重目标,数字技术为乡村治理转型提供支撑。以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CRRS)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结论如下:农民参与数字治理具有收入增长效应,能有效提升其收入水平,实现共同富裕所要求的“发展”目标。分位数回归与再中心化影响函数回归结果均表明农民参与数字治理具有收入分配效应,能够缩小农民内部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所要求的“共享”目标。影响机制检验表明,农民参与数字治理将显著提高其信息获取能力,同时,数字治理参与对具有较低社会资本群体的收入赋能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20.
技术治理在乡村治理中的应用已然全面展开,技术治理的技术应用快速更新,但存在城乡“数字鸿沟”带来的挑战和风险,治理技术水平仍需提升。技术治理和技术应用的耦合是技术治理在乡村治理中效能提升的关键。要走上乡村善治之路,实现共建共治共享,需要更加注重技术应用、主体性价值、安全防范等,最终形成“技术应用-韧性赋能”的治理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