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实现“双碳”目标,我国在环境权益交易市场体系中分别建立起用能权交易与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前者用于控制用能单位能源使用和消耗的上游环节,后者控制企业温室气体排放的下游环节,两制度有效衔接将有利于节能减排目标完成的高效协同。两类交易制度存在理论背景的一致性,但同时也面临着法律依据、配额分配方法等不一致的地方。因此,我国未来应从立法路径、制度安排及保障措施三个方面入手,为用能权交易制度与碳排放权交易制度衔接所面临的相关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张立锋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33-39
中国正在积极探索构建用能权交易制度,与排污权交易、碳排放权交易、水权交易、节能量交易等其他同类制度相比,用能权交易制度具有自身独特之处,加强相关问题的理论研究对于用能权市场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阐明用能权的经济理论基础之上,从法律角度对用能权的概念及属性、初始用能权确权行为的性质、用能权与能源使用权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用能权兼具公权属性和私权属性,当前不宜也不必在相关立法文件中对其法律属性予以明晰规定;初始用能权的确权行为属于行政许可,用能单位由此获得的用能权是一种特定的能源使用资格;用能权与能源使用权之间虽然没有包含或交叉关系,但是具有密切关联性。 相似文献
3.
同强制性排放标准、排污许可等命令型减排手段及补贴、碳税等市场激励型手段比较,碳排放交易在促进“双碳”目标的实现方面更灵活,更具有可持续性,因而也更有效。经过二十年探索,中国初步建立起以配额式碳排放交易制度为主,以项目式碳排放交易制度为补充的双轨式碳排放交易制度体系,但该制度体系目前还存在可操作性不强、实效不彰等缺陷,须... 相似文献
4.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并指出“应健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作为非自发形成的政策市场,既需要市场机制发挥基础作用,又需要高水平的政府监管提高市场规制效能。目前,碳市场监管欠缺科学性、合理性、有效性,有待系统性提升监管效率,因此,应进一步理顺政府监管与市场运作的关系,优化数据监测、报告与核查制度、配额管理制度以建立有效的价格调节机制,为“双碳”目标的稳步实现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5.
碳权交易的实施对我国实现“双碳”目标至关重要,亦是这几年的研究热点。围绕碳权交易这一主题,基于1997—2023年国内核心学术期刊数据库中936篇相关文献,用CiteSpace软件从发文数量、关键词等角度研究其热点和趋势。并从概念界定、多种政策的对比与协同、政策效应、碳权交易市场的构建及研究方法等具体维度对现有文献内容做了梳理与归纳,综合得出碳权交易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结果发现:文献数量逐渐增加,并在2010和2021年两个政策时点变动明显;碳权交易、碳权、低碳经济、碳市场是研究主流和焦点;我国碳权交易发展趋势可归纳为借鉴摸索阶段、学习探索阶段及绿色低碳转型阶段。未来可对碳权交易与多领域交叉学习、多政策并用,以及如何实现其差异化、灵活化、完善化等方向展开进一步研究,推动我国“双碳”目标实现。 相似文献
6.
在“双碳”战略目标的引导下,碳排放权交易已成为国家气候治理的重要工具。2021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上线,生态环境部先后发布一系列有关碳排放权交易的管理办法和交易规则,但碳排放权交易活动中存在的和可能发生的交易风险并未全部纳入立法防控中。有关市场准入、交易标的、交易资金和回购交易引发的交易风险缺少必要的立法防控措施,应当从适度提高市场准入条件、加强交易标的真实性监管、实行交易资金来源审查和强化回购交易风险防控等方面完善碳排放权交易的安全环境,保障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8.
9.
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双碳”目标,既是交通强国建设下的绿色交通发展新要求,也是中国政府对国际社会作出的庄严承诺。从立法、执法与司法层面指出当前我国现行法与政策间缺乏对“双碳”目标协同增效、法律制度体系不完善、智慧执法能力不足、执法主体权责不明、司法审判机制建设不完备等问题。对此,提出我国有必要建立法律与政策的衔接,制定专门法搭建法律框架;提高执法人员的智慧执法能力,建立健全执法制度;强化审判体制机制建设,提高司法专业化水准,培养信息化智慧司法服务能力;多元并举保障“双碳”目标顺利达成。 相似文献
10.
刘超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5):18-31
“认购碳汇”是近两年来我国在环境司法实践中创新的一种替代性修复方式,近期又被定位为一种司法服务“双碳”目标的保障机制在多地推广适用。“认购碳汇”是否能服务于“双碳目标”的关键在于其能否实现碳减排或碳汇增长的机制性效果。“认购碳汇”预期实现替代性修复,必须以无法直接修复为前提、契合修复策略的位序、遵循替代性修复责任方式适用的边界。实证分析当前的“认购碳汇”案件,“认购碳汇”的司法适用没有以直接修复为前置程序,没有体现生态环境修复策略的位序选择,未能彰显生态环境修复的核心目标,未能构建替代性修复与“双碳”目标的内在关联。在“双碳”目标背景下,应当从构建“认购碳汇”与增加碳汇的关联、明确“认购碳汇”司法适用的条件、厘清“认购碳汇”司法适用的范畴、载明“认购碳汇”替代性修复的方案等几个方面,规范“认购碳汇”的司法适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生态补偿减排的影响机制及其效应是现有文献研究的热点问题。【设计/方法】在系统阐释生态补偿影响环境污染的内在机理、探讨“双碳”目标调节效应影响的基础上,基于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2003~2019年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进行实证分析。【结论/发现】生态补偿具有降低长江经济带环境污染的效果,且这种影响具有滞后性;异质性分析表明,生态补偿对长江经济带不同区域环境污染的影响具有异质性;调节效应分析表明,“双碳”目标约束对生态补偿的污染减排效应存在正向调节作用,使用平行趋势检验、PSM-DID检验、安慰剂检验等稳健性分析后,减排效应依然成立;进一步分析表明,产业结构调整是“双碳”目标约束下生态补偿影响环境污染的中介变量。最后,从实施低碳试点与生态补偿组合政策等方面,提出促进长江经济带环境污染治理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易艳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73-79
“双碳”目标的实现除了需要资本的引导、科技的创新、能源结构的调整等措施外,更离不开“双碳”文化的支撑。“双碳”文化是有效解决人与自然矛盾的思想武器。从“双碳”理念、“双碳”价值观和“双碳”行为规范三个维度构建“双碳”文化,培育和践行“双碳”文化重在知行合一,要求人们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改变自己的发展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在实践中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双碳”目标的实现与能源法律的关系密不可分。从能源法律因应“双碳”目标的理论基础与范围限定出发,重新审视能源法律的制度逻辑,可发现能源法律存在经济化与生态化的理念异质、市场化与行政化的范式失衡、区域化与全球化的格局分化的存续危机。只有摆脱狭义上“能源供给”的传统观念,确立低碳能源治理策略的同质转变,调适能源利益关系的结构衡平,能源法律方能因应“双碳”目标之复杂性诉求。该逻辑转换为能源法律的结构和内容确定了优化方向,即能源法律应从法律体系的融贯性出发,坚持“政府—市场”的二元主体结构与“能源供应—低碳节能”的二元规制机制,塑造以环境法典、能源基本法、能源单行法、能源政策为规范承载的交织秩序,从而提升低碳能源的法律治理之力。 相似文献
14.
“双碳”目标约束下环保督察有利于减少长江经济带环境污染吗?文章基于长江经济带2003-2019年108个城市市级面板数据,手工搜集整理环保督察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实证研究了“双碳”目标约束下环保督察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研究发现:环保督察可以显著抑制环境污染,但这抑制作用具有滞后性,多维度的稳健性检验进行了验证;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中央环保督察显著降低了长江经济带下游地区环境污染水平,但对上游、中游地区影响不明显,并且相较于非资源城市,环保督察对资源城市的减排效应更加显著;引入“双碳”目标约束的调节效应表明,“双碳”目标约束对环保督察的减排效应具有正向调节作用;空间外溢性分析表明,中央环保督察能有效抑制被督察区域环境污染,但对邻近地区影响较弱;最后传导机制分析表明,绿色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高级化是环保督察政策降低环境污染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5.
张栋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24-36+111
在“双碳”目标的政策情景下,电力产业的低碳转型以及电力市场的竞争性转型成为中国电力行业发展转型的理性选择,电力规制体系应同步纳入多元化电力竞争性市场制度体系在产业秩序建构、竞争秩序维护方面的法律规制内涵。电力产业竞争性规制的价值定位应以区分相关产业环节是否具有市场竞争性为起点,在此基础上明确可竞争环节的市场秩序价值以及自然垄断环节的产业秩序价值,实现针对自然垄断所导致的市场势力与行政垄断这两个负外部性的有效规制。以此为制度理性,从监管法律、监管机构、价格监管3个方面对电力产业在竞争性转型背景下的规制体制实现协调完善。 相似文献
16.
郭莉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13-18
双碳目标的实现过程本质上是一种目标驱动的能源转型过程,是重大的理论创新和实践的突破。既需要转变理念,尊重立法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充分发挥立法调整社会关系、构建新型管理体制、实现价值引领功能,确立双碳目标规范,进而形成新的社会行为方式,进一步获得社会的广泛认同和遵守。为此,必须进一步深化对双碳目标的法理分析,确立法律层级的权威性和约束力;实现从政策向法理的转向,并且做好国际法、国内法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17.
“双碳”目标是国家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必将持续赋能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的形成和发展。“双碳”目标通过突出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节能减碳内涵,倒逼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促使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协同减碳,促使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成为全球潮流的机理赋能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双碳”目标通过推动能源结构优化升级、实现产业结构绿色转型、促进消费结构低碳发展、强化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应用等路径,推动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的形成和发展。要建立宣传教育机制、制度保障机制、激励约束机制、协同转变机制等保障机制,确保“双碳”目标赋能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路径顺利推进,为实现“双碳”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8.
钟茂初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1):10-21
基于对"碳达峰""碳中和"的理论内涵及现实含义的阐释,本文分析了"双碳"目标的有效路径和现实发展中的认识误区,得出:"双碳"目标的核心要义是持续推进"碳减排"直至实现"碳中和";"双碳"目标的核心政策工具是"碳排放额度";政策成效的评判依据是全生命周期碳减排、碳效率提升、碳减排的"帕累托改进";政策的有效路径是促进各种要素的"有效替代"。基于研究结论,从产业支持政策、低碳消费倒逼机制、碳金融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主张。 相似文献
19.
建筑业正面临碳排放量居高不下、技术创新缺乏和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双碳”目标对建筑业实现绿色低碳转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绿色建造的构想、发展和塑造是建筑业践行绿色低碳目标的重要途径。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绿色建造经历了萌芽、发现、重视和塑造的政策变迁阶段。绿色建造的逻辑观念由注重经济增长转向生态保护,选择偏好由建造成果转向低碳建造,技术手段由传统粗放转向信息创新。通过塑造“双碳”目标下绿色建造的“政策变迁—复合层次—集成路径”逻辑框架,转型升级绿色建造的特征属性、“4R”原则和目标维度,重塑新时代绿色建造的理念及其实践方案,为高效发展绿色建造低碳理念和协同绿色建造全产业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建筑业正面临碳排放量居高不下、技术创新缺乏和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双碳”目标对建筑业实现绿色低碳转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绿色建造的构想、发展和塑造是建筑业践行绿色低碳目标的重要途径。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绿色建造经历了萌芽、发现、重视和塑造的政策变迁阶段。绿色建造的逻辑观念由注重经济增长转向生态保护,选择偏好由建造成果转向低碳建造,技术手段由传统粗放转向信息创新。通过塑造“双碳”目标下绿色建造的“政策变迁—复合层次—集成路径”逻辑框架,转型升级绿色建造的特征属性、“4R”原则和目标维度,重塑新时代绿色建造的理念及其实践方案,为高效发展绿色建造低碳理念和协同绿色建造全产业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