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作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示范样板,自贸试验区始终坚持以绿色为发展底色的建设原则。基于2010-2020年我国A股上市企业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开展自贸试验区设立对企业污染排放的准自然实验,并进一步探讨其作用路径,研究发现:(1)设立自贸试验区有利于降低企业污染排放强度,表明自贸试验区设立能够推动企业绿色转型;(2)自贸试验区的环境效应主要通过改善企业环境行为和提高企业生产率两种途径实现;(3)自贸试验区的环境效应主要体现在私营企业和轻污染行业企业,此外,相比经济发达地区,在经济较不发达地区设立自贸试验区对企业污染排放的降低幅度更大。研究结论为自贸试验区推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提供了微观证据,对自贸试验区建设也具有政策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增强制造业韧性是促进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基于2006—2020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企业的面板数据,结合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本文系统研究了自贸试验区设立对制造业企业韧性的影响机制及其效应。研究表明:自贸试验区设立对制造业企业韧性提升存在积极影响。机制分析表明:创新要素集聚在自贸试验区设立对制造业企业韧性影响中发挥了中介作用,其间接效应占总效应的962%;数字化转型、三类不同的产业集聚与自贸试验区设立的协同效应均在不同程度上强化了自贸试验区设立对制造业企业韧性的促进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对于东部地区,自贸试验区设立对制造业企业韧性存在明显的积极影响;随着与自贸试验区距离的增加,自贸试验区对周边城市制造业企业韧性的车头效应会呈现出“先增后减,再增再减,最终趋于0”的波浪式收敛变化趋势;对于初创期制造业企业,自贸试验区设立对其韧性水平有明显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3.
以自贸试验区设立为代表的制度性公共产品供给是中国经济走向高速发展的关键,更是走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基于2005—2019年234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法研究自贸试验区设立对FDI影响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自贸试验区设立显著提升了FDI的质量,并一定程度上抑制了FDI的数量;自贸试验区设立具有典型的区域差异性,其中显著提升西北地区FDI质和量,同时促进东部地区和西南地区的FDI的质,抑制了东北地区FDI的量。从影响因素来看,劳动力成本越高,自贸试验区对FDI的量的提升作用越弱,基础设施越完善的地区吸引FDI的能力越强,越有利于FDI质的提升。因此建议积极推进自贸试验区队伍的建设,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制度,发挥全国不同地区的自贸试验区政策优势,推进引进FDI质的提升,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4.
刘相君 《国际公关》2024,(3):103-105
海南自贸港的建设是中国政府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而采取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自贸港定位于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一部分,旨在打造国际一流的自贸港区,吸引全球投资和企业入驻,推动海南岛成为中国的开放门户。在自贸港建设下,海南省与俄罗斯交流与合作具有巨大的潜力和重要性。本文着重探讨了海南省自贸港建设对促进海南省与俄罗斯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和潜在机遇,分析了自贸港建设的现状以及面临的挑战,并提出改进海南省自贸港政策、加强中俄双边合作框架、推动具体项目和行业合作以及促进人才交流和文化交流等建议,以期为未来海南省与俄罗斯之间的合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我国前三个批次自贸试验区为研究对象,运用PVAR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和半参数面板空间滞后模型讨论了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与金融深化协调推进的因果关系、协调程度与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全国各个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与金融深化存在趋同性特点,两者之间具有双向因果关系,可以形成协调发展模式,这一发展模式在其他区域可复制,示范效应明显。(2)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属于政策目标,金融深化属于社会现象,因此高质量发展对协调发展模式的推动作用明显大于金融深化。(3)高质量发展对协调发展模式的影响呈L型特征,而金融深化对协调发展模式的影响呈U型特征。因此,持续推进自贸试验区的高质量发展是强化政策导向、凸显市场力量、兼顾其他维度的综合过程。  相似文献   

6.
推动联动发展是自贸试验区发展的大趋势,是促进自贸试验区整合区域资源、促进要素流通、优化资源配置、加快经验复制推广的重要路径.我国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已经形成了"片区联动""双自联动""双区联动""区际联动""战略联动"等联动模式.促进湖北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可从创新联动、产业联动、开放联动、政策联动四个方面出发,着力加强自贸试验区产业布局优化和产业联动发展,积极融入"一带一路"经济圈,构建自贸试验区金融和技术创新体系,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创新自贸试验区工作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7.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新时代改革发展的重大战略布局。文章将设立自贸试验区作为准自然实验,构建双重差分模型识别设立自贸试验区对构建各省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设立自贸试验区能够显著提升双循环发展水平,且该作用通过制度环境优化、双向贸易协同和双向投资协同等机制产生;设立自贸试验区对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影响具有行业异质性,对第二产业的作用效果显著大于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文章进一步证实加快推进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和改革成果的复制推广,能够推动市场主体将内需引致的规模经济优势转化为国际竞争新优势。  相似文献   

8.
从数据大国到数据强国是我国新时代大数据发展的目标,数据作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其对企业生产效率的影响机理值得深入研究。以2010—2019年283个地级市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了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试点城市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果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试点政策能够显著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异质性研究表明,非国有及中小规模企业、成长性及治理水平越高的企业,以及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在政策实施后提高的更为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产业数字化转型、融资约束缓解是数字经济政策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两大重要途径,因此,应进一步拓宽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政策效果,为实现数字强国战略做好政策保障。  相似文献   

9.
2015年4月,国务院同意新设广东、天津、福建三个自贸试验区,各地自贸试验区改革进入共同发展的阶段。上海自贸试验区开辟了一条从《总体方案》到《管理办法》,再到《条例》立法路径,形成了自贸试验区法制建设的基本框架,其他三地正在复制这些制度成果,但创新能力尚未彰显。与国际化的市场规则相比,四地均须解决管理体系复杂、市场化改革动力不足、新设自贸试验区管理机构与原有片区事权交叉不清的问题。当前阶段,汕头华侨试验区的立法建设应着力复制四地制度成果,总结地方成熟立法实践,并构建权责一致的法治政府。  相似文献   

10.
利用双重差分法(Difference in Differences, DID),基于2007-2017年的中国城市面板数据,研究了中国自贸试验区政策试点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自贸区政策试点显著地促进了地区实际GDP与人均实际GDP的增长。第二,自贸区政策试点对地区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呈现出“边际效应递减”的特征,即随着城市等级的升高,促进作用逐级递减。肯定了自贸区政策试点对促进地区经济增长方式的改革成效,为自贸试验区制度的完善、复制与推广提供理论支撑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建设湖北自贸试验区是新发展阶段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系统性探索和战略实践,从动态演进论与制度变迁、制度经济学的交易成本论以及公共经济学的公共物品供需视角,对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的理论逻辑与实践意义予以系统研究。研究发现,湖北自贸试验区围绕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投资领域改革、促进贸易转型升级、推动金融开放创新、创新驱动发展以及服务国家战略等方面展开了一系列制度创新实践,逐步形成由浅入深、由线下向线上线下协同发展、由共性领域向特色领域逐步延伸、从前项到末端统筹安排、借鉴与创新并举以及集中推广与自主运用相结合的改革创新发展路径。研究认为,推动湖北自贸试验区的制度创新,充分发挥其在破解地方深层次结构性发展矛盾和扩展增长赋能空间上的功能内涵,需要在顶层制度设计方面,加强与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相互衔接,通过完善监管体系设计、提升行政服务效率来转变政府监管职能和健全市场监管,构建由法律法规、行政规章、规范性文件共同组成的、与国际规范兼容协调的法制框架和政策体系,统筹为国家试制度、出经验的全局性战略目标与谋求为地区经济发展注活力、添动力的局部性现实需求之间的激励导向; 在具体实施路径层面,持续优化开放平台、营商环境和加强口岸智慧功能建设,着力培育和强化大城市、大枢纽、大口岸、大平台、大产业以及一流的营商环境等,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和多维量化评估指标体系,实现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实践探索、经验成效审视验证、赋能社会经济发展以及长远建设规划目标的有机协调统一,助力湖北建设新时代内陆开放新高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自由贸易试验区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改革前沿阵地,剖析川渝自贸试验区科技创新政策的现状,完善其政策体系将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有助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设计/方法】应用内容分析法,根据政策文本建立“政策工具–科技创新”二维分析框架,量化研究川渝与上海、广东等前两批自贸试验区的政策内容,比较川渝政策在供给端、需求端和环境端的不足。【结论/方法】研究发现川渝自由贸易试验区科技创新政策存在三大政策工具使用不平衡、各类次级政策工具占比结构不合理、财政手段使用过多、长期规划不足等问题,需提高环境侧和需求侧政策工具的使用,加强教育培训、科技金融、服务外包等支持力度,做好政府在公营事业、目标规划、法规管制和贸易监管等方面的补齐工作。  相似文献   

13.
作为新时代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试验平台,自由贸易试验区能否有效促进出口产业升级,成为推进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和出口产业转型升级的一项重要议题。作者基于2007—2018年中国285个地级市面板数据,以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评估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对中国出口产业升级的影响,旨在考察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能否通过人力资本结构优化有效推动出口产业升级,同时考虑技术水平、地理分布、“市—片区”布点、设立批次等城市异质性。研究结论表明: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有效推动了中国出口产业升级,在开展严格的识别假设条件和稳健性检验后,实证结果仍然是稳健的;从影响机制看,自由贸易试验区通过人力资本结构优化推动出口产业升级;从城市异质性看,对于拥有高技术水平、地处东部地区以及“一市多片区”以及“长周期”的城市,其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对出口产业升级的促进效应更强。文章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研究层次上,已有关于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关系的研究均停留在省级层面,忽略了城市在产业结构升级方面的异质性,而文章作者基于地级市面板数据,更为深入地考察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对出口产业升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张鹏 《国际公关》2015,(2):92-94
2015年3月5日上午,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在这份报告的第一部分,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自贸试验区)的扩展与新设,被认为是中央政府经济工作中的亮点。在这之前,2014年12月,基于上海自贸试验区运行一年多来所积累的可复制、可推广经验,国务院决定设立广东、天津、福建自贸试验区。同  相似文献   

15.
员工持股计划重启是我国资本市场助力企业维持人力资源禀赋、建立长效激励机制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以2014—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究员工持股计划实施对企业非效率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员工持股计划并未达到抑制企业非效率投资的理想效果,反而加剧了企业的过度投资,但对投资不足的正向影响并不显著;在市场化程度欠发达地区,员工持股计划与非效率投资的正向效应更为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在大股东定向受让、股东赠予方式下,高管认购比例能够显著抑制企业的过度投资。研究结论证实了当前我国员工持股计划长期激励效应不足的现状,为监管层完善相关制度提供了理论支撑,同时对投资者决策具有一定的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当前农业数字化转型快速推进,文章基于我国农业发展现状和已有的研究,认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应该注重提高规模化经营程度、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收入等方面。并根据中国大陆2015—2019年28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回归模型验证了农业数字化对农业现代化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农业数字化可以促进农业规模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收入从而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认为应重视农业数字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情监测,促进农业信息流通;应促进数字技术在土地流转和农业生产中的使用;要注重培育农村电商,加强与先进电商企业的合作,发挥农村电商在农业销售、农民增收和土地流转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我国已有的三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主要以权力为导向。在《民法典》实施背景下,海南自贸港特色的海南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决定了其建设中需增强权利导向。民法精神在我国有着扎实的政治基础、理论和实践基础,海南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中民法精神的贯彻包括三方面:制度构建中"生态"和"文明"并重;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中政府的竞争中立、秉承谦抑和尊重民事主体的意思自治;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中体现《民法典》的商法特性,落实民事权利的平等保护,保障原住民民事权益,实现民法典对环境侵权受害者的有效救济。  相似文献   

18.
RCEP是中国对外签署的第19个自贸协定,也是中国参与的经济体量和影响力最大的自贸区,其将为中国经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构建提供重要平台。聚焦中国对RCEP伙伴国直接投资的效率评价问题,基于动态DEA方法,在RCEP框架内从多维度实证分析了2009—2020年中国对14个RCEP伙伴国家OFDI效率。结果显示:由于发展水平差异,中国对RCEP伙伴国的直接投资效率国别间差异较为明显;从整体来看,中国对RCEP伙伴国直接投资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从Malmquist指数分解上看,中国对14个RCEP伙伴国投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Tfpch)呈波动式上升趋势,说明投资对于技术进步有显著促进作用。针对实证结论,提出了提升区域投资自由化水平、优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拓展与伙伴国间经贸合作新领域,以及增强中国企业在供应链、产业链的核心竞争力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自贸区构建人才高地的劳动标准应着眼国际、国内两个维度。在国际维度上,应有所取舍地对标国际劳工公约的国际劳工规则和标准,借鉴美式与欧式双边自贸协定中有关劳工条款的有益经验和合理成分,为我所用;国内维度则应着力聚焦高层次人才的特殊需求和国家的制度供给水平与能力。前者提供了国际化人才所应具有的基本劳动权利保障规则,后者则体现了本国立法者意志和制度供给水平。具体来说,可以有选择地吸纳国际劳工标准的核心部分和精髓,提高人才流动自由度,以及采取更为灵活的工时制度等。在实现路径方面,除了考虑让国际通行劳工标准有条件在自贸区落地试行之外,还应在国际劳工制度的制定和修订中扮演参与者、引领者的角色。同时将美欧FTA有关跨境自然人流动精细化和实际可操作性的条款作为参照系,结合中国自贸试验区的实际需要,有条件地在区内实现中外人才和劳工的有序流动。当然,从国内立法角度着手,理应充分利用“地方立法权”和法律解释方法,最大限度扩大自贸区立法权限,实现既定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三阶段DEA模型测算全国物流业效率,基于Tobit模型研究科技创新对物流业效率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排除外部环境因素影响后我国整体物流效率水平出现了明显下降,同时呈现出从东部、中部到西部梯度递减的空间分布特征,其中,效率低下的省份主要集中在西部;R&D经费投入显著抑制物流综合技术效率,显著抑制东部地区物流效率,而对中部地区物流效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有效专利数对物流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同时显著正向促进东部、中部地区物流效率;R&D人员全时当量对物流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东部地区物流效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各地区政府应注重产业结构升级,西部地区应加大资本与人才投入。最后,从科技创新角度,对提高东、中、西部地区物流业效率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