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唐汝询及其《唐诗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简要介绍和分析唐汝洵及其《唐诗解》的选诗标准之后,详细阐述了《唐诗解》评解之优劣,指出《唐诗解》以串讲这种通俗的方式评解唐诗,对唐诗思想性、艺术性的分析鉴赏具有重要意义,但因限于传统的“言志”、“缘情”说,也有其狭窄的一面。  相似文献   

2.
元好问《唐诗鼓吹》的选诗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好问所选《唐诗鼓吹》是现存最早的一部唐七言律诗选本,在明及清初,流传甚广,影响较大,许多著名学者如钱谦益、何焯、纪晓岚等都曾为之批点作序。此书共选录96位诗人的596首诗,分十卷。作者排列不依年代先后,各人所选诗歌数量亦不定,多则三十余首,少则一首,其中中晚唐诗人占绝大多数,盛唐仅6人,比例甚小。就选诗内容而言,则偏重于感怀离乱诗,由此可见选者在去取方面应有一定的标准。文章就此书的入选诗体、题材、风格及入选诗人年代加以分析,以探讨其不同于其他选本的独到特色。  相似文献   

3.
《唐贤三昧集》与《唐诗别裁集》两部选本都是清人唐诗选本中的佳作,学者们往往将二选割裂进行研究。其实,二选的编选者王士禛与沈德潜年代接近,两人又皆为清代诗歌创作与选本编纂的大家,沈德潜虽受过王士禛诗学观的影响,但《唐诗别裁集》与《唐贤三昧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唐贤三昧集》是规模较小、选盛唐而不选"李杜"、独尊"诗佛"王维、注重"神韵"意境的极富特色之选本。通过《唐贤三昧集》与《唐诗别裁集》二选差异的比较,能够更清晰地窥见《唐贤三昧集》中这些具体的选诗特征。  相似文献   

4.
晚明时期以公安派为代表兴起的性灵诗歌思潮是明代诗学发展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唐诗选本为切入点,以李栻《唐诗会选》,钟惺、谭元春《唐诗归》,陆时雍《唐诗镜》,李沂《唐诗援》等几部唐诗选本为例,通过对其序、评及具体选诗的分析,进一步认识晚明诗歌思潮的产生及影响。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文苑英华》与“唐人选唐诗”十三种选本选录唐诗的比较,可具体微观地把握唐至宋初唐诗学的演进特点。发现宋初选唐诗更突出题材意识,题材有日常生活化倾向;宋人对唐诗选录态度更具包容性,这有利于唐诗精华的全面吸收;更强调诗歌的教化功能,对唐代诗人的接受较唐人而言变化也较大。  相似文献   

6.
《唐诗品汇》是明初高棵编选的以盛唐为宗的一部重要唐诗选本,诗体正变观是其诗学思想重要组成部分,分三部分:体因代变,正本清源,对唐以前成熟的诗歌体裁五、七古、五绝源流正变;以盛唐诗体为正、晚唐诗体为变的“一代诗体观”;古体为“正”,律、绝为古诗之“变”;五排律为六朝古诗之“变”,是后世五排律之“正”,七排律是后世该体之“正”;五律为“正”,七律为“变”;五言为“正”。七言为“变”,重视“正”,接受“变”。《品汇》以盛唐为宗,“四唐”、“九格”品诗,“终明之世,馆阁宗之”,其诗体正变观对诗体渊源流变研究和明、清诗人诗体辨析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7.
唐代诗人刘方平《月夜》诗:“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于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千百年来屡为唐诗选本著录。诗人及其诗作以“清丽、细腻、新颖、集水”(刘学诸评语,见《唐诗鉴赏辞典》)的风格,“平静、宁谧”(博璇琼评语,见《刘方平的世系及交游考》)的意境,深为后人道许。但就目前所见到的注释、评述、鉴赏文字看,几乎一致认为此诗写的是春夜景象。其实这是误解。王国维说:“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人间同…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唐诗选学角度 ,评论黄瑞云先生选注的《诗苑英华·唐诗卷》,认为选注者打破前人“诗必盛唐”的观念 ,在新选本中强调中唐的地位 ,从选目的分配上更显示出唐诗的实绩。作者对唐诗的注释准确 ,考校严谨 ,评析精当。本书不仅是黄氏长期以来唐诗研究的总结 ,而且集中体现了选者的唐诗观  相似文献   

9.
沈德潜的<唐诗别裁集>是中国诗学史上一部久负盛名的经典唐诗选本.其编选原因客观上是由于社会当时政治安定,经济繁荣,历史上的选本未善,以偏救弊;主观上是因为沈德潜的个人爱好,他希望通过此选本垂示准则,以达发扬诗说、重振诗教之效.  相似文献   

10.
唐诗选,肇自唐始,历代不衰,但是王夫之《唐诗评选》,比起他的前代和当代这类众多的唐诗选,在突出“评”的特点上,对唐诗诗体的源流嬗变,对唐诗的风神体调与诗三百,汉魏诗,特别是南北朝诗的历史联系,对重要诗人诗作的评判,尤其对唐诗存在着的艺术美学的诸品性,有着许多的新的发掘,提出许多新的创见.因此,《唐诗评选》对唐诗学的发展是较有明显贡献的理论著作,值得我们重视,不能以一般唐诗选等闲视之。唐诗诗体的正本清流《唐诗评选》共四卷。以诗体分,一卷收乐府歌行,包括七言和杂言,二卷收五古,三卷收五  相似文献   

11.
本文立足闻一多的生命旨趣和治学精神,分析其新诗理论与唐诗研究之间的关系,指出其古典诗学研究构成新诗理论的基础,而新诗理论是对传统诗学遗产的扬弃,其对唐诗的研究成为现代唐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唐诗选本学。  相似文献   

12.
沈文凡教授等所著《名家讲解唐诗三百首》是《唐诗三百首》全新的注本。“全新”是指在文学总集注本中有意识地发掘具体某一作品的“接受小史”研究。以文学总集中“诗人创作者为主体的影响史研究”,这是迄今为止学界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接受史研究所未及的,是文学接受史研究的模式与事例的创新。“接受小史”,“是指后代诗人从创作上继承、借鉴三百首中名篇的情况。这是‘名诗’和‘名句’传播和被接受的过程”。模式或事例创新,体现在“作为创作者的接受影响和摹仿借用”。是揭示《唐诗三百首》中的名篇、名句对后代作家的影响史,以及后代作家对《唐诗三百首》中的名篇、名句的“摹仿借用”。本书有两个方面尤其值得注意:一是揭示后代作家“摹仿借用”唐诗名篇的影响史:二是揭示后代作家“摹仿借用”唐诗名句的影响史。  相似文献   

13.
盛唐人殷璠编辑的《河岳英灵集》,为后来的唐诗选本提供了一个理想的范式,成为唐诗选本编辑的高标,影响了其后的众多唐诗选本,在唐诗选本的编辑学上具有重要意义。其意义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它是第一部真正树立唐诗意识的唐诗选本;它确立了唐诗选本的基本编辑体例;它对唐诗选本编辑实践的范式作用。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与唐诗的关系,可谓千丝万缕。主要表现在书名、房名、人名、联语、谶语、佛语、诗事、诗篇、诗句中蕴含着无限的唐诗情怀,或借用,或点化,或集句,或摘句,或写意……将令人百读不厌的唐诗妙句镶嵌或“隐匿”其中,增添了《红楼梦》阅读、欣赏、研究等诸多方面的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15.
管世铭是清朝的八股文名家和唐诗学家,其《韫山堂时文》和《韫山堂诗集》在清代中期的制艺界和诗学界都占有一席之地,而他的《读雪山房唐诗钞》却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读雪山房唐诗钞》是诗人长期创作和涵咏的结晶,在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上,于诗人诗歌的选择、诗体的研究评论等方面皆有独到之处,在唐诗学史上有一定的理论贡献,也为后人学习唐诗提供了一个合适的选本。  相似文献   

16.
从《唐诗玉台新咏》看唐诗与《玉台新咏》的因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诗玉台新咏》是成书于清康熙年间的一部断代诗选 ,所选诗歌在言情特质、情感类型、表现方式等多方面 ,与徐陵所编《玉台新咏》相比 ,存在着明显的承变关系。从中可见唐诗与《玉台新咏》的深刻因缘。  相似文献   

17.
在唐诗研究领域,闻一多以他敏锐的目光、丰富的想象以及异乎寻常的对美的感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并拓宽了后辈学者的视野。而这些成就的取得,与他本人独具的诗人气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与明代诗坛完全为宗唐风气所笼罩不同,清人常徘徊于宗唐与学宋之间,纠结于性情兴会与学问根柢合则双美的企盼中。王士祯是唐诗神韵论的倡导者,其早年的"谈艺四言"持兴会神到与学问根柢并重的观点,至晚年编《唐贤三昧集》等系列唐诗选本,则大力标举王、孟诗派"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清空淡远境界。以王士祯再传弟子自居的翁方纲,由追寻唐诗"三昧"下一转语,将以王、孟那种冲淡空灵的诗之神韵为宗,改为以李、杜雄厚高浑的诗歌神理为本。对学杜的重视,使他由独尊唐诗改为宗唐祧宋,形成了求唐诗神韵以肌理的诗学主张,在强调"诗至性情"的同时,开以学问为诗和以考据入诗的风气。  相似文献   

19.
明初诗学批评家高棅编选的《唐诗品汇》是明代最有影响的唐诗选本,也是以评选结合方式来体现自己诗学批评思想的重要的诗论著作。尤其是其唐诗分期理论,在广泛吸收唐末以来唐诗分期学说的基础上,正式确定了四唐分期说,显示了唐诗分期的批评史意义,对明代唐诗学的深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古人云:“唐人佳句,多本六朝。”其中,尤以《文选》对唐诗创作的影响最为广泛。语言痕迹是考察这种影响的最直接线索,但因缺乏大规模相似诗例和史料支撑,前人在讨论唐人诗句与《文选》的关系时往往局限于某几位诗人作品零散的举证。今以《文选》和《全唐诗》为研究对象,使用基于语义特征的相似度算法分析它们之间的互文关系,构建互文知识库,探讨以李杜为代表的唐代诗人在诗歌创作过程中引用前人诗句的具体表现。从两个文本集的互文网络中挖掘和分析中国古典诗歌经典话题的组织结构和流动脉络,发现《文选》中美颂君王、状物写景、悲泪伤怀等诸多话题在唐诗中得到充分延续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