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上半年,我们在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理县部分社队进行农村经济调查时,耳闻目睹了实行包干到户责任制后山区经济所发生的可喜变化,感受颇深。同时,也发现在实行农村生产责任制过程中所产生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有的已直接影响了群众的积极性,抑制了群众潜在的劳动热情。这些问题的集中反映就是群众的负担较重,进而影响责任制合同的签订与兑现。  相似文献   

2.
工业企业经济责任制,它的质的规定性就是社会主义经济生活中,国家、集体和个人相互之间承担义务和责任的一种经济责任与经济利益相结合的经营管理制度。这个制度,现在党中央已决定在全国企业中推行。党之所以要实行这项方针政策,这里既有马列主义理论作依据,社会实践作借鉴,又是为解决国家对企业经营管理制度方面问题的现实需要而提出的。经济责任制思想几乎是伴随着马克思主义产生而孕育了胚芽,是伴随着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而不断发展和深化的。生产责任制是社会生产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工业企业实行经济责任制,使责、权、利三者统一起来,特别是在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动下,有些企业在推行经营责任制中,使工资分配制度朝着以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好坏、职工劳动贡献大小的浮动工资方向发展.现在,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来研究这一改革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4.
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指出:“为了发挥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无论在国营企业或集体企业中,都必须认真实行经营管理上的责任制。近几年在农村建立的多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进一步解放了生产力……在工商企业中最近开始推行的经济责任制,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经济责任制的问题,列宁有过一些论叙。一九一八年三月,他在《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一文中,依据马克思的经济原理,总结苏维埃俄国经济建设初期的经验,提出了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管理工作要实行责任制。当时,刚刚建立的社会主义经济还没有明确的管理制  相似文献   

5.
一、责任制推行情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国少数民族牧区畜牧业生产发生了十分令人欣喜的变化。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和完善,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当前牧区生产责任制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第一,牲畜“包干到户”责任制。内蒙古、西藏和新疆一些县、社都采取这种形式。到1983年10月,内蒙古自治区实行各种畜群“包干到户”生产责任制的社、队已占社、队总数的90%以上,成为牧区的主要责任制形式。但在半农半牧区也有搞各种承包形式责任制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指出,计划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特征,在目前实行的农业生产责任制中应该得到充分体现。文章着重从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上探讨了这一问题,提出了在目前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工作中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由于正确地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冲破了“左”的思想束缚,对农业生产关系作了一些必要的调整。比如尊重生产队的自主权和实行多种形式的责任制等,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业生产力得到了又一次解放。事实充分证明,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这条路子是走对了。但是,在实行生产责任制过程中,怎样认识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关系,在一部分干部群众中,还有一些模糊的看法。少数社员把责任制当成是所有制,把责任田  相似文献   

8.
<正> 目前,工业和商业部门都在逐步推行各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或经营责任制。各地试点证明:实行经济责任制调动了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了经济效果。企业经营管理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人们看到了它的作用和深远影响。为了明确经济责任制的目的,并使之完善,有必要回顾过去推行经济核算制的经验,弄清经济责任制和经济核算制的关系,以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增强推行经济责任制的自觉性,使我们的经济工作有可能沿着科学管理的轨道前进。  相似文献   

9.
一、农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业实行了以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线的体制改革以来,农业曾一度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而以1985年以后为转机,我国农业在发展中面临以下几个问题:(1)比较利益下降。由于主要农产品价格偏低,生产资料价格及各种服务费用骤增,从事农业的经营者经济利益微薄,影响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以致造成粮食生产停滞、主要农产品供应紧张的局面。(2)消费形态和结构的改变。由于我国城乡人民的收入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以及对外开放后农产品及其加工品成为我国的主要出口产品,国内外市场要求农产品的品种,质量、档次及款式不断变化,而现有的低质、低值的农产品形态和结构都已不相适应,故而影响竞争力和经营效益。(3)改革深化不够。由于流通领域中环节过多,增设的  相似文献   

10.
改革农产品统派购制度,对农产品逐步放开,在国家计划指导下扩大市场调节,这是继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对农村经济问题的又一重大决策,也是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进行的第二次大的改革。这一改革措施,必将进一步促进农村商品生产的迅速发展和农村经济的全面繁荣。改革农产品统派购制度,是历史发展的客观必然。三十多年来,我们对主要农产品实行统购、派购,在农产品紧缺的情况下,这一制度曾起到了保证供给、支持建设的积极作用。但是,随着生产的发展,尤其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建立,农村经济由过去的自给自足经济进入了全面发展商品生产的新阶段,农产品统派购制度的弊端日益表现出来了。如果仍按过去的老办法,实行统派购制度,就会限制农民及其合作经济组织作为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  相似文献   

11.
<正> 党的三中全会以来,由于各地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农村经济政策,特别是进一步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调动了广大社员生产极积性。农副业生产有了进一发展,城乡集市贸易上市商品增加了,交易更加活跃起来,市场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当前,全国城乡集市的数目,已达4.3万个,比1980年增加了2,200多个,比开始经济调整的1979年和文化大革命前的1965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中央关于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文件下达以后,各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如同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形式了一股势不可挡的潮流。在延边地区6.321个生产队中,有6.094个队建立了各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占生产队总数的96.4%。其中:专业承包联产记酬的占9.5%;包工得组联产记酬的占13.9%;统一经营、联产到劳的占3.4%;包干到户的占7.5%;小段包工、定额计酬的占65.7%农业生产关系和经营管理上的这一重大变化带来了一系列的理论问题,其中争论焦点之一,就是实行责任制以后,农业机械化能否发展和如何发展的问题。在这个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党中央一系列方针政策的指引下,我国农村普遍地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中心的经济管理体制。这种经营管理的新形式,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加快了农村专业户的兴起,使我国农业出现了由自给半自给性生产向商品性生产的战略  相似文献   

14.
我们带领政治系77级部分学生对桂林市工交系统实行经济责任制的情况进行了调查。该市一般工矿企业是从一九八一年九月一日开始实行经济责任制的,但桂林制药厂实行最早,从一九八○年十一月开始已有一年的历史。在这一年里,他们不断总结,探索前进,使经济责任制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15.
实行经济责任制能促进生产关系的完善,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它是改革经济管理体制的重大步骤,也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试就当前推行经济责任制中的几个认识问题,略抒己见,以求探讨。 一、必须正确理解社会主义经济责任制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农村建立了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其中包干到户深受广大社员欢迎,发展得特别迅速,据报导到1982年底实行包干到户的生产队在全国已占80%左右,在四川占90%左右。胡耀邦同志在十二大报告中指出:“近几年在农村建立了多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进一步解放了生产力,必须长期坚持下去。”包干到户为什么深受广大社员欢迎?为什么要长期坚持下去?这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怎样根据各地的不同情况实行各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实行这些责任制是否有利于实现农业现代化?会不会改变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性质?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于1981年暑假,去陕西农村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各不相同的长武、礼泉、咸阳3个县(市)的14个公社、24个生产大队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8.
广西宾阳县芦圩乡于1980年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由于生产力得到了解放,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农业的剩余劳动力于是转向手工业。在传统手工业的基础上,才几年功夫,芦圩乡的经济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1987年全乡总收入已达4895.2万元,比1980年的824.1万元增长4倍多,跃居全县之首。然而,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粮食生产却出现下降的趋势。影响生产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的消长,形势严峻,值得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村家庭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自1978年从农村拉开序幕至今已经整整走过了20年的历程。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通过实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重新构造农村微观经济基础为主要目标。实践证明,在中国农村实行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的经营模式是适合中国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的...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农业中,由于实行多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已成为农业中的主要经营形式.在这种形式下,如何在国家统一计划指导下,既要加强国家计划的统一领导,又要充分保障社员生产经营的自主权,调动社员的生产积极性和主动性;既要使生产者按时完成对国家和集体所承担的义务,又要保障社员生活的逐步改善和提高.这个问题,是当前改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加强计划管理所急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近几年来,在实践中找到了加强农业的计划管理的好形式——合同制,通过签订各种形式的经济合同,就可以把国家的计划任务,同农业生产单位的计划更好地协调起来,使农业生产纳入国家的计划轨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