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佩里·安德森在<后现代性的起源>一书中对后现代主义进行了追溯,向读者展示了后现代主义发展演变的历史脉络.通过观念史与文化史的结合,安德森在<后现代性的起源>中展现了后现代主义观念下的社会基础.安德森是在詹姆逊的后现代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后现代主义研究的,他对詹姆逊的研究是高度推崇的.  相似文献   

2.
詹姆逊虽采纳了后现代是现代性断裂的观点 ,但他却强调后现代与现代性之间的连续性 ,并主张对现代理论和现代政治进行创造性重建。詹姆逊是少数几位将后现代主义与晚期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相联系 ,并将其看作是一种广泛的文化逻辑的理论家之一。作为结合马克思主义与后现代观点的首次尝试 ,詹姆逊将后现代主义置于资本主义发展过程这一背景中 ,试图通过研究后现代观点来重新思考当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3.
詹姆逊对马克思主义总体性的继承、捍卫和阐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弗雷德里克·詹姆逊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也是后现代主义研究中最重要的理论家,其后现代文化批评理论最突出的特点,是他对马克思主义总体性原则的捍卫,以及这一原则在后现代文化批判理论中的具体运用.詹姆逊以一种黑格尔式马克思主义的方式,面对后现代和后结构主义的进攻,有力地捍卫了总体性的概念,并且提出了自己的关于现今时代的总体性理论,詹姆逊对总体性的坚守其积极意义是不可否认的.客观说,詹姆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总体性范畴对后现代理论的文化分析,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后现代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话语.这种话语在后现代时代,在力图提出和解决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性问题、重新激活马克思主义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思想和政治价值.  相似文献   

4.
《新学术》2007,(4)
在《政治无意识》中,詹姆逊完整的呈现了自己的文化阐释理论,而总体性思想则是他的文化阐释理论的核心与主题。可以通过三个方面对詹姆逊的总体性思想进行分析,即社会的总体性,文本的总体性与主体的总体性。澄清詹姆逊的总体性思想的内容与脉络,将会对于文化阐释理论研究、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理论的研究以及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理论的研究提供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5.
西方后现代主义与中国儒家哲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后现代性与后现代主义1、何谓“后现代”当前欧洲思潮环绕着一个重要名辞讨论,就是所谓“后现代”的争论和界定,卡平灵(kaplam)在其书《后现代主义的“非内容”理论及实践》中指出,后现代的观念是从现代发展出来而对现代文明的“文化突破”(culture break或译作对现代文明的“文化中断”),也可说是对启蒙运动塑造的科学和理性文明加以全面反叛.“后现代”一辞有两方面的应用.一是社会科学角度所谓的“后工业社会”,指现代以后的“后现代性(postmodernity),另一是哲学、艺术与文化角度所谓的“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指对现代文化加以批判和“解构”的文化运动.  相似文献   

6.
后现代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谭善明 《东南学术》2003,(2):122-125
“后现代性”(postmodernity)是一个和“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 )联系紧密的概念 ,它的复杂程度决不亚于“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一词在20世纪30、40年代开始使用 ,当代意义上的后现代术语产生于50、60年代 ,并在70、80年代得到深入阐释 ,后现代主义研究者们展开了激烈的论战。“后现代性”正是在70年代后现代思潮风起云涌之后逐渐被提出来的。利奥塔早在1979年《后现代状况》一书中就提出了“后现代”概念。该书还在很多地方用“后现代主义”指涉“后现代性”。他认为后现代性是终结技术理性和工具理性的思想趋向 ,它通过解合…  相似文献   

7.
詹姆逊的后现代理论丰富而深刻,他的后现代主义文学理论主要有文学无深度感、文学创作的拼凑法、文学语言为精神分裂式的。本文仅就其后现代主义文学批评理论进行简单的梳理和探讨,旨在揭示这种后现代主义文学理论对中国学界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作者与西方后现代知名学者迈克尔·彼德斯教授在访谈和对话中,就后现代哲学的特征、后现代哲学的走向、后现代主义与后结构主义、后现代影视、后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等论题进行了认真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后现代主义以其独到的方式诠释现实的政治和观念的艺术之间微妙的关系。琳达·哈琴的政治艺术观点, 既代表了该时代后现代艺术的精神本质, 又对政治限制艺术的现实存在作了观念的铺垫,其《后现代主义的政见》一书实为后现代主义艺术政治观的典范之作。  相似文献   

10.
秦裕 《广西社会科学》2008,153(3):70-73
詹姆逊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立场出发,以资本主义社会现实为依据,将"差异"确定为后现代基本的文化特性,在此基础上,詹姆逊又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提出,后现代社会作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晚期发展阶段,其后现代主义的文化特征属于后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因此,差异性特征仍为后现代社会所具有,但却有别于其前资本主义社会,后现代主义文化性征最直接的表现为"绝对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1.
后现代主义是当今西方文化领域中出现的一股最新思潮。它的出现,意味着旧观念的彻底崩溃。然而,由于我国理论界刚刚进入研究后现代主义的初期,对后现代主义的若干概念不乏模糊、错误、甚至相互混淆的理解.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这些概念稍加澄清。一、后现代状况“后现代状况”一词.最初是李欧塔的PostmodernCondition一书的书名。此书名在我国的译法有“后现代环境”、“后现代状况”、“后现代条件”等。后现代状况是指现代社会后期出现的酿育后现代主义的社会文化状况。李欧塔在提出“后现代状况”时,主要考虑的是后现代的知识状况。未…  相似文献   

12.
詹姆逊的《马克思主义与形式》被视为20世纪70年代美国最有影响力的批评论著,在国内学界却鲜有人关注到它。在这部著作中,通过批判地考察西方马克思主义主要人物的著作,詹姆逊不仅将与英美哲学传统迥然不同的德法辩证传统引入美国,改变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美国学院和知识界缺席的局面,更为重要的是,在对德法辩证传统的阐述和对英美哲学传统的批判中,詹姆逊也建构起自己的批评理论框架,走向了辩证批评,为其后来进入更为广阔的后现代文化研究领域做了重要的方法论上的准备。  相似文献   

13.
文化异化是詹姆逊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上对后现代文化作出的总体判断.后现代文化异化具体表现为:文化泛化与审美变异;文化时空逆转与深度消失;文化视像化与创造力枯竭;文化主体消解与精神分裂.詹姆逊对后现代文化的异化本质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批判,对我国和谐文化建设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自詹姆逊2002年在华进行了两次关于现代性的演讲后,一直被不少国人视为后现代主义理论大师的他似乎一夜之间就变成了现代性的鼓吹者,人们对于其文化立场及批判指向的转变顿时陷入茫然与困惑。为此,本文试图在分别解析其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理论的基础上,揭示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其中的辩证法思想在其文化批判中的最终决定作用,从而在理论本源方面对其前后论断客观存在的某些矛盾性加以总体性阐释。  相似文献   

15.
张国清 《东南学术》2002,(2):122-132
从现代性到后现代性的转变不仅是话题本身的转变,而且是语境的变迁。本文试图从现代性话语转向和语境变迁的角度探讨和评价后现代主义思潮产生的社会背景。本文首先探讨了后现代主义和“现代性”的一般语境,接着讨论了后现代主义在经济、文化、政治、科技、意识形态等领域的不同表现,认为反形而上学传统、怀疑论和不可知论、反基础主义、反本质主义、结构主义等诸多不同“主义”和“观念”的嫁接、挪用、篡改和拼凑导致了后现代主义。最后本文对后现代性作了基本规定:后现代是知识化时代、文化化时代、泛游戏时代、全球化时代,也是政治斗争得到缓和和传统意识形态得到终结的时代。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史研究中的后现代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京力 《河北学刊》2005,25(2):182-187
在历史领域,后现代主义通过对现代西方史学及其历史观念的全面批判与反思,使人们日趋看到在现代性遮蔽下的历 史样貌,并逐步建构出一个后现代的历史观与方法论体系。9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史学界出现了一些具有明显后现代倾向的中 国史研究,为我们提供了将其史学实践与理论体系进行双向分析的可能。从此路径,我们大体可以窥见后现代主义在中国史领 域所具有的问题意识、研究视角以及应用的界限与限度。  相似文献   

17.
胡建刚 《理论界》2010,(1):111-112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文化思潮及生活和知识的态度,实质是对资本主义近现代工业文明以来的现代主义思潮的反叛和矫正。马克思思想具有后现代的意蕴,但马克思不是后现代主义者,马克思哲学也不是后现代主义哲学,二者存在着本质的差别。对现代性及其负面效应的批判即问题意识和危机意识等是马克思思想和后现代主义的通话。后现代性激活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但由此激活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显然又超越了后现代性的视界。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代文学语境中,"后现代"扮演了一个尴尬的角色:一方面,受尽怀疑与指责;另一方面,又成为指称和描述中国社会现实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理论话语,这决定了对"中国后现代"研究的必要性.对于"后现代主义是什么"的不同追问,表明不同语境下的理解构成了后现代理论本身的混杂性.中国的后现代语境构成了这混杂状况中的一元.文章指出:观念性写作是中国后现代的关键,其叙事策略主要体现在美丑倒置原则、从"自由之我"到"叙事之我"、游戏观念、重估价值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葛兆光《中国思想史》中对后现代历史学的评判提出了商榷意见 ,认为后现代历史学并非是将历史学等同于文学 ,而是说历史即文本。作者指出 ,即使将真实存在的“过去”作为历史最后的边界和限度 ,这种“过去”同样体现为文本 ,后现代历史学因此具有理论的自恰性。后现代主义的态度实际上是对人生悖论的一种不可能成功的反驳 ;尽管如此 ,它对历史与人生的深刻洞见却是无法否认的  相似文献   

20.
方汉文 《中州学刊》2005,(5):188-192
用后现代主义的观念与方法研究中国古典文学是一个重要趋势,它既表现于古典文学的通俗阐释与改编中,也表现于经典的学术研究领域.这种现象是全球化时代的必然产物.西方古典文学研究是后现代研究的重要阵地,在运用结构主义等观念方面成绩卓著;同时也应看到,后现代主义研究中仍然存在后殖民心态与文化帝国观念,福柯等人的观念实质上依然是重蹈西方文化中心主义.尽管如此,我们仍应吸收多元化观念与方法中的有益成分为我所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