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列举了平话、湘南土话和粤北土话的部分特色词,它们是铛、箸、着、恐、够公/够婆、息、飞鼠、白公/白婆、生鸡、臊甲、马荠、鼻头.这些词或者是古汉语传承词,或者是古越语底层词,或者是方言创新词.在此基础上同其他方言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这些特色词不是方言接触的结果,而是历史遗留下来的产物,这说明平话、湘南土话和粤北土话在历史上有过比较密切的联系.它们现在所呈现出来的差别可能是后来其他汉语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在大量占有材料的基础上,考察桂北平话、湘南土话和粤北土话一致性的音韵特点,并探讨这些相同点的形成原因及其时间,最后指出:桂北平话、湘南土话和粤北土话是不同时期汉族移民历史沉淀以及同当地土著民族互相影响的结果,至宋代已经基本形成.  相似文献   

3.
概述了观音阁土话所处的地理位置、使用范围及其内部差异;描写了观音阁土话的声韵调;列举了观音阁土话知、澄、见、晓、匣、云、以七个古声母字的今读音,分析了其分化的情况,并归纳出影响今读音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峨山彝语土话的小称和北京话的儿化有类似的语言现象,从语言表意功能可以把峨山彝语山苏话中的[a~(21)]尾音和纳苏话中的[zo33]尾音的语言现象可视为"小称"结构,本文初略探讨其中小称的语言表现形式和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5.
峨山彝语土话的小称和北京话的儿化有类似的语言现象,从语言表意功能可以把峨山彝语山苏话中的[a21]尾音和纳苏话中的[zo33]尾音的语言现象可视为“小称”结构,本文初略探讨其中小称的语言表现形式和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6.
一般认为,元音分长短和有-m、-n、-η、-p、-t、-k等辅音韵尾是侗傣语族的特征之一。伺语属侗傣语族、侗水语支,分为南、北两大方言。虽然其大部分地区仍然比较完整地保留着上述特征,但是也有许多地区尤其是北部方言区已发生程度不同的演变。地处湖南省新晃侗旅自治县的李树(ti~4ju~1)侗语不仅元音已无长短之别,而且其辅音尾的发展进程可算是侗语方言土语中最快的,它的鼻音尾-m、塞音尾-p、-t、-k已全部脱落。  相似文献   

7.
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归纳南宁白话与南宁平话韵母系统之间的主要异同点,并从方音比较研究的历史观、地域观、系统观、异读观出发,对南宁白话与南宁平话韵母系统之间的主要异同点作出因果性的解释.  相似文献   

8.
以语言调查所掌握材料和语言接触理论为依据,将分布于百越之地广西宾阳平话和壮语的"吃"类词进行对比研究,探讨两者的对应关系和联系。认为,壮语与汉语之间具有同源关系,但在语言分化以后则表现为接触关系;单个词的语音对应现象固然可以证明语言的接触现象,有词族对应的语言现象也并非全然都是同源词。  相似文献   

9.
粤北山区瑶族移民的文化适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粤北山区瑶族移民的文化适应。文章首先介绍了粤北山区瑶族移民的搬迁情况,然后利用人类学田野调查资料,从物质、精神两个层面描述了粤北山区瑶族移民在生计模式、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和宗教信仰等方面的适应状况。最后,文章对这些适应现象做了一些分析,指出移民村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平话人是汉族一个古老的族群,平话是汉族一支独特的方言.对平话人的研究语言学方面的成果较多,人类学方面的研究已经起步.对平话人的系统和全面的研究将改写汉族在华南的发展史.  相似文献   

11.
安多方言和卫藏方言虽属藏语两大不同的方言区,但在一种超方言的文字统一的情况下,两者之间的区别及联系在汉藏语系里虽非绝无仅有,也是异常罕见的.从卫藏和安多方言的发音入手,通过语音分析、比较,对安多人学习卫藏方言的方法进行探讨,将有助于两大语言区人们间的沟通与交流.  相似文献   

12.
从三个方面考察了柳州方言的状语后置形式1.与动词有关的后置形式(包括带宾语的两种类型);2.与形容词有关的后置形式(从功能上划分为作谓语和作补语两种类型);3.与介词结构有关的后置形式.分别分析了三种状语后置形式的句法结构和语义关系;从类型学角度看,柳州方言属SVO语言,柳州方言的状语后置是典型的SVO语言的类型特征.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甘肃境内一般被认为是汉语的唐汪话的个别语音进行了分析;记录了留存在唐汪话中的东乡语词,介绍了仿造词、词义扩展的词和摹拟词;认为唐汪话是在甘青一带汉语已经受到阿尔泰语系语言严重影响,语法结构发生较大变化的基础上,受到东乡语底层影响的结果,其形成已有四百年左右的历史;认为以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为分水岭,东乡语对唐汪话的影响已经越来越小,普通话对唐汪话的影响日益加深,并介绍了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影响的具体表现,指出这种影响是全面、深刻、强烈、持续的,是一个大的、不会逆转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壮话与汉语方言白话、客家话、闽话在韵母、声调、词素、后缀以及数词、量词在句中的位置,比较句、疑问句的句式等方面有许多的共同特征.这说明壮语、汉语自古就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京语与越南语分离已有近500年的历史.今天,无论是语音、词汇,还是语法,中国京语都出现了相当程度的变异.中国京语的变异,有京语自身内部的原因,也与周边语言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六甲话中具有显著特点的词、句与普通话进行比较,以探讨六甲话的特殊语序,并以双宾句、处置句,被动句、比较句、疑问句为典型例证,分析了六甲话的句式特点.  相似文献   

17.
聂震宁小说出色地描绘了桂西北红水河流域人们的生活,从聂震宁小说里所运用的桂西北方言俗语来透视其所展示的红水河文化特色,从语言层面,探讨聂震宁在语言运用上的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18.
重叠是现代汉语一个重要的语法现象及语法手段,长期以来得到了极其细致的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方言中的这类用法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突破传统的研究方法,运用功能语法学家马丁的评价理论,尝试性地分析了西宁方言中形容词重叠式的评价意义,认为西宁方言中的形容词重叠用法是说话者表达评价的丰富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